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9:2007動態圍棋理論
最好的地段在哪裡?坦白說,這個問題就像是『最好的情人在哪裡?』一樣,沒有標準答案。最適合你的情人,必須與你的審美觀、生活習慣、工作型態,甚至包括財務狀況,都能夠完全契合才行;相同的,最適合你的好地段,也必須與你的審美觀、生活習慣、工作型態、財務狀況完全契合,才是一個真正適合你的好地段。
也因為如此,對於如何判斷地段未來漲跌,我們心裡要有一個判斷標準。
圍棋理論,是長年以來,我對於地段價值的判斷標準,提供讀者們參考。
1.圍棋術語裡面,有『金角』、『銀邊』、『銅肚』三個術語,為何用金、銀、銅來稱呼『角』、『邊』、『肚』呢?因為在一盤棋裡面,要守住自己的地盤,吃掉對方的棋子,最易守難攻的地方首推四個角落,只要顧好兩邊,敵人就很難長驅直入,因為對棋手來說最具價值,所以稱為『金角』。
2.銀邊,就是棋盤的東南西北四邊,因為沒有後顧之憂,所以只要專心面對前方與左右兩邊即可,這稱為『銀邊』,而且對於棋手來說,銀邊與金角有相輔相成之效。
3.最難守住自己地盤的部位在哪裡?沒錯,就是中間的『銅肚』,敵人可以從四面八方各個角度逐鹿中原,防守難度就像在中國廚藝學院裡隻身對抗少林寺十八銅人陣一樣。
如果你把整盤圍棋看做都市計畫,銀邊就是重大交通建設(例如捷運、高鐵、高速公路、鐵路、快速道路等等);金角就是與銀邊相連,不但交通便利、又有足夠發展腹地之處(例如信義計畫區、新板特區、竹北六家站等處);銅肚呢?就是不具交通便利性(經常塞車也算)、又缺乏發展題材的地區。至於棋子呢,你可以把一個個棋子看做購買力,愈容易集結購買力的地方,就是地價愈高的地方。
瞭解圍棋理論的原型之後,我們再來說明什麼是『動態圍棋理論』。首先,都市發展是從核心不斷外移的,也就是說,10年前的這盤棋,金角可能是在信義計畫區,但是現在隨著外圍的發展,現在的這盤棋,棋盤不斷往外擴大,現在的金角可能是在大直與內湖相接的那一塊。再舉一個例子,具有樂活(LOHAS)概念的金角,過去可能是在金山八里那裡的北海岸沿線,但是現在由於雪山隧道通車,宜蘭就成為一個新銀邊開創的新金角。
總之,就好像線上遊戲一樣,城市的發展是動態的,隨著人前進的動線,隨時都會有黑暗區塊變亮的新領域出現。
而這與地價漲跌有什麼關係呢?很簡單,當金角發光的時候,會把熱錢都吸引過去,對於銅肚來說,能夠支撐房價的樁腳就愈來愈少,價格也就開始往下掉。
整體而言,一年會買房子的人就是那麼多,如果大部分的人都選擇到信義計畫區去買房子,需求大於供給,房價就會開始上漲;對於其他的區域來說,蓋好的房子乏人問津,空屋率過高,供給大於需求的結果,就會造成房價下跌。
事實上,許多人看地價漲跌看走眼的原因,多半是忽略(或是過份重視)這個動態的改變。銀邊最好的例子就是捷運,捷運通車10年,各捷運站出口的地價逐年改變,就可以清楚看見動態圍棋理論的操作型定義。城市的每一天都是動態發展的,因此新的交通建設、新的地價、新的機會也會繼續出現,這就是動態圍棋理論。捷運環狀線、土城線、桃園機場捷運線,以及我們後面將會深入分析的高鐵效應,都可以應用動態圍棋理論來分析。
觀念10:B2B與B2C的購買力流動
從動態圍棋理論的觀念裡,我們得知銀邊帶來金角的增值,而金角逐漸形成的時候,會聚集購買力,這會從銅肚吸收支撐力道,造成地價開始下跌,或是在鄰近區域一片漲聲的時候,房價文風不動。
這表示一件事,正如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所謂之『看不見的手』,在這盤動態圍棋裡面,好像有一種力量在引導房價,以致於有些地段的漲幅一飛沖天,有些地段離當年的高點愈來愈遠,一去不回頭。例如文山區馬英九主席家附近的精緻華廈建案,一戶單價要兩千萬,但是預售屋還來不及變舊就銷售一空了,那裡離捷運站大概要10分鐘的路程,主要幹道興隆路二段也不是太寬的馬路,為什麼這些有能力負擔兩千萬的購屋者,不選擇內湖、南港、信義計劃區、大安區,而要落腳在這裡?
這讓我們明白一件事,房地產市場不是只憑著幾個簡單的指標就可以精準分析的,所以在這本書裡,我們以LOHAS五大面向,要向你介紹一個簡單而立體的不動產觀念體系。
所以不是只要有捷運站,房價就一定可以漲兩倍。相同的,高鐵通車會讓從南到北每一站的價格都追平板橋站或竹北六家站嗎?當然不是,金角銀邊的發展歷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就是購買力如何流動。
SOGO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當你在新聞上看見領取來店禮的民眾會排隊把SOGO繞兩圈時,再加上,今年捷運忠孝復興站周邊店面出現一坪近570萬元的成交價格。從動態圍棋理論的角度來看,忠孝復興站是兩條捷運線(板南線和木柵線)的交叉點,透過兩條銀邊,把購買力從西區(台北車站以西的西區)和南區(公館以南一直到新店中永和)成功匯集在東區(原本就發展得很好的市中心區)。
B2B購買力:Business To Business,指的是企業對企業之間的消費,原本用以詮釋IT產業鍊下游廠商向上游廠商購買IC或DRAM的Buying Power,此處借用這個觀念,來詮釋店家、企業、餐廳買進或承租此地段的地皮或建物時,必須付出的租金或是購買金額,就是對於該地段投入了企業購買力,而企業會在特定地段投入購買力,必然是該地段符合了企業需求,因此這也是地段房價漲跌的重要指標之一,在此以B2B購買力稱之。
B2C購買力:Business To Consumer,相較於B2B,B2C指的是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消費關係,例如消費者買了iPOD或是NOKIA的手機,從不動產的觀點來看,B2C購買力與地段的關係,在於消費者、住戶、上班族、購屋族在某地段購物、用餐、消費、買屋租屋等等經濟行為。與B2B購買力相同的,更多B2C購買力投入特定地段時,就是地段起漲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此以B2C購買力稱之。
B2B與B2C互動效應:這兩種購買力是互相影響的,最簡單的例子,店家、餐廳、企業的進駐是因為看好B2C的消費潛力,而B2B購買力的買進也會讓消費者有新的場域可以消費。(例如新光三越在信義計畫區買地設館,消費者前往消費,造成信義計畫區土地創天價的B2B與B2C互動效應。)
金角形成三要件:
1.銀邊愈多愈好(例如四鐵共構、捷運交叉)
2.擁有大量的低價腹地(大型B2B購買力才會相繼進駐)
3.景氣看好,維持B2C購買力持續發燒
當許多企業主或是投資人發現SOGO商圈附近的店面成本太高,進而影響報酬率的時候,這群B2B的購買力就會開始匯集能量,準備移動。受到敦化商圈、國父紀念館這邊的磁吸效應,購買力開始往東移動。當B2C購買力在東區商圈展現出狂熱與威力時,就是地價開始看多上漲的時候。
接下來,企業看好B2C的購買力匯集,卻又不願意負擔忠孝東路四段的高房價,於是B2B購買力就前進到信義計畫區。因此,華納威秀、台北101、誠品信義、新光三越、中國信託、國泰世華等這些大型的B2B購買力就在此匯集,新的區域有更新的城市規劃與更好的居住品質,帶來更多的上班人口與消費人口。因為看好信義計畫區的B2C消費能力,因此以建商為主的B2B購買力,把地段單價推上高峰,於是信義計畫區裡以億為單位的豪宅建案就一棟一棟蓋起來了。
億元豪宅的出現,象徵房價已經到達了相對高點,這也表示B2B購買力動能產生。由於台北這個城市的發展重心一直在東移,企業在台北必須有個標竿駐點的需求也更加殷切,因此以IT企業為主的內湖瑞光路沿線,也就與信義計畫區先後同步發展起來;企業的群聚會帶來大量的工作人口(也就是B2C購買力),除了中午吃飯,最殷切的需求就是住屋。再加上M型社會的指標企業──Costco、家樂福、大潤發、B&Q也都在此到齊,B2C與B2B的購買力群聚效應產生。二高、一高、民權大橋、堤頂大道等交通動線的匯集,讓金角形成的三個要件集合完畢,內湖房價的上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內湖捷運線通車之後,將增強銀邊效應,會更加速帶動購買力的流動,這當然也會在房價上出現新一波效應。
最好的地段在哪裡?坦白說,這個問題就像是『最好的情人在哪裡?』一樣,沒有標準答案。最適合你的情人,必須與你的審美觀、生活習慣、工作型態,甚至包括財務狀況,都能夠完全契合才行;相同的,最適合你的好地段,也必須與你的審美觀、生活習慣、工作型態、財務狀況完全契合,才是一個真正適合你的好地段。
也因為如此,對於如何判斷地段未來漲跌,我們心裡要有一個判斷標準。
圍棋理論,是長年以來,我對於地段價值的判斷標準,提供讀者們參考。
1.圍棋術語裡面,有『金角』、『銀邊』、『銅肚』三個術語,為何用金、銀、銅來稱呼『角』、『邊』、『肚』呢?因為在一盤棋裡面,要守住自己的地盤,吃掉對方的棋子,最易守難攻的地方首推四個角落,只要顧好兩邊,敵人就很難長驅直入,因為對棋手來說最具價值,所以稱為『金角』。
2.銀邊,就是棋盤的東南西北四邊,因為沒有後顧之憂,所以只要專心面對前方與左右兩邊即可,這稱為『銀邊』,而且對於棋手來說,銀邊與金角有相輔相成之效。
3.最難守住自己地盤的部位在哪裡?沒錯,就是中間的『銅肚』,敵人可以從四面八方各個角度逐鹿中原,防守難度就像在中國廚藝學院裡隻身對抗少林寺十八銅人陣一樣。
如果你把整盤圍棋看做都市計畫,銀邊就是重大交通建設(例如捷運、高鐵、高速公路、鐵路、快速道路等等);金角就是與銀邊相連,不但交通便利、又有足夠發展腹地之處(例如信義計畫區、新板特區、竹北六家站等處);銅肚呢?就是不具交通便利性(經常塞車也算)、又缺乏發展題材的地區。至於棋子呢,你可以把一個個棋子看做購買力,愈容易集結購買力的地方,就是地價愈高的地方。
瞭解圍棋理論的原型之後,我們再來說明什麼是『動態圍棋理論』。首先,都市發展是從核心不斷外移的,也就是說,10年前的這盤棋,金角可能是在信義計畫區,但是現在隨著外圍的發展,現在的這盤棋,棋盤不斷往外擴大,現在的金角可能是在大直與內湖相接的那一塊。再舉一個例子,具有樂活(LOHAS)概念的金角,過去可能是在金山八里那裡的北海岸沿線,但是現在由於雪山隧道通車,宜蘭就成為一個新銀邊開創的新金角。
總之,就好像線上遊戲一樣,城市的發展是動態的,隨著人前進的動線,隨時都會有黑暗區塊變亮的新領域出現。
而這與地價漲跌有什麼關係呢?很簡單,當金角發光的時候,會把熱錢都吸引過去,對於銅肚來說,能夠支撐房價的樁腳就愈來愈少,價格也就開始往下掉。
整體而言,一年會買房子的人就是那麼多,如果大部分的人都選擇到信義計畫區去買房子,需求大於供給,房價就會開始上漲;對於其他的區域來說,蓋好的房子乏人問津,空屋率過高,供給大於需求的結果,就會造成房價下跌。
事實上,許多人看地價漲跌看走眼的原因,多半是忽略(或是過份重視)這個動態的改變。銀邊最好的例子就是捷運,捷運通車10年,各捷運站出口的地價逐年改變,就可以清楚看見動態圍棋理論的操作型定義。城市的每一天都是動態發展的,因此新的交通建設、新的地價、新的機會也會繼續出現,這就是動態圍棋理論。捷運環狀線、土城線、桃園機場捷運線,以及我們後面將會深入分析的高鐵效應,都可以應用動態圍棋理論來分析。
觀念10:B2B與B2C的購買力流動
從動態圍棋理論的觀念裡,我們得知銀邊帶來金角的增值,而金角逐漸形成的時候,會聚集購買力,這會從銅肚吸收支撐力道,造成地價開始下跌,或是在鄰近區域一片漲聲的時候,房價文風不動。
這表示一件事,正如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所謂之『看不見的手』,在這盤動態圍棋裡面,好像有一種力量在引導房價,以致於有些地段的漲幅一飛沖天,有些地段離當年的高點愈來愈遠,一去不回頭。例如文山區馬英九主席家附近的精緻華廈建案,一戶單價要兩千萬,但是預售屋還來不及變舊就銷售一空了,那裡離捷運站大概要10分鐘的路程,主要幹道興隆路二段也不是太寬的馬路,為什麼這些有能力負擔兩千萬的購屋者,不選擇內湖、南港、信義計劃區、大安區,而要落腳在這裡?
這讓我們明白一件事,房地產市場不是只憑著幾個簡單的指標就可以精準分析的,所以在這本書裡,我們以LOHAS五大面向,要向你介紹一個簡單而立體的不動產觀念體系。
所以不是只要有捷運站,房價就一定可以漲兩倍。相同的,高鐵通車會讓從南到北每一站的價格都追平板橋站或竹北六家站嗎?當然不是,金角銀邊的發展歷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決定因素,就是購買力如何流動。
SOGO是一個最好的例子,當你在新聞上看見領取來店禮的民眾會排隊把SOGO繞兩圈時,再加上,今年捷運忠孝復興站周邊店面出現一坪近570萬元的成交價格。從動態圍棋理論的角度來看,忠孝復興站是兩條捷運線(板南線和木柵線)的交叉點,透過兩條銀邊,把購買力從西區(台北車站以西的西區)和南區(公館以南一直到新店中永和)成功匯集在東區(原本就發展得很好的市中心區)。
B2B購買力:Business To Business,指的是企業對企業之間的消費,原本用以詮釋IT產業鍊下游廠商向上游廠商購買IC或DRAM的Buying Power,此處借用這個觀念,來詮釋店家、企業、餐廳買進或承租此地段的地皮或建物時,必須付出的租金或是購買金額,就是對於該地段投入了企業購買力,而企業會在特定地段投入購買力,必然是該地段符合了企業需求,因此這也是地段房價漲跌的重要指標之一,在此以B2B購買力稱之。
B2C購買力:Business To Consumer,相較於B2B,B2C指的是消費者與企業之間的消費關係,例如消費者買了iPOD或是NOKIA的手機,從不動產的觀點來看,B2C購買力與地段的關係,在於消費者、住戶、上班族、購屋族在某地段購物、用餐、消費、買屋租屋等等經濟行為。與B2B購買力相同的,更多B2C購買力投入特定地段時,就是地段起漲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此以B2C購買力稱之。
B2B與B2C互動效應:這兩種購買力是互相影響的,最簡單的例子,店家、餐廳、企業的進駐是因為看好B2C的消費潛力,而B2B購買力的買進也會讓消費者有新的場域可以消費。(例如新光三越在信義計畫區買地設館,消費者前往消費,造成信義計畫區土地創天價的B2B與B2C互動效應。)
金角形成三要件:
1.銀邊愈多愈好(例如四鐵共構、捷運交叉)
2.擁有大量的低價腹地(大型B2B購買力才會相繼進駐)
3.景氣看好,維持B2C購買力持續發燒
當許多企業主或是投資人發現SOGO商圈附近的店面成本太高,進而影響報酬率的時候,這群B2B的購買力就會開始匯集能量,準備移動。受到敦化商圈、國父紀念館這邊的磁吸效應,購買力開始往東移動。當B2C購買力在東區商圈展現出狂熱與威力時,就是地價開始看多上漲的時候。
接下來,企業看好B2C的購買力匯集,卻又不願意負擔忠孝東路四段的高房價,於是B2B購買力就前進到信義計畫區。因此,華納威秀、台北101、誠品信義、新光三越、中國信託、國泰世華等這些大型的B2B購買力就在此匯集,新的區域有更新的城市規劃與更好的居住品質,帶來更多的上班人口與消費人口。因為看好信義計畫區的B2C消費能力,因此以建商為主的B2B購買力,把地段單價推上高峰,於是信義計畫區裡以億為單位的豪宅建案就一棟一棟蓋起來了。
億元豪宅的出現,象徵房價已經到達了相對高點,這也表示B2B購買力動能產生。由於台北這個城市的發展重心一直在東移,企業在台北必須有個標竿駐點的需求也更加殷切,因此以IT企業為主的內湖瑞光路沿線,也就與信義計畫區先後同步發展起來;企業的群聚會帶來大量的工作人口(也就是B2C購買力),除了中午吃飯,最殷切的需求就是住屋。再加上M型社會的指標企業──Costco、家樂福、大潤發、B&Q也都在此到齊,B2C與B2B的購買力群聚效應產生。二高、一高、民權大橋、堤頂大道等交通動線的匯集,讓金角形成的三個要件集合完畢,內湖房價的上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內湖捷運線通車之後,將增強銀邊效應,會更加速帶動購買力的流動,這當然也會在房價上出現新一波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