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比特幣:過去.現在與未來

9特價243
貨到通知
下次再買
01初視比特幣

比特幣的誕生

上帝區塊
 從誕生那天起,比特幣就註定是一個充滿神奇色彩和頗多爭議的事物。比特幣裏面包含了密碼學、經濟學、政治學、貨幣學、電腦技術等前沿的理論和技術。
 從 2013年年初開始,伴隨著價格的瘋狂增長,比特幣頻繁出現在各種科技和主流媒體的報導中,轉眼成為時下熱門的互聯網金融領域最神秘的一部分。由於知識結構的局限性,很多人花了很長時間進行研究,但還是沒有弄明白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很多人還在疑惑,比特幣究竟是一場顛覆現有金融體系的偉大的互聯網金融試驗,還是一個由極客主導的龐氏騙局?
  比特幣這個概念最早由中本聰於 2008年 11月在一個隱秘密碼學討論小組中提出。當時,他貼出了一篇研究報告。隨後,他又開發出最早的比特幣發行、交易和帳戶管理系統。
  隨著 2009年 1月 3日中本聰挖掘出第一個區塊鏈( blockchain),最初的 50個比特幣宣告問世。至此,比特幣這套系統可以算是真正誕生了。那時,又有誰能夠想到,在短短幾年時間內,比特幣會被這麼多人接受和喜歡,會以這麼迅速的方式從極客圈走向社會大眾,會以這麼兇猛的價格增長方式來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的魅力呢?
  自從互聯網誕生以來,數字貨幣理念就一直是熱門話題,但面臨著如何解決偽造和重複支付等重大挑戰。數位貨幣只是單純的資訊,怎樣才能避免人們輕易地進行複製粘貼,然後隨心所欲地進行支付呢?這一點至關重要,但解決起來困難重重。
  在比特幣出現之前,比較常見的解決辦法是建立一個中央結算體系,對所有交易進行即時記賬,同時確保人們使用過的電子貨幣不能再重複使用。這就需要一個有信譽的第三方機構來管理整個體系。日常生活中的銀行系統都是採用這樣的中央結算體系。
  比特幣卻通過公開分散式帳本的方法來避免重複支付,完全摒棄了需要第三方機構管理的架構。比特幣所有的歷史交易都通過塊( blocks)的方式記錄進帳本,這個帳本並不保存在某個中央伺服器中,而是全網公開 ,保存在每個接入比特幣網路的電腦上。
  一條完整的交易指令被發出後,資訊就在整個比特幣網路內快速傳播。網路節點開始計算該交易是否有效(即帳戶餘額是否足夠支付),並試圖生成包含這筆交易資訊的塊。當累計有 6個塊包含該筆交易資訊時,才被認為驗證通過,正式確認交易成功。

供應機制
新的比特幣是通過運行軟體製造出來的,從表像上看,這種貨幣供應機制與金銀等貴金屬貨幣的供應機制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因此常被形象地稱為「挖礦」,而挖礦的人則被稱為「礦工」。也有人認為這個創造過程與遊戲裏面打金幣非常相似,因此形象地稱之為「打比特幣」。
挖礦的本質就是爭奪記賬權。在比特幣的世界裏,大約每 10分鐘會在全網公開的帳本上記錄一個資料塊,這個資料塊裏包含了這 10分鐘內全球被驗證的所有交易。而確認這個資料塊的權利是需要搶的,每搶到一個新的區塊就允許獲勝者向自己的帳戶增加一筆金額作為獎勵。如果這 10分鐘內某個礦工沒能搶到記賬權(原則上每次只能有一個礦工搶到),他就等於白折騰了,重新進入下一輪爭搶記賬權的過程。
而爭奪記賬權的辦法其實就是大家玩一個叫作哈希的密碼學遊戲,其具體演算法是 SHA-256(一種典型的安全散列演算法)。
由於哈希計算結果的隨機性,沒有辦法優化演算法,只能從零開始一直往上運算,誰的運算能力強,誰就越有機會率先找到這個數字。因此,「發現」新資料塊的可能性是建立在個人計算能力與全網計算能力總和的比較之上的。
在比特幣網路中,新幣的生產速度是預先設定的。每個交易區塊的生成時間保持在 10分鐘左右,最初每成功搶到一個塊的獎勵是 50個比特幣。區塊鏈的規模每達到 21萬的整數倍(每 4年會達到一次),成功搶到塊獲得的獎勵便會減半:先從 50個比特幣減少至 25個,再從 25個減到 12.5個。以此類推,大約到 2140年整個系統將產生 2 100萬個比特幣,達到事先設定的總量上限。之後比特幣將不再增加,比特幣礦工的收益將由轉賬手續費支付。
截至 2013年 9月 2日,已被開發出來的比特幣總量為 1 164萬個,考慮到早期的開採者沒有意識到比特幣的價值而造成的一些丟失,預計現在的比特幣總量在 600~800萬個。

創始人是誰
  比特幣的創始人化名中本聰,但直到現在,他的真實身份依然撲朔迷離。有的只是無盡的猜測,甚至連是不是日本人,會不會是一個組織都難以考證。大家只知道,他肯定至少是一個超級優秀的演算法工程師和程式師。
  中本聰很少透露自己的資訊,網上簡介顯示他在日本居住,但電子郵箱位址卻來自德國的一個免費服務站點,穀歌上也搜索不到他的任何資訊。
  他之前在網上談論的話題都只限於源代碼技術討論。 2010年 12月 5日,在比特幣使用者開始要求維琪解密接受比特幣捐贈後,他卻在比特幣論壇裏發帖說:「這個專案需要逐步成長,這樣軟體才能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增強。我呼籲維琪解密不要接受比特幣,它還是一個萌芽階段的小型測試社區。在這個階段,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只會毀了比特幣。 」
  格林尼治時間 2010年 12月 12日 6點 22分,就在他發帖爭辯維琪解密是否該接受比特幣捐贈問題 7天后,中本聰在論壇上發了最後一個帖子,帖子中談到軟體最新版本的幾個無關緊要的細節。之後,他就從論壇消失了,他的郵件回復也變得不穩定,最後完全終止了。此後,中本聰只與少數幾個人保持聯繫,作為後來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領導人的加文 ‧安德列森就是其中之一。 2011年 4月 26日,安德列森告訴比特幣開發團隊的其他成員:「中本聰今天早上提議,在公開談論比特幣時,我們應儘量回避‘神秘創始人’這一話題。」隨後,中本聰甚至連安德列森的電子郵件都不再回復了。
  神秘的中本聰徹底消失了,比特幣愛好者對他的離開感到悲傷和不解。而中本聰的「孩子」——比特幣——卻以強大的生命力茁壯成長。
  為了紀念他,有人開發了一種以比特幣作為投注籌碼的博彩小遊戲,即中本聰骰子。這個遊戲可以讓玩家選擇不同的贏面概率下注,完全隨機,無法作弊,是比特幣愛好者熱衷的小遊戲。 2013年 7月,這個小遊戲被一位神秘買家以 126 315個比特幣的價格(當時價值 1 150萬美元)收入囊中,成為比特幣行業第一筆大額收購案例。
  對中本聰的猜測和遐想是比特幣愛好者頗感興趣的話題之一,這不僅增強了比特幣的神秘感,而且給陰謀論者提供了很多素材。


如何獲得比特幣
 剛接觸到比特幣的人都對它能兌換金錢表示很詫異,進而會尋求獲得比特幣的途徑。一般來說,獲得比特幣的方法有 3種:開動挖礦機挖掘、從交易平臺買入、用產品和服務換取。通常情況下,比特幣新手都會對挖礦比較感興趣。

挖礦
比特幣是通過運行複雜程式演算法得來的,目前每天會產生 3 600個新幣。從理論上說,任何人都可以通過下載、運行軟體來製造比特幣。但事實上,隨著比特幣的發展,礦機裝備競賽愈演愈烈,挖掘比特幣的難度已非常大,需要擁有極高的算力才能勉強開採到。
  根據比特幣的供應機制,每個人能夠挖到的比特幣數量與其挖礦設備的算力占比特幣全網算力總和的比例成正比。在早期參與者較少的時候,挖礦非常簡單。據最早和中本聰合作的哈爾 ‧芬尼回憶,他當時就開著個人電腦,幾個星期就輕鬆地獲得了幾千個比特幣。而隨著礦機的大規模投入使用,截至 2013年 9月 2日,全網算力已達到驚人的 700THash/s(3個月前僅為 100THash/s),而且快速增長的趨勢還在延續。難度的增長在保障了比特幣安全的同時也使得新幣的獲取異常困難。
  以目前主流的算力為 66GH/s的阿瓦隆( Avalon)礦機為例,如果超頻到 70GH/s,每天能夠挖到的比特幣也僅僅為 0.36個而已,而且這個數量還在隨難度的提升而迅速減少。
  如果你試圖用普通家用電腦挖掘,那麼比特幣將幾乎永遠不屬於你,甚至會出現你花上幾年時間卻一個都挖不到的情況,白白浪費電費和人力成本。

買入
另一個獲得比特幣的方法是通過交易平臺用法定貨幣(以下簡稱「法幣」)來購買。交易平臺頗多,較大的有日本的 Mt.Gox、俄羅斯的 BTC-e、中國的 BTCChina,以及最近交易量穩坐第二把交易的 Bitstamp。
  比特幣與法幣的兌換匯率完全由市場決定,而且是 7×24小時不間斷交易,不設漲跌幅限制。
  由於現在比特幣總市值並不大,容易被莊家操控,使得價格經常出現暴漲暴跌、反復無常的現象。它可以在一片質疑聲中 3年內猛漲上千倍,也可以在很多人都認為這就是未來貨幣雛形的時候,一周暴跌 80%。
  交易平臺是比特幣產業鏈中相對比較容易受到攻擊的物件,也曾經多次出現交易平臺遭駭客攻擊而丟幣甚至被迫關閉的情況。比特幣價格暴跌時,交易平臺出問題的概率更高。所以,如果你對比特幣的未來充滿信心且長期看好,那麼買入比特幣後,建議提現到自己的離線錢包保存。

換取
  不論你從事哪種行業,只要對比特幣感興趣,並且看好比特幣的增長潛力,你就可以用你的產品或服務換取比特幣。
  上海的「巴別塔自由主義研究社」可算是一個用產品換幣的典型代表。這本是一個以學習、實踐和傳播奧地利經濟學派知識和理念為目標的社團,是哈耶克貨幣非國家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