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老謝的世界紀行:有時旅遊,有時投資

79特價356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愛爾蘭】走出金融海嘯的浴火鳳凰
長期以來,我對小國體制就很感興趣,因為台灣就是個蕞爾小國。所以,在二〇一六年六月參訪以色列後,我決定規畫前往愛爾蘭,瞭解小國面臨壓力時的生存之道。
二〇一七年,以色列的GDP約三千兩百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三十四;愛爾蘭的GDP約三千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三十七。愛爾蘭的面積雖然比台灣大一倍,當年的人口還不到五百萬,人均GDP竟已高達約六萬六千美元,在全球名列前茅。
隔著寬度約一百公里的愛爾蘭海,英格蘭與愛爾蘭遙遙對望。自十二世紀起,英格蘭就強勢影響著愛爾蘭的文化與政治,甚至在一八〇一年強行將愛爾蘭併入「大不列顛暨愛爾蘭聯合王國」(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直到一九二一年七月十一日,愛爾蘭獨立戰爭結束,英愛雙方簽訂條約,愛爾蘭才成為獨立國家。
二〇〇八年金融海嘯後,愛爾蘭深陷債務危機,被迫在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向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申請紓困,淪為「歐豬五國」(PIIGS,其他四國為葡萄牙、義大利、希臘、西班牙)其中一員。幸好在政府與民間的齊心合作下,愛爾蘭於二〇一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宣布退出紓困計畫,成為第一個擺脫紓困的歐豬國家。
短短三年就走出困境、苦盡甘來,這條路走來肯定坎坷難行。

小國如何崛起?
二〇一七年六月底,財金文化金融家考察團抵達愛爾蘭首府都柏林(Dublin),一下飛機就直奔愛爾蘭企業局(Enterprise Ireland)聽取簡報。這個官方單位積極對外招商,同時扮演天使投資人的角色,專門協助愛爾蘭企業走向全世界。
接待我們的處長霍伯斯(Alan Hobbs)恰好是台灣女婿,為了歡迎我們,還特別升起中華民國國旗,實在令人非常感動。
關於愛爾蘭的崛起,霍伯斯認為主要有六個成功因素:一是人口年輕化,二是高等教育免費,三是多國企業踴躍投資,四是政府投資本土企業,五是降低企業營所稅,六是強化公共建設。
聽完簡報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減稅引資政策。
愛爾蘭的企業營所稅率降到一二.五%,就是這麼簡單一招,吸引了超過九百家美國企業前來投資,直接投資金額超過兩千億美元。
但是,愛爾蘭政府為何要降稅?
降稅前,愛爾蘭本國企業被課稅三〇%,外資企業被課稅一〇%。在這種「厚彼薄此」的差別待遇下,本國企業會想盡辦法變成外資企業。後來歐盟出面,愛爾蘭乾脆改成單一稅率一二.五%,效果意外顯著,其他歐洲國家也開始紛紛仿效。
一九九四年以前,愛爾蘭的人均GDP約五千美元,曾被新聞周報《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戲稱為「歐洲乞丐」。不公平的稅制,更導致經常帳與金融帳出現巨大淨流出。直到二〇〇三年改成單一稅率,愛爾蘭經濟才翻天覆地的變化。
金融海嘯後,房地產泡沫破裂,豪宅暴跌六至七成,經濟幾近崩潰。針對這樣的困境,愛爾蘭政府縮衣節食,公務員減薪兩成,向歐盟借款八百五十億歐元強化公共建設,三年後就浴火重生了。

超高人均GDP的關鍵
這次參訪愛爾蘭,跟一年前參訪以色列有著相同感受。當時以色列駐台經貿辦事處處長陪同打點一切,這回愛爾蘭工業發展局(Industrial Development Agency)的亞洲區主管惠堤(Gerard Whitty),也專程從新加坡趕回來,讓人感受到他們的拚勁。
我請教惠堤,愛爾蘭人口那麼少,為何能打造出人均GDP近六萬六千美元的國度。他直截了當地回答:「投資教育!」
惠堤說,經濟發展是愛爾蘭最重要的目標。雖然他們的財政並不寬裕,卻將有限的資源投入教育訓練,大學科系也適時彈性調整,不會一成不變。
他還表示,雖然愛爾蘭經常政黨輪替,但政府永不改變的初衷就是為企業服務。他們非常確定,擁有強大的企業,才有壯大的國家。因此,愛爾蘭政府隨時與企業互動,藉此瞭解未來五年,甚至是十年後的人才需求。
例如,當企業預備加碼投資物聯網時,政府就開始在大學設立物聯網相關科系,後來每年可培訓一千五百名物聯網專才學生。當他在台灣看到廣達和研華苦苦找不到物聯網人才時,也曾建議他們來愛爾蘭徵才。
除了工業發展局,我們還參觀了國家生技製藥廠訓練中心(National Institute for Bioprocessing Research and Training)。當年全球前十大製藥廠中,有九家在愛爾蘭設立生命科學中心,還有來自海外的七十五家藥廠在此設立營運據點。愛爾蘭的生技產業出口值達三百九十億歐元,國家生技製藥廠訓練中心就是培訓人才的重要基地。

傳奇啤酒廠,屹立不搖
來到都柏林,一定要參觀健力士啤酒博物館(Guiness Storehouse),喝喝他們的啤酒,體驗這家魅力十足的百年老店。
亞瑟.健力士(Arthur Guinness)於一七五九年創立這家啤酒廠,整整比我大了兩百歲。當年他以每年四十五英鎊、九千年的租約,租下從未使用過的聖詹姆士門釀酒廠(St Jame's Gate Brewery)。營運至今,盛況不墜,成了都柏林傳奇。
健力士啤酒博物館門票要價十六.五歐元,每層樓都有豐富的內容展示,不僅介紹生產流程與公司歷史,還讓訪客體驗打啤酒。打出自己的啤酒後,更可以拿到頂樓的三百六十度透明空間,一邊喝著啤酒,一邊居高臨下鳥瞰街景。
愛爾蘭人口不到五百萬,其中約一百五十萬人住在都柏林。儘管如此,相較於倫敦這樣的大都會,都柏林仍只是二、三線城市;如果倫敦是台北市,都柏林就像台南市。
因此,都柏林沒有摩天大樓,在啤酒博物館僅僅七層樓高的頂樓上,整個市容一覽無遺。喝著啤酒欣賞風景,眾多好友輕鬆聊天,可謂人生一大樂事。
這家歷久彌新的老啤酒廠代代傳承,維持良好的風格與口碑,是令人肅然起敬的百年企業。

到酒吧見證悲壯歷史
某天中午,我們被帶到一間酒吧用餐,乍聽之下有些困惑:「酒吧」不是晚上才去的嗎,怎麼中午就來了?
抵達後,我才知道這家約翰尼福克斯酒吧(Johnnie Fox's Pub)是間有歷史的餐廳。它在一七九八年就開張了,見證過一八四五年的愛爾蘭大饑荒,以及一九一六年的復活節起義。當年推動愛爾蘭獨立建國的先烈,就是在此祕密集會,其中有不少人遭英軍殺害,所以餐廳牆上掛著許多他們的照片。這間充滿故事的酒吧吸引各國領袖到訪,我發現牆上也掛著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的照片,很多人不知道他有愛爾蘭血統。
馬鈴薯是愛爾蘭人的唯一主食,但農民搶種單一品種而造成嚴重病變,導致馬鈴薯歉收,引爆愛爾蘭大饑荒,重創這座小島。為了逃避饑荒,當時有超過一百萬人移民美國與澳洲,因此人口才會從超過八百萬,銳減到五百萬以下。
英格蘭統治愛爾蘭數百年,愛爾蘭人卻前仆後繼、不惜犧牲性命也要走上獨立建國之路,愛爾蘭大饑荒是很重要的導火線。當年愛爾蘭承受巨大壓力,英格蘭卻見死不救。儘管從中南美洲進口的馬鈴薯經過都柏林港口,英格蘭也不願幫助饑民,難怪徹底激怒了愛爾蘭人。
這家歷史悠久的酒吧,也號稱「愛爾蘭海拔最高」的酒吧,位於都柏林近郊的格林庫倫(Glencullen)。群山環繞,景緻非凡。除了餐點,「愛爾蘭咖啡」更令我留下深刻印象。這種咖啡加上奶油和威士忌,喝進體內會覺得一股暖流徐徐而生,非常令人難忘。
有機會到都柏林旅遊的朋友,一定要來這間酒吧品嚐美食,親自感受愛爾蘭浴火重生的悲壯歷史!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