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非洲鈔票故事館

9特價49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第一篇 北部非洲North Africa

‧依地理習慣,北非有下列七國
(依英文字母排序):
1. 阿爾及利亞Algeria
2. 埃及Egypt
3. 利比亞Libya
4. 摩洛哥Morocco
5. 南蘇丹South Sudan
6. 蘇丹Sudan
7. 突尼西亞Tunisia。

‧ 北非有世界最大撒哈拉沙漠橫貫其中,遍地沙石、沙塵猛烈,人煙稀少,晝夜溫差大,有適應當地氣候的動物,如狐、羚羊、蜥蜴,因沙漠阻隔,北非與以南非洲地區,差異極大,駱駝是傳統的交通工具,在鈔票上可見一、二。

‧ 北非的居民多半信奉伊斯蘭教,儘管歐洲殖民接踵而來,無論在語言、文化、建築、宗教,都還算阿拉伯世界的一部份,在鈔票上出現了不少清真寺及宗教活動。

‧ 世界最長的河流─尼羅河,最後青尼羅河及白尼羅河在北非的蘇丹會合,由埃及流出,孕育了古埃及、古蘇丹的古文明,北非尚有許多史前岩畫,此外,古腓尼基的奠基立國,是古代文明之重心,也與其他大陸有頻繁往來,在鈔票可嗅出久遠的歷史長河氣息。

‧ 北非在地中海沿岸盛產葡萄、柑橘、甜棗、橄欖,大部份國家都蘊藏石油及天然氣,在鈔票上或多或少出現。

‧ 北非一向都是強人長期執政,近年民主風潮席捲了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蘇丹,紛紛改朝換代,因之,新鈔也取代了原有鈔票。

北非油庫 阿爾及利亞 Algeria
綠色代表未來的幸福,也是伊斯蘭教傳統顏色,白色是純潔與和平的象徵,紅色則是爭取獨立的勇氣與奮鬥的精神,上弦月與五稜星是伊斯蘭教世界的共同特徵。
阿爾及利亞發現豐富的石油及天然氣,成為能源重要供應國之一。此外,鐵礦及軟木均有出產。
此國北部是地中海型氣候,中部是熱帶草原,南部是沙漠。

圖 N1 100 第納爾鈔票正面
16 世紀鄂圖曼時代,阿爾及利亞人反抗土耳其入侵,奮力戰鬥的場景(圖N1)。
也影射1830 年起法國人開始入侵,但由於頑強的抵抗,法國直到1900 年才占領整個阿爾及利亞,代表阿爾及利亞人不屈服的精神。
圖 N2 100 第納爾鈔票背面
在鄂圖曼時代,海上戰艦(中間)及陸上騎兵(左側)(圖N2)。

圖 N3 200 第納爾鈔票正面
阿爾及利亞最初原始居民是柏柏爾人,歷史上曾經受過腓尼基人和羅馬人的統治。8 世紀起阿拉伯人進入,本地開始伊斯蘭化。伊斯蘭教乃為阿爾及利亞國教,大部份的人都信奉伊斯蘭教,圖N3 中為穆斯林討論可蘭經內容。

圖 N4 200 第納爾鈔票背面
圖N4 中為伊斯蘭學校,旁有國花「夾竹桃」─因莖部像竹,花朵像桃而得名。

圖 N5 500 第納爾鈔票正面
歷史上迦太基統帥漢尼拔Hanniba(247~183BC),率大象及部隊越過阿爾卑斯山脈(圖N5),成功襲擊羅馬軍隊,有名的側擊戰。那場戰役稱之特拉比亞戰役,在戰爭中有盟軍努米底亞人(今阿爾及利亞人)驅使大象及步兵大敗羅馬軍的畫面。

圖 N6 500 第納爾鈔票背面
圖N6 左側是哈馬姆‧ 邁斯胡廷(Hamman meskhoutine) 瀑布。右側是聯盟漢尼拔的努米底亞(今阿爾及利亞)國王之大象騎士雄姿。中間是努米底亞(Numida) 王國國王馬士尼薩(Massinissa) 古墓。

圖 N7 1000 第納爾鈔票正面
圖N7 右側為民族工藝品─水牛頭,底部長約800 公里為塔西里地區(Tassili) 的史前時期岩洞壁畫,有1500 幅色彩豐富的繪畫與雕刻,記錄西元前600 年至一世紀動物及人類生活演進,1982 年列入聯合國生態保護區,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史前岩畫博物館。

圖 N8 1000 第納爾鈔票背面
圖N8 左側為阿哈加爾(Ahaggar) 高原的史前弓角羚岩畫,1850 年德國探險家巴魯特無意中發現。
右側為阿哈加爾Ahaggar 高原的石峰奇景,內有史前岩畫,可以看到野生動物活動的圖像。

圖 N9 2000 第納爾鈔票正面
圖N9 左側是在大學課堂裡,教授在傳道、授業、解惑。右側是研發人員在實驗室研究。二者強調教學相長,學以致用。

圖 N10 2000 第納爾鈔票背面
圖N10 左側是代表能源之「水」,中間是代表城市建設的「高樓大廈」,鈔票上的「棕櫚樹」及「橄欖樹」是代表農業,此定調阿爾及利亞產業發展方向。
一鈔一世界
在100 元到1000 元鈔票中,顯示阿爾及利亞歷史相當久遠,從史前的岩壁畫及石峰奇景可見一二,也歷經多個種族和文化入侵,從是迦太基之領地,到成為羅馬帝國、鄂圖曼帝國之一省,最後成了法國殖民地,而阿拉伯國教信仰也深深影響阿爾及利亞。在旅行中,可發現不少中古時期之清真寺、宮殿及法國殖民期之建築,為當地帶來不少的文化特色及觀光資源。
阿爾及利亞的領土是非洲之冠,也是地中海國、回教國面積最大的,在區域性是大國,所以在2000 元的鈔票不走「歷史長河」,而投向未來性、前瞻性,定調為國家發展方向。

法老王朝 埃及 Egypt

紅色代表革命及犧牲;白色代表光明的未來;黑色表示被外族統治的黑色歲月。中央的國徽稱為「薩拉丁之鷹」,是對抗十字軍英雄薩拉丁的標誌,或代表古埃及法老王之圖騰。法老王是神的兒子,集財富與權力於一身。國旗上的老鷹沒了,就是葉門國旗。

埃及的蘇伊士運河貫穿地中海及印度洋,以前為英、法兩強控制,1956年才收歸國有,是埃及一項重要收入。此外,埃及也是文化古國,古蹟名勝眾多,旅遊條件優異。自然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磷及棉花,有二百萬人赴海外工作,是外匯重要來源。

圖 N11 1 鎊正面
蘇丹‧ 卡特巴清真寺(The Mosgue of Sultan Quayet–Bay, 圖N11),以清真寺前身為舊世界七奇之一的亞歷山大燈塔,因地震而全毀,運用其石塊在1480 年原址建造,以國王(蘇丹)卡特巴的名字來命名。

圖 N12 1 鎊背面
埃及阿布辛貝大小神殿(Abu Simbel Temple, 圖N12) 兩殿相距90 公尺,西元前1275 年埃及十九王朝法老拉姆西斯二世創建,是利用尼羅河邊的岩石山斷崖挖掘築成,一種岩石洞式的神殿寬37公尺、深61 公尺,大神殿正面有四座拉姆西斯二世的座像,每一座高20 公尺。神殿裡裝飾各種各樣的雕刻、浮雕圖案,美麗動人,神色自若,是埃及重要文物,1979 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圖 N13 5 鎊正面
埃及伊本‧ 圖倫清真寺(The Ibn Tulun Mosgue, 圖N13) 建於西元879 年,雖經歷滄桑依然保持風貌,是一座門廊式的清真寺。拱門內弧的石膏上刻有幾何圖形,門廊頂部的木面上刻有《可蘭經》的經文。伊本‧ 圖倫清真寺有六座尖塔,北面有很罕見的螺旋狀樓梯,爬上去才能一覽清真寺典雅的全景。伊本‧ 圖倫清真寺的尖塔是全埃及唯一外建螺旋樓梯的尖塔,是埃及現在最古老清真寺(浮水印是法老王圖坦卡門的黃金面具)。
圖 N14 5 鎊背面
古埃及國王文字浮雕(圖N14),埃及的象形文字是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花紋產生出來的,但這種文字最初僅僅是一種圖畫文字,後來才發展成象形文字。古埃及文字對腓尼基字母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由於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繁難,隨著古埃及的滅亡,逐漸變成死文字,完全被人們遺忘,後為法國拿破崙埃及遠征軍破解。鈔票下端顯示,工匠及農夫勤奮耕種農作的壁畫,是尼羅河帶來豐碩大地。

圖 N15 10 鎊正面
利法伊清真寺(Al-Rifai Mosgue, 圖N15) 的景觀,建於1869 年,利法伊清真寺有4 個石碑式的正面結構。寺內有利法伊教長、福瓦德國王以及伊朗前國王巴勒維之墓。

圖 N16 10 鎊背面
埃及第二大金字塔墓主哈夫拉(Khafra, 圖N16) 法老王頭像雕像,「法老」是對古埃及國王特有的稱呼,是神的化身,具有絕對的權威。古埃及人對法老的崇拜幾近瘋狂,僅僅是法老的名字就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官員們以親吻法老的腳而感到自豪。西元前四千年中葉,尼羅河流域出現了許多小國,下埃及國王戴紅冠,以蛇神為保護神;上埃及國王戴白冠,以鷹神為保護神。經過幾百年的征戰,形成了統一的國家,建立起專制集權的統治。法老一直保留這樣的頭銜:「兩國的統治者」和「上、下埃及的國王」,頭戴上、下埃及國王的合冠。

圖 N17 20 鎊正面
穆罕默德‧ 阿里清真寺(Mahammad Ali Mosgus, 圖N17) 建於1830 年,模仿伊斯坦布爾清真寺,整個建築具有阿拔斯王朝時期的建築風格;它有一個巨大的拱頂和兩座尖塔,這個特徵是埃及其他清真寺所沒有的。巍峨的阿里清真寺建在開羅以北的山頂上,禮拜殿呈正方形,上有高聳的圓頂是殿中心。清真寺外牆是用雪花石瓷磚鑲嵌的,所以又被稱為雪花石清真寺。在埃及眾多清真寺是最美的一座。

圖 N18 20 鎊背面
賽索特里斯一世神殿(The Pillars of Sesostris Temple),有關他出征的英勇事蹟(圖N18 左側有其征戰兩輪馬車),在埃及史料上的記載相當多,神殿石柱的浮雕、壁畫滿牆、圖文並茂,對法老的生前竭盡彩筆描繪之能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