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俗人的壯舉:當我們遭遇工業革命

79特價3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章 人是追求財富與技術的動物
各位喜歡讀偵探小說嗎? 某時、某地、某公寓發現一具屍體,福爾摩斯接到警報後來到現場,發現躺著的死者已經去世多時,首要任務先判斷死亡的性質──自殺?他殺?還是意外?──才談得上破「案」,福爾摩斯的方法很簡單,他從目擊者那裡瞭解死者生前的狀況,再從法醫或華生那裡瞭解屍體的狀況,從過程的對比中,得出答案……
與虛構的偵探小說相比,我更喜歡歷史案件,因為它們更真實、影響也更深刻,難怪很多電影都以「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來開頭。一樁真實到影響至今的歷史懸疑案件,就是工業革命的發生。參照福爾摩斯的方法,我們也要先搞清楚它的核心:究竟什麼發生了革命?
這麼簡單的問題,我以為,從來就沒搞清楚過。如果我們問學者,有說在於市場擴大的,有說發明創造的,有說現代精神的,有說社會革新的,有說蒸汽機的,有說工廠制度的,如此等等。請算算看,如果工業革命的核心已十幾種之多,每種背後又能衍生出幾種可能的原因,那麼不奇怪,工業革命的原因總數必然高達幾十種之多!我們希望將答案減少到唯一,就要先把核心聚焦到一點。好在,學科的視角是分散的,但過程視角統一得多。因此在這一部分中,我們先把鏡頭拉得很遠、宏觀審視下人類追尋財富與技術的歷程:古代什麼情況、現代什麼情況,找到了古、今轉折的關鍵,我們也就逼近了工業革命的核心!

●人是財富與技術的動物
讓我們從「頭」開始:人類追逐財富與技術的歷程,源頭在哪裡?如前所述,現代的財富增長與技術進步可以追溯到工業革命,進而可以追溯到近代歐洲的一系列復興事件,十六世紀的科學革命、宗教改革,十五、十四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地理大發現,十三、十二世紀的商業革命、十字軍東征等,它們奠定了近代財富與技術的基礎。再往前,中世紀歐洲的教堂、中國的長城、伊斯蘭的清真寺、印度的泰姬陵、羅馬的市政工程、埃及的金字塔等,也顯示出驚人的財富積累與技術實力。再往前,原始社會的墓葬、小麥、編織、石器、火的出現也標誌著財富與技術的開始。但究竟有多早?
繼續下去,怕就給不出定論了,倒不是說考古缺乏證據,恰恰相反,由於新的考古證據不斷湧現,最早的時間點不斷前移。比如,考古學家發現定居人群儲存糧食、衣服、墓葬等財富,但不篤定更早就沒有,直到新的發掘成果出現。再如考古學家找到了新的石器與火等技術,從來不敢斷定「第一件」,因為不出幾年就會變為「第N件」……說實話,永無止境的追溯是研究者的樂趣,只是,作者與讀者的快樂等不了那麼久。
但我們仍然有最好的老師可以參照,想想看,福爾摩斯沒有親自目擊、沒有親自解剖、按說「沒有實證就沒有發言權」,但他破案了,依據的是對人性的瞭解及邏輯推理。沒聽說有誰指責福爾摩斯的推理不嚴謹,因為人性是共同的,而其中已經包含了邏輯的成分。
這就回到序中遺留的問題:是否存在普遍而相對穩定的人性?作者認為,只要把它限制在極小、極小的範圍內,即人之為人的基本生物屬性,那麼答案就是肯定的,也必須肯定,否則的話,物種就不成為物種了。今天的生理學與心理學都證實,其實不需要實驗室,各位自己就能證實,人之為人的基本生物屬性至少包括趨利避害的本能與抽象思維的能力。它們不僅存在,而且來源也為進化論所解釋:
趨利避害的本能是人類從動物那裡繼承下來,而動物是從生物鏈的更底端繼承來的。繼承的方式簡單而殘酷:具有這樣本能的生物才能在自然選擇中生存下來,反之「趨害避利」的物種在億萬年間都滅絕了。
抽象思維的能力則是人類特有的。作為生物鏈的頂端,人類能把感覺與本能深加工為符號、命題、語言、推理等,從而能超越眼前去想像看不到的景象、超越當下去想像未發生的可能。有了抽象思維的加持,人類才成為萬物之王,反之則會成為萬物的手下敗將。
這兩種最基本的生物屬性保障了人類在自然競爭中的延續,而人類的延續也意味著它們融入到了「人性的基因」中。
在把人性限制在基本生物屬性後,我們就好理解古人關於人性的爭論基本與我們無關。比如中世紀的基督教認為人的欲望有罪,到文藝復興後,歐洲人又開始讚美人性偉大,乃至人的欲望也偉大。再如中國的儒家認為人性本善,法家認為人性本惡。這些爭論不出什麼結果,因為(在今天看來)道德是主觀的,而人性是自然的。
到了科學的時代,人性才被當做像原子、分子、山水、河流那樣來看待,這無疑要理性許多,但又面臨更理性的質疑。同樣,只要我們把人性限制在基本生物屬性的範圍內,就不難回答下面的質疑:
比如,十七世紀的哲學家洛克曾列舉傻子、嬰兒等極端例子來說明「心靈是一張白紙」。首先方法就有問題,因為任何生物學分類都經不起極端列舉。如果定義鳥有翅膀,那可以反駁說,雞蛋就不是鳥了嗎、被砍掉翅膀的鳥就不是鳥了嗎?如果定義人有語言,那啞巴就不是人了嗎、昏迷者就不是人了嗎?特殊情況永遠存在,而物種分類指大概率、正常發育下的情況,而大概率、正常發育的人具備趨利避害的本能與抽象思維的能力。在方法之外,「心靈是白紙」的結論也有待說明:嬰兒的心靈內容空白不假,但它具備先天的能力,能很快把白紙寫滿文字。
稍晚出現的另一種質疑是,人性可否被簡化為動物本能,用佛洛伊德的話來說,是潛意識而非意識支配著人的行為。但其實,當我打下這行字、當各位看到這行字時,大概都想不到「該用本能,還是思維?」我們的大腦自動協調了這兩種能力!按照《格列佛遊記》作者斯威夫特的說法,人不是理性的動物,人是會用理性的動物。而《快思慢想》一書則給出了基於科學的解釋:動物祖先遺贈了本能的基礎,而人腦進化出來思維的補充,既然是補充,那就可用、可不用。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