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一本精彩的陪讀筆記 內含多年實戰精華
文│闕又上
或許你也曾有這樣的經驗,看教授寫的教科書,似懂非懂的墜入雲霧之中;看班上績優同學整理的筆記,反而抓到了重點,打通環節後豁然開朗,不僅用最少的時間,還輕鬆的拿了高分,這還真氣死了逐頁翻教科書的同學!
我常說投資管理,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領域,比的不是學歷有多高,不是擁有多少執照,也不在乎你是哪個專業,比的是方法。方法錯誤,極高學歷的人也可能交出極低的投資報酬;方法對了,即便是菜籃族也可以簡馭繁,交出驚人的投資績效。
這個對的方法,既存在學理中、也在實務中,而連結理論跟實務的,經常要藉著獨立思考的判斷,甚至於逆向思考、風險計算和普通常識,而普通常識有時並不普通。
我在美國除了管理全權委託的代操以外,也是4個基金的創辦人(含私募基金),常需要觀察和物色好的投資管理者。一個優秀的投資管理者,最難的是獨立思考,和大量閱讀之後的內化,再轉換成創見,這是在選股之前的考驗;而之後的管理紀律、方法及心理素質,那又是第二階段的挑戰。這樣的人不是百中挑一,而是萬中選一,本書的作者已經有這樣的潛力和特質。
了解自己的優、劣勢,找到方法把優勢充分發揮
我曾經在一次演講中問聽眾,「自知之明」容易嗎?多數人都回答並不容易,而作者在這方面具有一定的敏感度,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然後找到方法把那個優勢充分的發揮,而這也可以引領讀者進一步思考,是否可以複製他的成功經驗。
作者企圖在較短的時間之內達到財務自由,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理想,但沒有方法,以致付出慘痛的代價。然而作者並不同,他並不冒進,可以說是謀定而後動;而他的這個「謀略」,讓他得以利用第一桶金,快速攻占投資第二階段的灘頭,進而翹望財務自由的山頭,這個謀略也正是許多讀者可以參考的。
舉例來說,歷史的數據顯示,中長期而言價值股的表現優於成長股,而小型股的績效又高於大型股。作者在投資第一階段(投資初期),選擇了輕薄短小的中小型價值股,看上的正是此類股票飆漲的速度和幅度,特別是在一個上漲的牛市階段。
但輕薄短小的中小型股,在股市下跌的熊市時也顯得脆弱,所以在這個階段如果要逆勢操作,作者會換上代表整個市場的股票指數型基金(ETF)或大型龍頭股,把握了所謂漲時重「勢」,跌時重「質」的股市特性。喜歡美式足球的球迷會注意到,每一支球隊都存在攻擊和防守的兩組人馬,兩組訓練的關注項目和重點都不一樣,因為攻擊和防守的特性不一;在股市裡,漲和跌時,要關注和管理的重點當然也不相同。
這樣的設計,確實可以幫助資金較少的人快速的累積資金。處於漲市時,利用中小型股的飆漲特性,同時精選安全性較好的價值股來「順勢」操作。至於處在跌市或逆勢操作時,則選擇代表整個市場的ETF或大型龍頭股,它們相對於個股確實有較佳的波動承受度,適合扮演跌市這一個階段的防禦角色。
至於何時是漲市、何時是跌市?作為一個資金的管理者,猶如場邊的教練,何時該派攻擊或防守的隊伍上場呢?作者在後面的章節,也提供了兩個工具和指標判讀,分別是著名的「布林通道(Bollinger Band)」和曾氏通道修正之後的「股價五線譜」,這兩個工具簡單但也相對有效,提供了股價發展趨勢的觀察,幫助讀者判斷哪一組人馬該上場了。
在這兩個類似的工具當中,作者再度發揮了他特有的觀察和比較分析能力,指出了這兩個工具各自最適用的對象和原因,言之成理。
作者的「三心」造就讀者的福氣
看完整本書的感覺是,作者有三心:「貪心、苦口婆心(熱心)、細心」,投資理財其實包含了兩大類,分別是整體財務規畫和投資管理,這範圍之寬、內容之多,但作者恨不得一本書把他畢生所學傾囊相授,不過他的貪心也造就了讀者的福氣。至於作者的熱心,人生在不同階段的投資,一如作者所說的馬拉松競賽,有所謂配速的規畫,他有不同的做法和不同工具的管理,對投資性格穩健和風險承受力較低的投資者,也可以在作者第二(投資中期)和第三(投資後期)的管理階段,找到適用的操作手法。這本書幾乎是涵蓋了從年輕到老的管理模式操作,作者的熱心和苦口婆心可以想見。
至於細心,作者年少時父親投資失敗的經驗,造就了他風險管理的意識,這真是中國人所謂的「福禍相倚」;原先的負債造就了他今天的資產,這種風控的概念,也促成了作者做分析時,在不疑處存疑的細心比較,而這也幫助讀者看到了不同的風景,和管理投資時所須注意的事項。
簡單的說,這本書的精彩內容,超過我的想像;有方法、有節奏、有分析、有管理,而且還不只是管理金錢,也考慮了我一再強調的「均衡的人生財富」。
逾500小時的閱讀、反芻,加上實務經驗的濃縮精華
這一本投資書籍的寬廣面,一如著名的NBA華裔球員林書豪在球場調度的視野,既了解自己,也知道隊友們所處的位置,他所帶動的團隊,既有力又和諧,當然這背後絕對有「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的汗水和付出。
我做了一個簡單的試算,以作者目前呈現在理論基礎上的功力,閱讀投資管理的書籍「至少」在20本以上,每一本至少閱讀兩遍,假如500小時的閱讀時間,每小時請工讀生120元做筆記,這本書已經有價值6萬元的陪讀費用;這還不包含作者的實務經驗,以及他獨立思考所提出的觀察心得,這裡面有反芻思考後極為有用的整理。
讀者付上不到1%的費用,可以把一位作者10年、20年的經驗帶回家,太值得了!這書不應是書店的翻閱,而是入袋後在自家書桌上兩遍以上的閱讀。
建議讀者同時也可以思考,布林通道的妙用,難道只有作者所提的那一招「狹幅盤整後的有效突破」嗎?不管這是不是作者未來書寫的伏筆,這本書我看到了一位優質有潛力的投資管理者的精彩陪讀筆記。
(本文作者闕又上為財務規畫師(CFP)、美國又上成長基金經理人,2014年第1季美國大型成長基金第一名,基金截至2016年底,過去5和8年的年化報酬率分別是12.5%和17%。2014年《路透》專訪「無名小子如何擊敗華爾街(How a little-known stock picker beat Wall Street)」。2016年接受《紐約時報》採訪「巴菲特的布局說明蘋果已成熟(Warren Buffett Stake Suggests Apple Is All Grown Up)」,著有《每年10分鐘,讓你的薪水變活錢》、《你沒學到的巴菲特:股神默默在做的事》。)
一本精彩的陪讀筆記 內含多年實戰精華
文│闕又上
或許你也曾有這樣的經驗,看教授寫的教科書,似懂非懂的墜入雲霧之中;看班上績優同學整理的筆記,反而抓到了重點,打通環節後豁然開朗,不僅用最少的時間,還輕鬆的拿了高分,這還真氣死了逐頁翻教科書的同學!
我常說投資管理,是一個非常特殊的領域,比的不是學歷有多高,不是擁有多少執照,也不在乎你是哪個專業,比的是方法。方法錯誤,極高學歷的人也可能交出極低的投資報酬;方法對了,即便是菜籃族也可以簡馭繁,交出驚人的投資績效。
這個對的方法,既存在學理中、也在實務中,而連結理論跟實務的,經常要藉著獨立思考的判斷,甚至於逆向思考、風險計算和普通常識,而普通常識有時並不普通。
我在美國除了管理全權委託的代操以外,也是4個基金的創辦人(含私募基金),常需要觀察和物色好的投資管理者。一個優秀的投資管理者,最難的是獨立思考,和大量閱讀之後的內化,再轉換成創見,這是在選股之前的考驗;而之後的管理紀律、方法及心理素質,那又是第二階段的挑戰。這樣的人不是百中挑一,而是萬中選一,本書的作者已經有這樣的潛力和特質。
了解自己的優、劣勢,找到方法把優勢充分發揮
我曾經在一次演講中問聽眾,「自知之明」容易嗎?多數人都回答並不容易,而作者在這方面具有一定的敏感度,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然後找到方法把那個優勢充分的發揮,而這也可以引領讀者進一步思考,是否可以複製他的成功經驗。
作者企圖在較短的時間之內達到財務自由,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理想,但沒有方法,以致付出慘痛的代價。然而作者並不同,他並不冒進,可以說是謀定而後動;而他的這個「謀略」,讓他得以利用第一桶金,快速攻占投資第二階段的灘頭,進而翹望財務自由的山頭,這個謀略也正是許多讀者可以參考的。
舉例來說,歷史的數據顯示,中長期而言價值股的表現優於成長股,而小型股的績效又高於大型股。作者在投資第一階段(投資初期),選擇了輕薄短小的中小型價值股,看上的正是此類股票飆漲的速度和幅度,特別是在一個上漲的牛市階段。
但輕薄短小的中小型股,在股市下跌的熊市時也顯得脆弱,所以在這個階段如果要逆勢操作,作者會換上代表整個市場的股票指數型基金(ETF)或大型龍頭股,把握了所謂漲時重「勢」,跌時重「質」的股市特性。喜歡美式足球的球迷會注意到,每一支球隊都存在攻擊和防守的兩組人馬,兩組訓練的關注項目和重點都不一樣,因為攻擊和防守的特性不一;在股市裡,漲和跌時,要關注和管理的重點當然也不相同。
這樣的設計,確實可以幫助資金較少的人快速的累積資金。處於漲市時,利用中小型股的飆漲特性,同時精選安全性較好的價值股來「順勢」操作。至於處在跌市或逆勢操作時,則選擇代表整個市場的ETF或大型龍頭股,它們相對於個股確實有較佳的波動承受度,適合扮演跌市這一個階段的防禦角色。
至於何時是漲市、何時是跌市?作為一個資金的管理者,猶如場邊的教練,何時該派攻擊或防守的隊伍上場呢?作者在後面的章節,也提供了兩個工具和指標判讀,分別是著名的「布林通道(Bollinger Band)」和曾氏通道修正之後的「股價五線譜」,這兩個工具簡單但也相對有效,提供了股價發展趨勢的觀察,幫助讀者判斷哪一組人馬該上場了。
在這兩個類似的工具當中,作者再度發揮了他特有的觀察和比較分析能力,指出了這兩個工具各自最適用的對象和原因,言之成理。
作者的「三心」造就讀者的福氣
看完整本書的感覺是,作者有三心:「貪心、苦口婆心(熱心)、細心」,投資理財其實包含了兩大類,分別是整體財務規畫和投資管理,這範圍之寬、內容之多,但作者恨不得一本書把他畢生所學傾囊相授,不過他的貪心也造就了讀者的福氣。至於作者的熱心,人生在不同階段的投資,一如作者所說的馬拉松競賽,有所謂配速的規畫,他有不同的做法和不同工具的管理,對投資性格穩健和風險承受力較低的投資者,也可以在作者第二(投資中期)和第三(投資後期)的管理階段,找到適用的操作手法。這本書幾乎是涵蓋了從年輕到老的管理模式操作,作者的熱心和苦口婆心可以想見。
至於細心,作者年少時父親投資失敗的經驗,造就了他風險管理的意識,這真是中國人所謂的「福禍相倚」;原先的負債造就了他今天的資產,這種風控的概念,也促成了作者做分析時,在不疑處存疑的細心比較,而這也幫助讀者看到了不同的風景,和管理投資時所須注意的事項。
簡單的說,這本書的精彩內容,超過我的想像;有方法、有節奏、有分析、有管理,而且還不只是管理金錢,也考慮了我一再強調的「均衡的人生財富」。
逾500小時的閱讀、反芻,加上實務經驗的濃縮精華
這一本投資書籍的寬廣面,一如著名的NBA華裔球員林書豪在球場調度的視野,既了解自己,也知道隊友們所處的位置,他所帶動的團隊,既有力又和諧,當然這背後絕對有「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的汗水和付出。
我做了一個簡單的試算,以作者目前呈現在理論基礎上的功力,閱讀投資管理的書籍「至少」在20本以上,每一本至少閱讀兩遍,假如500小時的閱讀時間,每小時請工讀生120元做筆記,這本書已經有價值6萬元的陪讀費用;這還不包含作者的實務經驗,以及他獨立思考所提出的觀察心得,這裡面有反芻思考後極為有用的整理。
讀者付上不到1%的費用,可以把一位作者10年、20年的經驗帶回家,太值得了!這書不應是書店的翻閱,而是入袋後在自家書桌上兩遍以上的閱讀。
建議讀者同時也可以思考,布林通道的妙用,難道只有作者所提的那一招「狹幅盤整後的有效突破」嗎?不管這是不是作者未來書寫的伏筆,這本書我看到了一位優質有潛力的投資管理者的精彩陪讀筆記。
(本文作者闕又上為財務規畫師(CFP)、美國又上成長基金經理人,2014年第1季美國大型成長基金第一名,基金截至2016年底,過去5和8年的年化報酬率分別是12.5%和17%。2014年《路透》專訪「無名小子如何擊敗華爾街(How a little-known stock picker beat Wall Street)」。2016年接受《紐約時報》採訪「巴菲特的布局說明蘋果已成熟(Warren Buffett Stake Suggests Apple Is All Grown Up)」,著有《每年10分鐘,讓你的薪水變活錢》、《你沒學到的巴菲特:股神默默在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