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那些在青春網的日子

9特價34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李志成,沒有他就沒有青春網
提到青春網,一定要先提起我當時的主管——中國廣播公司的國內部主任——李志成先生,是他交付給我這個任務的。我從中廣退休時,他還代表公司送了一個紀念牌給我,上面寫著:「曉清小姐榮退紀念,永遠的中廣人」,時間是民國八十三年三月三十一日。

這麼多年了,我從來沒有問過他,當時公司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決定?因為我在中廣工作了將近三十年,雖然自己一直很自由自在的,幾乎隨心所欲地做自己愛做的事,但是這樣一個老大機構,會願意為年輕人重新打造一個頻道,一切重新來過,裝修新的錄音間,調整全新的人事架構,讓青春網能有自己的台呼,擁有自己的Logo,印自己的信封信紙,同意讓說起國語來不是字正腔圓的另類主持人主持節目,邀請對音樂有興趣的歌手加入主持人的行列,接受留著長髮的一群搖滾客擔任企畫製作小組的成員等等,現在回頭想想,真的是一件很令人不可思議的事。

李志成跟我最早在中廣認識的時候,我們都還非常的年輕,但我那時已經是熱門音樂節目的主持人了,後來他有機會出國到德國之音去工作,我們就沒什麼聯絡了。再見到他時,他就成為我的主管了。

我想要找李先生談一下當年的往事,卻苦於找不到他。向中廣老同事要來的電話,打去竟然是空號。突然記起在幾年前曾經在老貓的公司見過他,於是在臉書上留言給目前跟老貓(李國傑)
合作的朋友,請他幫我詢問。找到了李志成,我真的很開心。電話中我們很快地約定了見面的時間地點,我約了我的老友楊嘉一起去見他。我們約好在二○一五年十一月六日上午十一點半在福華飯店二樓的coffee shop 見面。

這次見面我才知道,李志成一直都很關心廣播,從德國到了美國,學的也都是跟廣播相關的主題。學成歸國時他帶著他的新理想,滿腔熱情的想回中廣好好發展。不過顯然是時機尚未成熟,因為那時的當局者似乎對他的想法並不感興趣。於是,他只好進入中視工作。不過他遇見了唐盼盼先生,一次聚會(據他說是在喝了一些酒之後)他說出了心中的理想,唐先生也聽進去了。後來唐盼盼在中廣海外部與新聞部擔任主管時,也曾經找過李志成,不過李志成都覺得沒有辦法讓他完成他自己的夢想,所以一直等到唐盼盼成為中廣公司的總經理的時候,李志成才離開中視,去中廣擔任國內部的經理。

邀集各方菁英一起玩青春網
他預見到分眾市場的來臨,開始中廣公司的頻道改革。當時中廣的八個頻道,其中四個調頻網重新規劃為音樂網、流行網、閩南語網與新聞網;四個調幅網中,有一個就用來平分給老人家——服務網,跟青少年——青春網。

我記得他那個時候找我去他的辦公室,他是這麼對我說的:「陶曉清,妳自己一個人主持節目那麼多年了,妳想不想再多找一些人來一起搞一個門派?比妳自己一個人做節目好玩!」

這個說法很有趣,我幾乎沒怎麼考慮就很興奮地同意了。我原本就是個喜歡朋友,喜歡熱鬧,又喜歡跟一群人一起完成計畫的人。於是我就一頭栽進了成立青春網的任務裡。

我一直跟當時台北各電台的熱門音樂主持人有著來往,接到這個任務還真是開心,想著可以把這些精通各種不同流派的菁英,集中到一起來為青少年服務,充滿了幹勁兒。於是開始無中生有的一連串會議與計畫。回首當年
文◎李志成

七○年代,電視產業已臻全盛,而廣播卻面臨瓶頸,亟思突破困境,找出一條振衰起敝之路。當時我正值接任中國廣播公司國內部主任一職,在唐總經理的支持下,決定仿效美國,將傳統的綜合節目經營理念,轉換成專業類型的電台經營模式,由大眾走向分眾,為爭取更多聽眾做新的嘗試與改變。當時除了強化雛形已成的「新聞網」、「流行網」,另外新開闢了「中廣音樂網」、「中廣寶島網」,並將中廣曾經頗具盛名的調幅657千赫頻道,改為以公共服務為主要訴求的「中廣服務網」。專業類型的電台的節目陸續播出後,受到了廣大聽眾的喜愛和認同,同時也為廣播同業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經營模式參考。

之後在檢討各個頻道收聽績效時,發現中廣服務網晚上時段的表現並不盡理想,於是在收集各項調查報告資料後,決定針對喜愛熱門音樂的聽眾群,規劃了中廣青春網。非常幸運的是,中廣國內部早已有了兩位不但對廣播充滿理想和熱誠,而且對熱門音樂有絕對專業素養的人才:陶曉清小姐和凌威先生。而陶曉清可說是自五○年代開始就是台灣熱門音樂的領航者,同時也在西洋流行音樂領域有豐富的人脈和資源。還記得在我和他們兩位初談青春網構想的第一時間,就立即獲得了他們全力的贊同和支持。不到半年的時間,在青春網所有同仁們日以繼夜的努力下,克服了各種軟硬體的困難,於是台灣第一個,以熱門音樂為製播類型的「中廣青春網」誕生了。

創下許多紀錄的青春網
回想當初青春網的創立,可以說是台灣廣播有史以來,第一個以長達十二個小時連續播出熱門音樂的頻道!而在陶曉清總監的主持下,青春網也創造了許多傲人的紀錄.如:她為青春網選拔出的DJ,不只要求對熱門音樂的絕對專業,而且還得通過嚴格的英語測試。為了這些菁英,她堅持要求公司聘請美國知名電台的專業DJ給予他們培訓。她也向公司極力爭取而打造了中廣當時唯一的一間現代化數位自控自播室,讓青春網的這群年輕的DJ們能把自己和音樂流暢的融合,為聽眾提供了一場完美的音樂饗宴!

二十多年轉瞬即過,但這段屬於青春網的美好回憶,並未因時間而褪色。二十多年後,由於陶曉清的熱心,讓青春網的朋友重新聚首,由各自美好的記憶裡,拼湊出曾經有過的歡欣和榮耀。

感謝陶曉清小姐把當年中廣青春網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集結成冊,也讓我有機會再次向當年青春網無怨無悔付出的伙伴們,表示我最誠摯的謝意!凌威,因為他的建議才有企畫小組
當時李志成放手讓我去規劃所有的節目,但是他要我保留一個夜間的時段給凌威做節目,而且幾乎是明白地說,所有青春網工作人員只有他一個人是不在我的管轄範圍之內的。我一直很不明白原因,也不記得當時是否問過李志成。想來就算問過,他的答案也是我不能接受的。

我的印象中,凌威經常是很不開心的面容,也從來不來開會,就算偶爾出席了會議,也常常雙手抱胸的坐在邊上的位子,然後用我認為很不以為然的眼神看著我。

我對他的印象之所以不是那麼好,還有個往事。中廣公司每年編列預算給我的《熱門音樂》節目訂購原版的單曲小唱片,所以我的節目內容一直是最新最快的。我每天上節目時都是把我要用的小唱片按順序排好,配合一份節目播出單交給工程部同事——音控人員,他們只要一張接一張的播歌就好。等到它們退出排行榜的時候,我才交給資料室編號並歸檔。我的鐵櫃中就放著這些我經常會使用的小唱片,平時鎖著由我自己負責。

突然有一天,唱片資料室的同事跟我說,晚間節目的主持人凌威提出要求,也要用我正在用的單曲小唱片,他說這是公家的財產,他身為中廣的主持人之一,也有權使用。我當然不願意,理由很簡單,因為這些唱片在排行榜名單上的時候,我很可能隨時會要用到它們的。再加上我的鐵櫃中還有好多其他的資料,我不願意把我的密碼告訴任何人。所以我告訴資料室的同事,我手邊的小唱片基於現實的需要是不能出借的。但是已經歸還到資料室的許多唱片,他可以按規定借用的。可是他不只一次的透過資料室的同事來跟我溝通,我那時真的覺得很煩,也很煩惱。

我去年跟李志成見面之後,就一直想約凌威見面談談。我們認識與同事很多年了,但幾乎沒有任何私交。這幾年在臉書上遇到他,偶爾的留言彼此是很客氣的,但是真要約著見面,我還是有些忐忑不安的。

二○一六年一月初,我們約定在一個咖啡店見面,他一見到我,就給了我一個非常熱情的擁抱,滿臉的笑容,同時又告訴我,當年他是如何的作為一個聽眾而感謝我。

我開門見山的問他青春網的往事。

再見面,往事說分明
原來,他聽說有關青春網的事之後,就一直等我找他一起去工作,但我遲遲沒有去找他,他很著急。所以,他去找李志成毛遂自薦。因為李志成也很欣賞凌威,才要求我保留夜間時段給凌威做節目。然後我又想起來青春網是第一個電台有企畫製作小組的,原來這也是他的構想,怪不得一開始的五個成員中,有三個是凌威介紹進來的。

對於開會時他常常不出席,就算出席了也會雙手抱胸,用奇怪的眼神看著大家這件事就更有趣了,我之前的解讀是他對我很不以為然。這也是我從前最擅長做的事——自己編劇,情節往往是對自己不滿的。經過那麼多年後的核對,原來那根本與我無關,而是有的主持人在面對聽眾時說話的態度與他的預期不合,他因此而不爽!我們還談了一些近況,我非常開心能彼此親近,也很高興凌威可以回到青春網的老友俱樂部來!

不過,我當年記的日記中,還是有一些跟凌威共事時並不愉快的記載,其中最讓我難過的還是他在一九八九年的離職,那時他寫了一封公開信,貼在錄音室的門上,說他辭職不幹了,不但離開了青春網,也離開了中廣,他在青春網工作才一年多的時間。

二○一六年一月三十日,青春網的聚會上,凌威跟李志成坐在一起很長一段時間,想來他們也很久沒見了吧。當年因他引進青春網的好幾位企製人員:趙一豪、賴進一與助理王子敬也都出席了。我相信大家在經過那麼長的時間之後,心情與感想都是很複雜的吧!我與「青春網」
文◎凌威

一九八○年,我離開任職近三年的復興廣播電台播音員,與在AM調幅頻道當年算是強檔的西洋音樂節目《青春樂》節目主持人,轉入中國廣播公司擔任大夜班播音員。對於廣播工作熱情滿懷,,經過三次嘗試才終於考上中廣的我來說,終是宿願得償。不過,畢竟,我的職務是隸屬「導播組」播報新聞的值班員,主持節目的機會,可難得很。更何況,當時中廣的西洋音樂節目主持,早有「音樂組」FM頻道中,正牌前輩陶曉清坐陣。因此我最為嚮往的西洋音樂節目製作主持工作,始終沒有機會。

一九八八年春,公司傳出將由陶曉清擔任總監,籌備推出新型態的「立體調幅青春網」消息。我非常急切地盼望能夠有機會為我最熱切的西洋音樂廣播貢獻所學心力。可是,因為我是大夜班的播音員,上班時間跟大家不同,雖然已經在公司任職八年了,絕大部分同事卻仍是非常陌生,陶姐當然也可能根本不知道我。

眼看離預定開播日愈來愈近,聽聞所有節目主持人都已經名單確定了,可始終沒有任何人詢問、聯絡過我。情急之下,我只好直闖當時國內部經理李志成辦公室,大力毛遂自薦,硬是說服李總答應替我說項,要求陶姐保留了大夜班的兩小時節目主持時段給我。

李志成經理是位睿智熱情的資深廣播人,他讓我暢所欲言地對於青春網的建置藍圖提出很多的想法,其中,我以為最重要的關鍵是,因應青春網的主持群多半是「廣播素人」的情況,應該要成立一個五人以上的「企製組」,專責節目內容設計以及為主持人提供談話與音樂素材。這個建議李先生立刻採納與交辦執行了,我也立即推薦了許多我身邊熱愛音樂的朋友加入青春網成為企製組員或單元主持人。

當然,很可惜的是,我沒有獲選為帶領這個小組的「頭兒」。結果,企製組的工作執行也與我的建言內容有著相當大的落差。這是我對自己廣播工作生涯中,曾經可能有個機會一展所學抱負,卻壯志未酬,感受特別遺憾的一件事。

因為李先生的保薦,我在青春網擔任了深夜節目《熱門圈》主持人。同樣地,又是因為深夜才出入公司,工作時差的關係,我註定成為一個「獨行俠」。大部分電台內的同事對我都是聞其名不見其人,甚至陶姐也沒見過我幾次。

陶姐在那年代銜命隻手打創這麼個沒有前例可循,由制度、軟硬體,甚至機器設備、人才徵詢、內部統合,至對外的行銷、廣告、業務配合、媒體關係等等一切繁瑣大小事全擔的廣播頻道,真是不簡單的事。

青春網建構了一個完全顛覆當時國內所有廣播節目製作演播的「老套」,賦予主持人或媒體本身全新的發揮空間。若說「青春網」成為九○年代以後至今媒體開放自由的新面貌濫觴,應該毫不為過。

二○一六年一月,跟陶姐咖啡敘舊,我告訴陶姐,她始終是我年輕歲月時的廣播偶像與給予我西洋音樂知識和興趣的啟蒙者。因緣際會曾經成為陶姐的同事,也為曾經間接參與了「青春網」建構,是我的播音員職涯傲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