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1講
驅動能源轉型的社會新契約

人類社會的價值已經改變。首先,儘管不是每個國家都走在一樣的軌道上,但在一些國家中,低碳社會已經成為主流的價值體系。其次,現代公民日益追求的不再只是物質生活的要求,而是一種主觀的生活滿意度。無論是南方國家還是北方國家,都日益肯定生物多樣性、環境價值或人權價值高於純粹的經濟發展。許多人開始尋求後(post)物質時代的「新經濟體系」(Inglehart, 2008)。

德國全球變遷諮詢委員會(Wissenschaftliche Beirat der Bundesregierung Globale Umweltveränderungen)(German Advisory Council on Global Change,下稱WBGU)認為,在這些背景和脈絡條件逐漸成形的當下,需要政治承諾來推動轉型的可能。從WBGU的角度來看,所謂的轉型是需要具有政治承諾的,只有在開始設定議程的過程中,才有更後續的技術與經濟考量和政策規劃。眼光並非落在我們現在能做到些什麼,而是要看到我們預期要做到些什麼。在急迫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問題面前,需要一個轉向:導向「品質」和「系統觀」的成長方向。整個能源轉型、社會轉型和土地利用轉型是一個系統性的變遷。單單推動綠能產業依然是在推動產業,而非推動轉型。而當技術和經濟都具有可行性時,問題就在於國家如何打造全體社會的共識,並協助推動系統性改變。

壹、價值正在改變

在我們談談能源轉型這件事之前,我們先談談這個世界。

我們所身處的這個世界、這個星球,總是在劇烈地改變中;唯一不變的,就是不停改變的這件事。例如現今已徹底改變我們生活方式的智慧型手機,不過始於十年前(2007 年)出現的第一支iPhone。如今人們從工作、生活和娛樂都可以仰賴手機,各種厚重的文件、記事、地圖、相片和遊戲都濃縮在一個小小的手機或平板電腦中。曾經出現在科幻小說中的許多想像,如今都從紙面變成事實。萬物聯網、虛擬實境、擴增實境,有許多的技術受到過度吹捧,有些技術卻已經逐步落實到我們的生活中。人類看似無窮盡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使世界上一部分人的生活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甚至不再受制於物質的娛樂,而追求後物質時代的生活。但是這一切的改變,是基於人們的意願。想要迅速地在全球規模上翻轉既有的經濟和社會結構,卻違反人們的願望和主流價值觀,既不可能,也不為人所接受。對於想要切切實實地改變社會的政府、企業、公民社會以及各種形形色色的行動者而言,除了其自身政策與措施需要兼具有效性和民主正當性外,更重要的是使「人們順其自然」參與其中。也就是說:改變與轉型需要基於多數人可接受(可接受性)、獲得普遍共識(合法化/正當化),並且參與合作(參與性)。一個迅速的社會變遷,往往立基於眾人同時廣泛共享一個良好和成功的生活感知定義。對適當態度和偏好的足夠宣傳,是實現邁向永續的成功轉型之不可或缺的前提(Leiserowitz, Kates, & Parris, 2006; Raskin et al., 2002)。

對於WBGU 而言,目前人們邁向低碳社會與進行社會轉型的意願,已經逐漸成為社會主流。該委員會於2011 年出版的報告:《變遷中的世界:一份永續社會契約》(World in Transition: A Social Contract for Sustainability)便指出:一、轉型為低碳社會的必要性已經與許多國家的主流態度與價值系統相符;二、就多數人的主觀生活滿意度而言,轉型可被視為積極影響的因素之一。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