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月薪族也能多存1000萬的66個方法

9特價179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用「工作」賺錢,更要用「錢」賺錢

盲從的羊:窮忙,越忙越窮
應變的狼:除了用人賺錢,也懂得用錢滾錢


你現在的收入還是全部來自於「工作收入」嗎?

28歲的王強從事公關工作,月薪三萬八,卻幾乎天天超時工作,假日還得接聽電話及支援各種記者會活動,35歲的陳小姐,在製造業擔任秘書,薪水三萬塊五,每天也是常加班,公司原來補貼加班員工的便當,也變成了麵包,重點是,晚下班的她,總是趕不上接小孩的時間,還得貼費用給安親班幫忙照顧小孩,從事房貸業務的張先生,房貸縮放,但原本每個月的業績量也被要求提高1000萬,雖然達不到業績並不會被處分,但算下來也等於變相減薪。

想想看,「工作收入」沒有增加,物價卻越來越昂貴,想花都還不夠,還有甚麼錢可以來「理財」呢?

還記得「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勃特‧T‧清崎曾說過令人震憾的話:「有一份工作的最大問題就是會:妨礙自己致富」,一般來說,年輕的時候,大部份的收入來自於「工作收入」,工作年資越長,應該就越有多餘的「工作收入」可以投入理財讓錢去滾錢,所以慢慢會有兩份收入,一份是「工作收入」,另一份則是「理財收入」,到了年紀越長,甚至退休之後,因為無法工作產生收入,所以,就要靠錢的資源來產生「理財收入」,用年輕時存下來的錢來提供晚年生活所需。

「工作收入」是用「人」來賺錢,「理財收入」則是用「錢」來賺錢,如果你能在越年輕的時候,就能夠多增加「理財收入」的比例,你就越能有機會提早享受「財富自由」。

很多有錢人其實都有很高的儲蓄習慣,同時,他們也會把儲蓄的錢拿去做主動有計畫的投資,所以會愈來愈有錢,大陸北京一對80後的夫妻,兩人運用「錢滾錢」的超級力量,從平凡的「月光族」變成了人人稱羨的「薪貴族」,原來,夫妻兩人薪水各四萬,一年大約可存下五萬,平日給父母每月1000,其它的薪資則拿來做旅遊,進修,吃飯之用,幾年下來,兩人在北京西三期買了90平方米樓,4200/平方米,房價37萬,付了首期10萬,剩下的27萬分15年還,每月付2000,但兩人買了房子,隔三年還是又存了12萬,加上父母的3萬塊,一共拿了15萬投資股市,2008年初回收29萬,還了父母及房貸還剩3萬塊。

2009年,夫妻兩人將房子以105萬賣給外地來北京做生意的夫妻,然後用一個月2000多塊的租金租了一間兩居室,兩人算了一下,105萬可以住將近40年的時間,不過,夫妻兩人還是一起拼經濟,又買了一間二手毛坯,呎價1.3萬,,三室兩廳南北通透板式小高層,原來的105萬在銀行辦了VIP卡,205萬的總價,貸款95萬20年還清,房子寫老婆名,因為老婆是首次購房享受7折利率。

結果,這對收入在北京不算高的夫妻工作6年,原來是一無所有,?錢買房子,到後來,
兩人靠著有效率的存錢方式,搬回北四環邊住上大戶型的房子,還買了小車,總資產從0到250萬 (欠?行90萬,實際160萬),就是靠薪水精省出來。

用「人」賺錢,跟用「錢」賺錢最大的不同處就在於,替人打工賺錢的族群,必須要靠「工資」生存,所以一定要先有「工作」才能有錢,一旦工作能力減退,賺錢能力也會跟著受到影響;但是,越有錢的人,卻越能夠運用「錢滾錢」的力量為自己帶來更多的財富,並且能夠「有錢有閒」的去考證照,擴展人脈,上課投資自己加強專業能力,或是出國旅遊增長見聞,拓展自己的國際觀。
但是,貧窮的人卻必須花更多的工時,兼好幾份工作,去維持原來的生計,整天忙個不停,沒有時間投資資己,也沒時間照顧自己的健康,每天累的要死,卻沒有錢理財,沒有資金投資自己培養更多的專業,整天被局限在單一的環境下,競爭力當然越來越小。

當然,如果全世界都沒人工作,只用錢來賺錢,那經濟社會也沒辦法運作,一些學有專業的人,就算只是擁有一份工作,卻已經為自己帶來非常富裕的財富,但如果您不是這樣的族群,就千萬別小看「錢滾錢」的力量,假設雙薪家庭,夫妻兩人每月收入有十萬,每月存25000元,投資在7%的工具上,16年有1000萬,拿這1千萬,來做以下的投資動作:

‧投資定存,每年可能獲利26萬
‧投資外幣定存,每年可能獲利50萬
‧投資基金,每年可能獲利200萬

若以人民幣來計算,如果,投資?酬率10%,單身?族想存100萬,每月需要投資:
‧506元, 30年可有100萬
‧1454元, 20年可有100萬
‧5228元, 10年可有100萬

每個人的腦力與體力總是有限,如果你想要打敗通膨,扭轉劣勢,你不旦要想辦法開源拓展你的「工作收入」,更要靈活增加你的「理財收入」,您才能及早享受「財富自由」的美妙,千萬別小看「錢滾錢」的力量!掌握「除權息」,薪水族也能賺「股兒子」
那天,在路上碰到我一位好朋友,這位好友是我以前在美國唸書的室友,想起當年在國外唸書的時候,她的母親不少次到美國去探視她,令我非常羨慕,因為每次她媽媽一來,就像一股暖流一樣,幫我們煮飯,給我們生活上一些聰明的建議。

我一直認為,她母親是一位成功的富媽媽,朋友來自於小康家庭,父親是一位剛正不阿的法官,早年,她母親總是把家裏的開支省吃儉用下來,然後拿去買台積電的股票,20年下來,累積了500多張,每年領現金股利,再把資金轉做房地產,所以,她的三個孩子不旦都有學費出國唸書,她的退休生活也是自給自足。

還有一位朋友,每月固定從薪水扣款台幣約5000元左右,累積逢低買入同一張股票,如此股利及股兒子不斷增值複利,最後累積到200多張股票,真是厲害,也有一位台灣的退休公務員,從24年前就開始買台化,20幾年來,他只要一有錢就買,到現在,也累積了400張,從股兒子領到股孫子,生生不息,其實,真的有不少人買股票不是靠短線,而是「長線投資」賺大錢,他們可能在股價高時也不輕易賣掉股票,也不會每天緊盯著電腦盤面,但是,只要手邊一有閒錢,就會在股價低的時候吸納心中的績優股,除權息之後,就本又生息,息又生本,本又生本,息又生息,最後,時間越拉越長,手中的資產就開始「生生不息」。

有些人並不清楚股票與現金股利是怎麼算的,其實,「現金股利」指的是公司發放現金,
「股票股利」則指公司發放的是股票,當公司發放現金股利時,叫做「除息」;發放「股票股利」時,就叫做「除權」,假設公司訂出「現金股利」是2.15,「股票股利」是0.30,那麼,「現金股利」的部份比較好算,就是你的持股乘上股利。

其實,任何時候,就算是碰到股市低迷,金融海嘯那一年,股票除權、除息也都有賺錢的機會,有些人並不清楚股票與現金股利是怎麼算的,其實,「現金股利」指的是公司發放現金,「股票股利」則指公司發放的是股票,當公司發放現金股利時,叫做「除息」;發放「股票股利」時,就叫做「除權」,以上面的數字來算,假如持股1張 (1000股 )就是配發 2150 元(2.15x1000)的現金股利;「股票股利」的話,依目前計算方式還是以面額10元計,用一張1000股來算的話,就是 1000*0.3/10=30股,就等於除權除息後您才能擁有「現金股利」=2150 元,「股票股利」=30股,不過,也有人問,怎麼除完權了,還不見我的股兒子呢?

其實,股票股利可能要等除權/息基準日後約一個半月的時間發放,現金股利有可能會先
入您的銀行戶頭,也有公司是兩者一起發放的,當然,除權股價下跌後能不能順利「填權」?也是您在投票市場上應該承受的風險。

事實上,所謂的「定存概念股」,都是長期鎖定一些績優的股票,然後想辦法在相對低檔或合理價位買進股票,放著不動,而不是只局限於在除權息前幾天才買入,只要這些公司繼續擁有高配息能力,除權息之後,自然會有人繼續再以低價買進,最後填息至合理價位,投資人如果買進一張股票所配發的股息愈高,往往會比把錢放在銀行裡定存的投資報酬率還好,如果選對股票,資金的運用將更為靈活 ,當然,這也要看國際局勢而定,同時也要小心,別賺了股息而賠了股價。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