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港埠概論

95特價428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章港口的定義
1.1 港口的定義
傳統上,國人對於船舶灣靠或停泊的處所,不是稱為「港口」,就是「港埠」。依據國語辭典,「港」指江海的口岸;可通舟楫的支流。「埠」則指通商口岸之意,顯然「埠」較著重於陸岸端的商業活動意涵。準此,「港口」意指單純地讓船舶停泊的場所;至於「埠」則係因船舶來往所帶來的商貿活動而形成的。但時至今日,港口除具備公益民生的本質外,無不以商貿活動為首務,所謂「無港不成埠」,故而一般皆以「港口」名之,即將「埠」納入「港口」的意涵。
另一方面,遠古時代不同國度與區域的人類為謀生圖存常用以物易物(barter economy)、互通有無的方式進行交易,而交易的第一所在即是各型船舶可以川航與泊靠的沿海或江河口岸,又因為幾乎所有的交易都具實質商業意義,故而前述涉及域外通商船舶進出的口岸每以商港(Commercial harbor)名之。十五世紀以來,航運的蓬勃發展,改變了人類社會、經濟方式與文化發展。技術上,區域與洲際間的商業與經濟需求,通常藉由海上運輸滿足之,即需經由作為運輸工具(載具:Carrier)的船舶使之相互連結,進而促使港埠成為海上運輸的起始與終端點站。因此港埠不僅是運輸鏈中最重要環節,更是國家運輸基礎建設的最重要區塊與經貿興衰的指標之一。
如同前述,商港係指通商船舶出入之港,亦謂貿易之港,為供應國內、外商業用船舶出入之港口(harbor),是水陸運輸銜接的門戶基地、國際貿易之樞紐、船舶繫留的處所,乃至客、貨集散之輻輳地。
又依據我國商港法(中華民國100年12月28日)第三條第一項定義:「商港:指通商船舶出入之港。」。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對多數貿易國而言,港口為其與貿易對手國的主要運輸環節,亦成為公路與鐵路系統的聚匯點。

港口是水陸運輸銜接的門戶,更是一個國家運輸基礎建設的最重要面向。
It is important to keep in mind that port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vital aspects of a national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For most trading nations they are the main transport link with their trading partners and thus a focal point for motorways and railway systems.


與此同時,港埠亦係國家繁榮的主要經濟倍增器(Economic multiplier),以及以銀行、船務代理行(Shipping Agent)與企業活動等模式展現的商業基礎建設(Commercial infrastructure)。港埠同時也應被視為海上運輸安全管理的最重要方向之一,因為它們通常位處淺水區與交通輻輳水域,故而是海上事故最易發生的場所。尤其在港口及終端站附近發生的事故常會招致不幸的社會生態影響(Disastrous ecological consequences),以及數目眾多的人員傷亡。除此之外,港口每因港區額外成本與延遲的發生成為導致成本大增的地方。

任何在港口產生的額外與延遲費用都會影響運輸成本
The port is the place where most costs are incurred because much of the extra cost and delay occurs in ports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and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2004.)


再者,港口作為運輸鏈的樞紐(Node;節點)與轉運集散中心(Hub;樞紐、中心、焦點),其重要性不僅止於提供貨物移動的暢通,更有藉其推動的功能,進而激勵此等活動所屬區域的經濟發展之無可替代性(Brooks & Cullinane, 2006)。

港口不僅可促進貨物的流通,更可激勵周邊區域的經濟發展
Port as a transportation node is not only important for the fluidity (流動性)of cargo movements but also irreplaceable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its motivational(刺激的、動力的)function to encourage these movements.

談及運輸鏈的樞紐,近幾十年來吾人每於國家重大經建政策上聞及政府欲在何處開闢國際轉運中心或樞紐站,但幾無成功者。事實上,無論港口或機場欲成為轉運集散中心必須具備下列功能:
一、利益或活動中心(A center of activity or interest);
二、可提供多項服務與聯外旅程的機場,火車站,公車客運站等(An airport, railway station, bus station, etc from which many services operate and connecting journeys can be made);
三、轉運站或樞紐海港(機場)是一個大型海港,您可以從那裡前往許多其他海港(機場)(A hub or a hub seaport (airport) is a large seaport from which you can travel to many other seaports airports)。
顯然,欲造就一個國際級的轉運中心,需要政治、經濟、貿易、地理、技術上的內外在條件配合才能成事,而非如政治人物動輒倡議臺灣地理位置適當,故而可發展亞太運籌(轉運)中心,須知如果國內經濟衰頹,致進、出口貨載量不足,加諸鄰近港口具競爭優勢,尤其國外又有強權壓抑,試問有何航商願意將所屬船隻配置到臺灣?
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演進,港口不再只是單純地滿足其所在地,以及腹地(Hinterland)的運輸需求,當前港口已成為物流網路鏈中整合生產要素與後續轉運功能的平臺。另一方面,透過港口帶來的人流,不僅讓港口成為展示國家經建發展的櫥窗,更可為港口及其腹地帶來不同文化的交流。也因此港口營運不僅具營利性,更具公共服務性質。
又由於港口的興衰勢必會連帶影響到周邊城鎮的商業發展,有如蜘蛛網般地向外層層擴散,每一環節與層次都緊緊相扣,即從貨物卸船、集散配銷,乃至物流交通網路的每一過程與機制,都是不可或缺的,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貴為輻輳(輻散)中心點的「港口」。
港口有天然地勢所形成者,或以人工修築而完成,其地可免外海風浪之侵襲,又得水陸交通聯絡之便利,堪作各種必要之利用。故港口之建設,藉以發展交通,增進貿易,實足以影響一國政治經濟之興衰,值此全球經濟競爭時代,一方則交通及貿易日益增加,一方則船隻噸位愈趨大型化,商業活動之控制無不與港口有重大關係,所以全球各沿海(河)國無不極力強化港口之建設及經營,以求國民經濟迅速發展。
至於國人常用以表達「港口」的英文,不外「Harbors」與「Ports」兩字,但卻經常混淆;其實,若從港口的形成過程來看,因天然因素,如天然地形地勢所構成者,稱為「Harbors」。「Harbor」的定義為可提供船舶遮風擋浪處,如海口、港、灣即是,並未強調商業活動。
反之,經由人工構築而成的港口多稱為「Ports」。「Port」的定義為可供船舶裝、卸貨或上、下旅客的港口城市或鄉鎮,「Port」強調近於人群聚居的鄉鎮港口,因而商業活動的意涵較重。地理上,「Port」常含括於「Harbor」內。
此外,在歐美港口名常見「Haven」字根,此字如同德文的「Hafen」,故而歐洲多數港口名稱皆附有此字尾(suffix),如德國的不萊梅港即稱為Bremerhaven。
此外,「Port」一詞的使用,除了上述的海港(Sea port)與空港(Airport)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海運相關領域中,「Port」一詞的解釋常因場合而異,例如:
一、港口:沿海國的港口交通管制中心或公務船在執行公務時,常會詢問過往船舶的動態:「您的下一目的港口為何?」(What is your next port?);又如埃及蘇伊士運河北端的塞得港,英文名稱就是Port Said。
二、船舶的邊門(Side Port):船舶舷邊用以上、下旅客或搬運物品的邊門或開口(Opening)稱為「邊門」。一艘大型船舶,特別是補給時間窗口(Supply time window)極短的郵輪,通常有數扇邊門,分布於船艏、船舯與近船艉處。因而港口作業人員基於船員上下、伙食補給、添補燃油等各種不同作業需求常會詢問船長:「您要開哪一個邊門?」(Which side port should be open?);
三、船舶的左舷(面對船艏方向的左邊):兩艘船舶在海上迎艏相遇(Head-on situation),為避免碰撞,操船者常要詢問對方船舶:「我們要採取左舷對左舷通過,還是右舷對右舷通過?」;而船舶所謂的「左」或「右」舷,乃是指當吾人立於駕駛台面對船艏方向的「左」或「右」側;「左」或「右」舷在航海專業上,不採一般英文所說的「Left」或「Right」,而是使用傳統航海的說法,即稱左舷為「Port side」,右舷為「Starboard side」。因此兩艘船舶在海上企圖以左舷對左舷通過時,就必須及早明確告訴對方:「I will passing port to port」,才不會誤導對方作出錯誤判斷,進而發生碰撞事故。
再者,由於臺灣曾受日本殖民統治,因而港口的建構與管理系統頗多傳承自日本。日文港灣(0S0F0?^一詞係從最早的「泊」(0h0~0G停留的處所),演變至後來的「港湊(00j0h)」。然無論港灣、港或湊,皆指經由海水長期侵蝕而形成之島嶼、海岬等天然地勢,或是由防波堤等人工構造物築成,並藉以阻擋風、浪的侵襲,讓船舶得以安全停泊,進行旅客上、下與貨物裝、卸的海域,以及與其相連之陸地。
至於日文「00j0h」一詞指「港(口)/湊(澳)」;其中「0」表示「水」(00Z),「0j」為「0n」的替代詞,屬格助詞,「0h」則為「門」的意思,故而「00j0h」一詞,有「水之門戶(00h)」,亦即河川、大海等的水體出入口的意思。

「港口」在字義上的差異(Difference Between Harbour and Port)
1. Harbor
(1) A place of refuge, safety, etc.
(2) A protected inlet(海口、港、灣),or branch(支流)of a sea, lake, etc.
(3) A harbor or harbour, or haven, is a body of water where ships, boats and barges seek shelter from stormy weather, or are stored for future use.
2. Port
(1) A city or town with a harbor where ships can load and unload cargo.
(2) A port is a manmade facility built for loading and unloading vessels and dropping off and picking up passengers. Ports are often located in harbors.
3. Haven
(1) 同德文的「Hafen」;歐洲多數港口名稱皆附有此字尾。
(2) A port, harbor.
(3) Any sheltered, safe place refuge.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