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負擔怎麼辦?
假設債券義勇軍並不會特意要出現來引起危機。即使如此,難道不需要擔心我們正在留給未來的債務負擔嗎?對此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對,不過……」。是的,我們現在為應付金融危機的後果所累積的債務,將對未來造成負擔。但是這負擔比擔心政府債務過多的鷹派激動修辭,所表達的還要小很多。
要記住很重要的一件事:從危機開始至,今日美國所累積約五兆美元的債務,以及在這個經濟圍城結束前,我們還會增加的幾兆美元債務,並不需要快速償還,或者根本不必償還。事實上,只要債務成長的速度較通貨膨脹與經濟成長率的總和還慢,債務的持續增加也不是很嚴重的事。
為了具體說明這一點,想想美國政府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欠下的二千四百一十億美元債務,後來怎麼樣了。以現在的標準,這數字聽起來不多,但那時的一塊錢價值比現在高得多,而且當時的經濟規模也比現在小很多,所以這相當於GDP的一二○%(可作為比較,在二○一○年底的聯邦、州與地方政府的債務總和為GDP的九三‧五%),那些債務是如何償付的?答案是沒有。
反之,聯邦政府在戰後各年約略保持預算平衡。一九六二年的債務總額大概與一九四六年相等,但是由於溫和的通貨膨脹與高速經濟成長,債務佔GDP比例卻下降了六○%。而且歷經一九六○與一九七○年代,債務佔GDP比例仍不斷下降,即使美國政府在那段期間都保持溫和的赤字。只有在雷根主政時期的赤字激增,才讓債務成長高過了GDP。
現在讓我們考慮所有事實,對於我們現在累積的債務以後的負擔,有什麼涵義。我們將來根本不需要償還這些債務,我們所需要做的只是對債務償付足夠多的利息,好讓債務的成長明顯慢於經濟成長。
要這樣做,其中一種方式是支付足夠多的利息,以使債務的實際價值(經過通膨調整過的價值)保持穩定。這意謂當經濟成長時,債務佔GDP比例將會平穩下降。要做到這點,我們所要支付的是債務的價值乘以實質利率(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剛好美國賣的是「通膨保障債券」,會自動基於通貨膨脹調整,因此這些債券的利率是在衡量一般債券的預期實質利率。
目前,十年期債券的實質利率(通常是思考相關問題的出發點)是稍低於零。沒錯,這反映了經濟的危急狀態,且利率總有一天會上升。所以也許我們應該要以危機前維持的實質利率來計算,其約在二‧五%左右。如果政府要支付如上述所言足夠多的利息,我們從金融危機起所累積的五兆美元額外債務,會造成多大的負擔?
答案是一年一千二百五十億美元。這聽起來是筆大數目,但在一個年產值十五兆美元的經濟體中,比國民所得的一%還來得小。重點並非是說債務完全不會造成負擔,而是說,即使是乍看之下驚人的債務數字,並不如外界時常宣稱的那樣是件大事。一旦了解這一點(你隨即就會了解),政策從就業的討論轉向對赤字的討論,其出錯的判斷是多麼嚴重。
只注意短期赤字實屬不智
如我們所見,當政治論述從就業轉移到赤字時,就是二○○九年後期所發生的事,歐巴馬政府也參與了討論焦點的轉變,其引申出的意涵,一方面是要封殺任何進一步財政刺激的提議,另一方面也?
假設債券義勇軍並不會特意要出現來引起危機。即使如此,難道不需要擔心我們正在留給未來的債務負擔嗎?對此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對,不過……」。是的,我們現在為應付金融危機的後果所累積的債務,將對未來造成負擔。但是這負擔比擔心政府債務過多的鷹派激動修辭,所表達的還要小很多。
要記住很重要的一件事:從危機開始至,今日美國所累積約五兆美元的債務,以及在這個經濟圍城結束前,我們還會增加的幾兆美元債務,並不需要快速償還,或者根本不必償還。事實上,只要債務成長的速度較通貨膨脹與經濟成長率的總和還慢,債務的持續增加也不是很嚴重的事。
為了具體說明這一點,想想美國政府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欠下的二千四百一十億美元債務,後來怎麼樣了。以現在的標準,這數字聽起來不多,但那時的一塊錢價值比現在高得多,而且當時的經濟規模也比現在小很多,所以這相當於GDP的一二○%(可作為比較,在二○一○年底的聯邦、州與地方政府的債務總和為GDP的九三‧五%),那些債務是如何償付的?答案是沒有。
反之,聯邦政府在戰後各年約略保持預算平衡。一九六二年的債務總額大概與一九四六年相等,但是由於溫和的通貨膨脹與高速經濟成長,債務佔GDP比例卻下降了六○%。而且歷經一九六○與一九七○年代,債務佔GDP比例仍不斷下降,即使美國政府在那段期間都保持溫和的赤字。只有在雷根主政時期的赤字激增,才讓債務成長高過了GDP。
現在讓我們考慮所有事實,對於我們現在累積的債務以後的負擔,有什麼涵義。我們將來根本不需要償還這些債務,我們所需要做的只是對債務償付足夠多的利息,好讓債務的成長明顯慢於經濟成長。
要這樣做,其中一種方式是支付足夠多的利息,以使債務的實際價值(經過通膨調整過的價值)保持穩定。這意謂當經濟成長時,債務佔GDP比例將會平穩下降。要做到這點,我們所要支付的是債務的價值乘以實質利率(利率減去通貨膨脹率)。剛好美國賣的是「通膨保障債券」,會自動基於通貨膨脹調整,因此這些債券的利率是在衡量一般債券的預期實質利率。
目前,十年期債券的實質利率(通常是思考相關問題的出發點)是稍低於零。沒錯,這反映了經濟的危急狀態,且利率總有一天會上升。所以也許我們應該要以危機前維持的實質利率來計算,其約在二‧五%左右。如果政府要支付如上述所言足夠多的利息,我們從金融危機起所累積的五兆美元額外債務,會造成多大的負擔?
答案是一年一千二百五十億美元。這聽起來是筆大數目,但在一個年產值十五兆美元的經濟體中,比國民所得的一%還來得小。重點並非是說債務完全不會造成負擔,而是說,即使是乍看之下驚人的債務數字,並不如外界時常宣稱的那樣是件大事。一旦了解這一點(你隨即就會了解),政策從就業的討論轉向對赤字的討論,其出錯的判斷是多麼嚴重。
只注意短期赤字實屬不智
如我們所見,當政治論述從就業轉移到赤字時,就是二○○九年後期所發生的事,歐巴馬政府也參與了討論焦點的轉變,其引申出的意涵,一方面是要封殺任何進一步財政刺激的提議,另一方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