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璀璨流星盤態學
辨識盤態不是舉些範例幾張走勢圖就能充分理解,當中還牽涉到軋空低點和殺多高點的認定,除了準確掌握到軋空低點和殺多高點,還需分辨虛擬K線與實過、虛過的關鍵。再搭配成交量研判法則,就能使整個K線盤態的邏輯趨近於完整,然後才能再延伸至所有商品的走勢研判。
從六大盤態可以推演出《波浪理論》中的推浪關鍵點,本章所闡述的重點,是希望幫助讀者跳脫理論進入實戰,在金融市場中,開闢進入波浪與道氏理論的入門之道,架構完整的操作邏輯與技巧!同時,期望讀者從理論基礎,進而到嚴密推演股價波動至實際操作時,都能經得起實戰考驗。尤以本章探討的波段洗盤的股價調整過程,細心的讀者應當可以發現這是波浪研判的基礎。如果能夠掌握K線的關鍵,進而推倒波浪的形成,將讓研判邏輯向上提升更高層次。當然,筆者也希望《主力控盤操盤學》得以神佛歸廟、鬼魅歸墳,並期望端正控盤理論之視聽。
2 趨勢盤態斷力道
我們在研判一波上漲或下跌時,常思考:究竟回檔(或反彈)的多空優勢如何判斷?一般來說,上漲波後的回檔,常態往往回測波段1/2的位置,當然這種拉回的走勢不一定是一波到底的回檔,也可能分成幾個次級波動拉回;主控盤提供強弱的研判便是採用三分力道法則。假設一段上漲波開始拉回,然後在之前上漲段的1/3前即止跌,接著再進行反彈,就屬於弱勢回檔,依此類推,這就是常態回檔或強勢回檔的定義。
以上三種情況皆屬於拉回的正常走勢,也就是說,每一波上漲後的拉回只要不超過整段的2/3,都有機會經過次級浪整理後,再度回復上升走勢,甚至再創新高。這個觀念也見諸於市場上採用的黃金分割率0.382、0.5、0.618的應用,只不過黃金分割率的計算有點麻煩。
這種力道的觀念不但可以用在波段研判,在觀察即時走勢時,與開盤九式的研判也有密切關連。日本技術分析界是最早研判開盤強弱對當日走勢的預測,利用前盤走勢變化來預測尾盤的結果。換言之,開盤如屬多方優勢,那麼開高盤後持續走高的概率便相對高了。
3 開盤九式判多空 ─1
希望本章先將開高盤或多方優勢的開盤格局,做完整論述與範例講解。下一章則完整介紹開低盤的盤態研判與尾盤的可能走勢。並說明法人盤的操盤手法。
我們常常聽到一種言論:當盤勢處於空頭格局時,有分析師說最好是開低盤,開低盤後讓沒有信心的浮額清洗,只要尾盤收在比較高的位置,便能讓當日K棒形成一根紅棒,才有止跌機會。這種研判並非正確。
讀者只要瞭解第一章的主控K線的觀念,便可釐清轉強的關鍵,事實上,出頭才是止跌的基本條件,能夠收高形成一根日出K棒的線型,對於多頭波段反攻才能創造更佳的條件。因此攻擊自然是以開高盤為佳;除非有一種例外走勢,是開低盤後停損賣壓減輕後,多頭能夠一路從盤下攻堅而上,不但突破平盤並且突破前一日高點,讓收盤收在當日相對高的位置。這根K棒就是底部轉折盤的玉柱型態,專有名詞稱為陽子母K棒。
從圖3-57台股加權指數從09年10月到10年2月這段走勢,便可看到開低盤的紅K棒,對於大盤的止跌相當無益。即使當日看似有止跌的機會,無奈次日直接開低或是開小高盤走低,盤跌的格局並未因此而改變。這也是本章強調開高盤對於止跌效果較佳的注釋。
4 開盤九式判多空─2
從第三章的內容,讀者可以體會開高盤、強雙星盤,但除了弱一高盤對多方有回檔的壓力外,開高盤也有相當高的比例暗示當日收高。當然,影響盤中多空走勢的變數相當多,因此強雙星盤也可能開高走高但出現尾盤壓低的變盤現象。在這一章將討論開盤跳空低開的開低盤態,再歸納盤中變盤走勢;最後論述法人盤走勢,法人盤是一種操作概念,包括:國家基金在利空時護盤動作,甚至外資逢利空趁低佈局的走勢。尤其是操作指數期貨時,更要留意這些盤中的可能變化。
開低盤往往代表弱勢的表現,除了前幾日大漲造成短線獲利回吐賣壓,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多頭後市盤勢不明,投資人採取觀望的態度。若是開低的走勢變化也相當多,我們將討論股價在不同的多空位置,開低盤時所代表的意義與建議的應對策略。
5 主力量能控盤
股價的任何反彈都是修正前一波跌勢,因此以波浪的角度思考:大浪反彈,中浪反彈及小浪反彈是修正不同浪潮,在研判上不可一視同仁。相對的,反彈後的拉回也不盡相同,那麼拉回時的量能當然也會出現完全不同的表現。
另外,假設反彈中的大浪,大浪裡的中浪拉回,也需視其為浪潮的級數來決定量能變化。譬如:反彈中的A浪裡的第二小浪及第四小浪,回檔的B浪裡的a小浪及c小浪的成交量變化、B浪回條結束後C浪反彈裡的的第二小浪及第四小浪及三波反彈後的拉回都是回檔的浪潮,然而其意義不盡相同,所以量能當然完全不同。《波浪理論》中艾略特沒有刻意強調成交量與波浪的特別關係。
本章已經提過,漣漪、波浪、潮汐是由不同動能所推動產生的攻擊結果。主力的量能控盤行為,譬如:在底部攻擊的漣漪量、波浪形成的攻擊量能表現恰與這種關係密不可分。至於潮汐的攻擊則是一種換手洗盤的行為,研判方法更細膩更複雜,而前文所提的各種洗盤技巧,限於本書篇幅已經相當龐大,筆者期望能在下一本書再對於個股的主控盤中量能控盤的手法做更詳盡的分析與研討。
6 KD指標主力控盤破解
傳統研判K值從低檔20附近,K值向上穿越D固然是買進訊號,只是殺多盤中應謹慎研判,否則應留意可能僅僅是超弱勢反彈,觀察轉折高點壓力是否突破?及後市是否出現持續盤跌的可能。筆者提示的觀念,想讓讀者建立K、D黃金交叉之虛擬低點的觀念。當讀者將KD黃金交叉視為買進的止損點時,便比較容易從容應對。套一句話:「下雨前天空必然滿布烏雲;但天空出現烏雲則未必一定會下雨。」這意思是說:假設空頭的命題成立,那麼KD死亡交叉,依理應該開始出現拉回修正,但我們觀察圖6-15標示g,當時KD死亡交叉設為提示賣出訊號,所以獲利了結;那麼我們勢必損失後市另一大段上漲的豐厚利潤。這時我們依照KD死亡交叉設立虛擬高點為壓力的觀念,當震盪幾日後又突破此壓力,不正是告訴我們這個死亡交叉是個假的賣出訊號嗎?
相對的,多頭發動的起漲點,KD必然交叉向上應視為買點;但未必這個買點就一定有效。如果多方守住黃金交叉的指標低點,才有可能讓之前K值低於D值之下短空格局,轉為極短線多頭,萬一跌破指標低點有不願漲的暗示。在此,筆者說明的用意,是要告訴讀者並非我們完全不探討D值的走勢,只是在主控盤的操作中,D值有它另外的特殊意義。
7 實戰觀盤與選股技術
已具備技術分析者看到盤面上超過一千檔的股票時,要如何選股?面臨這種難題的投資人應該不少吧。選股時,除了要考慮指數不同格局,是拉回在月線獲得支撐,還是拉回季線才會得到支撐?每次大盤修正後,是否回復多頭運行,或由多頭轉變為空頭的走勢?這些都是投資人在選擇買進個股時首先面對的頭痛問題。即使大盤只是漲多的拉回整理,還必須關注目前國際股市正處於修正階段?或國際上利空的消息面襲擊?甚或大盤正處於渾沌不明的盤整階段?該如何決定買進哪一類股?
雖然本章擬將前幾章的操作策略,藉由整合的方法,進行選股要訣研討;但只具備技術分析能力恐怕還不夠,很多操盤的理念是在實戰中學習,更多時候是選股技術受到當時外在環境氣氛影響,綜合了多空因素,才能凝聚主觀判斷決策,如果能保持這種敏銳度,就能讓操作經驗不斷累進!當然,透過主控盤的研判技術,可以掌握具體的買賣時機,逐漸減少研判盲點的危機。所以至少能先對指數趨勢與多空週期有深入認識,在選股能力提升與買賣點切入時機必然能有效掌握,也更容易擬定操作策略。所以本章開始,筆者希望以輕鬆的心情,將一些不容易在其他技術分析書籍中看到真正的觀盤技巧與實戰經驗,與讀者分享。
除了保持輕鬆且正確的態度,筆者必須提醒投資人幾點操作紀律。一個成功的投資者除了態度擺正外,至少必須具備趨勢研判、選股策略、資金規劃等三方面的技能與紀律,這是操作證券商品成功率要提高到八成所必須把握的態度。
辨識盤態不是舉些範例幾張走勢圖就能充分理解,當中還牽涉到軋空低點和殺多高點的認定,除了準確掌握到軋空低點和殺多高點,還需分辨虛擬K線與實過、虛過的關鍵。再搭配成交量研判法則,就能使整個K線盤態的邏輯趨近於完整,然後才能再延伸至所有商品的走勢研判。
從六大盤態可以推演出《波浪理論》中的推浪關鍵點,本章所闡述的重點,是希望幫助讀者跳脫理論進入實戰,在金融市場中,開闢進入波浪與道氏理論的入門之道,架構完整的操作邏輯與技巧!同時,期望讀者從理論基礎,進而到嚴密推演股價波動至實際操作時,都能經得起實戰考驗。尤以本章探討的波段洗盤的股價調整過程,細心的讀者應當可以發現這是波浪研判的基礎。如果能夠掌握K線的關鍵,進而推倒波浪的形成,將讓研判邏輯向上提升更高層次。當然,筆者也希望《主力控盤操盤學》得以神佛歸廟、鬼魅歸墳,並期望端正控盤理論之視聽。
2 趨勢盤態斷力道
我們在研判一波上漲或下跌時,常思考:究竟回檔(或反彈)的多空優勢如何判斷?一般來說,上漲波後的回檔,常態往往回測波段1/2的位置,當然這種拉回的走勢不一定是一波到底的回檔,也可能分成幾個次級波動拉回;主控盤提供強弱的研判便是採用三分力道法則。假設一段上漲波開始拉回,然後在之前上漲段的1/3前即止跌,接著再進行反彈,就屬於弱勢回檔,依此類推,這就是常態回檔或強勢回檔的定義。
以上三種情況皆屬於拉回的正常走勢,也就是說,每一波上漲後的拉回只要不超過整段的2/3,都有機會經過次級浪整理後,再度回復上升走勢,甚至再創新高。這個觀念也見諸於市場上採用的黃金分割率0.382、0.5、0.618的應用,只不過黃金分割率的計算有點麻煩。
這種力道的觀念不但可以用在波段研判,在觀察即時走勢時,與開盤九式的研判也有密切關連。日本技術分析界是最早研判開盤強弱對當日走勢的預測,利用前盤走勢變化來預測尾盤的結果。換言之,開盤如屬多方優勢,那麼開高盤後持續走高的概率便相對高了。
3 開盤九式判多空 ─1
希望本章先將開高盤或多方優勢的開盤格局,做完整論述與範例講解。下一章則完整介紹開低盤的盤態研判與尾盤的可能走勢。並說明法人盤的操盤手法。
我們常常聽到一種言論:當盤勢處於空頭格局時,有分析師說最好是開低盤,開低盤後讓沒有信心的浮額清洗,只要尾盤收在比較高的位置,便能讓當日K棒形成一根紅棒,才有止跌機會。這種研判並非正確。
讀者只要瞭解第一章的主控K線的觀念,便可釐清轉強的關鍵,事實上,出頭才是止跌的基本條件,能夠收高形成一根日出K棒的線型,對於多頭波段反攻才能創造更佳的條件。因此攻擊自然是以開高盤為佳;除非有一種例外走勢,是開低盤後停損賣壓減輕後,多頭能夠一路從盤下攻堅而上,不但突破平盤並且突破前一日高點,讓收盤收在當日相對高的位置。這根K棒就是底部轉折盤的玉柱型態,專有名詞稱為陽子母K棒。
從圖3-57台股加權指數從09年10月到10年2月這段走勢,便可看到開低盤的紅K棒,對於大盤的止跌相當無益。即使當日看似有止跌的機會,無奈次日直接開低或是開小高盤走低,盤跌的格局並未因此而改變。這也是本章強調開高盤對於止跌效果較佳的注釋。
4 開盤九式判多空─2
從第三章的內容,讀者可以體會開高盤、強雙星盤,但除了弱一高盤對多方有回檔的壓力外,開高盤也有相當高的比例暗示當日收高。當然,影響盤中多空走勢的變數相當多,因此強雙星盤也可能開高走高但出現尾盤壓低的變盤現象。在這一章將討論開盤跳空低開的開低盤態,再歸納盤中變盤走勢;最後論述法人盤走勢,法人盤是一種操作概念,包括:國家基金在利空時護盤動作,甚至外資逢利空趁低佈局的走勢。尤其是操作指數期貨時,更要留意這些盤中的可能變化。
開低盤往往代表弱勢的表現,除了前幾日大漲造成短線獲利回吐賣壓,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多頭後市盤勢不明,投資人採取觀望的態度。若是開低的走勢變化也相當多,我們將討論股價在不同的多空位置,開低盤時所代表的意義與建議的應對策略。
5 主力量能控盤
股價的任何反彈都是修正前一波跌勢,因此以波浪的角度思考:大浪反彈,中浪反彈及小浪反彈是修正不同浪潮,在研判上不可一視同仁。相對的,反彈後的拉回也不盡相同,那麼拉回時的量能當然也會出現完全不同的表現。
另外,假設反彈中的大浪,大浪裡的中浪拉回,也需視其為浪潮的級數來決定量能變化。譬如:反彈中的A浪裡的第二小浪及第四小浪,回檔的B浪裡的a小浪及c小浪的成交量變化、B浪回條結束後C浪反彈裡的的第二小浪及第四小浪及三波反彈後的拉回都是回檔的浪潮,然而其意義不盡相同,所以量能當然完全不同。《波浪理論》中艾略特沒有刻意強調成交量與波浪的特別關係。
本章已經提過,漣漪、波浪、潮汐是由不同動能所推動產生的攻擊結果。主力的量能控盤行為,譬如:在底部攻擊的漣漪量、波浪形成的攻擊量能表現恰與這種關係密不可分。至於潮汐的攻擊則是一種換手洗盤的行為,研判方法更細膩更複雜,而前文所提的各種洗盤技巧,限於本書篇幅已經相當龐大,筆者期望能在下一本書再對於個股的主控盤中量能控盤的手法做更詳盡的分析與研討。
6 KD指標主力控盤破解
傳統研判K值從低檔20附近,K值向上穿越D固然是買進訊號,只是殺多盤中應謹慎研判,否則應留意可能僅僅是超弱勢反彈,觀察轉折高點壓力是否突破?及後市是否出現持續盤跌的可能。筆者提示的觀念,想讓讀者建立K、D黃金交叉之虛擬低點的觀念。當讀者將KD黃金交叉視為買進的止損點時,便比較容易從容應對。套一句話:「下雨前天空必然滿布烏雲;但天空出現烏雲則未必一定會下雨。」這意思是說:假設空頭的命題成立,那麼KD死亡交叉,依理應該開始出現拉回修正,但我們觀察圖6-15標示g,當時KD死亡交叉設為提示賣出訊號,所以獲利了結;那麼我們勢必損失後市另一大段上漲的豐厚利潤。這時我們依照KD死亡交叉設立虛擬高點為壓力的觀念,當震盪幾日後又突破此壓力,不正是告訴我們這個死亡交叉是個假的賣出訊號嗎?
相對的,多頭發動的起漲點,KD必然交叉向上應視為買點;但未必這個買點就一定有效。如果多方守住黃金交叉的指標低點,才有可能讓之前K值低於D值之下短空格局,轉為極短線多頭,萬一跌破指標低點有不願漲的暗示。在此,筆者說明的用意,是要告訴讀者並非我們完全不探討D值的走勢,只是在主控盤的操作中,D值有它另外的特殊意義。
7 實戰觀盤與選股技術
已具備技術分析者看到盤面上超過一千檔的股票時,要如何選股?面臨這種難題的投資人應該不少吧。選股時,除了要考慮指數不同格局,是拉回在月線獲得支撐,還是拉回季線才會得到支撐?每次大盤修正後,是否回復多頭運行,或由多頭轉變為空頭的走勢?這些都是投資人在選擇買進個股時首先面對的頭痛問題。即使大盤只是漲多的拉回整理,還必須關注目前國際股市正處於修正階段?或國際上利空的消息面襲擊?甚或大盤正處於渾沌不明的盤整階段?該如何決定買進哪一類股?
雖然本章擬將前幾章的操作策略,藉由整合的方法,進行選股要訣研討;但只具備技術分析能力恐怕還不夠,很多操盤的理念是在實戰中學習,更多時候是選股技術受到當時外在環境氣氛影響,綜合了多空因素,才能凝聚主觀判斷決策,如果能保持這種敏銳度,就能讓操作經驗不斷累進!當然,透過主控盤的研判技術,可以掌握具體的買賣時機,逐漸減少研判盲點的危機。所以至少能先對指數趨勢與多空週期有深入認識,在選股能力提升與買賣點切入時機必然能有效掌握,也更容易擬定操作策略。所以本章開始,筆者希望以輕鬆的心情,將一些不容易在其他技術分析書籍中看到真正的觀盤技巧與實戰經驗,與讀者分享。
除了保持輕鬆且正確的態度,筆者必須提醒投資人幾點操作紀律。一個成功的投資者除了態度擺正外,至少必須具備趨勢研判、選股策略、資金規劃等三方面的技能與紀律,這是操作證券商品成功率要提高到八成所必須把握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