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決定收益
「認定投資的標的具有資產價值」雖然相當吸引人,但要知道,大多數事物的「價值」與其所能創造的「收益」,都具有直接或間接的連動關係。
試著評估一塊低階農地的價值吧:這塊地多年來除了放牧羊隻之外,沒有其他用途。因此,它的資產價值會與羊毛或羊肉的價格產生直接的關連性。但如果羊毛或羊肉帶來的收入不高的話,土地的資產價值也會很低。不過,如果換個方向思考,如果這塊土地被開發成高爾夫球場,那它的價值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高爾夫球場的生意如果很好,場租收入比羊毛和羊肉的價格高,那麼,這片土地的資產價值就會增加。
反過來說,如果經濟情勢或是社會環境一旦發生變化,如金融現況或是流行趨勢的改變,導致人們不想再打高爾夫球,那麼,繼續在這片土地上牧羊的價值就會重新浮現。甚至如果經濟情況持續惡化的話,羊毛和羊肉的價值或許就會增加,一旦羊毛和羊肉的價值增加,重新用做放牧用途的這塊地,其價值就會比起先前牧羊時來得高。
所以,事物的價值與收益的關係,密不可分!
1.尋找可投資的資產類別
在每一種資產類別中,也要盡可能做到「分散投資」,才能保證得以因為多樣化投資而獲利。以下是資產投資的5大類別:現金、債券、不動產、股票,以及所謂的另類資產。以上的資產類別,是由低風險到高風險依序排列。
現金
現金不僅看的見,而且使用起來很方便,套句行話就是「具有高變現性」。投資人保留現金,不僅可以支付日常生活的開銷,也可以做為因應突發事件的急用基金。保留現金部位靜待投資機會出現,才能把握住契機。
不過投資人要知道:存款並非全無風險,這點,對那些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把錢存在冰島銀行的人而言,是個不難理解的事實。大多數和投資相關的道理都強調,高報酬意味著高風險。另外,「通貨膨脹」也會侵蝕掉現金的真正價值和實質購買力。
現金帳戶的利率,通常是以中央銀行制定的利率做為調整的依據。美國的聯邦儲備銀行、英國的英格蘭銀行,及歐洲中央銀行,就是各國或區域的中央銀行。一般來說,商業銀行和存款機構支付的存款利率,會比官方利率來得低,不過,偶爾也會出現利率高於官方機構的情況,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對信用風險的評估」及「銀行間的競爭」所致。
債券
債券就是「借據」,發行之後可以透過不斷地交易進行買賣。
債券的買家,就是將錢借給政府或企業,而政府或企業則承諾未來將會償還買家本金與利息。在債券的二手市場(譯註1)裡,債券的交易價格由買賣雙方決定。通常,債券會有預設的到期日,也會有固定的利率水準,稱為「票面息」。然而,由於債券的市場價格會有改變,因此實際的利率也會變動。例如,投資人買了100英鎊的債券,每年利息收入5英鎊,但由於債券發行之後可以在公開市場進行買賣,因此,價格不見得會停留在100英鎊。
假如投資人認為1年5英鎊的利息很高的話(當一般的利率下降時,就可能有這樣的感覺),他們可能願意付出高於100英鎊的價格購買該債券。相反地,如果一般的利率上升,或是發行該債券的公司或政府存在著無法履行其贖回義務的可能性時,債券的價格就會下跌。當債券的價格變動,5英鎊票面息的相對價值也會產生變動,這也就是所謂的「殖利率」(譯註2)──如果債券的市場價格跌到90英鎊,5英鎊的票面息就等於5.5%的殖利率;倘若債券價格漲到110英鎊,殖利率就會跌到略高於4.5%。
如果你在債券到期前不曾出售,那麼,債券的實質殖利率將不會改變,因為發債單位會依據之前訂定的條款贖回,因此也就與市場價格的變動無關。
債券適合那些想要擁有穩定收益,且自覺無法承擔股票風險的投資人。政府通常具有健全的信用紀錄,特別是美國、日本、澳洲、德國及英國等國政府。另外,企業也被要求要先履行其對債券持有人的義務,才能照顧股東權益。不過,債券的缺點在於既「遇到通膨時會貶值」。而且,債券的獲利機會有限,因為它終究只是一種貸款罷了。
債券往往被稱做「固定利率有價證券」,因為債券的利率在最初就固定了。不過,雖然固定利率債券是最常見的種類,其他還有所謂的浮動利率債券和指數連動型債券。其中,指數連動型債券的利率與零售物價指數連動,因此可以抗通膨。
不動產
分類投資的第三類資產是「不動產」。
對擁有自用住宅的人而言,「恆久不變的實用性」正是不動產的最大優勢。
至於商用不動產可分四類:辦公室、店面、倉庫和工廠。商用不動產之所以誘人,是因為就長期而言,其租金收益會等於或高於通膨。不過,其維護成本將會降低不動產的吸引力,而且,購買不動產往往需要先付出一筆可觀的頭期款,加上日後龐大的貸款,在在影響到它誘人的程度。況且,不動產與現金不同,它是屬於「無法立即變現」的資產。
股票
股票則是第四類資產,和債券一樣,投資人是付錢給公司購買股票。不過,與債券持有人不同,股票持有人是其投資的公司、股票價值及伴隨而來的股利(等同於銀行存款的利息和債券的票面息)的共同所有人,且股票的增值能力沒有上限。
股票的缺點則是,其持有人在公司面臨艱困時刻必須挑起財務負擔。而且,公司在支付債券持有人票面息之前,不能發放股利。另外,與債券的價格相較,股票價格下跌的幅度更大、速度也更快。
另類資產
另類資產包含了各式各樣的理財工具,通常被視為風險最高的資產類別。這類資產因為能夠提供短期資產的大幅增長而備受歡迎,且增加收益並非此類資產投資人的首要考慮重點。
另類資產也包括了私募基金和避險基金。私募基金的投資人往往會買下經營困難的公司,然後藉由業務重整,試圖增加其價值。避險基金則是運用如衍生性商品這類複雜的財務工具,或是採取如「放空」這種困難的交易技巧,讓他們得以在資產的價格下跌時獲利。私募基金和避險基金往往運用大量的負債(也可稱為財務槓桿),擴大其投資收益,雖然此舉必然會升高其風險。
其他新奇、另類的資產,還包括了葡萄酒、古董車和藝術品。
譯註:
1.二手市場(Secondary Market),又稱次級市場、流通市場,指任何有價證券或商品進入市場後的後續交易活動,依其交易型態又可區分為「集中市場」(指所有有價證券買賣皆集中於一個固定的交易場所),與「店頭市場」(指有價證券的買賣可在不同的場所進行交易)。
2.殖利率(yield rate)是指,係指投資人從買入債券一直持有至到期日為止,這段期間的實質投資報酬率。由於是持有至到期日,所以又稱「到期殖利率」(Yield To Maturity,YTM)。債券殖利率也是用來計算債券價格時的折現率,一般來說,殖利率上升,債券價格就下跌;殖利率下降,債券價格就上升。
「認定投資的標的具有資產價值」雖然相當吸引人,但要知道,大多數事物的「價值」與其所能創造的「收益」,都具有直接或間接的連動關係。
試著評估一塊低階農地的價值吧:這塊地多年來除了放牧羊隻之外,沒有其他用途。因此,它的資產價值會與羊毛或羊肉的價格產生直接的關連性。但如果羊毛或羊肉帶來的收入不高的話,土地的資產價值也會很低。不過,如果換個方向思考,如果這塊土地被開發成高爾夫球場,那它的價值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高爾夫球場的生意如果很好,場租收入比羊毛和羊肉的價格高,那麼,這片土地的資產價值就會增加。
反過來說,如果經濟情勢或是社會環境一旦發生變化,如金融現況或是流行趨勢的改變,導致人們不想再打高爾夫球,那麼,繼續在這片土地上牧羊的價值就會重新浮現。甚至如果經濟情況持續惡化的話,羊毛和羊肉的價值或許就會增加,一旦羊毛和羊肉的價值增加,重新用做放牧用途的這塊地,其價值就會比起先前牧羊時來得高。
所以,事物的價值與收益的關係,密不可分!
1.尋找可投資的資產類別
在每一種資產類別中,也要盡可能做到「分散投資」,才能保證得以因為多樣化投資而獲利。以下是資產投資的5大類別:現金、債券、不動產、股票,以及所謂的另類資產。以上的資產類別,是由低風險到高風險依序排列。
現金
現金不僅看的見,而且使用起來很方便,套句行話就是「具有高變現性」。投資人保留現金,不僅可以支付日常生活的開銷,也可以做為因應突發事件的急用基金。保留現金部位靜待投資機會出現,才能把握住契機。
不過投資人要知道:存款並非全無風險,這點,對那些在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把錢存在冰島銀行的人而言,是個不難理解的事實。大多數和投資相關的道理都強調,高報酬意味著高風險。另外,「通貨膨脹」也會侵蝕掉現金的真正價值和實質購買力。
現金帳戶的利率,通常是以中央銀行制定的利率做為調整的依據。美國的聯邦儲備銀行、英國的英格蘭銀行,及歐洲中央銀行,就是各國或區域的中央銀行。一般來說,商業銀行和存款機構支付的存款利率,會比官方利率來得低,不過,偶爾也會出現利率高於官方機構的情況,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對信用風險的評估」及「銀行間的競爭」所致。
債券
債券就是「借據」,發行之後可以透過不斷地交易進行買賣。
債券的買家,就是將錢借給政府或企業,而政府或企業則承諾未來將會償還買家本金與利息。在債券的二手市場(譯註1)裡,債券的交易價格由買賣雙方決定。通常,債券會有預設的到期日,也會有固定的利率水準,稱為「票面息」。然而,由於債券的市場價格會有改變,因此實際的利率也會變動。例如,投資人買了100英鎊的債券,每年利息收入5英鎊,但由於債券發行之後可以在公開市場進行買賣,因此,價格不見得會停留在100英鎊。
假如投資人認為1年5英鎊的利息很高的話(當一般的利率下降時,就可能有這樣的感覺),他們可能願意付出高於100英鎊的價格購買該債券。相反地,如果一般的利率上升,或是發行該債券的公司或政府存在著無法履行其贖回義務的可能性時,債券的價格就會下跌。當債券的價格變動,5英鎊票面息的相對價值也會產生變動,這也就是所謂的「殖利率」(譯註2)──如果債券的市場價格跌到90英鎊,5英鎊的票面息就等於5.5%的殖利率;倘若債券價格漲到110英鎊,殖利率就會跌到略高於4.5%。
如果你在債券到期前不曾出售,那麼,債券的實質殖利率將不會改變,因為發債單位會依據之前訂定的條款贖回,因此也就與市場價格的變動無關。
債券適合那些想要擁有穩定收益,且自覺無法承擔股票風險的投資人。政府通常具有健全的信用紀錄,特別是美國、日本、澳洲、德國及英國等國政府。另外,企業也被要求要先履行其對債券持有人的義務,才能照顧股東權益。不過,債券的缺點在於既「遇到通膨時會貶值」。而且,債券的獲利機會有限,因為它終究只是一種貸款罷了。
債券往往被稱做「固定利率有價證券」,因為債券的利率在最初就固定了。不過,雖然固定利率債券是最常見的種類,其他還有所謂的浮動利率債券和指數連動型債券。其中,指數連動型債券的利率與零售物價指數連動,因此可以抗通膨。
不動產
分類投資的第三類資產是「不動產」。
對擁有自用住宅的人而言,「恆久不變的實用性」正是不動產的最大優勢。
至於商用不動產可分四類:辦公室、店面、倉庫和工廠。商用不動產之所以誘人,是因為就長期而言,其租金收益會等於或高於通膨。不過,其維護成本將會降低不動產的吸引力,而且,購買不動產往往需要先付出一筆可觀的頭期款,加上日後龐大的貸款,在在影響到它誘人的程度。況且,不動產與現金不同,它是屬於「無法立即變現」的資產。
股票
股票則是第四類資產,和債券一樣,投資人是付錢給公司購買股票。不過,與債券持有人不同,股票持有人是其投資的公司、股票價值及伴隨而來的股利(等同於銀行存款的利息和債券的票面息)的共同所有人,且股票的增值能力沒有上限。
股票的缺點則是,其持有人在公司面臨艱困時刻必須挑起財務負擔。而且,公司在支付債券持有人票面息之前,不能發放股利。另外,與債券的價格相較,股票價格下跌的幅度更大、速度也更快。
另類資產
另類資產包含了各式各樣的理財工具,通常被視為風險最高的資產類別。這類資產因為能夠提供短期資產的大幅增長而備受歡迎,且增加收益並非此類資產投資人的首要考慮重點。
另類資產也包括了私募基金和避險基金。私募基金的投資人往往會買下經營困難的公司,然後藉由業務重整,試圖增加其價值。避險基金則是運用如衍生性商品這類複雜的財務工具,或是採取如「放空」這種困難的交易技巧,讓他們得以在資產的價格下跌時獲利。私募基金和避險基金往往運用大量的負債(也可稱為財務槓桿),擴大其投資收益,雖然此舉必然會升高其風險。
其他新奇、另類的資產,還包括了葡萄酒、古董車和藝術品。
譯註:
1.二手市場(Secondary Market),又稱次級市場、流通市場,指任何有價證券或商品進入市場後的後續交易活動,依其交易型態又可區分為「集中市場」(指所有有價證券買賣皆集中於一個固定的交易場所),與「店頭市場」(指有價證券的買賣可在不同的場所進行交易)。
2.殖利率(yield rate)是指,係指投資人從買入債券一直持有至到期日為止,這段期間的實質投資報酬率。由於是持有至到期日,所以又稱「到期殖利率」(Yield To Maturity,YTM)。債券殖利率也是用來計算債券價格時的折現率,一般來說,殖利率上升,債券價格就下跌;殖利率下降,債券價格就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