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能源風起雲湧
石器時代的結束,不是因為石頭沒有了。新能源時代的到來,也不是因為沒有化石能源了。
艾哈邁德.扎基.亞馬尼(Ahmed Zaki Yamani)於1962年到1986年擔任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期間多次舉起石油禁運的大旗,包括對美國造成沉重打擊的1973年石油禁運。他以石油為武器,在國際能源領域縱橫捭闔,於國際石油市場叱吒二十多年。轉眼又是三十多年過去,那些豐功偉業已是過眼雲煙,大多數人不再記得他曾經的角色,甚至連他的名字也被淡忘,但他曾說過一句話卻流傳甚廣:「石器時代的終結不是因為缺乏石頭,石油時代將結束,也並非因為石油供應短缺。」這句話由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大臣說出,多少有些諷刺含意。他當時出此言,是為了幫沙烏地阿拉伯並未減產辯護,但聽起來有種高瞻遠矚的氣勢。當新的世紀到來,新能源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雛形初現時,再來回味他這句話,就有了預言般的先知口氣。而且可以進一步拓展說:新能源時代的到來,不是因為沒有化石能源了。
能源轉型
人類使用化石能源進入工業革命時代,不過也才兩百多年歷史。這兩百多年的歷史,能源已經發生了至少三次更迭,而且還在繼續。這不僅是因為新的能源資源不斷被發現,也是因為隨著產業變革發展,產業需求和外在力量不斷變化,能源與產業、環境互動的結果。
這三次能源革命可以粗略地以煤炭、油氣和新能源為代表來劃分,分別對應了以蒸汽機、內燃機為代表的前兩次工業革命,和以現代電力電子及網路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里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裡面清晰地定義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五個支柱,每一個都和能源直接連結,認為可再生能源和網路技術結合的分散式使用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表現形式。智慧電網、電動車、能源物聯網、移動式儲能站、區塊鏈技術等為代表的能源轉型相關技術,並不依附於特定的一次性能源,其最主要特徵是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智慧化,有可能對能源產業乃至人類社會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
大家基本上都認同能源轉型的趨勢,但不同的專家也會有所偏好。根據美國知名未來能源學家海夫納三世(Robert A.Hefner Ⅲ)的觀點,他按照固體、液體和氣體來劃分,把第三次能源時代命名為氣體時代,短期是由天然氣主導,未來則可能是氫氣及可再生能源。他把可再生能源通通納入氣體時代,比如認為風能也是氣體的運動。這點可能是因為他的家族擁有天然氣公司,有更偏愛天然氣的因素。儘管如此,他早期提出的能源大轉型概念確實是深入人心,而且不斷在實踐中展現。
法國人有句非常自得的話:我們沒有石油,但是我們有思想。中國科學院的一名院士有句名言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有枯竭的思想,沒有枯竭的能源」。他認為煤炭、石油、天然氣、新能源「四分天下」的世界能源結構正在形成,世界能源進入新的階段,將由煤炭、油氣向新能源進行第三次轉換。
從大趨勢來看,能源正在朝向潔淨低碳的方向發展,石油比煤炭低碳,天然氣比石油更低碳,可再生能源則基本上是零碳。1900年的時候,煤炭在全球一次性能源中的比例超過一半,到了2018年的時候,這一比例降到了27%。儘管這種發展在世界各地並不平衡,很多開發中國家也宣稱不會走先進國家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但人們顯然對這條能源從高碳到低碳的途徑有很高的依賴性。整體來看,人類工業化文明依賴化石能源的基礎沒有改變,即使到了新的世紀,全世界約80%的能源仍然來自化石能源。
石器時代的結束,不是因為石頭沒有了。新能源時代的到來,也不是因為沒有化石能源了。
艾哈邁德.扎基.亞馬尼(Ahmed Zaki Yamani)於1962年到1986年擔任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期間多次舉起石油禁運的大旗,包括對美國造成沉重打擊的1973年石油禁運。他以石油為武器,在國際能源領域縱橫捭闔,於國際石油市場叱吒二十多年。轉眼又是三十多年過去,那些豐功偉業已是過眼雲煙,大多數人不再記得他曾經的角色,甚至連他的名字也被淡忘,但他曾說過一句話卻流傳甚廣:「石器時代的終結不是因為缺乏石頭,石油時代將結束,也並非因為石油供應短缺。」這句話由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大臣說出,多少有些諷刺含意。他當時出此言,是為了幫沙烏地阿拉伯並未減產辯護,但聽起來有種高瞻遠矚的氣勢。當新的世紀到來,新能源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雛形初現時,再來回味他這句話,就有了預言般的先知口氣。而且可以進一步拓展說:新能源時代的到來,不是因為沒有化石能源了。
能源轉型
人類使用化石能源進入工業革命時代,不過也才兩百多年歷史。這兩百多年的歷史,能源已經發生了至少三次更迭,而且還在繼續。這不僅是因為新的能源資源不斷被發現,也是因為隨著產業變革發展,產業需求和外在力量不斷變化,能源與產業、環境互動的結果。
這三次能源革命可以粗略地以煤炭、油氣和新能源為代表來劃分,分別對應了以蒸汽機、內燃機為代表的前兩次工業革命,和以現代電力電子及網路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里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裡面清晰地定義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五個支柱,每一個都和能源直接連結,認為可再生能源和網路技術結合的分散式使用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表現形式。智慧電網、電動車、能源物聯網、移動式儲能站、區塊鏈技術等為代表的能源轉型相關技術,並不依附於特定的一次性能源,其最主要特徵是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智慧化,有可能對能源產業乃至人類社會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
大家基本上都認同能源轉型的趨勢,但不同的專家也會有所偏好。根據美國知名未來能源學家海夫納三世(Robert A.Hefner Ⅲ)的觀點,他按照固體、液體和氣體來劃分,把第三次能源時代命名為氣體時代,短期是由天然氣主導,未來則可能是氫氣及可再生能源。他把可再生能源通通納入氣體時代,比如認為風能也是氣體的運動。這點可能是因為他的家族擁有天然氣公司,有更偏愛天然氣的因素。儘管如此,他早期提出的能源大轉型概念確實是深入人心,而且不斷在實踐中展現。
法國人有句非常自得的話:我們沒有石油,但是我們有思想。中國科學院的一名院士有句名言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有枯竭的思想,沒有枯竭的能源」。他認為煤炭、石油、天然氣、新能源「四分天下」的世界能源結構正在形成,世界能源進入新的階段,將由煤炭、油氣向新能源進行第三次轉換。
從大趨勢來看,能源正在朝向潔淨低碳的方向發展,石油比煤炭低碳,天然氣比石油更低碳,可再生能源則基本上是零碳。1900年的時候,煤炭在全球一次性能源中的比例超過一半,到了2018年的時候,這一比例降到了27%。儘管這種發展在世界各地並不平衡,很多開發中國家也宣稱不會走先進國家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但人們顯然對這條能源從高碳到低碳的途徑有很高的依賴性。整體來看,人類工業化文明依賴化石能源的基礎沒有改變,即使到了新的世紀,全世界約80%的能源仍然來自化石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