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改變歷史的50條鐵路

9特價432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1804麥瑟提維鐵路
Merthyr Tydfil Railway

區域:威爾斯
類型:貨運
長度:16公里

軌道從泥濘的車轍(rut)發展至金屬軌道共花了500年之久,而發展迅速的工業時代(Industrial Age)卻在幾年內就出現了第一部蒸汽火車。在從憑藉馱馬邁向使用燃煤機器的過程中,麥瑟提維鐵路是重大的進展之一。

蒸汽時代的先驅

蒸汽鐵路工程師理查‧特里維西克(Richard Trevithick)的雕像,驕傲地佇立在其家鄉英國康瓦耳郡的坎本(Camborne, Cornwall)。身為高壓蒸汽機的發明者,他於潘尼達倫鐵工廠(Penydarren Ironworks)的種種實驗在鐵路歷史上威名赫赫,並使佔地不大的威爾斯公國(principality of Wales)清楚地標示在地圖上。為免我們忘了紀念其他先驅:增進汽缸效能的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也有雕像在英國伯明罕(Birmingham),並且與其發明夥伴馬修‧博爾頓Matthew Boulton)和威廉‧默多克(William Murdoch)的雕像(請見第48頁)並肩站立。法國瓦瓦孔(Void-Vacon)立了一座方尖碑,用以頌揚尼古拉— 約瑟夫‧居紐(Nicolas-Joseph Cugnot):他研發出了「premier véhicule à vapeur pour tracter des canons」(首部能夠拉動大砲的蒸汽車)。美國芝加哥的格雷斯蘭公墓(Graceland Cemetery)也豎立著一座紀念碑,標示出喬治‧普爾曼(George Pullman)的墳地所在,儘管他的家人擔憂心生不滿的員工會盜取其屍骨。

我們也應當紀念不知名的鐵路相關人員:建造木輪運貨馬車,以及將兩條木頭平行排列成軌道的無名氏。如同許多鐵路發明,靈光乍現(我們所需的就是能沿著軌道運行的小推車)的時機很可能同時出現在許多地方。

運貨馬車軌道的起源

將車轍轉換成軌道並使運貨推車行駛其上的概念,源於礦工和採石工人對卸下背上重擔的渴望。1350年於德國南部的弗萊堡(Freiburg im Breisgau), 有名德國工匠就在教堂窗戶描繪了這樣的推車。兩世紀之後,另一名德國人格奧爾格‧帕維爾(Georg Pawer, 1494-1555)在其著作《坤輿格致— 第十二卷》(De Re Metallica Libri xii)內,繪製了一幅礦車載運礦產的圖畫。

被譽為「礦物學之父」的帕維爾是名虔誠的天主教徒,他以格奧爾格烏斯‧阿格里科拉(Georgius Agricola)之名撰寫這本書,還把化石形容成因地熱而發酵成動物形體的神秘物質。他畫的馬車車輪也有類似的缺陷,他的馬車奔馳在以木板拼湊出的軌道上,但是車輪沒有凸緣(flange),想必會經常滑落軌道。車輪含有凸緣的運煤馬車,最後出現在德國魯爾河(Ruhr)的礦坑。根據記載,其中一條最早的英國鐵路是在1604年為了開採煤礦而舖設的,是用來將史崔立(Strelley)的煤礦坑連結至位於諾丁罕郡(Nottinghamshire)礦場內的沃勒頓(Wollaton),總長3.2公里。擁有時髦姓名的杭亭頓‧波蒙(Huntingdon Beaumont)讓原本的通路成了軌道,並在因負債而死於諾丁罕監獄之前,將軌道延伸至英格蘭東北部的數個礦場。如諾森伯蘭(Northumberland)、達蘭郡(County Durham)、泰恩—威爾(Tyne and Wear)、提塞德(Teesside),以及現今的北約克郡(North Yorkshire)所在地等地勢起伏且富含礦產的北部城鎮,都成了鐵路的測試場。達蘭郡的坦菲爾德馬車鐵道(Tanfield Waggonway)即是其中一條鐵路,用途是將煤礦從高沼地礦坑運往泰恩河(River Tyne)上的船,該鐵路持續服役直至高沼地的煤礦於1739年採盡為止。

煤礦就和其他貨物一樣,全都需要水。因此在歷史上,財富多是匯集至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威尼斯、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倫敦、利物浦、紐約和奧克蘭(Auckland)等海港良好且深度夠的城市。到1800年代初期為止,將貨物運到港口的最佳途徑,一直是可航行的河川、運河,或是兩者併行。然而,對英格蘭東北部不斷擴展的煤田來說,深谷與崎嶇陡峭的地形皆阻礙著運河興建:鐵路是唯一的解決之道,鐵路網絡也因此迅速地拓展至整個區域。

除此之外,英國的鐵橋谷(Ironbridge Gorge)同樣利用鐵路來運送煤礦,在那裡,來自柯爾布魯克得爾(Coalbrookdale)的亞伯拉罕‧達比(Abraham Darby),精通運用當地礦源來生產更平價且品質更佳的鐵礦。他們在附近的克特利(Ketley)生產鑄鐵製金屬鈑,用以修理和加強木製軌道。這些金屬鈑曾被視為一項偉大的發明,英國和美國皆予以採用,直到有一天,它們開始斷裂。裸金屬(bare metal)鐵軌很容易像蛇頭一般彈起,傷及任何太靠近的人,因此,替代方案遂而開始出現於麥瑟提維(Merthyr Tydfil)和布來納文(Blaenavon)周遭的南威爾斯煤谷區:長度0.9~1.2公尺的實心鑄鐵製軌道。如今,這個產業有了牢固的金屬鐵軌,加上煤礦與鐵礦的需求,它需要比強壯馬匹更有力的能量來源。馱馬與蒸汽機

理查‧特里維西克的出生與成長背景,正巧是西方國家礦產位居世界之最的時代。就連位於康瓦耳郡小村莊坎本,都因為錫與銅的價格飆漲而成為一座基本的礦業城鎮。隨著礦坑越鑿越深,防止淹水的作業就越加艱鉅,許多礦場採用博爾頓和瓦特的蒸汽機(請見左欄)來抽水。特里維西克則致力於自行研發礦場專用泵,以避免需支付博爾頓及瓦特專利權利金。(在此之後的數年間,特里維西克與博爾頓和瓦特之間的爭端不斷:當特里維西克的蒸汽機在倫敦的格林威治﹝Greenwich﹞發生爆炸,並造成3人死亡時,博爾頓和瓦特馬上將該意外歸咎於機器做工不良。)

更重要的是,當年30歲的特里維西克想把蒸汽動力運用於動力機車頭上,而不是用在固定式機器。機車頭的英文「locomotive」源自於拉丁文的「locus」(地方)和「moveo」(我移動),在當時,這個詞就和其背後的概念一樣新穎。

在特里維西克測試新的蒸汽道路用車「噴煙魔王」(Puffing Devil)時,也曾發生小爆炸,這部車初次預告了馬力總有一天會被取代。

「噴煙魔王」於1801年的耶誕夜首次登上坎本丘(Camborne Hill)。特里維西克在當地一家酒館慶祝試車成功時,忘了熄掉鍋爐下的火,最後因蒸汽壓力過大導致鍋爐爆裂。在此同時,英國政府開始對鐵路感興趣,並且批准了名為薩里鐵路(Surrey Iron Railway)的公共鐵路,用以連接宛茲沃斯(Wandsworth)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河口以及克洛敦(Croydon)。特里維西克深信新興的鐵路遲早會需要蒸汽動力而非馬力,因此,他搭乘驛馬車前往造鐵重鎮柯爾布魯克得爾,開始著手打造第二部原型。

他的努力傳到山繆‧荷弗瑞(Samuel Homfray)的耳裡。荷弗瑞是南威爾斯生意人,居於麥瑟提維,他不僅是鋼鐵產業的資本家,也是個賭性堅強的人。他曾在一次打賭中贏得興建其麥瑟提維宅第的資金,而現在他準備投入500幾尼(guinea, 英國舊金幣),打賭特里維西克──假如荷弗瑞能說服他的話──能夠透過從潘尼達倫(Penydarren)通往亞伯辛農(Abercynon)的運煤鐵路,運送10噸的鐵。由於一匹馬加上一名馬夫最多只能以時速6公里拉動裝載3噸煤礦的推車,因此荷弗瑞的賭局引發高度興趣,尤其是整段鐵路的總長幾近16公里。1804年,特里維西克名為「潘尼達倫號」的最新火車不只拉動總重10噸的五節貨車,還承載了70人。他的表現令全球激昂不已,然而,開創新紀元的潘尼達倫號遇上早期鐵路人深受其擾的難題:鐵軌斷裂情況不斷。

特里維西克不得不在四年後(1808年)的事業使用同一型鐵路,他架設「蒸汽馬戲團」,載著付費旅客繞著環型鐵軌行駛,並採用新型的蒸汽機車頭「誰能趕上我號」(Catch-Me-Who-Can)。此列火車以高達時速13公里在空地上奔馳,該空地臨近日後倫敦的繁忙火車站「尤斯頓站」(Euston station)。在這裡,特里維西克讓他的鐵製馬與真正的馱馬進行整整24小時的競賽,其機車頭獲得最終勝利。

然而,新型鐵路的發展卻不是掌握在表演者的手裡,而是煤礦業主。其中維拉姆礦場(Wylam colliery)的負責人克里斯多夫‧布萊克特(Christopher Blackett)的貢獻無人能敵,該礦場位於英國紐卡斯爾(Newcastle)西方的諾森伯蘭中、同樣名為維拉姆的村莊內。當時煤礦鐵路廣布整個西威爾斯的山谷及迪恩森林(Forest of Dean),被稱為「紐卡斯爾鐵路」(Newcastle Roads)的英格蘭東北部煤礦鐵道,長達可觀的241公里。布萊克特想要運送更多煤礦至泰恩河上的雷明頓(Lemington)碼頭。泰恩河上有許多吃水淺的駁船(keel),煤礦可以從雷明頓碼頭透過這些駁船運送,並裝至即將運往其他英國港口的大型平底船。布萊克特遂而與特里維西克接洽,並訂購類似潘尼達倫號的機車頭,但是,特里維西克的努

駛入歷史

在特里維西克事業下滑時,他的兒子法蘭西斯(Francis Trevithick)同樣也成為一位鐵路工程師。特里維西克於倫敦和南美洲進行多項專案,但全都沒有好下場,在一次偶然機會下,他於哥倫比亞巧遇史蒂文生:由於極度缺乏資金,這位蒸汽火車先驅必須接受史蒂文生50英鎊的資助才有辦法回家。沒能於鐵路歷史留下太多貢獻,特里維西克逝世於1833年。

於此同時,布萊克特轉而求助自家的採礦工程師威廉‧赫得雷(William Hedley),赫得雷與採礦工頭提摩西‧哈克沃斯(Timothy Hackworth)一同建造了一部巨大且圓頭的新玩意,用以取代特里維西克的機器。這部新玩意兒同樣是個冒煙客,稱作「噴煙比利」(Puffing Billy),並於1814年,連同其後繼機型維拉姆‧迪利(Wylam Dilly)留名青史。1862年,在激烈的討價還價後,「噴煙比利」以200英鎊的價格賣給南肯辛頓專利事務局(South Kensington Patent Office),這也是它服役的終點。鐵路的歷史開始有所進展。1807斯旺西與曼布爾斯鐵路
Swansea and Mumbles Railway

區域:威爾斯
類型:貨運
長度:16公里

軌道從泥濘的車轍(rut)發展至金屬軌道共花了500年之久,而發展迅速的工業時代(Industrial Age)卻在幾年內就出現了第一部蒸汽火車。在從憑藉馱馬邁向使用燃煤機器的過程中,麥瑟提維鐵路是重大的進展之一。

蒸汽時代的先驅

蒸汽鐵路工程師理查‧特里維西克(Richard Trevithick)的雕像,驕傲地佇立在其家鄉英國康瓦耳郡的坎本(Camborne, Cornwall)。身為高壓蒸汽機的發明者,他於潘尼達倫鐵工廠(Penydarren Ironworks)的種種實驗在鐵路歷史上威名赫赫,並使佔地不大的威爾斯公國(principality of Wales)清楚地標示在地圖上。為免我們忘了紀念其他先驅:增進汽缸效能的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也有雕像在英國伯明罕(Birmingham),並且與其發明夥伴馬修‧博爾頓(Matthew Boulton)和威廉‧默多克(William Murdoch)的雕像(請見第48頁)並肩站立。法國瓦瓦孔(Void-Vacon)立了一座方尖碑,用以頌揚尼古拉— 約瑟夫‧居紐(Nicolas-Joseph Cugnot):他研發出了「premier véhicule à vapeur pour tracter des canons」(首部能夠拉動大砲的蒸汽車)。美國芝加哥的格雷斯蘭公墓(Graceland Cemetery)也豎立著一座紀念碑,標示出喬治‧普爾曼(George Pullman,請見第100頁)的墳地所在,儘管他的家人擔憂心生不滿的員工會盜取其屍骨。

我們也應當紀念不知名的鐵路相關人員:建造木輪運貨馬車,以及將兩條木頭平行排列成軌道的無名氏。如同許多鐵路發明,靈光乍現(我們所需的就是能沿著軌道運行的小推車)的時機很可能同時出現在許多地方。

運貨馬車軌道的起源

將車轍轉換成軌道,並使運貨推車行駛其上的概念,源於礦工和採石工人對卸下背上重擔的渴望。1350年於德國南部的弗萊堡(Freiburg im Breisgau), 有名德國工匠就在教堂窗戶描繪了這樣的推車。兩世紀之後,另一名德國人格奧爾格‧帕維爾(Georg Pawer, 1494-1555)在其著作《坤輿格致— 第十二卷》(De Re Metallica Libri xii)內,繪製了一幅礦車載運礦產的圖畫。被譽為「礦物學之父」的帕維爾是名虔誠的天主教徒,他以格奧爾格烏斯‧阿格里科拉(Georgius Agricola)之名撰寫這本書,還把化石形容成因地熱而發酵成動物形體的神秘物質。他畫的馬車車輪也有類似的缺陷,他的馬車奔馳在以木板拼湊出的軌道上,但是車輪沒有凸緣(flange),想必會經常滑落軌道。車輪含有凸緣的運煤馬車,最後出現在德國魯爾河(Ruhr)的礦坑。

根據記載,其中一條最早的英國鐵路是在1604年為了開採煤礦而舖設的,是用來將史崔立(Strelley)的煤礦坑連結至位於諾丁罕郡(Nottinghamshire)礦場內的沃勒頓(Wollaton),總長3.2公里。擁有時髦姓名的杭亭頓‧波蒙(Huntingdon Beaumont)讓原本的通路成了軌道,並在因負債而死於諾丁罕監獄之前,將軌道延伸至英格蘭東北部的數個礦場。如諾森伯蘭(Northumberland)、達蘭郡(County Durham)、泰恩—威爾(Tyne and Wear)、提塞德(Teesside),以及現今的北約克郡(North Yorkshire)所在地等地勢起伏且富含礦產的北部城鎮,都成了鐵路的測試場。達蘭郡的坦菲爾德馬車鐵道(Tanfield Waggonway)即是其中一條鐵路,用途是將煤礦從高沼地礦坑運往泰恩河(River Tyne)上的船,該鐵路持續服役直至高沼地的煤礦於1739年採盡為止(請見第177頁)。

煤礦就和其他貨物一樣,全都需要水。因此在歷史上,財富多是匯集至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威尼斯、聖彼得堡(St. Petersburg)、倫敦、利物浦、紐約和奧克蘭(Auckland)等海港良好且深度夠的城市。到1800年代初期為止,將貨物運到港口的最佳途徑,一直是可航行的河川、運河,或是兩者併行。然而,對英格蘭東北部不斷擴展的煤田來說,深谷與崎嶇陡峭的地形皆阻礙著運河興建:鐵路是唯一的解決之道,鐵路網絡也因此迅速地拓展至整個區域。

除此之外,英國的鐵橋谷(Ironbridge Gorge)同樣利用鐵路來運送煤礦,在那裡,來自柯爾布魯克得爾(Coalbrookdale)的亞伯拉罕‧達比(Abraham Darby),精通運用當地礦源來生產更平價且品質更佳的鐵礦。他們在附近的克特利(Ketley)生產鑄鐵製金屬鈑,用以修理和加強木製軌道。這些金屬鈑曾被視為一項偉大的發明,英國和美國皆予以採用,直到有一天,它們開始斷裂。裸金屬(bare metal)鐵軌很容易像蛇頭一般彈起,傷及任何太靠近的人,因此,替代方案遂而開始出現於麥瑟提維(Merthyr Tydfil)和布來納文(Blaenavon)周遭的南威爾斯煤谷區:長度0.9~1.2公尺的實心鑄鐵製軌道。如今,這個產業有了牢固的金屬鐵軌,加上煤礦與鐵礦的需求,它需要比強壯馬匹更有力的能量來源。

馱馬與蒸汽機

理查‧特里維西克的出生與成長背景,正巧是西方國家礦產位居世界之最的時代。就連位於康瓦耳郡小村莊坎本,都因為錫與銅的價格飆漲而成為一座基本的礦業城鎮。隨著礦坑越鑿越深,防止淹水的作業就越加艱鉅,許多礦場採用博爾頓和瓦特的蒸汽機(請見左欄)來抽水。特里維西克則致力於自行研發礦場專用泵,以避免需支付博爾頓及瓦特專利權利金。(在此之後的數年間,特里維西克與博爾頓和瓦特之間的爭端不斷:當特里維西克的蒸汽機在倫敦的格林威治﹝Greenwich﹞發生爆炸,並造成3人死亡時,博爾頓和瓦特馬上將該意外歸咎於機器做工不良。)

更重要的是,當年30歲的特里維西克想把蒸汽動力運用於動力機車頭上,而不是用在固定式機器。機車頭的英文「locomotive」源自於拉丁文的「locus」(地方)和「moveo」(我移動),在當時,這個詞就和其背後的概念一樣新穎。

在特里維西克測試新的蒸汽道路用車「噴煙魔王」(Puffing Devil)時,也曾發生小爆炸,這部車初次預告了馬力總有一天會被取代。

「噴煙魔王」於1801年的耶誕夜首次登上坎本丘(Camborne Hill)。特里維西克在當地一家酒館慶祝試車成功時,忘了熄掉鍋爐下的火,最後因蒸汽壓力過大導致鍋爐爆裂。在此同時,英國政府開始對鐵路感興趣,並且批准了名為薩里鐵路(Surrey Iron Railway)的公共鐵路,用以連接宛茲沃斯(Wandsworth)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河口以及克洛敦(Croydon)。特里維西克深信新興的鐵路遲早會需要蒸汽動力而非馬力,因此,他搭乘驛馬車前往造鐵重鎮柯爾布魯克得爾,開始著手打造第二部原型。他的努力傳到山繆‧荷弗瑞(Samuel Homfray)的耳裡。荷弗瑞是南威爾斯生意人,居於麥瑟提維,他不僅是鋼鐵產業的資本家,也是個賭性堅強的人。他曾在一次打賭中贏得興建其麥瑟提維宅第的資金,而現在他準備投入500幾尼(guinea, 英國舊金幣),打賭特里維西克──假如荷弗瑞能說服他的話──能夠透過從潘尼達倫(Penydarren)通往亞伯辛農(Abercynon)的運煤鐵路,運送10噸的鐵。由於一匹馬加上一名馬夫最多只能以時速6公里拉動裝載3噸煤礦的推車,因此荷弗瑞的賭局引發高度興趣,尤其是整段鐵路的總長幾近16公里。

1804年,特里維西克名為「潘尼達倫號」的最新火車不只拉動總重10噸的五節貨車,還承載了70人。他的表現令全球激昂不已,然而,開創新紀元的潘尼達倫號遇上早期鐵路人深受其擾的難題:鐵軌斷裂情況不斷。

特里維西克不得不在四年後(1808年)的事業使用同一型鐵路,他架設「蒸汽馬戲團」,載著付費旅客繞著環型鐵軌行駛,並採用新型的蒸汽機車頭「誰能趕上我號」(Catch-Me-Who-Can)。此列火車以高達時速13公里在空地上奔馳,該空地臨近日後倫敦的繁忙火車站「尤斯頓站」(Euston station)。在這裡,特里維西克讓他的鐵製馬與真正的馱馬進行整整24小時的競賽,其機車頭獲得最終勝利。

然而,新型鐵路的發展卻不是掌握在表演者的手裡,而是煤礦業主。其中維拉姆礦場(Wylam colliery)的負責人克里斯多夫‧布萊克特(Christopher Blackett)的貢獻無人能敵,該礦場位於英國紐卡斯爾(Newcastle)西方的諾森伯蘭中、同樣名為維拉姆的村莊內。當時煤礦鐵路廣布整個西威爾斯的山谷及迪恩森林(Forest of Dean),被稱為「紐卡斯爾鐵路」(Newcastle Roads)的英格蘭東北部煤礦鐵道,長達可觀的241公里。布萊克特想要運送更多煤礦至泰恩河上的雷明頓(Lemington)碼頭。泰恩河上有許多吃水淺的駁船(keel),煤礦可以從雷明頓碼頭透過這些駁船運送,並裝至即將運往其他英國港口的大型平底船。布萊克特遂而與特里維西克接洽,並訂購類似潘尼達倫號的機車頭,但是,特里維西克的努力再一次因為脆弱的鐵軌而受挫,合作專案也因此終止。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本書《改變歷史的50種鐵路》)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