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通縮
大疫之後,房地產市場、股市起伏。實則是過去埋下的貨幣衝擊波散開漣漪,終於擊中每一個人。
現實中上演著一幕幕鮮明分化的戲碼。貨幣流向至關重要,資產追漲,泡沫越發剛性,實體則越發蕭瑟。通膨、通縮兩極化,水火交融。
這是金融與實體的割裂,也是宏觀總量與微觀邏輯的割裂。
灰天鵝:全球貨幣大潮起
2019年聯準會第一次降息後,全球貨幣寬鬆大潮來襲:
歐洲央行將歐元區隔夜存款利率下調10個基點至-0.50%;利率幾無下調空間後,選擇重啟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自11月1日起,以每月200億歐元的速度重啟資產購買計畫,且未設截止日期。
這輪降息及重啟QE旨在刺激疲軟的歐洲經濟。但從QE規模來看,這次資產購買規模不如2015年(600億~800億歐元)。同時,這次計畫還引入分層利率,以降低負利率對歐洲銀行盈利能力的打擊。
歐洲央行重啟QE後,聯準會再次宣布降息,將聯邦目標基金利率區間下調25個基點至1.75%~2.00%,旨在應對全球經濟放緩、低通膨帶給美國經濟前景的風險。
聯準會開啟了本次「超級央行週」。隨後,除挪威央行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外,日本、英國、巴西、印尼、挪威、南非、沙烏地阿拉伯等均持寬鬆立場。其中,沙烏地阿拉伯央行緊跟聯準會降息25個基點,巴西央行將基準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6%。
國際清算銀行追蹤全球38家央行動態的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全球多家央行的累計降息幅度已經達到13.85個百分點。如果各家央行繼續保持當前的寬鬆步伐,未來12個月降息次數可能會達到58次左右,累計降息幅度為16個百分點。
每一輪寬鬆週期,都會引來截然不同的聲音。
針對聯準會此次降息,川普(Donald Trump)發推特稱,降得太少,「聯準會再一次失敗」。川普認為,「聯準會應該讓我們的利率降到零,或者更低,然後應該開始為我們的債務再融資」。
一位經濟學家多次呼籲:「該降息了。」他認為,拿掉豬肉價格以後都是通縮,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有些人認為,這說明房地產商快斷糧了。經濟學家則稱,「降息降準就是大水漫灌」的理解是錯誤的,混淆了貨幣政策正常逆週期調節和貨幣超發的關係。
但是,市場中有不少人擔心,新一輪的貨幣寬鬆大潮將引發更嚴重的泡沫風險和債務危機。
降息是逆週期調節,還是貨幣超發、大水漫灌?
貨幣寬鬆會刺激經濟成長,還是會引發通貨膨脹、資產泡沫及金融危機?
排除利益與立場的雜音,經濟學家對此分歧大、共識少。人類目前沒有搞清楚貨幣政策對經濟成長是否有效,沒有搞清楚貨幣是中性還是非中性的,也沒有搞清楚貨幣供給量的變動能否影響實際產出、收入和就業量。
人類還沒搞懂貨幣的本質。
沒有搞懂貨幣本質,貿然開啟貨幣寬鬆大潮,就像在地圓學說提出之前,人類在茫茫大海中漂泊,不知所向,亦不知禍福。
										大疫之後,房地產市場、股市起伏。實則是過去埋下的貨幣衝擊波散開漣漪,終於擊中每一個人。
現實中上演著一幕幕鮮明分化的戲碼。貨幣流向至關重要,資產追漲,泡沫越發剛性,實體則越發蕭瑟。通膨、通縮兩極化,水火交融。
這是金融與實體的割裂,也是宏觀總量與微觀邏輯的割裂。
灰天鵝:全球貨幣大潮起
2019年聯準會第一次降息後,全球貨幣寬鬆大潮來襲:
歐洲央行將歐元區隔夜存款利率下調10個基點至-0.50%;利率幾無下調空間後,選擇重啟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自11月1日起,以每月200億歐元的速度重啟資產購買計畫,且未設截止日期。
這輪降息及重啟QE旨在刺激疲軟的歐洲經濟。但從QE規模來看,這次資產購買規模不如2015年(600億~800億歐元)。同時,這次計畫還引入分層利率,以降低負利率對歐洲銀行盈利能力的打擊。
歐洲央行重啟QE後,聯準會再次宣布降息,將聯邦目標基金利率區間下調25個基點至1.75%~2.00%,旨在應對全球經濟放緩、低通膨帶給美國經濟前景的風險。
聯準會開啟了本次「超級央行週」。隨後,除挪威央行將基準利率上調25個基點外,日本、英國、巴西、印尼、挪威、南非、沙烏地阿拉伯等均持寬鬆立場。其中,沙烏地阿拉伯央行緊跟聯準會降息25個基點,巴西央行將基準利率下調50個基點至6%。
國際清算銀行追蹤全球38家央行動態的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全球多家央行的累計降息幅度已經達到13.85個百分點。如果各家央行繼續保持當前的寬鬆步伐,未來12個月降息次數可能會達到58次左右,累計降息幅度為16個百分點。
每一輪寬鬆週期,都會引來截然不同的聲音。
針對聯準會此次降息,川普(Donald Trump)發推特稱,降得太少,「聯準會再一次失敗」。川普認為,「聯準會應該讓我們的利率降到零,或者更低,然後應該開始為我們的債務再融資」。
一位經濟學家多次呼籲:「該降息了。」他認為,拿掉豬肉價格以後都是通縮,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有些人認為,這說明房地產商快斷糧了。經濟學家則稱,「降息降準就是大水漫灌」的理解是錯誤的,混淆了貨幣政策正常逆週期調節和貨幣超發的關係。
但是,市場中有不少人擔心,新一輪的貨幣寬鬆大潮將引發更嚴重的泡沫風險和債務危機。
降息是逆週期調節,還是貨幣超發、大水漫灌?
貨幣寬鬆會刺激經濟成長,還是會引發通貨膨脹、資產泡沫及金融危機?
排除利益與立場的雜音,經濟學家對此分歧大、共識少。人類目前沒有搞清楚貨幣政策對經濟成長是否有效,沒有搞清楚貨幣是中性還是非中性的,也沒有搞清楚貨幣供給量的變動能否影響實際產出、收入和就業量。
人類還沒搞懂貨幣的本質。
沒有搞懂貨幣本質,貿然開啟貨幣寬鬆大潮,就像在地圓學說提出之前,人類在茫茫大海中漂泊,不知所向,亦不知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