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董事長說,保險不是這樣買的!

9特價243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定存利率不如以前,買儲蓄險一樣夯!

破解保戶迷思:
最近想去買儲蓄型保單,但是,仔細一看才發現,利率真是有夠低的!

一些六年或是十年的定存保單,一年的平均利率居然只有約2%多而已,一筆錢被卡這麼多年,才賺那麼一點利息,跟郵局的儲蓄保險差不多,一點都不划算,還是去買張股票,感覺比較有機會賺!

我三年前買了一張六年期的分紅儲蓄險,繳費三年,每年繳99萬4500塊,一共繳了290幾萬,滿期還還本300萬,但是,第一年可以拿回25000的給付利益,第二年拿回35000,第三年開始可以領回7萬塊,一直領到第六年,六年的時間,一共可以領回34萬,繳費三年,中間還擁有六年300萬的保障,相當於每年3%多的利率。

很多人說,用儲蓄的角度買保單,不如自己把錢拿去投資,賺的錢還可能比較多,但是,結果往往是很多人把手上的錢拿去投資,結果,卻沒有辦法面對貪婪與恐懼,最後反而把手上的本金都給侵蝕掉,原本看不起的2到3%的利率,到最後反而成為最實在的理財方式,也是最能把本金保留下來的理財方式,尤其是大家都才經歷過金融風暴的洗禮,相信大家會有非常深刻的體認。

這也是為甚麼每當有儲蓄險保單要停賣,就有很多人「搶買」的現象,由於不少投資人在2008年慘賠,這種固定領回一筆保險金的儲蓄險,當時就被業界歸類為最佳「療傷系」保險商品,市場賣得非常夯,簡直跌破很多人的眼鏡,因為在金融風暴之前,不少人對儲蓄險的獲利是不屑一顧的,但沒想到,最簡單的理財方式,反而成為最保本的理財方式。

尤其在微利時代,民眾投保儲蓄都要斤斤計較,如果放在儲蓄險,6年後就可以通通領回來,不但多一筆利息,還附帶6年的壽險保障,尤其在金融風暴過後,很多人手上的錢可能都才經過上沖下洗一番,沒辦法打敗貪婪與恐懼,最簡單的儲蓄險反而一樣受大家歡迎。

但是,反過來想,如果你懂得活用儲蓄險,你會發現,手上的閒錢還可以用來以單養單,創造更大的收益與保障。

就以這張六年期的分紅儲蓄險來看,如果我在購買後的第一年,又再購買另一張六年期的保單,每年繳五萬多塊,等於我可以幾乎可以完全用第一張單拿回的年金來養第二張單,而第二張單除了可以增加六萬塊的保額外,每年還可以拿回給付利益,六年下來可以再拿回將近30萬塊;當然,你也可以運用這筆錢來購買投資型保單,如此一來,每年繳五萬多,相當於每個月可以繳5000多塊購買投資型保單,不但可以期許更高的投資報酬率,增加更多的保額,也不會因為風險的關係影響到本金。

而當六年期滿了之後,就可以再進行下一個儲蓄方案,這也是早年很多菜籃族存錢理財的方法,雖然利率不高,但是,卻是最實際的理財方法,可以避免追高殺低,也是最能把本金存留下來的方法,還能有壽險保障,這就是儲蓄險的好處。

聰明的人,得失心重,常常會一無所有,先立於不敗之地,再用多出來的利息來投資,有智慧的人則勇於捨得,有智慧的人就能夠捨,有「捨」也就能夠「得」。



別讓今天的業績,成為明天的業障

破解保戶迷思:
保險業務要靠業績過活,如果銷售成績不好,公司也會下猛藥,要業績就要創造客戶需求,沒有也要做到有,否則怎麼有業績?

我在保險界30多年,我終身都從事保險的工作,我在保險界看到不少亂象,有些壽險公司的總經理換得太快,整體政策無法有長期有效的貫徹,很多主管只追求短期的績效、市占率,不少公司表面業績風光,但財務卻出現險境,不斷的徵員,然後不斷的汰換,最後,傷到客戶,業務只要沒有被利用價值就被迫轉業出局,最後,當然也傷害到了整體的保險業。

在「佣金」的考量下,有些業務員還會鎖定保額較大的投資型商品做主力推銷,一張數百萬的意外險,保額可能才數千元,但大額的投資型保單,就可能有上百萬的佣金,在高佣金的利誘之下,不少業務員也因此忘記了客戶的真正需求。

尤其在OPP說明會上,大家都在拼業績,保險公司拼業績,同樣拼一份保單,A保單會比B保單多賺幾萬塊業績,幾張下來就是幾十萬,哪知道下個月會如何?幾萬塊很好用,可以補貼不足的薪水,可以買好幾件新衣服、可以請吃大餐,十幾萬佣金多好用,可以付小孩的補習費,可以得到出國機會,可以買新車,在佣金的計算下,你會不會忘記客戶的真正需求在那裡?還是乾脆幫客人創造需求比較快。

銷售保單,應該要找出商品的特點,來滿足客戶的需求,而非為了銷售商品而創造客戶的需求,就像一堆水泥,客戶本來沒有這樣的需求,不需要購買,對為了要讓客戶買單,於是就「創造客戶的需求」,說故意說有行善團要造橋鋪路,所以需要購買水泥捐給他們來行善,行善當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客戶本身的生活問題都還沒有解決,人生風險也還沒轉移,到最後,自己可能也被成需要被行善的對象,豈不是本末倒置,所以,銷售保單還是一個準則,要從客戶的需求來著手,而不是刻意的創造客戶的需求,更不是讓客戶覺得「會吵的孩子才有糖吃」。

尤其,理財的「目標設定」是很個人化的,不同族群、年齡、階段的人,需求都是不一樣的,很難用統一標準規畫,比方說,同樣是月薪5萬元,對單身貴族或有子女的小家庭,支配方式就有很大的不同,理財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長期規劃,什麼階段要花什麼錢,需要從投資中獲得多大收益,都要通過理財規劃來完成,做一位專業的保險業務員,要從了解客戶的真正需求是甚麼?然後依據他的需求來量身打造每一張保單,這是每一位保險從業人員的基本責任,不能因為「佣金」就忘了一切。

別忘了,今天的業績,可能是明天的業障,在銷售的同時,要想著以後,對你,可能是佣金的問題,對客戶,卻是身家性命財產的安全。

業績?還是業障?應該細細思量。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