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國外貿現況與發展
我國為貿易導向的國家,台灣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國內生產毛額超過60%。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最新統計,台灣2024年出口貿易總額4,749億美元,世界排名第16;進口貿易總額3,943億美元,世界排名第18名;台灣2024年進出口貿易總值為8,692億美元,全球排名第18名,為近十幾年來最佳表現,但仍然落後香港、南韓、新加坡,居於亞洲四小龍之末。財政部統計處引述WTO最新統計指出,2021年全球景氣復甦帶動需求轉強,主要經濟體進出口值皆超越疫情前水準,2024年全球出口總值24.4兆美元,比起2023年,年增2.42%。其中,中國以出口3兆5,767億美元居冠、占全球出口14.64%,其次依序為美國8.45%、德國6.89%、荷蘭3.77%、日本2.89%。財政部並指出,2024年全球前五大貿易國由中國居冠,貿易總值達6兆1,640億美元,美國以5兆4,245億美元排名第2。而亞洲四小龍中的韓國、新加坡分居第9及第16,貿易總值各為1兆3,153億美元與9,643億美元;台灣貿易總值排名則進步1名至第18名,2023年排名第19。
不過,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新加坡、香港為轉口港,中國大陸的出口若經由香港,也算入香港貿易額,但這部分對實質經濟成長率貢獻不大,相反的,台灣、南韓是製造業生產大國,貿易總額排名比較有意義。
在中美貿易戰、科技戰間,中國出口逆勢成長,貿易總額逾6兆美元,財政部解析,中國主要受惠擁有全球供應鏈的超強優勢,加入區域經貿整合更有利其發展,反觀美國、德國近幾年則飽受疫情困擾,出口占比呈現下滑。
即使美國以貿易戰打壓中國,中國出口仍以3兆5,767億美元,居全球出口首位;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中國大陸出口的產品物美價廉,加上經濟結構的調整,令貿易戰無法動搖其在全球製造供應鏈上的優勢地位。對於台灣貿易表現,殷乃平表示,美國打擊中國大陸科技業,轉單效益加上晶片單價高,推升我國科技業出口,占整體出口值52%以上,但科技業擴廠、提高資本支出,卻讓土地成本、房租、工資成本大幅提升,恐削減其他產業的出口競爭力。殷乃平直白地說,只有半導體、科技業出口明顯成長,其他傳統產業不僅沒有相同好的表現,還經營得很辛苦,因為台灣集所有資源大力發展科技業,讓非科技業經營壓力變更大。
美國總統川普2025年二任上台後喊出讓美國人振奮人心的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MAGA),同時也宣布要對世界各國課徵對等關稅,要求世界各國大企業到美國設廠就可以免關稅,但是我們知道美國的生產製造成本高,甚至多數傳統產業根本不適合在美國製造,各個國家為了關稅問題都在積極想辦法克服與解決,希望可以把衝擊降到最低,由此可見唯有國家有堅強的貿易實力以及企業的優勢競爭能力,才可以在關鍵時刻展現強大的韌性、增加談判的籌碼,來抗衡大國不合理的要求。
單元一 台灣出口概況
1.1 出口前五大國
113年我國第一大出口市場為中國大陸及香港,占整體出口比重31.7%,出口金額較112年減少1.1%;第二大出口市場為美國,比重23.4%,出口金額增加46.1%;第三大出口市場為東南亞國協(10國),比重18.5%,出口金額增加15.1%;第四大出口市場為新加坡,比重7.1%,出口金額增加13.5%;第五大出口市場為歐盟,比重7%,出口金額減少9.1%。
1.2 出口貨品前三大項、五大類
1. 主要出口貨品
113年我國主要出口產品中,最大出口項目為電子零組件,出口金額1,772.2億美元,較112年減少0.8%,占整體出口比重37.3%;其次為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金額1,325.1億美元,增加59%,比重為27.9%;第三大為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出口金額285.3億美元,減少0.7%,比重為6%。
2. 依照國際商品統一分類代碼(HS Code)列出台灣出口前五大類產品跟比重,參見下方圖表。
單元二 台灣進口概況
2.1 進口前五大國
113年我國第一大進口來源為中國大陸及香港,占整體進口比重20.4%,進口金額較112年增加12.4%;第二大進口來源為東南亞國協(10國),比重12.5%,進口金額增加20.1%;第三大進口來源為美國,比重11.8%,進口金額增加13.7%;第四大進口來源為日本,比重11.8%,進口金額增加4.8%;第五大進口來源為韓國,比重11.1%,進口金額增加53.8%。
2.2 進口貨品前三大項、五大類
1. 主要進口貨品
113年我國第一大進口產品為電子零組件,進口金額1,044.2億美元,較112年增加28.3%,占整體進口比重26.5%;其次為礦產品,進口金額584.8億美元,減少5%,比重14.8%;進口第三大為機械,進口金額357.2億美元,減少5.1%,比重9.1%。
2. 依照國際商品統一分類代碼(HS Code)列出台灣進口前五大類產品跟比重,參見下方圖表。
3. 從上面二個統計圖表得知,台灣出口產品前五大類跟進口產品前五大類,有四大類是相同的,也就是第六類、第十五類、第十六類、第十八類,原因是台灣從歐美國家進口許多關鍵零組件做成成品之後再外銷出口,例如:第十六類的第84章、第85章,台灣出口很多工具機、電力設備、變壓器、大馬達,裡面使用到的二極體、電子零件、軸承等關鍵零組件跟材料很多都是從國外進口,這些產品依照國際商品統一分類標準,其稅則號別會歸屬在同一類的章或節。
我國為貿易導向的國家,台灣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國內生產毛額超過60%。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最新統計,台灣2024年出口貿易總額4,749億美元,世界排名第16;進口貿易總額3,943億美元,世界排名第18名;台灣2024年進出口貿易總值為8,692億美元,全球排名第18名,為近十幾年來最佳表現,但仍然落後香港、南韓、新加坡,居於亞洲四小龍之末。財政部統計處引述WTO最新統計指出,2021年全球景氣復甦帶動需求轉強,主要經濟體進出口值皆超越疫情前水準,2024年全球出口總值24.4兆美元,比起2023年,年增2.42%。其中,中國以出口3兆5,767億美元居冠、占全球出口14.64%,其次依序為美國8.45%、德國6.89%、荷蘭3.77%、日本2.89%。財政部並指出,2024年全球前五大貿易國由中國居冠,貿易總值達6兆1,640億美元,美國以5兆4,245億美元排名第2。而亞洲四小龍中的韓國、新加坡分居第9及第16,貿易總值各為1兆3,153億美元與9,643億美元;台灣貿易總值排名則進步1名至第18名,2023年排名第19。
不過,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新加坡、香港為轉口港,中國大陸的出口若經由香港,也算入香港貿易額,但這部分對實質經濟成長率貢獻不大,相反的,台灣、南韓是製造業生產大國,貿易總額排名比較有意義。
在中美貿易戰、科技戰間,中國出口逆勢成長,貿易總額逾6兆美元,財政部解析,中國主要受惠擁有全球供應鏈的超強優勢,加入區域經貿整合更有利其發展,反觀美國、德國近幾年則飽受疫情困擾,出口占比呈現下滑。
即使美國以貿易戰打壓中國,中國出口仍以3兆5,767億美元,居全球出口首位;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表示,中國大陸出口的產品物美價廉,加上經濟結構的調整,令貿易戰無法動搖其在全球製造供應鏈上的優勢地位。對於台灣貿易表現,殷乃平表示,美國打擊中國大陸科技業,轉單效益加上晶片單價高,推升我國科技業出口,占整體出口值52%以上,但科技業擴廠、提高資本支出,卻讓土地成本、房租、工資成本大幅提升,恐削減其他產業的出口競爭力。殷乃平直白地說,只有半導體、科技業出口明顯成長,其他傳統產業不僅沒有相同好的表現,還經營得很辛苦,因為台灣集所有資源大力發展科技業,讓非科技業經營壓力變更大。
美國總統川普2025年二任上台後喊出讓美國人振奮人心的口號「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MAGA),同時也宣布要對世界各國課徵對等關稅,要求世界各國大企業到美國設廠就可以免關稅,但是我們知道美國的生產製造成本高,甚至多數傳統產業根本不適合在美國製造,各個國家為了關稅問題都在積極想辦法克服與解決,希望可以把衝擊降到最低,由此可見唯有國家有堅強的貿易實力以及企業的優勢競爭能力,才可以在關鍵時刻展現強大的韌性、增加談判的籌碼,來抗衡大國不合理的要求。
單元一 台灣出口概況
1.1 出口前五大國
113年我國第一大出口市場為中國大陸及香港,占整體出口比重31.7%,出口金額較112年減少1.1%;第二大出口市場為美國,比重23.4%,出口金額增加46.1%;第三大出口市場為東南亞國協(10國),比重18.5%,出口金額增加15.1%;第四大出口市場為新加坡,比重7.1%,出口金額增加13.5%;第五大出口市場為歐盟,比重7%,出口金額減少9.1%。
1.2 出口貨品前三大項、五大類
1. 主要出口貨品
113年我國主要出口產品中,最大出口項目為電子零組件,出口金額1,772.2億美元,較112年減少0.8%,占整體出口比重37.3%;其次為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金額1,325.1億美元,增加59%,比重為27.9%;第三大為基本金屬及其製品,出口金額285.3億美元,減少0.7%,比重為6%。
2. 依照國際商品統一分類代碼(HS Code)列出台灣出口前五大類產品跟比重,參見下方圖表。
單元二 台灣進口概況
2.1 進口前五大國
113年我國第一大進口來源為中國大陸及香港,占整體進口比重20.4%,進口金額較112年增加12.4%;第二大進口來源為東南亞國協(10國),比重12.5%,進口金額增加20.1%;第三大進口來源為美國,比重11.8%,進口金額增加13.7%;第四大進口來源為日本,比重11.8%,進口金額增加4.8%;第五大進口來源為韓國,比重11.1%,進口金額增加53.8%。
2.2 進口貨品前三大項、五大類
1. 主要進口貨品
113年我國第一大進口產品為電子零組件,進口金額1,044.2億美元,較112年增加28.3%,占整體進口比重26.5%;其次為礦產品,進口金額584.8億美元,減少5%,比重14.8%;進口第三大為機械,進口金額357.2億美元,減少5.1%,比重9.1%。
2. 依照國際商品統一分類代碼(HS Code)列出台灣進口前五大類產品跟比重,參見下方圖表。
3. 從上面二個統計圖表得知,台灣出口產品前五大類跟進口產品前五大類,有四大類是相同的,也就是第六類、第十五類、第十六類、第十八類,原因是台灣從歐美國家進口許多關鍵零組件做成成品之後再外銷出口,例如:第十六類的第84章、第85章,台灣出口很多工具機、電力設備、變壓器、大馬達,裡面使用到的二極體、電子零件、軸承等關鍵零組件跟材料很多都是從國外進口,這些產品依照國際商品統一分類標準,其稅則號別會歸屬在同一類的章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