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英國為什麼能有強大海軍?他們不拖欠給人民的利息

對19世紀初稱霸歐洲大陸的拿破崙來說,最為危險的敵人是英國。為了牽制法國,英國不僅主導了7次針對法國的同盟,也持續的支援了當時被稱為「法國後院」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叛亂(以下稱「半島戰爭」)。在1812年的薩拉曼卡戰役中,戰敗法國軍隊的也是威靈頓公爵率領的英國大軍。
在半島戰爭中英國海軍取得了令人仰視的存在感。他們保障了從英國到葡萄牙的海上供給線,在軍糧、火藥等必需的軍事物資供應,也比地理位置上較為相近的法國更具優勢。而這是因為在1805年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英國海軍司令納爾遜(HoratioNelson)擊敗了法國和西班牙的聯合艦隊,掌控了制海權。
讀到這裡,讀者可能會產生一個疑問:英國為什麼能夠培育出一支戰無不勝的海軍?
拿破崙一世登上皇位後的法國,統治了除了俄國和英國之外的歐洲大部分地區,不僅人口比英國多,而且也具備了培育海軍所需要的經濟力量。雖然人均收入較英國低,但因人口基數大,1780年法國的國民生產毛額(GNP)達到英國的兩倍以上。
如果僅僅從可投入擴充軍事力量的財力看來,法國很顯然更為有利,可以製造出更多的戰艦,即使在局部戰鬥中失利了,也有很大的可能成為戰爭的最終勝利者。
所謂戰艦是一種可以排成一列並向對方進行炮擊的戰鬥船。而在當時,想打造可以發射火炮的船艦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也許有人認為,只要把火炮放在甲板上開炮不就完了嗎?但如果真那麼做了,船舶就很可能因失衡而導致沉沒,所以必須把火炮安裝在吃水線(船浮在水上時和水相接的警戒線)下的船體內部進行發射。
而這裡也有工程問題需要解決,一是要在船體兩邊做出經防水處理的炮門,二是要處理好開炮時產生的強烈的後座力。解決後者的技術來自荷蘭和葡萄牙發明並改良的卡拉維爾帆船(caravel)。這類船以超群的平衡能力吸收了火炮發射時產生的後座力,並且具備了用輪子緩衝的發射臺裝置,在戰艦中使用這一技術,後座力的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
這在當時被視為最尖端的技術,所以戰艦的價格當然很昂貴。而特拉法爾加海戰中納爾遜司令所乘坐的「勝利號」戰艦(HMSVICTORY)就裝有104門大炮。
還有一個問題則是造船的木材要從瑞典和北美進口。建造一艘「勝利號」戰艦,單是松樹一種木材就需要6千棵,費用可達6.3萬英鎊,如果按照現在的價值換算,超過110億韓元(按:約新臺幣2億7,550萬元)。況且,這只是建造船隻的費用,還不包括火炮的生產以及士兵的費用(木制帆船使用30至40年後,會木爛水漏,因而不能繼續使用,實屬價格昂貴且使用期短的資產)。
那麼英國是如何做到建造和維護其龐大的艦隊的呢?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道格拉斯.諾斯(Douglass C. North)注意到了1688年的光榮革命。以光榮革命為起點,英國的國債利率急劇下降,因此在與法國等敵對國家的競爭中能夠占據優勢。
光榮革命以前英國政府的國債利率遠遠超過10%。利率之所以如此高,是因為英國斯圖亞特王朝(The House of Stuart)頻繁不履行債務。
這裡可以舉個典型的例子:1671年,當時的英國國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停止支付債券的利息和本金,這對那些大量購買政府發行的債券,再小額銷售給富有階層的倫敦金融業者們帶來了致命打擊。
而英國王室會宣布不履行債務的原因,是當時國家財政並不穩健。查理二世的父親查理一世(Charles I),之所以會引起當時的國會議員奧立佛.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率軍發起內戰並被處死(清教徒革命),也是因為建造戰艦徵收的特別稅──造艦稅,導致貴族和金融業者們的反抗。
雖然英國的清教徒革命帶來了共和制,但是克倫威爾逝世之後,1660年皇室又復辟了。繼查理二世後登上王位的詹姆斯二世(James II)並未吸取教訓,反而開始恣意徵收「壁爐稅」等眾多稅種,導致了以議會成員為首的納稅者們的強烈反抗。其結局是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們發動了光榮革命,並攆走了詹姆斯二世。
英國議會將荷蘭的威廉三世(Willem III van Oranje)推崇為新的國王,條件是徵收新的賦稅必須經過議會同意,以及不能隨意掠奪國民的財產。從此,英國政府再也沒有一次延遲支付過債券的利息和本金,這是因為政府認識到,如果國王隨意課稅或者延遲支付債券利息,就可能會立即引發人民革命。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