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關稅戰攪亂風雲,越南的下一步?
在世界秩序劇烈動盪的當下,越南,這個曾歷經戰火洗禮的國度,正在悄然改寫東南亞經濟版圖的未來。
從1975年戰後重建的磚瓦堆中起步,越南歷經「革新開放」的體制大轉向,再到今日高舉數位轉型與綠色經濟的大旗,40年來一步步從「低成本製造基地」邁向「區域創新中心」。如今,這個國家不只是「世界工廠」的接班人,更有機會成為東協的技術與產業樞紐。
2025年,是越南建國80周年的里程碑。在這個重要時刻,越南不僅繳出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7%以上的亮眼成績,還在美中貿易衝突與關稅風暴中,成為第一個與美國達成關稅協議的東南亞國家,再次證明其靈活應變的能力與外交手腕。越南,早已不是過去那個「低工資」的代名詞,而是結合年輕勞動力、制度改革、國際貿易與基礎建設的綜合型新興強國。
對台灣企業而言,今年也將面臨一場跨越經濟與命運的關鍵選擇。台灣早於1988年起便投入越南市場,是當地第4大外資來源,若將轉投第三地再投資者計入,實際影響力更為深遠。從鞋業、成衣、機械到半導體與AI設備,台商的身影早已融入越南的產業經脈。
然而,如今已經不再是一個單靠廉價勞力就能取勝的年代,而越南市場早已今非昔比。隨著產業升級、自由貿易協定(FTA)、網絡擴張與內需中產階級崛起,現今的越南對企業的要求更高,例如:是否懂得運用FTA?是否具備在地經營與品牌思維?是否擁有風險控管與資金調度能力?簡言之,這是一場「制度力」、「執行力」、「在地力」的全方位競賽,台商或投資人應該把握這個歷史新機遇,才有機會趁勢而起。
1-1 關稅與美中貿易戰夾擊下,越南如何突圍?
踏上越南土地,一片生機盎然的氛圍,令人為之震撼。街頭巷尾,川流不息的摩托車交織著年輕人的青春氣息;一座座的新建廠房與國際集團總部拔地而起,城市與農村之間的界線在快速發展中逐漸模糊。
越南憑藉其年輕的勞動人口、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靈活的經濟政策,化身為全球經濟的耀眼新星。越南不僅是「世界工廠」的接班人,更以其蓬勃的內需市場和多元的產業生態,吸引著全球投資者的目光,迎來屬於她的黃金時代。
戰爭頻仍、經濟落後的中南半島國家
位於中南半島的越南,地形南北狹長,呈S型,北鄰中國大陸,西接柬埔寨與寮國。越南統計總局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4月1日,越南人口為1億111萬2,656人,其中,男性約5,030萬人(49.8%),女性約5,070萬人(50.2%),成爲東南亞地區人口排名第3的國家,僅次於印尼及菲律賓,全球排名第16。
越南北部古稱「百越」,曾受中國皇朝統治達數百年之久,因此受中華文化薰陶,尊崇儒家思想;南部則被稱為「占婆」。19世紀中晚期,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因此越南文化中也帶有淡淡的法式殖民風。1945年8月,越南宣布獨立。1954年以北緯17度線為界,兩越分立。1961~1975年爆發的「越戰」因為有美蘇兩大強國的介入,讓越南人強悍的民族性格深植人心。1976年南北越統一後,於1977年加入聯合國。
區區數行文字不難看出越南過去百餘年的歷史演變,濃縮成8個字就是「戰爭頻仍、經濟落後」。雖然如此,這個佇立於北緯8°~23°之間,四季如夏,咖啡、稻米、橡膠等農產品及天然氣、媒、金屬礦物等資源豐沛的東協諸國之一,卻在短短統一不到50年的時間,搖身一變成為繼中國大陸後,最有機會成為「世界工廠」的候選國之一。
尤其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備受挑戰,隨著新冠疫情、俄烏戰爭爆發,加上美國祭出「晶片禁令」、中國的人口紅利優勢逐漸消失、人力成本上升,種種壓力迫使供應鏈加速移出中國,推進「中國+1」模式,台商也在這波轉進潮中,積極投資越南。越南台灣商會聯合總會2025年3月底資料顯示,目前約有4,650家台資企業於越南投資,台商人數逼近9萬人。台商總會會員廠商約3,000家,計有16個分會,其中,分布於北越的會員占比為25%(6個分會),中越為5%(1個分會),南越為70%(9個分會)。
這個從廢墟中走來,歷經戰後重建、經濟轉型、快速發展與接軌國際等4個階段的小國,早已非「吳下阿蒙」。現在的越南有194個邦交國,2024年底國內生產毛額(GDP)達4,700億美元,人均GDP達4,763美元,已從世界上最貧窮國家之一進入中等收入國家之列。越南6大重點城市近年來不只成為台商插旗的產業據點,也是觀光聖地。
越南經濟韌性令全球驚豔
不過,2025年上半年,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的一記關稅重拳攪亂一池春水,他宣布對世界各國祭出高關稅,其中,新興「世界工廠」首當其衝,越南更面臨高達46%的報復性關稅,此舉不僅打亂全球供應鏈的節奏,也讓仰賴出口的越南經濟面臨空前挑戰,全球市場為之震驚。
所幸越南政府迅速應對,透過外交斡旋與美國展開密集談判,承諾加強原產地管理並擴大對美採購,同時加速本地化供應鏈建設,以降低對外部市場的依賴。2025年7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與越南達成重要貿易協定,將對越南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徵收20%的關稅,較4月提出的46%大幅降低,對涉及轉口貿易的商品則徵收40%的關稅,於此,越南成為最早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越南本地券商預估,最終越南對等關稅落在20%,今年越股的獲利成長仍將展現絕佳韌性(13.4%)。
這場關稅風暴不但突顯了越南在全球經濟中的關鍵角色,也展現其靈活應對危機的韌性,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令人驚豔的是,即便在全球詭譎多變的複雜情勢下,越南仍一再繳出亮眼的好成績。越南財政部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越南上半年GDP增長率為7.52%,創下14年來同期最高增幅,主要受益加工製造業、出口、消費服務和外商直接投資(FDI)的顯著增長;其中,FDI註冊額同步創下2009年以來最高,顯示市場投資情緒雖然受到關稅變數干擾,越南卻是東協市場中最受外資追捧的市場。
事實上,越南北部去年9月剛剛遭受超級強颱肆虐,在電力無法供應之下,不但導致工廠生產中斷,大雨及洪水也讓供應鏈與產線一度大亂,越南政府估計,期間財損逾500億台幣。不過,即使重大天災衝擊,越南2024年第3季GDP(7.4%)仍然創下2年來最強勁的經濟成長幅度,2024年全年GDP成長率為7.09%。在全球經濟還深陷「是否衰退」的疑慮之際,越南卻展現出強勁的經濟韌性!
美中貿易戰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越南
《今周刊 》董事長謝金河指出,越南是美中貿易戰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帶來巨大機會。早在2019年,他即認為「越南是東協各國當中最亮的亮點」,鼓勵台商轉向越南等新南向國家之外,他同時預測:「錢往南向流,一定是未來趨勢。越南成為供應鏈移轉的最大受益者,反映的是越南吸引外資、電子製造業的優勢,越南在美中對峙下仍大有機會。」
事實上,2003年謝金河第一次踏上越南的土地,就相對看好越南的未來發展。那時有人問,繼高盛的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提出「金磚四國」後,哪一個國家可望成為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之後的「金磚第5國」,他看好的就是越南,他說:「關鍵在2006年阮晉勇(Nguyễn Tấn Dũng)成為越南總理,他是越南走向市場經濟的改革派代表,在任10年間,越南風生水起,台商也積極到越南投資。」
以2025年第1季GDP成長比來看,越南名列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前6強首位(6.93%),預估2025年年度GDP也位列第一(6.8%),遠勝新加坡、菲律賓、印尼及馬來西亞等國。
越南快速升級與飛躍發展的幕後推手之一:外資
越南能夠在短短數十年之間,從一個飽受戰亂摧殘、經濟相對落後的國家華麗轉身,躋身東南亞經濟強國之列,其背後最大的成長動能,無疑是外資的強勁投入。外資不僅為越南注入了龐大的資金流,更帶來了先進技術、管理經驗與全球市場的連結,催化了越南產業結構的快速升級與經濟的飛躍性發展。尤其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爆發以來,全球供應鏈正式邁入重組的新時代,高關稅壁壘與地緣政治風險急劇攀升,重塑了國際貿易格局,迫使企業加速尋求「中國+1」的替代生產基地,以期分散風險並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
在這波浪潮中,越南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低廉的勞動成本和靈活的政策環境,迅速脫穎而出,成為全球投資的焦點。連續多年位居東協吸引外商直接投資(FDI)的領先行列,越南不僅成為跨國企業的首選目的地,更在電子代工、紡織成衣和鞋類製造等產業中,展現出無可比擬的競爭力。
越南財政部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25年前5個月越南核准外人投資金額為183億5,342萬美元,其中,台灣為8億1,356萬美元,較去年同期衰退15.31%,居外資第8位(4.43%);2025年前5個月台灣投資以「加工及製造業」為主,投資金額高達5億6,436萬美元 (占投資額69.37%);越南2025年前4個月前5大外人投資國依序為:新加坡(43億6,555萬美元)、韓國(29億3,283萬美元)、中國大陸(22億1,365萬美元)、日本(20億488萬美元)及馬來西亞(15億6,686萬美元)。
若拉長時間來看,1988~2025年5月底止,各國在越南累計的投資金額達5,171億4,510萬美元,其中,台灣投資金額為417億1,221萬美元,累計排名維持在第4位,至於台灣的累計投資以「加工及製造業」為主,投資金額高達369億6,218萬美元(占總投資額的88.61%)。越南累計外人投資前5名則是韓國(937億8,666萬美元)、新加坡(862億2,921萬美元)、日本(793億3,522萬美元)、台灣(417億1,221萬美元)及香港(395億7,556萬美元)。
韓國資本對越南現代化貢獻深遠
韓國對越南的投資熱潮,更是推動其經濟騰飛的關鍵動力。截至2025年1月,韓國仍然是越南最大的投資國,總投資金額達921.1億美元,營運中的投資案達10,128件,穩居越南外資來源首位,主要集中在北越地區,例如:北寧(Bac Ninh)、太原(Thai Nguyen)及海防。三星(Samsung)、海力士集團(SK)、樂金顯示器(LGD)、CJ及樂天(Lotte Group)等韓國知名企業對越南的經濟發展及技術轉型具有極大的影響力,也因為韓國企業的集群效應顯著,帶動了當地的就業機會,各項基礎設施也蓬勃發展。
來到北越,在河內和海防的街頭巷尾,韓式炸雞店、連鎖餐廳以及K-POP主題咖啡廳隨處可見,散發著泡菜與韓式燒烤的香氣,吸引著年輕人駐足,成為都市生活的日常風景。而聳立於河內、韓國樂天集團投資的樂天大樓則成為最時髦的新地標,不僅重塑了城市面貌,更象徵著韓國資本對越南現代化的深遠貢獻。
										在世界秩序劇烈動盪的當下,越南,這個曾歷經戰火洗禮的國度,正在悄然改寫東南亞經濟版圖的未來。
從1975年戰後重建的磚瓦堆中起步,越南歷經「革新開放」的體制大轉向,再到今日高舉數位轉型與綠色經濟的大旗,40年來一步步從「低成本製造基地」邁向「區域創新中心」。如今,這個國家不只是「世界工廠」的接班人,更有機會成為東協的技術與產業樞紐。
2025年,是越南建國80周年的里程碑。在這個重要時刻,越南不僅繳出國內生產總值(GDP)成長7%以上的亮眼成績,還在美中貿易衝突與關稅風暴中,成為第一個與美國達成關稅協議的東南亞國家,再次證明其靈活應變的能力與外交手腕。越南,早已不是過去那個「低工資」的代名詞,而是結合年輕勞動力、制度改革、國際貿易與基礎建設的綜合型新興強國。
對台灣企業而言,今年也將面臨一場跨越經濟與命運的關鍵選擇。台灣早於1988年起便投入越南市場,是當地第4大外資來源,若將轉投第三地再投資者計入,實際影響力更為深遠。從鞋業、成衣、機械到半導體與AI設備,台商的身影早已融入越南的產業經脈。
然而,如今已經不再是一個單靠廉價勞力就能取勝的年代,而越南市場早已今非昔比。隨著產業升級、自由貿易協定(FTA)、網絡擴張與內需中產階級崛起,現今的越南對企業的要求更高,例如:是否懂得運用FTA?是否具備在地經營與品牌思維?是否擁有風險控管與資金調度能力?簡言之,這是一場「制度力」、「執行力」、「在地力」的全方位競賽,台商或投資人應該把握這個歷史新機遇,才有機會趁勢而起。
1-1 關稅與美中貿易戰夾擊下,越南如何突圍?
踏上越南土地,一片生機盎然的氛圍,令人為之震撼。街頭巷尾,川流不息的摩托車交織著年輕人的青春氣息;一座座的新建廠房與國際集團總部拔地而起,城市與農村之間的界線在快速發展中逐漸模糊。
越南憑藉其年輕的勞動人口、優越的地理位置和靈活的經濟政策,化身為全球經濟的耀眼新星。越南不僅是「世界工廠」的接班人,更以其蓬勃的內需市場和多元的產業生態,吸引著全球投資者的目光,迎來屬於她的黃金時代。
戰爭頻仍、經濟落後的中南半島國家
位於中南半島的越南,地形南北狹長,呈S型,北鄰中國大陸,西接柬埔寨與寮國。越南統計總局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4月1日,越南人口為1億111萬2,656人,其中,男性約5,030萬人(49.8%),女性約5,070萬人(50.2%),成爲東南亞地區人口排名第3的國家,僅次於印尼及菲律賓,全球排名第16。
越南北部古稱「百越」,曾受中國皇朝統治達數百年之久,因此受中華文化薰陶,尊崇儒家思想;南部則被稱為「占婆」。19世紀中晚期,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因此越南文化中也帶有淡淡的法式殖民風。1945年8月,越南宣布獨立。1954年以北緯17度線為界,兩越分立。1961~1975年爆發的「越戰」因為有美蘇兩大強國的介入,讓越南人強悍的民族性格深植人心。1976年南北越統一後,於1977年加入聯合國。
區區數行文字不難看出越南過去百餘年的歷史演變,濃縮成8個字就是「戰爭頻仍、經濟落後」。雖然如此,這個佇立於北緯8°~23°之間,四季如夏,咖啡、稻米、橡膠等農產品及天然氣、媒、金屬礦物等資源豐沛的東協諸國之一,卻在短短統一不到50年的時間,搖身一變成為繼中國大陸後,最有機會成為「世界工廠」的候選國之一。
尤其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備受挑戰,隨著新冠疫情、俄烏戰爭爆發,加上美國祭出「晶片禁令」、中國的人口紅利優勢逐漸消失、人力成本上升,種種壓力迫使供應鏈加速移出中國,推進「中國+1」模式,台商也在這波轉進潮中,積極投資越南。越南台灣商會聯合總會2025年3月底資料顯示,目前約有4,650家台資企業於越南投資,台商人數逼近9萬人。台商總會會員廠商約3,000家,計有16個分會,其中,分布於北越的會員占比為25%(6個分會),中越為5%(1個分會),南越為70%(9個分會)。
這個從廢墟中走來,歷經戰後重建、經濟轉型、快速發展與接軌國際等4個階段的小國,早已非「吳下阿蒙」。現在的越南有194個邦交國,2024年底國內生產毛額(GDP)達4,700億美元,人均GDP達4,763美元,已從世界上最貧窮國家之一進入中等收入國家之列。越南6大重點城市近年來不只成為台商插旗的產業據點,也是觀光聖地。
越南經濟韌性令全球驚豔
不過,2025年上半年,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的一記關稅重拳攪亂一池春水,他宣布對世界各國祭出高關稅,其中,新興「世界工廠」首當其衝,越南更面臨高達46%的報復性關稅,此舉不僅打亂全球供應鏈的節奏,也讓仰賴出口的越南經濟面臨空前挑戰,全球市場為之震驚。
所幸越南政府迅速應對,透過外交斡旋與美國展開密集談判,承諾加強原產地管理並擴大對美採購,同時加速本地化供應鏈建設,以降低對外部市場的依賴。2025年7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與越南達成重要貿易協定,將對越南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徵收20%的關稅,較4月提出的46%大幅降低,對涉及轉口貿易的商品則徵收40%的關稅,於此,越南成為最早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越南本地券商預估,最終越南對等關稅落在20%,今年越股的獲利成長仍將展現絕佳韌性(13.4%)。
這場關稅風暴不但突顯了越南在全球經濟中的關鍵角色,也展現其靈活應對危機的韌性,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令人驚豔的是,即便在全球詭譎多變的複雜情勢下,越南仍一再繳出亮眼的好成績。越南財政部統計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越南上半年GDP增長率為7.52%,創下14年來同期最高增幅,主要受益加工製造業、出口、消費服務和外商直接投資(FDI)的顯著增長;其中,FDI註冊額同步創下2009年以來最高,顯示市場投資情緒雖然受到關稅變數干擾,越南卻是東協市場中最受外資追捧的市場。
事實上,越南北部去年9月剛剛遭受超級強颱肆虐,在電力無法供應之下,不但導致工廠生產中斷,大雨及洪水也讓供應鏈與產線一度大亂,越南政府估計,期間財損逾500億台幣。不過,即使重大天災衝擊,越南2024年第3季GDP(7.4%)仍然創下2年來最強勁的經濟成長幅度,2024年全年GDP成長率為7.09%。在全球經濟還深陷「是否衰退」的疑慮之際,越南卻展現出強勁的經濟韌性!
美中貿易戰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越南
《今周刊 》董事長謝金河指出,越南是美中貿易戰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帶來巨大機會。早在2019年,他即認為「越南是東協各國當中最亮的亮點」,鼓勵台商轉向越南等新南向國家之外,他同時預測:「錢往南向流,一定是未來趨勢。越南成為供應鏈移轉的最大受益者,反映的是越南吸引外資、電子製造業的優勢,越南在美中對峙下仍大有機會。」
事實上,2003年謝金河第一次踏上越南的土地,就相對看好越南的未來發展。那時有人問,繼高盛的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提出「金磚四國」後,哪一個國家可望成為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之後的「金磚第5國」,他看好的就是越南,他說:「關鍵在2006年阮晉勇(Nguyễn Tấn Dũng)成為越南總理,他是越南走向市場經濟的改革派代表,在任10年間,越南風生水起,台商也積極到越南投資。」
以2025年第1季GDP成長比來看,越南名列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前6強首位(6.93%),預估2025年年度GDP也位列第一(6.8%),遠勝新加坡、菲律賓、印尼及馬來西亞等國。
越南快速升級與飛躍發展的幕後推手之一:外資
越南能夠在短短數十年之間,從一個飽受戰亂摧殘、經濟相對落後的國家華麗轉身,躋身東南亞經濟強國之列,其背後最大的成長動能,無疑是外資的強勁投入。外資不僅為越南注入了龐大的資金流,更帶來了先進技術、管理經驗與全球市場的連結,催化了越南產業結構的快速升級與經濟的飛躍性發展。尤其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爆發以來,全球供應鏈正式邁入重組的新時代,高關稅壁壘與地緣政治風險急劇攀升,重塑了國際貿易格局,迫使企業加速尋求「中國+1」的替代生產基地,以期分散風險並確保供應鏈的穩定性。
在這波浪潮中,越南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低廉的勞動成本和靈活的政策環境,迅速脫穎而出,成為全球投資的焦點。連續多年位居東協吸引外商直接投資(FDI)的領先行列,越南不僅成為跨國企業的首選目的地,更在電子代工、紡織成衣和鞋類製造等產業中,展現出無可比擬的競爭力。
越南財政部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25年前5個月越南核准外人投資金額為183億5,342萬美元,其中,台灣為8億1,356萬美元,較去年同期衰退15.31%,居外資第8位(4.43%);2025年前5個月台灣投資以「加工及製造業」為主,投資金額高達5億6,436萬美元 (占投資額69.37%);越南2025年前4個月前5大外人投資國依序為:新加坡(43億6,555萬美元)、韓國(29億3,283萬美元)、中國大陸(22億1,365萬美元)、日本(20億488萬美元)及馬來西亞(15億6,686萬美元)。
若拉長時間來看,1988~2025年5月底止,各國在越南累計的投資金額達5,171億4,510萬美元,其中,台灣投資金額為417億1,221萬美元,累計排名維持在第4位,至於台灣的累計投資以「加工及製造業」為主,投資金額高達369億6,218萬美元(占總投資額的88.61%)。越南累計外人投資前5名則是韓國(937億8,666萬美元)、新加坡(862億2,921萬美元)、日本(793億3,522萬美元)、台灣(417億1,221萬美元)及香港(395億7,556萬美元)。
韓國資本對越南現代化貢獻深遠
韓國對越南的投資熱潮,更是推動其經濟騰飛的關鍵動力。截至2025年1月,韓國仍然是越南最大的投資國,總投資金額達921.1億美元,營運中的投資案達10,128件,穩居越南外資來源首位,主要集中在北越地區,例如:北寧(Bac Ninh)、太原(Thai Nguyen)及海防。三星(Samsung)、海力士集團(SK)、樂金顯示器(LGD)、CJ及樂天(Lotte Group)等韓國知名企業對越南的經濟發展及技術轉型具有極大的影響力,也因為韓國企業的集群效應顯著,帶動了當地的就業機會,各項基礎設施也蓬勃發展。
來到北越,在河內和海防的街頭巷尾,韓式炸雞店、連鎖餐廳以及K-POP主題咖啡廳隨處可見,散發著泡菜與韓式燒烤的香氣,吸引著年輕人駐足,成為都市生活的日常風景。而聳立於河內、韓國樂天集團投資的樂天大樓則成為最時髦的新地標,不僅重塑了城市面貌,更象徵著韓國資本對越南現代化的深遠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