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邏輯化操作與選擇權策略
邏輯化操作的架構
一、部位:建立部位前與建立後的操作。
二、型態:不同型態中,多空力量壓縮形成機會。
三、斜率:10日EMA走勢表達斜率的運動模式。
四、乖離:顯示市場過度反應的結果。
五、試單:看到機會後的操作,以風險最低方式進行。
六、停損:基本上分為邏輯停損與量化停損兩種。
七、支壓:過去的壓力與支撐,是未來的支撐與壓力來源。
這樣的邏輯思維尤其是個別部分,都是你我熟悉的應用工具,但對整體結合起來加以應用的經驗,或許還沒有什麼感覺,也不必急著能馬上掌握獲利技術,我們看到的不是賭場,希望投資人多一些耐心,讓筆者循序漸進的說給你瞭解。
那麼應該應在何種市場進行操作呢?基本上,在股票與期貨市場都可以使用,但筆者在本書要建議的是選擇權市場,因為選擇權市場的策略應用相當靈活,很適合邏輯化操作,在筆者一一舉例說明後,你會有信心利用選擇權市場,如果能更進一步運用到股票或期貨市場,那是絕妙之舉。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選擇權市場的交易策略,應該如何使用?
選擇權策略要牢記
表1-1交易策略選集是時機與策略的結合,提供給投資人參考。投資人當然都有自己的策略模式,但大多數投資人並沒有一個可靠方法,而筆者要在本書所有提及給投資人參考的交易模式,是已經成熟的邏輯化操作系統,在前一節給了投資人概要,下一章將詳細介紹使用模式。
使用選擇權策略的好處在於投資人可以靈活運用,不像股票或是期貨的工具,賺錢、賠錢就只能一翻兩瞪眼,不是賺就是賠,選擇權可以利用賣方策略控制風險,同時可以保住趨勢的獲利性。只要懂一點選擇權的投資人都應該理解這是為什麼?如何能產生或製造一種賠小賺大交易狀態。
以第一項來說,當走勢出現平均線向上、斜率相當陡峭時;或相對低點突破價格型態上漲後壓回,隨後再度往上竄升時;或市場可能出現強力低點V形反轉時,這三種情境都是以買進買權做為交易策略的最好時機。
其中又以第一項出現平均線向上、斜率相當陡峭時,這個時機點會相當合理的原因是,市場價格要讓斜率返轉而上,必須要有很大力氣,這個力氣就是由多方或是空方在趨勢翻轉之前累積出來。第一單元
三個燈泡故事,勝過300本保險建議書
從豪宅到好窄?
有一家跨國的保險公司,邀請我以「說故事的力量」這個主題,為他們內部講師群、業務主管進行20多個梯次的教育訓練,每一次課程結束之後,總是會有一些令我驚喜的回應。
那天上課前,我在電梯巧遇業務襄理Alice,她很興奮地告訴我:「老師,謝謝你,你的課程真的讓我受益良多,這次是我第二次上你的課了!」受到這樣的肯定,我當然很高興,也忍不住問她:「所以你上完課,真的有運用故事來銷售嗎?」Alice回答:「當然啊,而且在短短幾個禮拜裡,我就創造了5件5000多美元的保險訂單耶,我自己都嚇了一跳!」
「老師,你還記得三個燈泡的故事嗎?我覺得說一個好故事的力量,真的勝過300本的保險建議書…」我當然記得,那是某一個梯次,業務員小李在台上發表的一個發人省思的真實案例。
小李有一天突然興起,跑到老客戶陳伯伯的鄉下豪宅要去拜訪他,應門的年輕人卻說,陳伯伯搬家了,要到後面的巷子去找他。
於是,他循著鄉間防火巷的小路,找到了滿臉憔悴的陳伯伯,發現他的「新」家只是一間破爛髒亂的小屋子!小李試探性的詢問陳伯伯:「為什麼從豪宅住到這個好窄的地方?是發生了什麼事嗎?需不需要我幫忙?」「唉!」陳伯伯嘆了一口氣,告訴小李,他的孩子成年了吵著要分家,他只好把家產分一分,豪宅讓給他們,自己搬出來,不用天天看他們臉色,免得心裡難過。
小李才剛要勸陳伯伯放寬心,卻突然瞥見,窄小屋內的牆壁上,裝了三個大小不一的燈泡,顯得特別突兀。於是小李問:「伯伯,你怎麼裝了三個燈泡,是不是怕室內太暗?」陳伯伯沉默一陣子,小李也覺得很尷尬,好像問了不該問的問題。最後,陳伯伯緩緩開口說,燈泡是兒子用來通知他吃飯的。
大燈泡亮,就去大兒子家;中型燈泡亮,就到二兒子家;當最小燈泡亮時,就到小兒子家。為什麼會這樣子呢?陳伯伯紅著眼眶,說:「唉!年紀大了記性不好,常搞錯地方,媳婦老是抱怨我,所以兒子們就裝了燈泡來提醒我,免得三個媳婦又吵架。」小李順口問了伯伯,那你今天要去誰家吃飯?伯伯低頭不語。小李覺得奇怪,都已經過中午了,怎麼會還不知道?其他的選擇權策略相應技術工具情境,投資人可以在同理可證下,得到對的結論。這些結論不一定可以得到每個人認同,但只要是有損益變化,持續賺錢的模式下,投資人才能一點一滴的累積交易操作實力,創造屬於自己的聖杯。
建議投資人一定要記住這些交易策略的使用情境,因為筆者不希望把交易策略弄得太複雜,本書的邏輯化操作過程中,只會使用簡單的選擇權交易策略,這對第一次閱讀的投資人難度太高,怕出現無法有效率吸收本書內容,當然,也不會完完全全使用表1-2的技術面情境,只有本書列示的七個交易邏輯才會在後續的實例中出現。但是投資人如何把各種選擇權交易策略與風險管理模式,應用並結合在核心邏輯之中,才是投資人在本書得到最大收益的關鍵點了。
邏輯化交易的步驟說明
一、部位確認,二、形態確認,三、斜率=趨勢,四、利用乖離,五、乖離擴大時-要先試單。試單動作必須先考慮市場是否出現極端情境?形式上有二種:
一、負乖離持續擴大,直到不再創新低,同時此乖離轉為收斂狀態,作多;
二、正乖離持續擴大,直到不再創新高,同時此乖離轉為收斂狀態,作空。
順勢操作、逆勢調整
停損可分為很多方式,在筆者的拙作已經有許多介紹,有興趣投資人可以做為參考。在本書這套選擇權交易系統中,筆者較為喜歡以邏輯停損方式操作,如圖1-8所示。邏輯停損可以說,在本書中所提出的七個交易邏輯範圍內,也是出現相反行情時,所使用的停損方式。例如:試多單進場持有部位,經過一段時間,市場出現試空單走勢時,可以依此相反邏輯而進行獲利停損。其他建議停損模式如下:一、獲利停損二、虧錢停損三、移動停損四、本波低/高:五、前波低/高六、(本波+前波)/2
投資人可以靈活運用,不必拘泥於任何固化思維,否則投資人是討不到好處的。所謂靈活運用,就是可以單一邏輯操作,也可以組合式應用,依據投資人在不同情境下,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操作就是靈活應用。第二章型態確認:當下價格變化模式的有效辨認方法
關於型態的問題,投資人要以嚴肅態度看待,尤其本書所使用的交易系統就是趨勢追蹤模式,當一個型態完成,或說還沒有完成就出現趨勢性走勢,投資人的操作必然是跟隨而入,那個已經發生的趨勢,不管它是多頭,還是空頭,跟進並追蹤其趨勢,建立部位是非常重要。
筆者最喜歡的型態是市場價格在過度反應後的收斂型。當然,其他型態也需要注意到收斂模式,在型態構建過程中,投資人部位的調整模式,任何調整的絕對前提是對投資人的後續部位損益變化有益,例如:持有多單時,投資人的加碼信心不是非常強烈,那麼就是使用買方攻擊型態--buycall。
相對的,如果持有賣方策略--收取權利金為主的策略,需要注意的是當市場波動往不利方向推進,同時波動率又持續放大,投資人的唯一操作就是利用期貨部位,進行直接避險操作。這對有經驗的投資人是毫無疑問的反射動作,直觀性的操作而已。但對於沒有經驗的投資人,就容易慌張了,一旦慌了手腳,出錯機率快速上升,結局就是虧錢。
型態應用的重點要隨時注意每一個型態的最後一波方向,一般來說就是確認第四波的方向與斜率,這個問題能有效解決,那麼投資人的交易就成功一大半了。
收斂型的操作
圖2-1收斂型-2354鴻準資料來源:元大點金靈
矩形的操作
圖2-2矩型-2881富邦金資料來源:元大點金靈
(詳見本書第二章)
第三章趨勢追蹤:趨勢確認前的思維與作法
筆者先針對斜率在趨勢辨識技巧、應用方法進行說明。斜率是辨識趨勢的第一選擇,進而延伸出斜率操作法與選擇權操作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斜率操作法是交易技巧基礎中的基礎,若能把交易策略再分配再結合時間運用、標的分散、資金管理、報酬分配與風險切割等多個面向的綜合性應用的不同需求,投資人可以想像那將有多少交易模組可以被設計出來,這樣的技術與經驗是多麼重要!所謂財務自由都必須在這些基礎才能架構起來。
為什麼是斜率?低買高賣的第一個要件是如何理解市場趨勢,事實上,筆者在《斜率操作法》書中已經有相當清楚的交代了。在本書中,筆者要著重在與選擇權策略的結合,因此斜率是什麼的問題就不多講。在斜率的基礎上,投資人藉以判斷市場價格趨勢可能變化,並依據變化調整部位,以取得最好效果,達到資產管理的營利目的。
圖3-1交易工具基礎是斜率-2881富邦金資料來源:元大點金靈
以圖3-1富邦金為例,投資人期待的是在35元附近買進(斜率向上),然後在40元附近賣出(效率向下或走平)做獲利了結動作,如此股票操作是投資人夢寐以求的結果。
在1月底買進建立部位,到3月初獲利賣出達到14%,投資人不要說這是做不到,只要邏輯性正確,執行力夠強,不是把股票市場當做賭場對話,筆者相信任何一個有以上能力的投資人,都可以賺到錢。
斜率的進階用法
筆者的斜率操作法,再加上選擇權交易策略,進行更細膩的操作,不但是讓投資人交易更加輕鬆,而且可以讓交易成為可以獨特應用的技術(投資人可依照本書所提模式修改內容),甚至之後可以傳承(如果高買低賣才能獲利,則此策略會無效),不過期貨交易操作有點門檻,要謹慎一些,然而投資人可以不用懷疑,這是筆者期待的是效率進階使用方法。
就斜率使用而言,當斜率明確展現市場價格趨勢反向變化時,選擇權就是一個控制風險的工具,協助並強化投資人本身在交易策略的執行力,如果不明確、信心不足時呢?以富邦金為例,在2016年1月底時,看到有進場買進股票機會,但是沒有足夠資金,或是最糟的信心不足,不知道它會不會上漲?會不會套牢?等等狹隘的交易格局狀況下,最終錯過機會。
如圖3-2,斜率向上買進買權的動作,在於控制風險,當然可以直接買進股票也是一種操作。就加碼操作而言,買進買權後可以在斜率上升的過程中,加碼買進股票,因為已經具備了優勢部位,任何的加碼買進,都有助於獲利性增加。
追蹤趨勢的模式與操作
邏輯化操作:作多模式
一、以斜率向上做為趨勢形成的判斷,也是開始建立部位的起始點。
二、在風險控制前提,買進買權,建立基本部位。
三、趨勢繼續有利,在回調有撐條件下,加碼買進買權。
四、反之,回調無撐情境下,減碼操作。五、在價格趨勢持續對部位有利情境下,可以在回調有撐時加碼買進買權,也可以賣出賣權收取權利金,彌補交易成本。
邏輯化操作:作空模式
一、以斜率向下做為趨勢形成的判斷,也是開始建立部位的起始點。
二、在風險控制前提,買進賣權,建立基本部位。
三、趨勢繼續有利,在反彈無力條件下,加碼買進賣權。
四、反之,反彈有力情境下,減碼操作。
五、在價格趨勢持續對部位有利情境下,可以在反彈無力時加碼買進賣權,也可以賣出買權收取權利金,彌補交易成本。
趨勢辨識升級版
趨勢認定除了以斜率辨識之外,還有上漲三絕與下跌三絕模式。這對於使用長期投資策略的投資人來說,是很好的應用模式,對於邏輯化操作來說,是一個進階的操作方式。為何如此說?當投資人在使用選擇權策略時,以短線週期來說,斜率可以有效的使用,當然長線週期也是可以使用斜率模式。但是有些投資人對於斜率的應用熟悉之後,想要在趨勢變化過程中,對市場價格有更進一步思考,或是取之做為驗證工具,那麼上漲三絕與下跌三絕模式是一項很好的輔助工具。
第四章乖離:極端情境的應用模式
這一章是以極端情境的模式出現,並且加強練習認識乖離,應用乖離這個工具;同時因為乖離擴大、新高/低、乖離收斂原本就是同一組邏輯,投資人在思考轉折點時,就需要一起使用。雖然乖離是許多投資人常用的工具,不過筆者所使用的乖離計算方式與一般不同,同時得到這個值後,不能把乖離單獨使用,必須是有清晰度高、完整性高的系統化模式下,才能把乖離用得漂亮。
圖4-1正乖離與負乖離擴大模式
乖離擴大(圖4-1)、新高/新低、乖離擴大,這三個邏輯以組合方式一起使用,是邏輯化操作的起始要件。在筆者的交易經驗中,這三個條件同時完成時,就是進行試單的機會。這個機會在於打探敵方軍情的作用。例如:出現負乖離擴大+不再創新低價+乖離呈現收斂現象,就是執行嘗試買入多單的時候。一般在股票與期貨市場較為簡單,但在選擇權市場,投資人可以買進買權或是賣出賣權,兩種作法都是正確的偏多策略。但不同的是,買進買權要有高陡峭的斜率配搭,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就是選擇權買方要用在有快速上漲的機會中,因為買進買權的缺點是隨著時間的往前走,權利金的價值會越來越低,而看價格走勢快速時,買進買權的時間消耗最少,因此在快速行情下,買進買權最佳策略。此外,如果當下仍然無法判斷市場的上漲速度時,可以利用買進買權方式,控制好看錯行情方向的過大損失。當然,要付出的代價就是時間價值的遞減結果。
在一進場就遇到大行情,那麼買進買權的獲利性迅速增加,在趨勢越加明朗化時,持續買進買權或是賣出賣權,一個支付權利金(-20點),一個收入權利金(+15點),一來一往之後,等於可以最低成本持有部位。
圖4-2快速與慢速行情2912統一超資料來源:元大點金靈
從圖4-2所示,投資人可以清楚看到市場行情的快慢測度,可以使用斜率的陡峭程度進行觀察,這樣的工具利用,是所有技術工具的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投資人最重要的是把斜率=方向+速度牢記在心中,在必要時多多加以應用。
正乖離與負乖離
本書所提到的乖離的使用理念與方式,跟一般市場上有所不同,筆者認知的乖離公式如下:
正乖離:最高價-平均價(例如:10天均價)
負乖離:平均價(例如。10天均價)-最低價
10天均價(EMA)可以使用為10日平均線,兩者的變化是投資人的觀察重點。而且乖離與價格是否持續擴大(圖4-1有說明),更是使用乖離的重點,意思是說,如果沒有持續擴大現象,乖離只是顯示市場現狀的結果;但是這種結果的呈現,對使用者幫助不是最大。
那麼在乖離持續擴大的狀態下,顯示的是什麼呢?當乖離持續擴大(不論正負乖離),表示市場價格,也就是投資人的交易行為已經開始出現過度反應階段,這個階段的重要性在於如果投資人發現價格已經偏離價值,那麼價格會自然而然的回到價值的身邊,這是目前市場的看法。
圖4-3正負乖離但是筆者認為除了價格與價值的關係之外,更重要的是,市場內又有不同目的的投資人,例如:不同資金規模、使用不同交易策略、不同風險承擔、對報酬有不同要求、個性不同等等的投資人,以及各自在不同時間點,情緒受市場不同程度影響等等因素的投資人,交錯變化下,市場價格會呈現來來回回的走勢變化,尤其是短期間之內,多空來回碰撞結果,當價格乖離擴大到一定程度,市場就會有反向力量出現,讓價格回歸到應有的軌道之內。
價格就在或漲或跌的過程中,完成它原來要前進的方向,直到有一方的力氣衰竭為止,不論多空市場,都是相同的邏輯。因此投資人可以利用乖離進行試單操作。如果投資人把這個方式當做轉折點的應用,也是不錯的點子。
乖離收斂
有了新價格展示市場趨勢的企圖心,在空頭市場負乖離慢慢擴大後,會出現收斂現象;相對的,多頭市場正乖離慢慢擴大後,也會出現收斂現象。意思是說,不管市場在多頭或是空頭,在市場轉折點(又稱為拐點)的變化處,市場價格呈現乖離收斂狀態也是必要條件。甚至投資人可以說是乖離收斂成就了趨勢轉折。
圖4-5乖離收斂狀態
邏輯化操作的架構
一、部位:建立部位前與建立後的操作。
二、型態:不同型態中,多空力量壓縮形成機會。
三、斜率:10日EMA走勢表達斜率的運動模式。
四、乖離:顯示市場過度反應的結果。
五、試單:看到機會後的操作,以風險最低方式進行。
六、停損:基本上分為邏輯停損與量化停損兩種。
七、支壓:過去的壓力與支撐,是未來的支撐與壓力來源。
這樣的邏輯思維尤其是個別部分,都是你我熟悉的應用工具,但對整體結合起來加以應用的經驗,或許還沒有什麼感覺,也不必急著能馬上掌握獲利技術,我們看到的不是賭場,希望投資人多一些耐心,讓筆者循序漸進的說給你瞭解。
那麼應該應在何種市場進行操作呢?基本上,在股票與期貨市場都可以使用,但筆者在本書要建議的是選擇權市場,因為選擇權市場的策略應用相當靈活,很適合邏輯化操作,在筆者一一舉例說明後,你會有信心利用選擇權市場,如果能更進一步運用到股票或期貨市場,那是絕妙之舉。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選擇權市場的交易策略,應該如何使用?
選擇權策略要牢記
表1-1交易策略選集是時機與策略的結合,提供給投資人參考。投資人當然都有自己的策略模式,但大多數投資人並沒有一個可靠方法,而筆者要在本書所有提及給投資人參考的交易模式,是已經成熟的邏輯化操作系統,在前一節給了投資人概要,下一章將詳細介紹使用模式。
使用選擇權策略的好處在於投資人可以靈活運用,不像股票或是期貨的工具,賺錢、賠錢就只能一翻兩瞪眼,不是賺就是賠,選擇權可以利用賣方策略控制風險,同時可以保住趨勢的獲利性。只要懂一點選擇權的投資人都應該理解這是為什麼?如何能產生或製造一種賠小賺大交易狀態。
以第一項來說,當走勢出現平均線向上、斜率相當陡峭時;或相對低點突破價格型態上漲後壓回,隨後再度往上竄升時;或市場可能出現強力低點V形反轉時,這三種情境都是以買進買權做為交易策略的最好時機。
其中又以第一項出現平均線向上、斜率相當陡峭時,這個時機點會相當合理的原因是,市場價格要讓斜率返轉而上,必須要有很大力氣,這個力氣就是由多方或是空方在趨勢翻轉之前累積出來。第一單元
三個燈泡故事,勝過300本保險建議書
從豪宅到好窄?
有一家跨國的保險公司,邀請我以「說故事的力量」這個主題,為他們內部講師群、業務主管進行20多個梯次的教育訓練,每一次課程結束之後,總是會有一些令我驚喜的回應。
那天上課前,我在電梯巧遇業務襄理Alice,她很興奮地告訴我:「老師,謝謝你,你的課程真的讓我受益良多,這次是我第二次上你的課了!」受到這樣的肯定,我當然很高興,也忍不住問她:「所以你上完課,真的有運用故事來銷售嗎?」Alice回答:「當然啊,而且在短短幾個禮拜裡,我就創造了5件5000多美元的保險訂單耶,我自己都嚇了一跳!」
「老師,你還記得三個燈泡的故事嗎?我覺得說一個好故事的力量,真的勝過300本的保險建議書…」我當然記得,那是某一個梯次,業務員小李在台上發表的一個發人省思的真實案例。
小李有一天突然興起,跑到老客戶陳伯伯的鄉下豪宅要去拜訪他,應門的年輕人卻說,陳伯伯搬家了,要到後面的巷子去找他。
於是,他循著鄉間防火巷的小路,找到了滿臉憔悴的陳伯伯,發現他的「新」家只是一間破爛髒亂的小屋子!小李試探性的詢問陳伯伯:「為什麼從豪宅住到這個好窄的地方?是發生了什麼事嗎?需不需要我幫忙?」「唉!」陳伯伯嘆了一口氣,告訴小李,他的孩子成年了吵著要分家,他只好把家產分一分,豪宅讓給他們,自己搬出來,不用天天看他們臉色,免得心裡難過。
小李才剛要勸陳伯伯放寬心,卻突然瞥見,窄小屋內的牆壁上,裝了三個大小不一的燈泡,顯得特別突兀。於是小李問:「伯伯,你怎麼裝了三個燈泡,是不是怕室內太暗?」陳伯伯沉默一陣子,小李也覺得很尷尬,好像問了不該問的問題。最後,陳伯伯緩緩開口說,燈泡是兒子用來通知他吃飯的。
大燈泡亮,就去大兒子家;中型燈泡亮,就到二兒子家;當最小燈泡亮時,就到小兒子家。為什麼會這樣子呢?陳伯伯紅著眼眶,說:「唉!年紀大了記性不好,常搞錯地方,媳婦老是抱怨我,所以兒子們就裝了燈泡來提醒我,免得三個媳婦又吵架。」小李順口問了伯伯,那你今天要去誰家吃飯?伯伯低頭不語。小李覺得奇怪,都已經過中午了,怎麼會還不知道?其他的選擇權策略相應技術工具情境,投資人可以在同理可證下,得到對的結論。這些結論不一定可以得到每個人認同,但只要是有損益變化,持續賺錢的模式下,投資人才能一點一滴的累積交易操作實力,創造屬於自己的聖杯。
建議投資人一定要記住這些交易策略的使用情境,因為筆者不希望把交易策略弄得太複雜,本書的邏輯化操作過程中,只會使用簡單的選擇權交易策略,這對第一次閱讀的投資人難度太高,怕出現無法有效率吸收本書內容,當然,也不會完完全全使用表1-2的技術面情境,只有本書列示的七個交易邏輯才會在後續的實例中出現。但是投資人如何把各種選擇權交易策略與風險管理模式,應用並結合在核心邏輯之中,才是投資人在本書得到最大收益的關鍵點了。
邏輯化交易的步驟說明
一、部位確認,二、形態確認,三、斜率=趨勢,四、利用乖離,五、乖離擴大時-要先試單。試單動作必須先考慮市場是否出現極端情境?形式上有二種:
一、負乖離持續擴大,直到不再創新低,同時此乖離轉為收斂狀態,作多;
二、正乖離持續擴大,直到不再創新高,同時此乖離轉為收斂狀態,作空。
順勢操作、逆勢調整
停損可分為很多方式,在筆者的拙作已經有許多介紹,有興趣投資人可以做為參考。在本書這套選擇權交易系統中,筆者較為喜歡以邏輯停損方式操作,如圖1-8所示。邏輯停損可以說,在本書中所提出的七個交易邏輯範圍內,也是出現相反行情時,所使用的停損方式。例如:試多單進場持有部位,經過一段時間,市場出現試空單走勢時,可以依此相反邏輯而進行獲利停損。其他建議停損模式如下:一、獲利停損二、虧錢停損三、移動停損四、本波低/高:五、前波低/高六、(本波+前波)/2
投資人可以靈活運用,不必拘泥於任何固化思維,否則投資人是討不到好處的。所謂靈活運用,就是可以單一邏輯操作,也可以組合式應用,依據投資人在不同情境下,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操作就是靈活應用。第二章型態確認:當下價格變化模式的有效辨認方法
關於型態的問題,投資人要以嚴肅態度看待,尤其本書所使用的交易系統就是趨勢追蹤模式,當一個型態完成,或說還沒有完成就出現趨勢性走勢,投資人的操作必然是跟隨而入,那個已經發生的趨勢,不管它是多頭,還是空頭,跟進並追蹤其趨勢,建立部位是非常重要。
筆者最喜歡的型態是市場價格在過度反應後的收斂型。當然,其他型態也需要注意到收斂模式,在型態構建過程中,投資人部位的調整模式,任何調整的絕對前提是對投資人的後續部位損益變化有益,例如:持有多單時,投資人的加碼信心不是非常強烈,那麼就是使用買方攻擊型態--buycall。
相對的,如果持有賣方策略--收取權利金為主的策略,需要注意的是當市場波動往不利方向推進,同時波動率又持續放大,投資人的唯一操作就是利用期貨部位,進行直接避險操作。這對有經驗的投資人是毫無疑問的反射動作,直觀性的操作而已。但對於沒有經驗的投資人,就容易慌張了,一旦慌了手腳,出錯機率快速上升,結局就是虧錢。
型態應用的重點要隨時注意每一個型態的最後一波方向,一般來說就是確認第四波的方向與斜率,這個問題能有效解決,那麼投資人的交易就成功一大半了。
收斂型的操作
圖2-1收斂型-2354鴻準資料來源:元大點金靈
矩形的操作
圖2-2矩型-2881富邦金資料來源:元大點金靈
(詳見本書第二章)
第三章趨勢追蹤:趨勢確認前的思維與作法
筆者先針對斜率在趨勢辨識技巧、應用方法進行說明。斜率是辨識趨勢的第一選擇,進而延伸出斜率操作法與選擇權操作的應用,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斜率操作法是交易技巧基礎中的基礎,若能把交易策略再分配再結合時間運用、標的分散、資金管理、報酬分配與風險切割等多個面向的綜合性應用的不同需求,投資人可以想像那將有多少交易模組可以被設計出來,這樣的技術與經驗是多麼重要!所謂財務自由都必須在這些基礎才能架構起來。
為什麼是斜率?低買高賣的第一個要件是如何理解市場趨勢,事實上,筆者在《斜率操作法》書中已經有相當清楚的交代了。在本書中,筆者要著重在與選擇權策略的結合,因此斜率是什麼的問題就不多講。在斜率的基礎上,投資人藉以判斷市場價格趨勢可能變化,並依據變化調整部位,以取得最好效果,達到資產管理的營利目的。
圖3-1交易工具基礎是斜率-2881富邦金資料來源:元大點金靈
以圖3-1富邦金為例,投資人期待的是在35元附近買進(斜率向上),然後在40元附近賣出(效率向下或走平)做獲利了結動作,如此股票操作是投資人夢寐以求的結果。
在1月底買進建立部位,到3月初獲利賣出達到14%,投資人不要說這是做不到,只要邏輯性正確,執行力夠強,不是把股票市場當做賭場對話,筆者相信任何一個有以上能力的投資人,都可以賺到錢。
斜率的進階用法
筆者的斜率操作法,再加上選擇權交易策略,進行更細膩的操作,不但是讓投資人交易更加輕鬆,而且可以讓交易成為可以獨特應用的技術(投資人可依照本書所提模式修改內容),甚至之後可以傳承(如果高買低賣才能獲利,則此策略會無效),不過期貨交易操作有點門檻,要謹慎一些,然而投資人可以不用懷疑,這是筆者期待的是效率進階使用方法。
就斜率使用而言,當斜率明確展現市場價格趨勢反向變化時,選擇權就是一個控制風險的工具,協助並強化投資人本身在交易策略的執行力,如果不明確、信心不足時呢?以富邦金為例,在2016年1月底時,看到有進場買進股票機會,但是沒有足夠資金,或是最糟的信心不足,不知道它會不會上漲?會不會套牢?等等狹隘的交易格局狀況下,最終錯過機會。
如圖3-2,斜率向上買進買權的動作,在於控制風險,當然可以直接買進股票也是一種操作。就加碼操作而言,買進買權後可以在斜率上升的過程中,加碼買進股票,因為已經具備了優勢部位,任何的加碼買進,都有助於獲利性增加。
追蹤趨勢的模式與操作
邏輯化操作:作多模式
一、以斜率向上做為趨勢形成的判斷,也是開始建立部位的起始點。
二、在風險控制前提,買進買權,建立基本部位。
三、趨勢繼續有利,在回調有撐條件下,加碼買進買權。
四、反之,回調無撐情境下,減碼操作。五、在價格趨勢持續對部位有利情境下,可以在回調有撐時加碼買進買權,也可以賣出賣權收取權利金,彌補交易成本。
邏輯化操作:作空模式
一、以斜率向下做為趨勢形成的判斷,也是開始建立部位的起始點。
二、在風險控制前提,買進賣權,建立基本部位。
三、趨勢繼續有利,在反彈無力條件下,加碼買進賣權。
四、反之,反彈有力情境下,減碼操作。
五、在價格趨勢持續對部位有利情境下,可以在反彈無力時加碼買進賣權,也可以賣出買權收取權利金,彌補交易成本。
趨勢辨識升級版
趨勢認定除了以斜率辨識之外,還有上漲三絕與下跌三絕模式。這對於使用長期投資策略的投資人來說,是很好的應用模式,對於邏輯化操作來說,是一個進階的操作方式。為何如此說?當投資人在使用選擇權策略時,以短線週期來說,斜率可以有效的使用,當然長線週期也是可以使用斜率模式。但是有些投資人對於斜率的應用熟悉之後,想要在趨勢變化過程中,對市場價格有更進一步思考,或是取之做為驗證工具,那麼上漲三絕與下跌三絕模式是一項很好的輔助工具。
第四章乖離:極端情境的應用模式
這一章是以極端情境的模式出現,並且加強練習認識乖離,應用乖離這個工具;同時因為乖離擴大、新高/低、乖離收斂原本就是同一組邏輯,投資人在思考轉折點時,就需要一起使用。雖然乖離是許多投資人常用的工具,不過筆者所使用的乖離計算方式與一般不同,同時得到這個值後,不能把乖離單獨使用,必須是有清晰度高、完整性高的系統化模式下,才能把乖離用得漂亮。
圖4-1正乖離與負乖離擴大模式
乖離擴大(圖4-1)、新高/新低、乖離擴大,這三個邏輯以組合方式一起使用,是邏輯化操作的起始要件。在筆者的交易經驗中,這三個條件同時完成時,就是進行試單的機會。這個機會在於打探敵方軍情的作用。例如:出現負乖離擴大+不再創新低價+乖離呈現收斂現象,就是執行嘗試買入多單的時候。一般在股票與期貨市場較為簡單,但在選擇權市場,投資人可以買進買權或是賣出賣權,兩種作法都是正確的偏多策略。但不同的是,買進買權要有高陡峭的斜率配搭,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就是選擇權買方要用在有快速上漲的機會中,因為買進買權的缺點是隨著時間的往前走,權利金的價值會越來越低,而看價格走勢快速時,買進買權的時間消耗最少,因此在快速行情下,買進買權最佳策略。此外,如果當下仍然無法判斷市場的上漲速度時,可以利用買進買權方式,控制好看錯行情方向的過大損失。當然,要付出的代價就是時間價值的遞減結果。
在一進場就遇到大行情,那麼買進買權的獲利性迅速增加,在趨勢越加明朗化時,持續買進買權或是賣出賣權,一個支付權利金(-20點),一個收入權利金(+15點),一來一往之後,等於可以最低成本持有部位。
圖4-2快速與慢速行情2912統一超資料來源:元大點金靈
從圖4-2所示,投資人可以清楚看到市場行情的快慢測度,可以使用斜率的陡峭程度進行觀察,這樣的工具利用,是所有技術工具的基本,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投資人最重要的是把斜率=方向+速度牢記在心中,在必要時多多加以應用。
正乖離與負乖離
本書所提到的乖離的使用理念與方式,跟一般市場上有所不同,筆者認知的乖離公式如下:
正乖離:最高價-平均價(例如:10天均價)
負乖離:平均價(例如。10天均價)-最低價
10天均價(EMA)可以使用為10日平均線,兩者的變化是投資人的觀察重點。而且乖離與價格是否持續擴大(圖4-1有說明),更是使用乖離的重點,意思是說,如果沒有持續擴大現象,乖離只是顯示市場現狀的結果;但是這種結果的呈現,對使用者幫助不是最大。
那麼在乖離持續擴大的狀態下,顯示的是什麼呢?當乖離持續擴大(不論正負乖離),表示市場價格,也就是投資人的交易行為已經開始出現過度反應階段,這個階段的重要性在於如果投資人發現價格已經偏離價值,那麼價格會自然而然的回到價值的身邊,這是目前市場的看法。
圖4-3正負乖離但是筆者認為除了價格與價值的關係之外,更重要的是,市場內又有不同目的的投資人,例如:不同資金規模、使用不同交易策略、不同風險承擔、對報酬有不同要求、個性不同等等的投資人,以及各自在不同時間點,情緒受市場不同程度影響等等因素的投資人,交錯變化下,市場價格會呈現來來回回的走勢變化,尤其是短期間之內,多空來回碰撞結果,當價格乖離擴大到一定程度,市場就會有反向力量出現,讓價格回歸到應有的軌道之內。
價格就在或漲或跌的過程中,完成它原來要前進的方向,直到有一方的力氣衰竭為止,不論多空市場,都是相同的邏輯。因此投資人可以利用乖離進行試單操作。如果投資人把這個方式當做轉折點的應用,也是不錯的點子。
乖離收斂
有了新價格展示市場趨勢的企圖心,在空頭市場負乖離慢慢擴大後,會出現收斂現象;相對的,多頭市場正乖離慢慢擴大後,也會出現收斂現象。意思是說,不管市場在多頭或是空頭,在市場轉折點(又稱為拐點)的變化處,市場價格呈現乖離收斂狀態也是必要條件。甚至投資人可以說是乖離收斂成就了趨勢轉折。
圖4-5乖離收斂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