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小資創富守則2
養成強迫儲蓄的習慣,越早開始愈好

你想要變有錢?想要經濟獨立?想要財務自由?想要不必為五斗米折腰?想要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而不必為明天的柴米油鹽煩惱?那就開始存錢吧。

  許多人一提到理財,立刻出現下列抱怨或藉口:

  1.自己花都不夠,哪有錢存?
  2.每天忙得不得了,根本沒有心思理財。
  3.我是個數字白痴,根本不懂如何理財。
  4.平日工作已經很辛苦,生活不想再克難、委屈自己。
  5.年紀已經老大不小,現在才存錢會不會太晚?

  每個人都知道亂花錢的後患無窮,但卻很難做到「節流」。因為儲蓄意味著必需精算各項生活用度、只能望著自己喜歡的漂亮衣服鞋子空嘆息,要求自己降低生活欲望,這樣的日子顯得既乏味又無趣!其實,挑戰人性本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畢竟「由奢入簡難」是人之常情。

  股神巴菲特名言:「Don't save what is left after spending; spend what is left after saving.」別等到花完錢之後,才存那些剩下來的錢;而是先存錢,再花那些多出來的錢。

  1930年出生於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巴菲特,6歲開始做生意,賣過可樂、雜誌、報紙,也當過送報生、高爾夫球球僮,他很小就開始存錢。即使結婚後經濟逐漸寬裕,巴菲特仍不肯讓妻子將襯衫送洗,平日只買過期折扣的雜誌、只在雨天用雨水洗車。他堅信「賺得多、花得少的人,就是在累積日後可兌換金錢的支票」。巴菲特的理財方法再簡單不過,基本上就是「收入-儲蓄=支出」。
 
是錢不夠用,還是欲望太高?

  只要稍微懂得加減算術的人都知道,當你的支出大於收入,一定每天忙著追錢,過著疲於奔命的日子。每到月底,看著越來越空的荷包,總是巴望著發薪日趕快到來;但是,一到發薪日便又開始放縱、解禁並犒賞辛苦的自己,而這也是何以許多「月光族」時常感嘆「錢總是不夠用」原因。

  不妨檢視一下自己花錢習慣:辦公室或好友招募團購,你總是當仁不讓踴躍加入?或是熱愛逛街購物,絕不讓自己「入寶山而空回」?每回總是大包小包提回家方才不虛此行?

  大多數人一輩子,都是努力工作,期待加薪,然後增加消費;然後繼續努力工作、繼續增加消費。我們不停的辛苦工作,似乎只為了花更多的錢、買更貴的東西,增加更多的消費,像不像老鼠籠裡的寵物鼠,踏著轉輪不停的跑,卻永遠跳脫不出那個入不敷出的牢籠?用勞力賺錢是否永遠追不上通膨或自己的慾望?用已有的錢來賺錢,是否更有效率一些?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想要實現財富自主,就必需付出努力,例如克制欲望。不論你現在幾歳、不論數學是否真的不太靈光、是否每天依舊忙得團團轉、還是每個月賺的錢根本不夠花………,放下這些似是而非的藉口吧。

  想要變有錢,第一步就是存錢。

  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說:「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的一塊錢才是。」決定財富的不是每個月賺到多少,而是剩下多少,只有剩下的錢才是財富。

  存錢的第一步,就是要養成習慣,即使錢少也無所謂。當數字開始累積、逐漸上升,就會產生激勵效果,存錢就會愈來愈有動力。

學習有效率支配金錢

  吐司女孩張嘉珉在最困難的時刻,依舊每月在極有限的收入中,「擠」出1,500元以零存整付方式,存下個人的第一桶金。雖然金額並不多,但這個開始,它所代表的實質意義卻很重要,因為它為日後的財富奠定基礎。

  所以,學習管理支配自己的金錢,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每個人都了解存錢的重要性,但為什麼從「知道」到「做到」的距離,總是如此的遙遠呢?

  究竟應該如何開始呢?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曾告訴職場新鮮人,如果要像他一樣在三十七歲就能夠提早退休,先決條件就是:降低物質欲望、少花錢、多存錢。舉例來說,羅傑斯四、五年才買一次衣服,即使身上的襯衫有個小洞,他也不以為意。

  在公關顧問公司上班的陳婉如曾是個追求時尚的月光族,即使工作數年,直到二十八歳時,個人的存款數字依舊是O。當她下定決心存到個人的第一桶金100萬元後,為了確實執行這個目標,她不僅戒掉亂買衣服、鞋子的習慣,就連以前愛買昂貴的專櫃化妝品,也都改用平價的開架式產品。

  具體而言,一般人大多習慣「收入-支出=儲蓄」,花剩下來的錢再存起來,但最後總是淪為口袋空空的「月光族」。其實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收入-儲蓄=支出」。先決定每個月的儲蓄額度,再反推一個月究竟可以花多少錢。

  原來,存錢的秘密,關鍵在於是否啓動強迫機制。

採取漸進式做法減少開支

  首先,在領到薪水時,立刻把應該存的錢先存下來,剩下來的才是你能夠花用的錢。你也可以準備幾個信封袋,例如一個裝房租支出、一個裝餐費、一個裝水電雜項費用……等不同信封袋,只要裡面的錢變少了,就很容易警惕自己,不能隨心所欲。一旦採用強迫儲蓄法後,你將會發現其實每個月所剩的錢不多,自然不會隨心所欲率性消費。

  當然,你也可以採用漸進的方法,每個月試著逐步減少一些消費性的支出,例如看電影、買CD、喝咖啡、買新衣等,再將省下來的錢存入一個單獨帳戶中,不論任何情況下,這個帳戶都堅持「只進不出」原則。此外,如果有任何額外的收入,例如年節津貼、工作奬金等,也都一併存入這個獨立帳戶裡。

或者,你也不妨試著轉換另一種方式,例如:每當收入增加時,先存下其中的50%或70%,剩餘的部份再去買你喜歡的東西。如此一來既能存錢,又不至於影響現有的生活水準。

  一開始或許不適應,但隨著習慣養成後,亂花錢的做法也會慢慢有所改善。只要堅持一段時日後,你將會發現自己的存款數字逐漸增加中。初期也許金額十分有限,不夠吸引人,但對累積財富而言,卻是個好的開始。

靠薄薪水理財的懶人攻略法

  小資族雖然收入有限,但只要有決心依舊可以「萬丈高樓平地起」:

  1.先從短期目標開始

在起薪低、投資艱困的環境裡,想要存第一桶金的難度變高。因此在理財
之前不如先理「心」。首先幫自己設定一個具體的存款目標,並且規劃達成的時間,透過有系統的儲蓄計畫,然後循序漸進去做,養成強制存錢的好習慣,就有機會實踐自己的人生夢想。

  目標應該愈明確愈好,好處是容易計算自己的達成率,以「5年內存到100萬元」為例,只要把總金額除以5,就知道一年最少要存20萬元,再除以12,可換算1個月要存下16,000元,這樣每個月存起錢來就會很有動力。

2. 零存整付定存

  這是最簡單的入門工具,只要前往銀行或郵局開戶,不必付任何手續費就可自動存錢。好處是每個月存入小錢,期滿後能夠產生一筆較大的金額。對於常感嘆自己「不知道究竟把錢花到哪裡去」的月光族而言,採用零存整付方法有助於「及時鎖住」有限的收入。

  很多人無法達成存錢目標,很大原因是忽略每年的大項支出,例如年度保險費、繳稅、自宅管理費等,因而打亂存錢計畫。因此不妨先在每年年底或年初,就先把次年度大筆支出項目及金額列出來,加總後除以12,就是每月必需先存起來、以應付大筆開銷的金額。

  假設小李年度繳稅、保險費、管理費加起來總共需要約四萬元,等於每個月要存3,500元,這時.小李可和跟銀行約定每月3,500元零存整付,一年後就能存到40,000萬元,達到輕鬆付款目的。當然,你.的大筆旅遊費、進修費也可以使用零存整付的方式,透過銀行自動扣款機制來幫你執行存錢計畫。千萬不要因為錢少而不儲蓄,練習為了目標而儲蓄,更能增強存錢動機。

存錢的第一步,一定要變成一種習慣,即使錢少也無所謂。當數字開始
累積,就會產生激勵效果,存錢就會愈來愈有動力。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說:「開始存錢,是最值得養成的好習慣。」因此,養成儲蓄的習慣,是創造財富的基石。

賺得多,不如存得多

  當有了具體的存錢目標,接下來就要開始行動,從收入和支出狀況著手,
養成正確的用錢習慣。

  人們常將儲蓄和「痛苦」及「犧牲」做連結,從而把花錢聯想到「享受」與「快樂」。你必須重新建立觀念,只要想到儲蓄就覺得快樂,因為它可以讓自己享受財務自主。

  當然,理財不只是這麼簡單,還有許多應該學習之處。舉例來說,你準備一千元要去超市買東西,不妨先列出一張採購清單,然後按照清單項目去購物;清單上沒有的,就不要買,這也是培養理財意識的方法。

  投資大師羅傑斯的財富固然不是因儲蓄而來,不過,他認為儲蓄是很重要的理財觀念,他在《寫給女兒的十二封信》裡提醒女兒花錢的智慧:「等你漸漸長大,會遇到一些鼓勵你隨心所欲花錢的人,於是你開始每天上昂貴的餐廳吃飯、買最新的3C產品、手機、流行的時裝、住昂貴的度假飯店。

  請務必避免只因你花得起,就毫無節制的花錢陷阱,這只會讓你的錢愈來愈少,應該有智慧的花錢,買真正值得買的東西,把錢花在刀口上,畢竟那些懂得儲蓄的人,才能享受未來無憂的生活品質」。

儲蓄,才是創造財富的基礎

  美國著名策略大師博恩崔西強調,財富管理最重要的,就是紀律與耐心。很多人之所以變有錢,都是從小處做起。他們很早就養成了不亂花錢的習慣,謹慎留心每一分錢,東西只要能買舊的就不買新的,只要能用租的就不用買的,只要能用借的就不用租的。

  富爸爸書系作者-羅伯特說:「富人利用儲蓄創造更多的錢,而不是支付帳單。」學會管理好收入,不論是賺薪資收入還是後來的被動收入,都需要用心管理。持續理財,這樣才可以確保自己未來有錢花。決定財富的多寡,不是看你賺多少錢,而是看你能夠存多少錢。畢竟,任何財富都是從無的小節省涓滴累積而成。

  儲蓄,總是說到容易做到難。因為它意味著緊衣縮食,降低現有生活水準,多數人都缺乏這種自律心。為了克服人性弱點,你不必縮減現有開銷,而是「未來」每當收入增加時,就存下其中50%。這樣一來,既不會影響到現有生活水準,而且照樣可以花用另外50%新增收入,買任何你想買的東西。

  及早建立儲蓄的良好習慣,它的重要性並不在於變成「有錢人」就能買到快樂,而是以存錢為起點後,能夠選擇想要的生活方式,一步步成就屬於自己的快樂。

  因此,養成儲蓄的習慣,才是擁有財富的基礎。雖然儲蓄未必能成富翁,但不儲蓄卻絕對成不了富翁!致富的第一步就是儲蓄,尤其是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愈早開始存錢,未來就有機會愈早成為衣食無缺、財富自由的人。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