好書試閱

沒有能源危機是巴西大好機會
農業是一項需要使用大量能源的產業,當石油價格衝上一桶二○○美元時,會使得日用品價格連帶跟著水漲船高,人們的食物選擇會變得更簡單也更無趣,餐廳的毛利更會因為食物價格普遍上揚而受到擠壓。不論是市場還是餐廳,來自外國的蔬菜、水果、肉類和魚類皆會變少,所以民眾的飲食品質可能會下降,你我得放棄從外國運來的鮮魚、鱷梨以及非當季的水果。如果各位想要知道將來你會吃些什麼,不妨找份一九四○年代餐館的老菜單做參考,至於法國空運來的比目魚或是阿拉斯加的現撈鱈魚,就把它們忘了吧,一客搭配薯泥和肉汁的牛排,說不定就足以讓你高興個大半天呢。

當美國的經濟退回到以國內市場為主的封閉型態,且生產效能與能量密度雙雙下降,我們將會看到經濟發展大開倒車,未來彷彿回到過去。不斷上揚的運輸成本將會抵消掉中國、越南以及其他偏遠國度的低廉工資優勢,美國人消耗的產品會有愈來愈多是在本地生產,而且品質可能較差。未來你我所消耗的東西大部分都很貴,隨著生活水準的下降,你能揮霍在服務上的錢並不多,原本相當重要的
金融服務部門,占GDP的比重搞不好會降到四%以下。

第三產業部門(服務業與政府)的規模肯定會縮小,因為從事商品製造與農業的人口會增多。當美國變窮,美國的貿易夥伴不會再提供資金支援美國的赤字,政府的開支將限縮到民眾負擔得起的範圍內。所以儘管稅賦增加,且政府實施更多的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政府對金融市場的干預手段,量化寬鬆或匯率管制皆屬之),但政府提供的服務卻會急遽減少,人民享有的福利也會縮水。

相較於美國各個產業正處於邊際報酬急遽下滑的慘況,巴西卻有夠多的產業正享受著邊際報酬上升的好事,令巴西經濟得以成長或甚至蓬勃發展。美國這個經濟體的未來看似江河日下,使得放眼海外尋找商機變得很有吸引力,但歐洲沒什麼希望,那麼一個離美國比較近,而且又終年如夏的地方如何呢?對於那些想在紛亂世界中尋找賺錢機會的人而言,巴西真的是個天堂,它的人口只有美國的六二%,但是在截至二○一一年一月為止的八年間,卻增加了一五○二萬三六三三份工作,在同一段時間內美國的工作機會卻是減少。在一個充斥著破產國家與老化人口的世界裡,巴西既沒破產問題,而且平均是由兩名勞動人口扶養一人。

在一個石油產量達到最高峰的世界裡,巴西的能源卻不需仰賴國外進口,自一九八○年以來它的石油產量增加了八倍多,石油的儲藏量至少有七○○億桶,未使用的可耕地多達全世界的六成,淡水資源達全球的二五%,比所有亞洲國家加起來還多,在這個正在瓦解的世界中,巴西成了一個充滿機會的天堂。

巴西的可再生能源已成全球典範
即便從現在到二○二○年,巴西的經濟快速成長,其國內耗油量還是有可能不增反減,因為巴西的可再生能源效率很高且有利可圖,這在全球經濟體當中堪稱是獨一無二。雖然可再生能源以及替代能源在許多國家看似一個無望的手段,但《可再生能源世界》雜誌卻指出:「巴西的能源供應,有將近半數來自於可再生的來源,使得巴西日益成為全球其他各國的榜樣。

據路透社報導,國際能源總署在其每月例行報告中表示:「巴西的乙醇以及整個生化燃料的產出,仍然是非OECD 國家供應量成長的重要來源,且保證經得起嚴格的檢查。二○一○年巴西的乙醇日產量是四十七萬五千桶,二○一一年的日產量已經達到五十二萬桶。」其次,巴西從甘蔗提煉的乙醇(無政府補貼),其能源平衡是美國從玉米提煉之乙醇(有政府補貼)的七倍多。

巴西有可能成為全球其他各國的模範,尤其是甘蔗乙醇這個項目。雖然有人批評這是因為它擁有廣大的可耕地以及先進的農工技術,但無論如何它的確是截至目前為止,大家公認最成功的一項替代能源。

此外巴西的生質柴油計畫也很成功,它主要是用棕櫚油及蓖麻子、黃豆、棉花籽和向日葵製成,巴西石油公司在米納斯吉拉斯州、巴伊亞州、塞阿拉州、巴拉那州以及南里奧格蘭德州等地,建造了五座生質柴油工廠在運作,年產量達七二一四萬公升。經濟成長的重要推手:巴西人口紅利
儘管巴西的二億多人口,跟中國和印度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但仍是全球排名第五大的國家,儘管數十年來出生率開始下降,但巴西即將享受到它的人口紅利。

米納斯吉拉斯大學的圖拉(Cassio Turra)與奎羅斯(Bernardo Queiroz)兩位教授,共同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光是勞動適齡人口(介於十五至六十四歲)增加一億三千萬人這項人口紅利因素,就足以讓巴西的GDP每年額外多成長二.五%。至於巴西著名的高等教育機構FGV的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奈理(Marcelo Neri)所做的另外一項研究則顯示:「拜人口紅利之賜,巴西的人均所得增幅額外多出二.七%。」

巴西的商業雜誌《檢視》(Exame)則指出,未來巴西具有經濟生產力的人口將會大增一千七百萬人,並達到占總人口七一%的最高比例(二○一一年的比例為三分之二)。 該雜誌預估,人口紅利將讓巴西的經濟在未來二十五年間更為蓬勃成長。據專家估算,巴西的人口紅利將在二○二二年達到最高峰,屆時具有生產力的人負責撫養的老人與幼童將會是最少,使得未工作者與工作者的比例將變成四比十,比一九九○年代初期的七比十好得多。該篇文章引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人口結構暨經濟學系的教授李伊(Ronald Lee)的看法,他也是美國老化研究委員會的委員之一:

巴西人正面對一個千載難逢的黃金機會,但這只是暫時的,二十年後老化的人口將會改變(人口結構)曲線,造成不活躍的部分增加。因此,為了到時候能使人口紅利發揮最大效益,巴西應該大量投資於下一代,尤其要讓他們接受良好的基本教育。

李伊對巴西提出的建言十分明確:「你們還有二十多年的好時光,應努力將整體經濟現代化,並提升教育品質,從而變成一個富強的國家。」

全球新產品的實驗室:新巴西
眾多專家皆預測,人口紅利將造就巴西的經濟大幅成長,並在數個市場中躍升為全球的領導者,巴西在二○一一年便已成為全球第三大的藥妝產品市場,僅次於美國及日本。國際市調公司歐洲觀察(Euromonitor)預測,巴西將在十年內取代美國和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化妝品市場,巴西最受歡迎的商業雜誌《檢視》報導:「巴西的化妝品市場將在二○二○年達到一○八○億美元。」幾乎是目前
美國市場的兩倍。

更令人意外的是,巴西人是全世界刷牙最勤快的人,再加上極注重個人衛生,使得巴西人的體香劑使用率竟超越美國。未來當數千萬人加入勞動市場後,還會使巴西的成家率(household formation)大躍升,《檢視》指出:「專家估計,巴西每年約新增一百七十萬戶家庭,到二○三○年為止,至少會有三千五百萬戶新成立的家庭,大部分來自於C階級(月收入介於巴西幣兩千至五千元間)。」

「新巴西」已成了新世界經濟的實驗室,秦科塔(Michael R. Czinkota)與郎開南(Ilkka A. Ronkainen)在其合著的《國際行銷》(International Marketing)一書中指出:「某些國家逐漸成為全球商品的試驗市場,像寶僑和高露潔就把巴西當成它們的產品測試市場。」巴西經濟學家卡尼茨(Stephen Kanitz)則在他的部落格中指出:「光是二○○九年的第一季,就有七千項新商品在巴西上市,幾占全球新商品數的六%,原因何在?」原因有好幾個,巴西的消費者經濟正隨著所得增加而蓬勃發展,當然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新產品選擇在巴西問世的另外一個因素,則跟當地的廣告成本低廉有關,而這又跟巴西人幾乎都說葡萄牙語有關,像美國主要有英語和西班牙語兩種語言,而瑞士的主要語言更多達四種。

卡尼茨還提出另外一項因素,就是巴西的人口年齡中數相對較為年輕,所以其人口結構優勢格外驚人。再加上巴西有眾多新的消費大軍首度進入消費市場,當然使巴西成為一個測試新產品的最佳市場。如果你選擇瑞士做為某項新產品的測試地,那裡的人多半都是某個三十年老品牌的忠實用戶,你會發現他們對於新概念的態度是抗拒多過接受。反之,巴西新崛起的中產階級,是到最近才擁有充裕
的可支配所得,而得以參與消費文化,所以他們對於新產品或新服務的態度,自然要比那些偏好老品牌的人更為開放且接受度較高。

基於上述種種原因,巴西人跟二十世紀初期的美國人一樣,都有喜新的傾向。巴西人充滿好奇心、崇拜科技,而且樂於嘗試任何新事物。巴西的上網人口極多,谷歌的我酷 (ORKUT)社交網站,會員一半以上是巴西人,因為巴西人真的非常樂於接受新科技。

巴西另外一個優勢是,它是座融合了多種文化的大熔爐,巴西境內的義大利裔人數之多,僅次於義大利本國,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波蘭人、黎巴?人以及其他族群。我的巴西籍前妻,便擁有荷蘭、葡萄牙、義大利與德國人的血統;巴西還擁有眾多的亞裔人口。巴西境內的日本人後裔,人數僅次於日本本國,巴西境內的非洲裔美國人,人數也僅次於美國,超過一千萬巴西人的祖先,是來自於德國。

簡言之,當你的產品打算國際化時,巴西的確是最佳的測試場。
移民巴西?美國農民搶第一
巴西是全球唯一,擁有廣大可耕地且土壤肥沃立刻就可以耕種的國家,據估計巴西尚未開墾的可耕地面積廣達三.五億英畝(約八.六五億公畝),是美國可耕地面積的二.五倍,而且這些優質土地的價格非常便宜。儘管目前美國農產
品的產量超過巴西,但是巴西的農業部門卻是全球獲利最高的,巴西農夫賺的錢比接受政府大量補貼的美國農夫高出很多。

《美國新聞暨世界報導》(U.S. News)指出,移民到巴西的年輕美國夫妻,不但所得增加,而且還因土地增值而獲利:

來自美國愛荷華州勞約市的克魯斯(Matthew Kruse)表示:「我們在這裡做的事情,其實跟當年移民到新大陸的祖先們所做的差不多。」

克魯斯目前管理三座農場,總面積廣達二.三萬畝,農場的名稱就叫做巴西愛荷華。他在二○○一年首度造訪巴西,三年後便移居此地,現有一名巴西籍的女友。克魯斯指揮的員工約九十至一百五十人,人數會因季節不同而增減,他形容首次造訪巴西偏鄉地區的感覺:「就像我們在國家地理頻道中看到的那樣,感覺彷彿墜落到另一個星球,但現在我稱這裡是我的家。」

來自愛達荷州的哈克夫婦,跟其他眾多變賣所有家產然後移居到巴西的美國農夫一樣,希望能在此找到更棒的土地並過上更好的生活,因為繼續留在家鄉也只能勉強度日,他們表示:「對我們來說,那就像坐在一艘不斷往下沈的船,只能眼睜睜地等著它沒入海中。」所以他們毅然決然賣掉了愛達荷的所有家當,舉家搬到巴西。巴西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一的牛肉與禽肉供應國,同時也是咖啡、蔗糖、黃豆、玉米、柳丁汁、菸草以及其他很多種農產品的主要供應國。

但問題在於,巴西的中產階級是否過著跟美國中產階級一樣的生活,以及未來巴西能否繼續成長,我相信一個經濟體未來如果有能力增加能源投入,其經濟必能成長。

關於這一點,本書先前便已指出,巴西可能比全世界任何一個先進國家,都更有能力增加能源投入。這不光是因為巴西的石油擁有淨盈餘(有數百億噸儲存在鹽層下油田裡尚未被開採),再加上巴西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領導者,巴西擁有的要素稟賦,讓它即使在面對令溫帶先進國家束手無策的眾多挑戰時,仍能保證經濟持續成長。如果各位手中擁有一些資本,將他們放到巴西說不定會比放在任何一個國家獲得更好的利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