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財富,逐漸轉移到新興發展國家
目前經濟正在快速發展的亞洲,誕生了許多百萬富翁。南非約翰尼斯堡(Johannesburg) 的諮詢公司New World Wealth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調查的內容主要聚焦在個人所擁有的財產,包括遊艇、藝術品收藏及私人飛機等,香港超級百萬富翁的數量高達15,400 名,已經成為世界上超級百萬富翁( 淨資產在1000萬美元以上) 最多的城市。但在最近,印度、印尼、泰國也誕生了許多百萬富翁。
美國花旗集團(Citibank)和英國房地產諮詢公司,在2013年3月的報告指出,亞洲擁有超過1 億美元處置財產權的人口,第一次超越了北美。
超富裕人士在北美地區共有17萬人,歐洲則有14萬人。
而亞洲(日本、中國和東南亞)超級富豪的人數估計已經高達1萬8千人。此外,2016年亞洲的超級富豪數量將可能增加至2萬6千人,而北美與歐洲可能一直分別保持約21萬人與15萬人左右。
以下,是擁有超過3000萬美元資產的富豪數量比(富裕高淨值個人=3000萬美元)的,順序如下:北美66000人> 歐洲54000人> 亞洲44000人> 拉丁美洲15000人> 中東4700人> 澳洲4000人> 非洲2500人。
2020年預測,全球富裕人士的數量將有50%幅度的成長,亞洲和拉丁美洲富裕人士的成長幅度,將高於其他州約88%。
經濟復甦和世界各地的順風高股價,使得全球富裕人口在2013年增加了約200萬人,資產也增長了14%。在RBC 財富管理(RBC Wealth Management) 和凱捷管理顧問公司(Capgemini)的全球財富報告中,兩者都說明了世界的富裕人口、資產將逐年增加。
在每年報告的發展趨勢中顯示了富人至少擁有100萬美元以上的可投資資產,且根據最新的版本,富人的人口數在2013年增長至15%而為1370萬人,資產總額也增加到52兆6200美元;在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中,資產連續五年呈現正擴展。
從地區來看,北美位居首位,亞洲第二。相較日本,中國的資產價格如股票和房地產皆快速增加,經濟地位迅速崛起,預計在2014年反轉並取而代之。按國家而言,排名第一的美國擁有富有人口400萬,其次是日本的230萬人,再次是德國的110萬人,最後是中國的75萬8000人,在這經濟排名前四的國家中,佔了所有富有人口總量的60%。全球擁有3000萬美元以上的超級富豪超過了15萬人。然而,僅佔0.9%的富人卻擁有全世界總資產的34.6%,石油生產國──科威特和挪威、金融市場──香港和新加坡以及新興國家的成長股──印度、俄羅斯、台灣,可說是一個明顯的趨勢,即是:富人人口數增加高於平均水平。這些國家經濟發展加快,但在歐洲國家、拉丁美洲卻呈現呆滯狀態。
2014年在紐約舉行的全球財富管理峰會,路透社表示:這是自2000 年以來第二次的增長。RBC 財富管理人喬治.劉易斯(George Lewis) 認為「金融市場恢復其活力的空間是很大的」。此份報告是針對23個國家、4500個富人家庭的調查。
資產管理公司和金融機構在富裕市場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戰,調查結果顯示:富裕比例點介於63%到64%,比2014年初的調查結果還要低。
全球的資產運用指向增強也是2014年的特徵,在國外運用其保有資產的比例是37%,相較於2013年增加了25%;另一方面,因為5年前金融危機後而持續維持著謹慎的姿態,等待機會出手投資,所以現金比率27%呈現持平的狀態。
雖然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的影響因子不被視為是造就出現代中國和印度經濟提高的原因,但基於尋找作為一個經濟強大的實體,世界經濟的中心毫無疑地在未來將轉移到亞洲。
目前經濟正在快速發展的亞洲,誕生了許多百萬富翁。南非約翰尼斯堡(Johannesburg) 的諮詢公司New World Wealth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調查的內容主要聚焦在個人所擁有的財產,包括遊艇、藝術品收藏及私人飛機等,香港超級百萬富翁的數量高達15,400 名,已經成為世界上超級百萬富翁( 淨資產在1000萬美元以上) 最多的城市。但在最近,印度、印尼、泰國也誕生了許多百萬富翁。
美國花旗集團(Citibank)和英國房地產諮詢公司,在2013年3月的報告指出,亞洲擁有超過1 億美元處置財產權的人口,第一次超越了北美。
超富裕人士在北美地區共有17萬人,歐洲則有14萬人。
而亞洲(日本、中國和東南亞)超級富豪的人數估計已經高達1萬8千人。此外,2016年亞洲的超級富豪數量將可能增加至2萬6千人,而北美與歐洲可能一直分別保持約21萬人與15萬人左右。
以下,是擁有超過3000萬美元資產的富豪數量比(富裕高淨值個人=3000萬美元)的,順序如下:北美66000人> 歐洲54000人> 亞洲44000人> 拉丁美洲15000人> 中東4700人> 澳洲4000人> 非洲2500人。
2020年預測,全球富裕人士的數量將有50%幅度的成長,亞洲和拉丁美洲富裕人士的成長幅度,將高於其他州約88%。
經濟復甦和世界各地的順風高股價,使得全球富裕人口在2013年增加了約200萬人,資產也增長了14%。在RBC 財富管理(RBC Wealth Management) 和凱捷管理顧問公司(Capgemini)的全球財富報告中,兩者都說明了世界的富裕人口、資產將逐年增加。
在每年報告的發展趨勢中顯示了富人至少擁有100萬美元以上的可投資資產,且根據最新的版本,富人的人口數在2013年增長至15%而為1370萬人,資產總額也增加到52兆6200美元;在2008年開始的全球金融危機中,資產連續五年呈現正擴展。
從地區來看,北美位居首位,亞洲第二。相較日本,中國的資產價格如股票和房地產皆快速增加,經濟地位迅速崛起,預計在2014年反轉並取而代之。按國家而言,排名第一的美國擁有富有人口400萬,其次是日本的230萬人,再次是德國的110萬人,最後是中國的75萬8000人,在這經濟排名前四的國家中,佔了所有富有人口總量的60%。全球擁有3000萬美元以上的超級富豪超過了15萬人。然而,僅佔0.9%的富人卻擁有全世界總資產的34.6%,石油生產國──科威特和挪威、金融市場──香港和新加坡以及新興國家的成長股──印度、俄羅斯、台灣,可說是一個明顯的趨勢,即是:富人人口數增加高於平均水平。這些國家經濟發展加快,但在歐洲國家、拉丁美洲卻呈現呆滯狀態。
2014年在紐約舉行的全球財富管理峰會,路透社表示:這是自2000 年以來第二次的增長。RBC 財富管理人喬治.劉易斯(George Lewis) 認為「金融市場恢復其活力的空間是很大的」。此份報告是針對23個國家、4500個富人家庭的調查。
資產管理公司和金融機構在富裕市場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戰,調查結果顯示:富裕比例點介於63%到64%,比2014年初的調查結果還要低。
全球的資產運用指向增強也是2014年的特徵,在國外運用其保有資產的比例是37%,相較於2013年增加了25%;另一方面,因為5年前金融危機後而持續維持著謹慎的姿態,等待機會出手投資,所以現金比率27%呈現持平的狀態。
雖然國家制度和社會制度的影響因子不被視為是造就出現代中國和印度經濟提高的原因,但基於尋找作為一個經濟強大的實體,世界經濟的中心毫無疑地在未來將轉移到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