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財務力,讓你擺脫凍薪時代
/ 杜純琛 (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
在現今物價高漲,但薪水卻難上漲的凍薪年代裡,期待加薪增加收入,並不容易。因此,懂得藉由投資理財,使錢的價值不因物價調漲而被侵蝕掉,就變得很重要。
最近,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也提到,面對未來世界快速變化,必須具備三力,其中一力便是財務力──培養金錢觀念,掌握自己財務現況,善於投資,以增加自己資產。
但投資工具眾多,對初學者而言,可以先從共同基金入門。基金是由基金公司募集小額投資人的錢,累積成一筆大錢,再交給專業的基金經理人投資多檔股票、債券等。和股票相比,這是一種簡單的投資方法,因為門檻不高,如果以定時定額投資,國內基金只要每月3000元即可,又有專業經理人替投資人做決策,省去不少精力與時間。
而且,投資基金也不用像跟會一樣,擔心倒會問題。因為基金公司募集來的資金是放在銀行保管。換言之,基金公司只負責基金的募集、操作,並不經手投資人的資產,而是交由(銀行)保管機構負責保管基金。每檔基金在保管機構均是一個獨立帳戶,即使未來基金公司或保管機構經營不善倒閉,基金也不會遭到波及,投資人的權益可以獲得保障。
此外,基金規模低於2億元,必須強制清算,也不代表基金一定賠錢。有時,基金績效太好,投資人反而想要贖回也可能使得基金規模縮小。清算和賠錢沒有必然關係。
至於進場的時間點,坦白說,沒人能夠準確預知低買高賣的時間點,如果採取定時定額投資方法,便不用擔心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是定時定額的奉行者,只要時間夠長,藉由「平均成本法」原理定期定額買入,長期下來,成本及風險自然攤低,大約3至5年,獲利不差。投信投顧公會針對股票型基金做過統計,無論哪個時間點進場,定時定額扣款,長期來看基金績效都是不錯的。
甚至,定時定額的好處連有錢人都青睞,像元大證券集團總裁馬志玲,便是透過定時定額幫他內孫、外孫準備教育基金。
當然,投資基金最重要的還是得要選對基金。雖然投資基金做的功課不如股票多,但基本功課還是要做,總不能連自己投資哪檔基金,而這檔基金是股票型或債券型基金都不清楚。因此,在投資前,投資人一定得要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能不能接受高風險;同時,也一定得要做好資產配置,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在績效方面,定時定額投資不要只看短期績效,應該要看基金中長期績效,選擇3年績效排名前段班的基金,投資後也要經常檢視是否依然表現良好;同時,波動風險、夏普指數也得一併考慮在內。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投資還是得要做功課。本書面向很廣,從基礎入門到熱門商品全都深入探討,也提醒應該注意的風險,是一本很實用的書。尤其,書中介紹許多成功致富的個案,每人方法不盡相同,見賢思齊,也可提供讀者多元想法。
在這個資金快速流動的時代裡,培養自己「財務力」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絕對不能忽視!
【自序】
打破M型社會的魔咒
/ 林美姿、范榮靖、王怡棻(《遠見》雜誌主編、特約資深記者、記者)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提出「M型社會」的發展趨勢,讓許多中產階級不免心慌,深怕自己未來就是向下沈淪的一方,將逐漸淪為新貧。
這種憂慮不是危言聳聽。台灣近幾年來,薪資調漲幅度跟不上通貨膨脹率,實質薪資呈現負成長;國內的定存利率一年期又只有2%左右,加上新台幣相對亞洲貨幣顯得弱勢,如果中產階級只靠領薪水度日,所得其實是變相縮水,想要增加財富,更是緣木求魚。
唯有理財力,才能破除魔咒
在凍薪時代,唯有理財能力,才是擺脫M型社會魔咒的唯一方法。許多上班族每天超時地工作,可是薪水就是不動如山,如果懂得投資理財,不用看老闆的臉色,就可以幫自己加薪。
聰明的投資人都不會讓錢睡著。2007年國人熱烈擁抱海外基金,不僅國內投信發行的海外基金幾乎檔檔募滿,只要風聞有下架的境外基金更是搶翻天。專程赴香港、上海開戶,投資大陸股市的旅遊團也是一位難求。
在2006年或更早之前,就布局新興巿場基金的投資人,一年報酬率至少有20%,甚至倍數。相對只把存款放在銀行的人,一年定存利率2%,全年下來,財富的增長就有差距,再經過五年、十年之後,財富的差別可能就是一棟房子。例如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蕭碧燕就靠長期的基金投資,輕鬆達到購屋的目標。
貧富差距擴大的陰影不僅是在台灣島內,多項調查顯示,在過去幾年,台灣人的財富累積比其他國家慢。2005年在亞洲,台灣產出的新富豪最少;2006、2007年,許多國家的股市頻創新高,台灣股市相對漲幅落後。2006年《遠見》雜誌的一項調查也顯示,有五成的台灣人自覺財富地位在中產階級之下。對未來五年的財富展望,樂觀和悲觀者比例幾乎持平,顯見國人信心的不足。
與其消極地耽心淪為新貧,不如起而行,學習理財的知識,讓錢可以自動滾錢,至少保住自己中產階級安全、富足的地位。更積極的人,可以效法新富豪崛起的作為,提升自己成為新富階級。
全球新一代崛起的富豪,主要來自新興市場。他們是全球經濟的玩家,資金有效率地在國際間移動,不斷尋找賺錢的機會。他們擅長抓住快速變動中產生的新機會,投身熱門產業,白手起家。他們也善用專業的財富管理和新投資工具,讓資產增值。
不投資,就會變輸家
能敏銳地抓住新時代的商機,往往是通往致富的捷徑,國內也有成功的案例,像是快速竄紅的美容教主牛爾。創業做自己的印鈔機,也能快速提高身價,巫毒娃娃的創辦人陳佳鈺和先鋒投顧董事長林寶珠,在二至五年內,都從負債變身為新富階級。
創業或打造個人品牌也許不是人人能做到的,但加強理財能力,進行全球化投資,跟著新富豪看準的趨勢往前走,在大富豪吃燒餅時,追隨的散戶也有機會吃到燒餅掉下來的芝蔴。
世界財富地圖上現在的一大焦點是中國股市。當全球熱錢拼命湧進,追逐40%以上的年報酬率時,國內投資人卻被政府圍起的鐵絲網攔住。但俗話說,「人有兩隻腳,錢有四隻腳」,許多積極的投資人還是願意花時間,跨海專程去大陸購買中國股票和基金;而不少中上階級的家庭,也都趕流行在大陸置產。這群具有高度理財行動力的人,又比一般的投資人更有能力布局全球,當然他們也就擁有攀登新富的階梯。
理財行動力會影響社會財富分配。多位專家在受訪時都表示,投資理財現在已是社會生存的基本能力,在快速改變的財富地圖裡,你,「不投資,就是輸家。」
《遠見》雜誌的一項調查顯示,國人也認同投資理財是提升財富地位最好的方式,但實際上2006年仍有高達67.2%的民眾沒有任何投資。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就要小心是否會落入M型社會的魔咒裡。
理財是一件需要身體力行的事。31歲的上班族柯惇貿,利用開車上下班的空檔,看完《富爸爸》理財書,從此全盤改變了自己保守的理財方式,運用財務槓桿投資小套房致富。這三年多來,國內的房地產投資榮景也造就了不少新富階級。
新一波的財富大挪移正在發生,個人的理財思維和行動,也要隨著趨勢改變。唯有像有錢人一樣地行動,參與全球財富的賽局,智慧地選擇朝向新富的道路,才不會誤入新貧的歧途。
擺脫新貧階級——你也要學治富
【理財策略】10 凍薪時代,節流蓄出財富
油價漲,健保費、水電費、瓦斯費漲聲四起,唯獨薪水不漲。「凍薪」時代來臨,「節流」成了全民運動,以下的「摳門」招數,將可幫你蓄出財富。
「凍薪」時代來臨,「新貧」階級誕生。
根據《遠見》財富管理大調查顯示,總計高達43.4%的受訪對象,在2005年個人擁有的財富,較前一年度減少。荷包愈來愈薄,可以運用的金錢不如往年多,是受訪者普遍陷入的理財窘境。
台灣大環境不振,「小氣家族」「摳門大學生」成了晚間電視節目上的談話主題。收入減少,物價又連漲不休,菜價高、油費高,健保費、水電費、瓦斯費漲聲四起,唯獨薪水不漲,也難怪「節流」成了全民運動。
台灣的景氣,近年始終在低檔徘徊。
雖然失業率從2002年的5.17%,降至2006年的3.91%,是近6年來的新低,但根據主計處在2006年底公布的2005年度「受雇員工動向調查」結果顯示,包括工業及服務業,有高達81%廠商未調升經常性薪資(指員工每個月固定可以拿到的薪水,不含紅利、加班費等),74%表示是因為「本業景氣差,營利狀況不佳」,其次是因「勞退新制實施後勞動成本負擔較重」(占30%),第三是「參考同業薪資水準或調薪情形」(占20%)。由此可見,顯見「凍薪」職場已成常態。過去在景氣好時,8%的調薪幅度是各行業普遍標準,但如今有4%至5%,就已經算是罕見的高獲利公司。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台灣大多數公司2005年的調薪幅度在3%上下,僅比代表通貨膨脹的消費者物價年增率2.3%,略微高出一些。
一項跨國企業薪酬調查更顯示,在十四個受訪的亞太國家中,台灣上班族的薪資成長率僅0.8%,敬陪末座。
從台灣勞工基本工資1萬5840元,已經實行將近十年沒調整過,上班族就需要心存戒心。相較於1990年至1996年,基本工資在短短六年內由9750元上調至1萬5360元,顯見大環境愈來愈差,薪資成長的希望也愈來愈渺茫。
糧袋破洞 「摳門」來補
尤其在2005年7月1日勞退新制實施後,根據《遠見》的調查顯示,22.9%的受訪者表示薪資所得已經下降,比起僅6%的人得到調薪,34.2%的人薪水維持平盤,可見在提撥薪資6%作為退休金準備的壓力下,很大比例的雇主因此限縮受薪階級的調薪幅度。
如果你不想淪為新貧階級,最快的方式,是調整你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不浪費,往往也可擠出一筆小財。
《遠見》的調查指出,為了省錢,有30.2%的人將減少購物逛街的次數,23.8%的人將減少娛樂花費,14%的人將減少上餐廳吃飯或購買飲料的費用;至於8.8%的受訪者,則是積極找兼差工作,「開源」尋出路;2.1%的人會想辦法節省水電費。
很多公眾人物都有「摳門」招數。像台北市議員歐陽龍與夫人傅娟是有名的小氣夫妻檔,歐陽龍在公開場合總是光鮮亮麗,但多半只是障眼法,「最外面的那一件名牌大衣,都是趁五折過季優惠買的,裡頭配的則是路邊攤的襯衫,但別人絕對看不出來,」歐陽龍打理門面有一套。
節制物欲,正是節流的重要關鍵。
名主持人鄭弘儀每天中午都吃老婆的愛心便當,襪子破了好幾個洞都捨不得丟;小天后孫燕姿愛上網比價購物;演藝圈的「理財高手」侯昌明跟老婆在談戀愛的時候,為了營造浪漫氣氛,甚至帶著老婆跑到別人的豪宅門口吃便當。
成功的人,省錢手腕也是一把罩。
平凡如你我,若想要致富,就從省下手邊的一塊錢開始,試試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財務力,讓你擺脫凍薪時代
/ 杜純琛 (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
在現今物價高漲,但薪水卻難上漲的凍薪年代裡,期待加薪增加收入,並不容易。因此,懂得藉由投資理財,使錢的價值不因物價調漲而被侵蝕掉,就變得很重要。
最近,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也提到,面對未來世界快速變化,必須具備三力,其中一力便是財務力──培養金錢觀念,掌握自己財務現況,善於投資,以增加自己資產。
但投資工具眾多,對初學者而言,可以先從共同基金入門。基金是由基金公司募集小額投資人的錢,累積成一筆大錢,再交給專業的基金經理人投資多檔股票、債券等。和股票相比,這是一種簡單的投資方法,因為門檻不高,如果以定時定額投資,國內基金只要每月3000元即可,又有專業經理人替投資人做決策,省去不少精力與時間。
而且,投資基金也不用像跟會一樣,擔心倒會問題。因為基金公司募集來的資金是放在銀行保管。換言之,基金公司只負責基金的募集、操作,並不經手投資人的資產,而是交由(銀行)保管機構負責保管基金。每檔基金在保管機構均是一個獨立帳戶,即使未來基金公司或保管機構經營不善倒閉,基金也不會遭到波及,投資人的權益可以獲得保障。
此外,基金規模低於2億元,必須強制清算,也不代表基金一定賠錢。有時,基金績效太好,投資人反而想要贖回也可能使得基金規模縮小。清算和賠錢沒有必然關係。
至於進場的時間點,坦白說,沒人能夠準確預知低買高賣的時間點,如果採取定時定額投資方法,便不用擔心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是定時定額的奉行者,只要時間夠長,藉由「平均成本法」原理定期定額買入,長期下來,成本及風險自然攤低,大約3至5年,獲利不差。投信投顧公會針對股票型基金做過統計,無論哪個時間點進場,定時定額扣款,長期來看基金績效都是不錯的。
甚至,定時定額的好處連有錢人都青睞,像元大證券集團總裁馬志玲,便是透過定時定額幫他內孫、外孫準備教育基金。
當然,投資基金最重要的還是得要選對基金。雖然投資基金做的功課不如股票多,但基本功課還是要做,總不能連自己投資哪檔基金,而這檔基金是股票型或債券型基金都不清楚。因此,在投資前,投資人一定得要了解自己的投資屬性,能不能接受高風險;同時,也一定得要做好資產配置,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在績效方面,定時定額投資不要只看短期績效,應該要看基金中長期績效,選擇3年績效排名前段班的基金,投資後也要經常檢視是否依然表現良好;同時,波動風險、夏普指數也得一併考慮在內。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投資還是得要做功課。本書面向很廣,從基礎入門到熱門商品全都深入探討,也提醒應該注意的風險,是一本很實用的書。尤其,書中介紹許多成功致富的個案,每人方法不盡相同,見賢思齊,也可提供讀者多元想法。
在這個資金快速流動的時代裡,培養自己「財務力」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絕對不能忽視!
【自序】
打破M型社會的魔咒
/ 林美姿、范榮靖、王怡棻(《遠見》雜誌主編、特約資深記者、記者)
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提出「M型社會」的發展趨勢,讓許多中產階級不免心慌,深怕自己未來就是向下沈淪的一方,將逐漸淪為新貧。
這種憂慮不是危言聳聽。台灣近幾年來,薪資調漲幅度跟不上通貨膨脹率,實質薪資呈現負成長;國內的定存利率一年期又只有2%左右,加上新台幣相對亞洲貨幣顯得弱勢,如果中產階級只靠領薪水度日,所得其實是變相縮水,想要增加財富,更是緣木求魚。
唯有理財力,才能破除魔咒
在凍薪時代,唯有理財能力,才是擺脫M型社會魔咒的唯一方法。許多上班族每天超時地工作,可是薪水就是不動如山,如果懂得投資理財,不用看老闆的臉色,就可以幫自己加薪。
聰明的投資人都不會讓錢睡著。2007年國人熱烈擁抱海外基金,不僅國內投信發行的海外基金幾乎檔檔募滿,只要風聞有下架的境外基金更是搶翻天。專程赴香港、上海開戶,投資大陸股市的旅遊團也是一位難求。
在2006年或更早之前,就布局新興巿場基金的投資人,一年報酬率至少有20%,甚至倍數。相對只把存款放在銀行的人,一年定存利率2%,全年下來,財富的增長就有差距,再經過五年、十年之後,財富的差別可能就是一棟房子。例如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蕭碧燕就靠長期的基金投資,輕鬆達到購屋的目標。
貧富差距擴大的陰影不僅是在台灣島內,多項調查顯示,在過去幾年,台灣人的財富累積比其他國家慢。2005年在亞洲,台灣產出的新富豪最少;2006、2007年,許多國家的股市頻創新高,台灣股市相對漲幅落後。2006年《遠見》雜誌的一項調查也顯示,有五成的台灣人自覺財富地位在中產階級之下。對未來五年的財富展望,樂觀和悲觀者比例幾乎持平,顯見國人信心的不足。
與其消極地耽心淪為新貧,不如起而行,學習理財的知識,讓錢可以自動滾錢,至少保住自己中產階級安全、富足的地位。更積極的人,可以效法新富豪崛起的作為,提升自己成為新富階級。
全球新一代崛起的富豪,主要來自新興市場。他們是全球經濟的玩家,資金有效率地在國際間移動,不斷尋找賺錢的機會。他們擅長抓住快速變動中產生的新機會,投身熱門產業,白手起家。他們也善用專業的財富管理和新投資工具,讓資產增值。
不投資,就會變輸家
能敏銳地抓住新時代的商機,往往是通往致富的捷徑,國內也有成功的案例,像是快速竄紅的美容教主牛爾。創業做自己的印鈔機,也能快速提高身價,巫毒娃娃的創辦人陳佳鈺和先鋒投顧董事長林寶珠,在二至五年內,都從負債變身為新富階級。
創業或打造個人品牌也許不是人人能做到的,但加強理財能力,進行全球化投資,跟著新富豪看準的趨勢往前走,在大富豪吃燒餅時,追隨的散戶也有機會吃到燒餅掉下來的芝蔴。
世界財富地圖上現在的一大焦點是中國股市。當全球熱錢拼命湧進,追逐40%以上的年報酬率時,國內投資人卻被政府圍起的鐵絲網攔住。但俗話說,「人有兩隻腳,錢有四隻腳」,許多積極的投資人還是願意花時間,跨海專程去大陸購買中國股票和基金;而不少中上階級的家庭,也都趕流行在大陸置產。這群具有高度理財行動力的人,又比一般的投資人更有能力布局全球,當然他們也就擁有攀登新富的階梯。
理財行動力會影響社會財富分配。多位專家在受訪時都表示,投資理財現在已是社會生存的基本能力,在快速改變的財富地圖裡,你,「不投資,就是輸家。」
《遠見》雜誌的一項調查顯示,國人也認同投資理財是提升財富地位最好的方式,但實際上2006年仍有高達67.2%的民眾沒有任何投資。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就要小心是否會落入M型社會的魔咒裡。
理財是一件需要身體力行的事。31歲的上班族柯惇貿,利用開車上下班的空檔,看完《富爸爸》理財書,從此全盤改變了自己保守的理財方式,運用財務槓桿投資小套房致富。這三年多來,國內的房地產投資榮景也造就了不少新富階級。
新一波的財富大挪移正在發生,個人的理財思維和行動,也要隨著趨勢改變。唯有像有錢人一樣地行動,參與全球財富的賽局,智慧地選擇朝向新富的道路,才不會誤入新貧的歧途。
擺脫新貧階級——你也要學治富
【理財策略】10 凍薪時代,節流蓄出財富
油價漲,健保費、水電費、瓦斯費漲聲四起,唯獨薪水不漲。「凍薪」時代來臨,「節流」成了全民運動,以下的「摳門」招數,將可幫你蓄出財富。
「凍薪」時代來臨,「新貧」階級誕生。
根據《遠見》財富管理大調查顯示,總計高達43.4%的受訪對象,在2005年個人擁有的財富,較前一年度減少。荷包愈來愈薄,可以運用的金錢不如往年多,是受訪者普遍陷入的理財窘境。
台灣大環境不振,「小氣家族」「摳門大學生」成了晚間電視節目上的談話主題。收入減少,物價又連漲不休,菜價高、油費高,健保費、水電費、瓦斯費漲聲四起,唯獨薪水不漲,也難怪「節流」成了全民運動。
台灣的景氣,近年始終在低檔徘徊。
雖然失業率從2002年的5.17%,降至2006年的3.91%,是近6年來的新低,但根據主計處在2006年底公布的2005年度「受雇員工動向調查」結果顯示,包括工業及服務業,有高達81%廠商未調升經常性薪資(指員工每個月固定可以拿到的薪水,不含紅利、加班費等),74%表示是因為「本業景氣差,營利狀況不佳」,其次是因「勞退新制實施後勞動成本負擔較重」(占30%),第三是「參考同業薪資水準或調薪情形」(占20%)。由此可見,顯見「凍薪」職場已成常態。過去在景氣好時,8%的調薪幅度是各行業普遍標準,但如今有4%至5%,就已經算是罕見的高獲利公司。根據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台灣大多數公司2005年的調薪幅度在3%上下,僅比代表通貨膨脹的消費者物價年增率2.3%,略微高出一些。
一項跨國企業薪酬調查更顯示,在十四個受訪的亞太國家中,台灣上班族的薪資成長率僅0.8%,敬陪末座。
從台灣勞工基本工資1萬5840元,已經實行將近十年沒調整過,上班族就需要心存戒心。相較於1990年至1996年,基本工資在短短六年內由9750元上調至1萬5360元,顯見大環境愈來愈差,薪資成長的希望也愈來愈渺茫。
糧袋破洞 「摳門」來補
尤其在2005年7月1日勞退新制實施後,根據《遠見》的調查顯示,22.9%的受訪者表示薪資所得已經下降,比起僅6%的人得到調薪,34.2%的人薪水維持平盤,可見在提撥薪資6%作為退休金準備的壓力下,很大比例的雇主因此限縮受薪階級的調薪幅度。
如果你不想淪為新貧階級,最快的方式,是調整你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不浪費,往往也可擠出一筆小財。
《遠見》的調查指出,為了省錢,有30.2%的人將減少購物逛街的次數,23.8%的人將減少娛樂花費,14%的人將減少上餐廳吃飯或購買飲料的費用;至於8.8%的受訪者,則是積極找兼差工作,「開源」尋出路;2.1%的人會想辦法節省水電費。
很多公眾人物都有「摳門」招數。像台北市議員歐陽龍與夫人傅娟是有名的小氣夫妻檔,歐陽龍在公開場合總是光鮮亮麗,但多半只是障眼法,「最外面的那一件名牌大衣,都是趁五折過季優惠買的,裡頭配的則是路邊攤的襯衫,但別人絕對看不出來,」歐陽龍打理門面有一套。
節制物欲,正是節流的重要關鍵。
名主持人鄭弘儀每天中午都吃老婆的愛心便當,襪子破了好幾個洞都捨不得丟;小天后孫燕姿愛上網比價購物;演藝圈的「理財高手」侯昌明跟老婆在談戀愛的時候,為了營造浪漫氣氛,甚至帶著老婆跑到別人的豪宅門口吃便當。
成功的人,省錢手腕也是一把罩。
平凡如你我,若想要致富,就從省下手邊的一塊錢開始,試試看,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