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篇 購屋前要注意的事
買房子是人生大事。動輒上百、上千萬、甚至上億元的交易買賣,絕對需要深思熟慮。買房子的選擇不外乎預售屋、成屋兩種,以下針對這兩種房屋市場的主流商品,經常遇到的問題,為你實地解疑。

第一問 買成屋好、還是預售屋好?
房市熱到爆,打開電視頻道,轉過來轉過去,總有「某某達人」教你如何靠買房子賺大錢,遮風避雨的所在變成投資炒作的生財工具。根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今年三月公布去年的房地產景氣對策訊號,房市燈號重回象徵「安全穩定」的綠燈,房地產景氣復甦了。
和炒地皮致富的房市大亨不同,市井小民要用有限的資金買房子,總要精打細算一番,一坪動輒數十萬的房價,是高消費的產品,不管投資或自住,一輩子能有幾次消費的機會呢?買進一個「殼」前,更要張大眼睛看清楚啊!
在台灣買房子,不外乎「預售屋」和「成屋」兩種選擇。預售屋是指有建地、還沒蓋好就預先販售的房屋;成屋則是已經蓋好、現成的房子,包括新成屋與中古屋。
想買房子,到底預售屋還是成屋划算呢?
預售房屋從簽約、付款到交屋,往往耗時多年,購屋者要承擔相當大的風險。付清大筆款項,卻交不了屋;或是交屋後,發現與樣品屋差距甚遠而打官司的案例,時有所聞。成屋則是現成蓋好的,眼見為憑,房屋現場能清清楚楚看到格局、裝潢、坐向、建材,依據自身經濟能力選擇房屋大小,買賣較單純。
所以就我的看法,買成屋比買預售屋安全多了。尤其是第一次購屋的薪水階級,沒有任何買房子的經驗,不妨先從成屋下手。

預售屋常見的陷阱?
預售屋常見的陷阱,至少就有下列幾項:
一 建設公司提供的預售屋平面圖,沒有按真正的比例畫。
常常有人買預售屋,等到交屋時,才發現房間的大小比例和自己想像中差很多,也比樣品屋小,但是卻和建設公司出示的平面圖尺寸相同,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有些建商在畫平面圖時,根本沒有照真正的比例畫。如果房間很小,就把牆壁的厚度畫窄一點、柱子畫小一點,讓房間看起來大些;假使屋後有一條水溝,就把它畫成一條小溪流;周邊有塊小綠地,平面圖上就成了一片大公園。內行人唬外行人,你可能只買到一個「紙上的」大房子。
尤其是樣品屋、模型屋,花樣就更多了。按建築法規定,計算房屋面積時,是從牆的中心線(牆心)來計算坪數,如果一面牆厚十二公分,牆心到牆的外皮有六公分,建商在蓋樣品屋時,就把牆作成薄薄的一片,屋內若有兩道牆,房屋寬度淨差達十二公分之多!這是建商和房仲業者玩的魔術,當然囉,樣品屋的尺寸永遠比蓋好的房間大。
所以光看房屋代銷公司端出來的預售屋平面圖或樣品屋,不見得就知道房屋成形後的正確格局,再加上窗戶的大小、位置、高度,也可能和實際情況有出入,更別提室內、室外的建材,用的是高級品或次級替代品了。
反觀成屋、中古屋,就沒有這些「不可預期」的煩惱。

坪數灌水的伎倆?
一般建築物少不了公共設施,於是建商利用「公設比」,大玩「親愛的,我把房子變小了」的把戲,也就是坪數灌水──這是經常見到的預售屋糾紛來源。
即使契約上載明私有面積和公共面積的坪數,拿到房屋所有權狀時,卻發現室內實際坪數縮小了,全部跑到公共面積上去,原來連水塔、屋頂、樓梯間、管理室、走道、陽台、雨遮、公共花台、機房、地下室、停車場……洋洋灑灑一大堆不管你用不用的到地方,統統算「公家共有」,也要計算坪數來賣給你。常見連棟社區有很漂亮的中庭花園,按理說屬於法定空地,不能計入公共設施面積,建商卻也叫購屋者付費。
假設一個很少有人使用的公共花台,建商一蓋半坪大,若地價一坪三十萬,你豈不是花了十五萬買一個用不到的花台嗎?!以豪宅「帝寶」為例,公設比高達四成,一間價值一億多元的房子,四千多萬用來買公共設施,可以在台北縣買到三間還不錯的電梯大廈了,豪宅豈不是變「好窄」?!難怪行政院長吳敦義也覺得不合理,「雨遮一坪要五、六十萬,又不是土匪!」
也許你覺得使用者付費很合理,想要享受規劃完善的社區品質,有游泳池、健身房、SPA中心、視聽中心、挑高LOBBY、兒童遊樂區……等等設施,當然得有較高的公設比。但是當你下班回家後,想去視聽室借DVD,卻發現要排隊;游泳池發票券,有使用次數規定,時數過了就無效,而那個時段你永遠在上班;健身房人擠人;兒童遊樂區被小孩玩得髒兮兮、管理差……看的到,吃不到的公共設施有意義嗎?所有多出來的公設,增加了許多管理上的問題;管理得好, 開銷必定驚人,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後還是你買單;管理得不好,只能養蚊子。
我不知看過多少報廢的社區游泳池、最後改建成停車場的例子啊!當你看到公設比超高的預售屋建案,不要被代銷小姐推出的「超完美」公共設施所迷惑,先想想是否有其必要。

第四問 權狀三十變二十,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