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完美的投資,
必須符合你的特長
一.要找到完美的投資方法,首先必須自我了解
瞭解自我是投資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只有瞭解自我,勇敢地正視自己的缺點、找出自己的優點,你才能知道自己適合投資什麼,走出正確投資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談論投資的書籍汗牛充棟,有關投資如何才能成功的說法也多到讓人眼花。自信、堅韌不拔、把握時機、善於總結經驗、天賦和才能,被視為成功投資的關鍵。也有人把高學歷當作投資成功的重要條件提出來,後來又有人重視起情商(EQ)來了,宣稱若不具備高情商,投資就不可能成功。當代成功學家拿破崙.希爾說,成功是「天資+勤奮+機遇」,另有作者說成功的條件是「天時+地利+人和」。
這種觀點自有其合理的「理論」。做成任何事情都得有一定的智力基礎,這是毫無疑問的。然而,我們不禁會問:許多人都相當聰明,有才幹,為什麼大部分人不成功呢?這就涉及到認識自我的問題。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天賦,更沒有去尋找適合自己的職位,或者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沒能持續地發揮自己的天賦。投資同樣如此,只有正確認識自我才能找到一個適合自己並發揮專長的機會。
一九六四年十月,當松下幸之助宣佈退出大型電腦市場時,整個世界都為之震驚。松下公司研製大型電腦幾年,投入資金超過十億日元,此時退出,松下幾年的努力與投入的鉅額資金將功虧一簣。不僅商界,松下內部也有管理者不理解。
對此松下幸之助解釋道:「計算機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已有IBM等大型計算機市場霸主,松下本身的技術也不能保證生產的計算機能與這些廠商抗衡,若繼續投資、貿然前進,等待我們的只能是更大的失敗。」
我們時常觀看賽車的比賽,最讓人驚心動魄的是那些車手你追我趕。作為一個旁邊者,你真的以為最後的勝利者都僅僅靠賽車技術嗎?那麼你就錯了,這裡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便是智慧。可以這麼說,在技術相當、經驗相仿的情況下,最後取得勝利的往往是最有智慧的車手。
F1賽車王舒馬赫曾說:「當我賽車追趕另一部車子時,我要先明白駕駛人的缺點,也許我會看到他犯的錯誤,哪怕是很輕微的,為了找到這個錯誤並超越他,我經常必須跟在後面一段距離,看他如何動作。我瞭解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抓住這個機會。」
舒馬赫與松下幸之助的正確選擇為事實所證明。舒馬赫正是憑著超凡的智慧,登上了世界F1賽車的頂峰。如果他沒有認識自己,不明白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即使對手有失誤、機會出現,他又怎能確定自己可以抓住這個機會?是的,正是因為舒馬赫深刻瞭解自己技術,才能在自己擅長處抓住每個機會。
松下幸之助則是清楚的瞭解自己公司的技術實力,放棄了無益的投資。但現在我要說的瞭解自己,不僅僅只在對自己技術、智慧和投資知識的瞭解,還包括對自身性格、環境、心理的瞭解。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建議每一位投資者向自己提出這樣幾個問題:「我真正想做什麼?我為什麼要去做?我現在正在做些什麼?我為什麼這樣做?」這一連串問題也正是面臨投資領域選擇關鍵的投資者應該深思的課題。不知該選擇什麼投資,不知道哪種投資適合自己,如果是這樣,那麼你的投資必然失敗。唯有徹底瞭解個人的能力、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工作適應性等,才能釐清投資生涯選擇的迷思,展開投資生涯的第一步。
Jan是一個在紐約期貨行業有很大聲望的期貨經紀人,曾經幫助許多人在短時間內實現了成為百萬富翁的理想,但他本人卻從不投資期貨,而是把大量資金用於購買一些大型企業的債券。他的好朋友都非常奇怪,於是去問Jan:「你的知識和經驗在期貨投資領域是有目共睹的,為什麼你自己卻不投資,白白讓致富的機會溜過,看著別人成功?」
Jan答道:「你們說的很對,我成功操作了許多投資案例,我對自己的投資技術也非常有信心,我明白自己有能力做得更好,而且會有極大的成功機率。然而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不能拿自己的錢投資,因為我從小就是一個對金錢非常在乎的人,每當我拿著自己的錢做某項投資時,因為害怕失敗,我會非常緊張,根本喪失了平時的判斷能力。
坦白說,我也嘗試過幾次,但非常遺憾、都是以失敗而告終,糟糕的是這幾次失敗還影響到我為客人投資做判斷時的信心,從此我就不再敢投資期貨了。大型企業的債券則不同,首先它的利率比銀行和國債高,其次他們信譽好、發展穩定,信用度和安全係數都非常高。」
Jan的選擇非常正確,如果他不瞭解自我,硬要繼續投資期貨,不僅會遭受重大損失,個人事業也會墜下谷底。
事實上,每一個成功人士的輝煌首先都是建立在認識自我的基礎上,這就是筆者為什麼把它列為第一章的緣故,它不僅僅是投資的第一步,也是要成功完成任何工作所必須的步驟。
二.看清自己的個性,依照性格打造投資風格
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必須將天時、地利、人和做得盡善盡美。投資者要人和就必須瞭解自我、善借他人之力、正確處理與投資顧問之間的關係;要地利則須掌握投資環境、選擇熟悉的行業;要天時就要盡力獲取情報以準確地預測市場走勢,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在投資領域,每項投資各有功能,有些功能對某個投資者有益,有些則未必。投資與投資者的目的應該協調一致,要知道哪種投資對自己有益,投資者就必須首先瞭解自我,考慮以下因素:
一、你的年齡。年輕人能夠承擔風險,也敢於承擔風險,失去還可以再來,故可以投資風險較大利潤也較高的領域;老人注重安全,投資領域亦應選擇風險係數小的行業為宜;中年投資者資金較充裕,也有東山再起的時間,但因家庭因素責任大,害怕大的失敗,故多選擇風險、收益適中的投資。
二、你的職業。如果你從事的是銷售、保險行業或臨時工等收入不規則和不穩定的行業,應該盡量避免那些需要每年或每月固定支付的投資;反之,若你收入穩定,則可大膽投資這些領域。
三、你的性格。性格在你的投資考慮中佔非常重要的位置,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這話太絕對,但毫無疑問,性格將極大影響你的投資效果。著名心理學家霍蘭德(Holland)將人的性格分成六類:
(一)、調查型:喜愛觀察、分析、調查、評估及解決問題。
(二)、藝術型:具有藝術氣質與創新能力,不受拘束喜歡創造。
(三)、社會型:喜歡與人一起工作,善於溝通工作、言辭表達,取悅和協助別人。 (四)、企業家型:這類型的人同社會型人一樣,喜歡與人有關的工作,但偏重影響、說服、領導、管理等類別角色。
(五)、傳統型:喜歡處理資料,有文書或數位能力,能接受上級指示從事細節工作。 (六)、實際型:具有機械天份,喜歡操作實際物品、機械,樂於戶外工作。
一般人可能是上述幾種以上性格的混合體。日本講談社經營總合研究所所長伊藤友八郎擁有多年研究職業適性的背景,他指出,適職‖能力×性格,且性格比能力重要。如果性格與工作不合,再好的能力也無法發揮。你不能讓一個悲觀懶散或傳統型的人去做保險,同樣不能強迫一個主動坐不住的實際型人物當作家。性格不僅決定了你的投資領域,而且決定投資方式,若喜歡主動、領導地位,你可以創業或佔公司大部分股份;但如果你喜歡跟隨別人,則需要找另一個與你性格相反的人做主腦,投資才有創新力和活力。
四、資金因素。投資者有一定數量、來源可靠的合法資金,是制定投資計劃的前提。投資之前你必須瞭解自己對投資收益的依賴程度。所謂依賴程度,就是你承擔投資風險的能力。若對投資收益依賴過大,就應選擇債券、績優股等安全可靠、有穩定收益的投資項目;若對投資收益的依賴較小,則可選擇收益較大但風險程度也高的項目。
五、承受壓力的能力。即使資金沒有問題,但你是否能承受高風險投資所帶來的巨大壓力?如果不能,還是選擇穩當利潤小的投資吧,千萬不要做鞭長莫及的事情,否則最後帶來的只有慘敗。
六、時間、資訊因素。你應該考慮能夠投放在某項投資上的時間和精力有多少,以及獲得資訊的管道、手段和時效等因素。
七、你的目標。美國教育測試服務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s)根據許多學者意見,歸納出以下十一種價值觀:
(一)、物質報酬:每個人都需要基本的收入以維生,但重視物質報酬的人以賺取更高的收入為目標,樂此不疲。
(二)、名望:有些人把名譽看的比生命更重要。
(三)、權力:喜歡控制、教導、指引或影響他人。
(四)、安定性:比較害怕變通,希望經濟收入、心理需要或社交關係不變。
(五)、自主性:喜歡依自己的意願及方式工作,不受別人的監督、控制。
(六)、專精:希望成為特定領域中的專家,他人的顧問或諮詢者。
(七)、親和:重視良好的人際關係,並為此愉悅。
(八)、多樣性:希望在工作時,有機會接觸不同的人、地、問題和活動。
(九)、創意:喜歡運用創造力改變現有的程式、產品和做事方法。
(十)、休閒:希望工作時間短。
(十一)、追尋意義:重視自己所做的事情對他人的貢獻及影響。
在投資之前,你必須瞭解自己重視以上的哪樣。消費時間、取得收入、鍛鍊自己,還是數者兼具?只有確定了個人性格、投資價值觀,及追求的目標之後,才可以此為追求更美好人生的動力與踏腳石。從事適當的投資,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當然,在投資的過程中,還有許許多多同樣的問題,但你不能因此而放棄認識自我,只有在各方面不斷認識自我,瞭解自己優點或劣點所在,投資者才能在無數個投資領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必須符合你的特長
一.要找到完美的投資方法,首先必須自我了解
瞭解自我是投資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只有瞭解自我,勇敢地正視自己的缺點、找出自己的優點,你才能知道自己適合投資什麼,走出正確投資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談論投資的書籍汗牛充棟,有關投資如何才能成功的說法也多到讓人眼花。自信、堅韌不拔、把握時機、善於總結經驗、天賦和才能,被視為成功投資的關鍵。也有人把高學歷當作投資成功的重要條件提出來,後來又有人重視起情商(EQ)來了,宣稱若不具備高情商,投資就不可能成功。當代成功學家拿破崙.希爾說,成功是「天資+勤奮+機遇」,另有作者說成功的條件是「天時+地利+人和」。
這種觀點自有其合理的「理論」。做成任何事情都得有一定的智力基礎,這是毫無疑問的。然而,我們不禁會問:許多人都相當聰明,有才幹,為什麼大部分人不成功呢?這就涉及到認識自我的問題。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天賦,更沒有去尋找適合自己的職位,或者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沒能持續地發揮自己的天賦。投資同樣如此,只有正確認識自我才能找到一個適合自己並發揮專長的機會。
一九六四年十月,當松下幸之助宣佈退出大型電腦市場時,整個世界都為之震驚。松下公司研製大型電腦幾年,投入資金超過十億日元,此時退出,松下幾年的努力與投入的鉅額資金將功虧一簣。不僅商界,松下內部也有管理者不理解。
對此松下幸之助解釋道:「計算機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已有IBM等大型計算機市場霸主,松下本身的技術也不能保證生產的計算機能與這些廠商抗衡,若繼續投資、貿然前進,等待我們的只能是更大的失敗。」
我們時常觀看賽車的比賽,最讓人驚心動魄的是那些車手你追我趕。作為一個旁邊者,你真的以為最後的勝利者都僅僅靠賽車技術嗎?那麼你就錯了,這裡面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便是智慧。可以這麼說,在技術相當、經驗相仿的情況下,最後取得勝利的往往是最有智慧的車手。
F1賽車王舒馬赫曾說:「當我賽車追趕另一部車子時,我要先明白駕駛人的缺點,也許我會看到他犯的錯誤,哪怕是很輕微的,為了找到這個錯誤並超越他,我經常必須跟在後面一段距離,看他如何動作。我瞭解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抓住這個機會。」
舒馬赫與松下幸之助的正確選擇為事實所證明。舒馬赫正是憑著超凡的智慧,登上了世界F1賽車的頂峰。如果他沒有認識自己,不明白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即使對手有失誤、機會出現,他又怎能確定自己可以抓住這個機會?是的,正是因為舒馬赫深刻瞭解自己技術,才能在自己擅長處抓住每個機會。
松下幸之助則是清楚的瞭解自己公司的技術實力,放棄了無益的投資。但現在我要說的瞭解自己,不僅僅只在對自己技術、智慧和投資知識的瞭解,還包括對自身性格、環境、心理的瞭解。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建議每一位投資者向自己提出這樣幾個問題:「我真正想做什麼?我為什麼要去做?我現在正在做些什麼?我為什麼這樣做?」這一連串問題也正是面臨投資領域選擇關鍵的投資者應該深思的課題。不知該選擇什麼投資,不知道哪種投資適合自己,如果是這樣,那麼你的投資必然失敗。唯有徹底瞭解個人的能力、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與工作適應性等,才能釐清投資生涯選擇的迷思,展開投資生涯的第一步。
Jan是一個在紐約期貨行業有很大聲望的期貨經紀人,曾經幫助許多人在短時間內實現了成為百萬富翁的理想,但他本人卻從不投資期貨,而是把大量資金用於購買一些大型企業的債券。他的好朋友都非常奇怪,於是去問Jan:「你的知識和經驗在期貨投資領域是有目共睹的,為什麼你自己卻不投資,白白讓致富的機會溜過,看著別人成功?」
Jan答道:「你們說的很對,我成功操作了許多投資案例,我對自己的投資技術也非常有信心,我明白自己有能力做得更好,而且會有極大的成功機率。然而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不能拿自己的錢投資,因為我從小就是一個對金錢非常在乎的人,每當我拿著自己的錢做某項投資時,因為害怕失敗,我會非常緊張,根本喪失了平時的判斷能力。
坦白說,我也嘗試過幾次,但非常遺憾、都是以失敗而告終,糟糕的是這幾次失敗還影響到我為客人投資做判斷時的信心,從此我就不再敢投資期貨了。大型企業的債券則不同,首先它的利率比銀行和國債高,其次他們信譽好、發展穩定,信用度和安全係數都非常高。」
Jan的選擇非常正確,如果他不瞭解自我,硬要繼續投資期貨,不僅會遭受重大損失,個人事業也會墜下谷底。
事實上,每一個成功人士的輝煌首先都是建立在認識自我的基礎上,這就是筆者為什麼把它列為第一章的緣故,它不僅僅是投資的第一步,也是要成功完成任何工作所必須的步驟。
二.看清自己的個性,依照性格打造投資風格
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必須將天時、地利、人和做得盡善盡美。投資者要人和就必須瞭解自我、善借他人之力、正確處理與投資顧問之間的關係;要地利則須掌握投資環境、選擇熟悉的行業;要天時就要盡力獲取情報以準確地預測市場走勢,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在投資領域,每項投資各有功能,有些功能對某個投資者有益,有些則未必。投資與投資者的目的應該協調一致,要知道哪種投資對自己有益,投資者就必須首先瞭解自我,考慮以下因素:
一、你的年齡。年輕人能夠承擔風險,也敢於承擔風險,失去還可以再來,故可以投資風險較大利潤也較高的領域;老人注重安全,投資領域亦應選擇風險係數小的行業為宜;中年投資者資金較充裕,也有東山再起的時間,但因家庭因素責任大,害怕大的失敗,故多選擇風險、收益適中的投資。
二、你的職業。如果你從事的是銷售、保險行業或臨時工等收入不規則和不穩定的行業,應該盡量避免那些需要每年或每月固定支付的投資;反之,若你收入穩定,則可大膽投資這些領域。
三、你的性格。性格在你的投資考慮中佔非常重要的位置,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這話太絕對,但毫無疑問,性格將極大影響你的投資效果。著名心理學家霍蘭德(Holland)將人的性格分成六類:
(一)、調查型:喜愛觀察、分析、調查、評估及解決問題。
(二)、藝術型:具有藝術氣質與創新能力,不受拘束喜歡創造。
(三)、社會型:喜歡與人一起工作,善於溝通工作、言辭表達,取悅和協助別人。 (四)、企業家型:這類型的人同社會型人一樣,喜歡與人有關的工作,但偏重影響、說服、領導、管理等類別角色。
(五)、傳統型:喜歡處理資料,有文書或數位能力,能接受上級指示從事細節工作。 (六)、實際型:具有機械天份,喜歡操作實際物品、機械,樂於戶外工作。
一般人可能是上述幾種以上性格的混合體。日本講談社經營總合研究所所長伊藤友八郎擁有多年研究職業適性的背景,他指出,適職‖能力×性格,且性格比能力重要。如果性格與工作不合,再好的能力也無法發揮。你不能讓一個悲觀懶散或傳統型的人去做保險,同樣不能強迫一個主動坐不住的實際型人物當作家。性格不僅決定了你的投資領域,而且決定投資方式,若喜歡主動、領導地位,你可以創業或佔公司大部分股份;但如果你喜歡跟隨別人,則需要找另一個與你性格相反的人做主腦,投資才有創新力和活力。
四、資金因素。投資者有一定數量、來源可靠的合法資金,是制定投資計劃的前提。投資之前你必須瞭解自己對投資收益的依賴程度。所謂依賴程度,就是你承擔投資風險的能力。若對投資收益依賴過大,就應選擇債券、績優股等安全可靠、有穩定收益的投資項目;若對投資收益的依賴較小,則可選擇收益較大但風險程度也高的項目。
五、承受壓力的能力。即使資金沒有問題,但你是否能承受高風險投資所帶來的巨大壓力?如果不能,還是選擇穩當利潤小的投資吧,千萬不要做鞭長莫及的事情,否則最後帶來的只有慘敗。
六、時間、資訊因素。你應該考慮能夠投放在某項投資上的時間和精力有多少,以及獲得資訊的管道、手段和時效等因素。
七、你的目標。美國教育測試服務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s)根據許多學者意見,歸納出以下十一種價值觀:
(一)、物質報酬:每個人都需要基本的收入以維生,但重視物質報酬的人以賺取更高的收入為目標,樂此不疲。
(二)、名望:有些人把名譽看的比生命更重要。
(三)、權力:喜歡控制、教導、指引或影響他人。
(四)、安定性:比較害怕變通,希望經濟收入、心理需要或社交關係不變。
(五)、自主性:喜歡依自己的意願及方式工作,不受別人的監督、控制。
(六)、專精:希望成為特定領域中的專家,他人的顧問或諮詢者。
(七)、親和:重視良好的人際關係,並為此愉悅。
(八)、多樣性:希望在工作時,有機會接觸不同的人、地、問題和活動。
(九)、創意:喜歡運用創造力改變現有的程式、產品和做事方法。
(十)、休閒:希望工作時間短。
(十一)、追尋意義:重視自己所做的事情對他人的貢獻及影響。
在投資之前,你必須瞭解自己重視以上的哪樣。消費時間、取得收入、鍛鍊自己,還是數者兼具?只有確定了個人性格、投資價值觀,及追求的目標之後,才可以此為追求更美好人生的動力與踏腳石。從事適當的投資,能讓人發揮己長,樂意投入工作。
當然,在投資的過程中,還有許許多多同樣的問題,但你不能因此而放棄認識自我,只有在各方面不斷認識自我,瞭解自己優點或劣點所在,投資者才能在無數個投資領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