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退休後,預見富足的自己
是否想過退休後,你會是什麼角色?你是在做什麼?你是否過上了你想要的生活?你是牽著老伴的手在美麗的沙灘上曬太陽,細數往日情懷?還是蝸居在自家狹小的房子中,一日三餐只能白粥配鹹菜?
每個人都會慢慢變老,但沒有人希望今天的收入比昨天還要少;每個人都希望健康長壽,但是沒有人願意到老了還孤苦淒涼,每個人都希望退休後,能遇到富足的自己。
1.你是否曾夢想過未來的生活呢?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期待:與另一半攜手,於仲夏午夜徜徉於愛琴海邊,去領略造物主賜予我們的旖旎風光?你是否也曾勾勒過這樣的華美畫卷:當一天的忙碌過後,在自己寬敞舒適的小家裏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呢?
人的一生總是充滿夢想,夢想是我們的希望所在。林語堂說:「人生不能無夢想,世界上做大事的人,都是由夢想得來,無夢想則無望,無望則無成,生活也就沒有樂趣。」
小時候的語文課,我們都寫過「我的理想」這篇作文。那時,年少懵懂的我們都會寫出「長大了我要當科學家」、「未來我要成為一名醫生」這樣的話來。也許,那時我們的夢想只是從電視裏、從故事中、從書本上尋得的偶像,只是小小孩童心中的一個純粹的「夢」而已。
在經過無數個年頭,當我們邁出校門走入社會,真正開始了一個社會人的旅程時,又有多少人記得小時候作文本上用稚嫩的筆跡勾畫出來的那個夢、那個現在想起來自己都暗自覺得有些好笑的夢呢?
※※※※※※※※※
其實,夢想、願望,對於人生來說並不是奢侈品,而是人生的必備品。《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名著的主角保爾•柯察金說過: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
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當他年老時,也不須再為一日三餐坐困愁城,可以享受自由快樂、無拘無束的退休生活。
人,都有夢。誰不渴望美夢成真呢?誰不期待有朝一日能坐擁萬貫家財、叱吒風雲,像傳奇英雄人物一樣放射著光芒呢?夢想在人生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船員手中的指南針,就是夜行人頭頂的北極星,就是十字路口的指示牌。它會引導你向著人生的目標、心中的夢想邁進。正是這種對夢想的渴望與期待,成了人們前進的驅動力。於是,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在時間的長河裏上演。
可是你呢?你現在有夢想嗎?尤其是現在事業尚未成功的年輕人,你是否聽見那顆跳動年輕的心,是否有勇敢的夢呢?
你是否意識到,生命在賦予我們為人子女、享受源自家長無盡關愛與呵護的權利的同時,你也承擔著對父母的不可推卸的責任,那就是如何讓他們的晚年生活過得幸福安康呢?
你是否開始考慮到,在未來並不遙遠的某一天,你也將幸運的為人父,為人母,當那個時候,你將如何為子女鋪墊好一條前途無憂的光明人生呢?……
這關於美好未來的一切的一切,都不該只停留在美麗的幻想當中。如果說夢想有七種色彩,你的夢想又是哪一種呢?
※※※※※※※※※
然而,回到現實中,你的生活卻可能是另一番景象:在為紛繁瑣碎的生活開支一籌不展;在為房子車子的巨大壓力而手足無措;在為贍養父母、子女教育、家人保障等種種的開支而焦頭爛額;在為自己未來退休收活的基本開銷,忙著東存西攢的呢?
在許多人的字典裏,「夢想」這個詞語已經模糊了、看不清了,它被每天的生活瑣事、工作壓力磨平、磨淡。在這個競爭激烈而殘酷的社會,對於那些疲於奔命的人們來說,什麼夢想啊、希望啊,都是虛無縹緲、可有可無的東西,還不如現在碗裏的米飯實在,更不如月底的獎金耀眼。
於是很多人在這些沉重的生活壓力之下選擇了遊戲人生,今朝有酒今朝醉,只顧享受眼前的片刻歡愉;而還有那些不願向命運屈服的人,則在現實的鞭策之下,不得不日復一日地如陀螺般旋轉,疲於奔命。
我們不禁要問,難道我們的生活就是為了實現這樣一直辛苦而又忙碌,艱難而又疲憊的人生嗎?生活本應該很美好,而我們卻在現實的泥潭中掙扎。為什麼有人可以輕而易舉地擁有財富,享受生活,而你卻還在為生存而辛苦奔波?也許你是一位都市白領,正在櫥窗外輕微地抬頭眺望裏面華麗的衣裳,你很想買。而當你小心翼翼地掀開價碼標簽時,你只能向售貨員投以尷尬的微笑。
也許你是一位普通上班族,公交的擁擠讓你時常心生厭惡,看到馬路上來回穿梭的汽車,你很想買。而當你每到月底看到自己幾近空空的帳戶時,你只能暗自收起看來有些奢望的想法。
也許你是一位丈夫,還在和妻子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看到城市裏湧起的高樓大廈,你很想給她一座安定的處所。而當你看到自己總也攢不起來的銀行卡時,你只能藏起這個看來不太現實的渴望。
也許你是一位媽媽,還在為自己正在上高中的孩子的大學學費而發愁,看到孩子周圍同學燦爛的笑容,你很想給他富裕無憂的生活。而當你去買菜看到雞蛋又漲了三塊白菜又漲了五塊時,你只能按住乾癟的口袋停止這個不現實的念想。
也許……
※※※※※※※※※
每個人都有夢想,你的夢想或許很簡單,只是想可以買得起自己喜歡的衣服,買得起車,買得起房子,給孩子一個未來的希望……你的夢想總是光亮燦爛而且美好,卻總是被錢攔住通往夢想的方向。
這個社會有太多的差距,有貧有富,有低三下四者,也有富貴如皇命者;我不要做一個平庸者,我要做回夢想中的自己,千萬別認為夢想是虛幻的、是遙不可及的、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然而,追求夢想的過程必將是崎嶇的,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絕不能放棄,怕在成功的征途上吃苦頭的人,夢想只是他們對於成功的一項空白的承諾。
生活好比旅行,夢想是旅行的路綫,生活中的快樂本身就是實現夢想的幸福感,付出的一定會有收穫。其實,美國帕金森管理研究基金組織曾就「完成夢想」應具備的條件問題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
商業界、政府、科學家和宗教界領導人接受了採訪。回答方式多種多樣,但調查結果只有一個,即「完成夢想」的最重要條件是:「完全向前的慾望。」那些沒有夢想的人,馬上想想你的未來?馬上想想你的夢想?想你的未來應該是怎樣?你的夢想應該是如何?是願意安於現狀一生默默無聞,還是願意哪怕碰得遍體鱗傷也要闖一闖?如果你想發家致富,那你就得思考自己的未來。因為你要永遠記住心想才能事成!
2.你曾想過退休生活不幸的一面嗎?
有句俗話是這樣說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間是人生的雕刻刀,改變我們的一切,抓住了時間也許我們就能飛黃騰達,浪費時間你將一事無成。很多人之所以羡慕年輕,是因為年輕的時候可以隨時後悔、隨時改進,而一旦步入老年,許多事情就無法改變了。所以,趁著年輕,就應該努力地學習、加倍地快樂,經常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不怕犯錯,就怕不改過,不要讓自己到年老體衰的時候再去嘆息萬事成蹉跎……。
有一家雜誌曾對全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進行了這樣一次問卷調查:你最後悔什麼?列出了十項人們生活中容易後悔的事情,供被調查者進行選擇。在相關人員對收回的有效問卷進行統計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統計結果:
第一名: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後悔年輕時努力不夠,導致一事無成。
一個四十歲的人被醫師告知患了絕症,最多再活三年時間。因此他為了使自己最後的生命更有意義,擬出一個三年要做十件事的工作計劃。其中包括寫一本書、學一門外語、做一項發明、開一家工廠、遊三十座名山、看五十個城市等等,而且計劃出來後便立即付諸行動。
在過了二年零八個月的時候,十項目標全都完成。可當他再到醫院復診時,卻發現是醫師當時拿錯了病歷,自己根本沒有患病。
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青春的大好時光總是流逝得那麼快。而在青春歲月裏,又常常碰到那麼多的誘惑甚至陷阱,當你猛然醒悟時,也許華髮早生,才發現自己竟然一事無成。多數人都遵循著一種從眾的生活態度,別人學習他也學習,別人工作他也工作,別人娛樂他也娛樂,自然的,別人得到什麼,他也不可能得到更多。要想得到別人得不到的東西,就需要付出別人不願意付出的代價,尤其是在你年輕的時候。
所以,趁著你還有時間、有精力、有體力去努力的時候,趕快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吧,然後開始百折不撓地按照這個計劃去一步步推進,你終究會獲得成功。第二名:百分之七十的人後悔在年輕的時候選錯了職業。
三個大學生被同時分配到某機關工作,一年後,其中一個由於不甘心整天看主管的臉色過日子而跳槽到另一家企業去了,另外兩位沒有動心,依舊安穩地過著朝九晚五的日子。又一年後,另外一個學生決定辭職創業,剩下那個依然沒有動心,看著自己的兩個同學在工廠和商海裏拼搏,他甚至得意於自己的安穩生活。
若干年後,三人相聚,到企業去的那位同學早巳經成為一家工廠的廠長,下海創業的那位成了千萬富翁,而留在機關的那位卻依舊在主管的呵斥聲中消磨著自己所剩無幾的「大好時光」。
許多人在選擇職業時考慮的第一因素就是穩定的收入和安穩舒適的生活,而不太願意去面對那些具有挑戰性的機會。沒有了壓力,自然就缺乏了動力,沒有了動力,也就埋沒了潛力。
※※※※※※※※※
第三名:百分之六十二的人後悔對子女教育不當。
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希望的延續,許多人為了孩子可以傾盡所有,並忍受一切傷痛和委屈。但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可能只是父母單方面的良好願望,對於兒女而言,他們也許只是想做一個簡單快樂的凡夫俗子。於是,許多父母採取了強制、監督甚至棍棒等方式來逼迫孩子按照自己設計的線路發展。
可到最後,多數父母卻不得不在面對現實時感到失望,只有極少數所謂的「成功者」例外。
一個正在管教子女的父母,一面打一面說:「我這樣是為你好。」而這種有暴力傾向的父母,也容易造就孩子的暴力學習。不良的家庭環境(家庭成員的不和諧)、不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虎爸狼媽棍棒式強制教育),對孩子健康發展確實會產生極大影響。
孩子是家庭教育的鏡子,家庭教育得好,孩子可以成為天使;教育得不好,孩子可能成為魔鬼。因此,對孩子的品質教育不僅關係到孩子個人的成長,甚至還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命運。
※※※※※※※※※
第四名:百分之五十七的人後悔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
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感情方面的事情,永遠是擁有時不懂得珍惜,失去後才知道珍貴。人類永遠發明不出的兩種藥品:一是忘情水,二是後悔藥。年輕的時候不去珍惜、體諒和理解,待到年老時,後悔已經來不及。對任何事,每一個人心中可以有一個完美無缺的理想模式,但世間的事情不可能完美無缺;對於婚姻來說,世界上沒有也完美的男人或女人,誰都會有缺點,完美的愛情和婚姻是很難得到。那些完美主義者,他們總在追求完美無缺的東西,不允許婚姻中的對方有任何的缺點,一旦不順心就提出離婚。
這樣就會給雙方的生活無端地增添許多成本,最終受苦的是自己,毀掉的是自己的幸福婚姻生活。俗話說:無仇不成冤家。
所以每對夫妻生活打打鬧鬧都是在所難免,但也唯有夫妻才能同甘共苦的撐起一個家,也唯有夫妻才能互相陪伴,共同走完人生的旅途。
※※※※※※※※※
第五名:百分之四十九的人後悔沒有善待自己的身體。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永遠都不會過時,許多人在六十歲前用身體去換取一切,在六十歲以後又用一切去換取身體的健康。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比自己的健康更加重要,沒有一個好的身體,縱有千萬家產又如何?總之,在我們有時間的時候要懂得感恩惜福。只要你理解了這句話的意義,我想人生也就不會留下遺憾!
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地尋找自我,尋找真我。是因為生命造就了我,還是我體現的生命。有生命才有我,有我生命才有意義。生命總是在適當的時候,給我們以最深刻的警醒,當我們不以生命為意的時候,生命會以它玩世不恭的方式,提示我們它的意義。每當此時,我們才會真的戰戰兢兢,才會真正體會生命的意義。生命與我永遠是同一體,永遠無法分離和割捨。
你夢想中的退休生活是什麼?不管你如何的想像,也絕對不可能會去想到自己一個人病奄奄的躺在病床上,也不會夢想到有了大把大把的鈔票過上富裕的退休生活時,身邊卻沒有半個人,你更不會想像到你的兒女在你退休時的不孝、不長進。但這些不幸確實常常發生在我們的周圍,不知道你是否有所警惕呢?
3.退休的富足生活在於年輕的積累
生命是一條單行線,人生的時間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在這條單行線上徘徊、迷茫、迂迴的時間越長,生命消耗的就越快,為自己最想要的奮鬥時間、精力就越少,因此年輕時就要明確的瞭解自己未來想要的生活,如果連自己一生想要的是什麼都不知道,那麼還奢望能夠得到什麼呢?@
每個人的一生就像穿越一片玉米地。秋高氣爽的田野間,一片碩果的玉米地鋪展在每個人的面前。當然這只是表像,這裏面暗藏了無數的陷阱和機關。
人生就是要成功穿越這片玉米地。這是有很多對手共同進行的一場有趣的競賽:看誰最早穿越玉米地,到達神秘的終點,同時,誰手中的玉米又最多。也就是說,既要穿越玉米地,又要比別人更快,手裏的玉米又要最多,而且要時刻保證自己的安全——概括而言就是:速度、效益和安全。
每個人都可以進行一萬種以上的選擇,再高明的數學大師都無法計算出這三者之間的最佳比例——或許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這樣的公式。不同的狀態,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而每一個最佳的方式,又因為客觀環境和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穿越玉米地的過程,就是人生抉擇的過程,無數次地選擇產生了無數種結果,無論結果是豐碩還是一無所有,也唯有穿越玉米地後的你自行承受。
※※※※※※※※※
對大多數人來說,晚年的生活費用主要來自年輕時的積累。如果年輕時揮霍無度,那麼待你晚年不能工作之後,將會窮困潦倒。
對於所有人來說,晚年的妻慈子孝也是來自年輕時的經營。如果年輕時不懂得為家庭付出的人,那們即使晚年生活經濟無虞,卻也會落的孤單可憐。
四十六歲霍利菲爾德,收到了其前妻律師的警告:如果他依然不按照協議支付其孩子的撫養費,將會被送進監獄。
律師說,霍利菲爾德本應該支付孩子四千五百美元生活費,他不但沒有如期支付,至今還拖欠著孩子上私立學校的學費,迫使她的母親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公立學校讀書。實際上,此前霍利菲爾德已有多次拖欠撫養費的記錄,法官也數次警告過這位昔日的拳王,如果不能及時補上撫養費,將以霍利菲爾德的財產來彌補,並將霍利菲爾德送入大牢。
身為世界拳壇唯一一名四屆重量級冠軍獲得者,霍利菲爾德曾是名利雙收的典型。據不完全統計,老霍單是獎金總數就達到了驚人的二億美元,這還不算他廣告代言收入和投資收入。那麼,他是如何窮困潦倒至如此慘淡的地步呢?由於兩次失敗的婚姻,霍利菲爾德因為離婚而造成財產大幅縮水。每年,他都需要為自己的七個孩子和三個私生子支付超過五十萬美元的撫養費。撫養費之外,每個孩子十八歲之前讀書的學費,都需要老霍承擔。
像霍利菲爾德這樣窮困潦倒的拳手可謂是舉不勝舉,最著名的當屬泰森。在泰森的拳擊黃金時代,他總共獲得獎金超過四億美元!然而,無度的揮霍和贍養費問題,讓泰森成為從大富到大窮的標誌。
像霍利菲爾德、泰森一樣,很多人的職業生涯還沒有三十年,四十多歲就失去了薪資收入,更失去了家庭的溫暖,所以,想過上富裕的退休生活,我們不僅要在年輕時,用心經營家庭,更要趁早規劃晚年生活的目標。
※※※※※※※※※
許多年前,在美國哈佛大學的校園裏,一群出類拔萃的畢業生,跟現在的你們一樣,圓滿地完成了自己的學業,即將踏入社會,開始「穿越自己的玉米地」。他們的智力、學歷、環境條件都相差無幾。在臨出校門時,學校對他們進行了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是這樣的:
毫無目標的人佔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七。
有目標但很模糊的人佔總數的百分之六十。
雖有清晰的目標但比較短期的人佔總數的百分之十。
有清晰而長遠目標的人僅佔總數的百分之三。
二十五年後,他們已然各自穿越了「自己的玉米地」。此時的學校又對二十五年前的「出類拔萃」「天之驕子」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這樣顯示:
在二十五年間,始終朝著自己最初的目標孜孜不倦、努力前進的畢業生,大多數都已位居社會上各行業的成功人士,他們中間的很多人已然成為業界的精英和領袖,這樣的畢業生佔總數的百分之三。
在二十五年間,有些人不斷地實現自己原來設定的短期目標,逐漸成為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士,他們大多屬於中產階級,這樣的畢業生佔總數的百分之十。
在二十五年間,平靜穩定地生活與工作,沒有特別的成績和成就,位居社會中下層的畢業生佔總數的百分之六十。
在二十五年間,生活沒有目標,人生不盡如人意,只會一味地抱怨社會、指責他人的畢業生佔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七。
其實,這些人的差距早在二十五年前就已經埋下了伏筆。很簡單呀,就是在穿越玉米地之前,其中的一些人知道為何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則一頭霧水。
退休後,預見富足的自己
是否想過退休後,你會是什麼角色?你是在做什麼?你是否過上了你想要的生活?你是牽著老伴的手在美麗的沙灘上曬太陽,細數往日情懷?還是蝸居在自家狹小的房子中,一日三餐只能白粥配鹹菜?
每個人都會慢慢變老,但沒有人希望今天的收入比昨天還要少;每個人都希望健康長壽,但是沒有人願意到老了還孤苦淒涼,每個人都希望退休後,能遇到富足的自己。
1.你是否曾夢想過未來的生活呢?
你是否曾有過這樣的期待:與另一半攜手,於仲夏午夜徜徉於愛琴海邊,去領略造物主賜予我們的旖旎風光?你是否也曾勾勒過這樣的華美畫卷:當一天的忙碌過後,在自己寬敞舒適的小家裏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呢?
人的一生總是充滿夢想,夢想是我們的希望所在。林語堂說:「人生不能無夢想,世界上做大事的人,都是由夢想得來,無夢想則無望,無望則無成,生活也就沒有樂趣。」
小時候的語文課,我們都寫過「我的理想」這篇作文。那時,年少懵懂的我們都會寫出「長大了我要當科學家」、「未來我要成為一名醫生」這樣的話來。也許,那時我們的夢想只是從電視裏、從故事中、從書本上尋得的偶像,只是小小孩童心中的一個純粹的「夢」而已。
在經過無數個年頭,當我們邁出校門走入社會,真正開始了一個社會人的旅程時,又有多少人記得小時候作文本上用稚嫩的筆跡勾畫出來的那個夢、那個現在想起來自己都暗自覺得有些好笑的夢呢?
※※※※※※※※※
其實,夢想、願望,對於人生來說並不是奢侈品,而是人生的必備品。《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名著的主角保爾•柯察金說過: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
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當他年老時,也不須再為一日三餐坐困愁城,可以享受自由快樂、無拘無束的退休生活。
人,都有夢。誰不渴望美夢成真呢?誰不期待有朝一日能坐擁萬貫家財、叱吒風雲,像傳奇英雄人物一樣放射著光芒呢?夢想在人生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船員手中的指南針,就是夜行人頭頂的北極星,就是十字路口的指示牌。它會引導你向著人生的目標、心中的夢想邁進。正是這種對夢想的渴望與期待,成了人們前進的驅動力。於是,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在時間的長河裏上演。
可是你呢?你現在有夢想嗎?尤其是現在事業尚未成功的年輕人,你是否聽見那顆跳動年輕的心,是否有勇敢的夢呢?
你是否意識到,生命在賦予我們為人子女、享受源自家長無盡關愛與呵護的權利的同時,你也承擔著對父母的不可推卸的責任,那就是如何讓他們的晚年生活過得幸福安康呢?
你是否開始考慮到,在未來並不遙遠的某一天,你也將幸運的為人父,為人母,當那個時候,你將如何為子女鋪墊好一條前途無憂的光明人生呢?……
這關於美好未來的一切的一切,都不該只停留在美麗的幻想當中。如果說夢想有七種色彩,你的夢想又是哪一種呢?
※※※※※※※※※
然而,回到現實中,你的生活卻可能是另一番景象:在為紛繁瑣碎的生活開支一籌不展;在為房子車子的巨大壓力而手足無措;在為贍養父母、子女教育、家人保障等種種的開支而焦頭爛額;在為自己未來退休收活的基本開銷,忙著東存西攢的呢?
在許多人的字典裏,「夢想」這個詞語已經模糊了、看不清了,它被每天的生活瑣事、工作壓力磨平、磨淡。在這個競爭激烈而殘酷的社會,對於那些疲於奔命的人們來說,什麼夢想啊、希望啊,都是虛無縹緲、可有可無的東西,還不如現在碗裏的米飯實在,更不如月底的獎金耀眼。
於是很多人在這些沉重的生活壓力之下選擇了遊戲人生,今朝有酒今朝醉,只顧享受眼前的片刻歡愉;而還有那些不願向命運屈服的人,則在現實的鞭策之下,不得不日復一日地如陀螺般旋轉,疲於奔命。
我們不禁要問,難道我們的生活就是為了實現這樣一直辛苦而又忙碌,艱難而又疲憊的人生嗎?生活本應該很美好,而我們卻在現實的泥潭中掙扎。為什麼有人可以輕而易舉地擁有財富,享受生活,而你卻還在為生存而辛苦奔波?也許你是一位都市白領,正在櫥窗外輕微地抬頭眺望裏面華麗的衣裳,你很想買。而當你小心翼翼地掀開價碼標簽時,你只能向售貨員投以尷尬的微笑。
也許你是一位普通上班族,公交的擁擠讓你時常心生厭惡,看到馬路上來回穿梭的汽車,你很想買。而當你每到月底看到自己幾近空空的帳戶時,你只能暗自收起看來有些奢望的想法。
也許你是一位丈夫,還在和妻子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看到城市裏湧起的高樓大廈,你很想給她一座安定的處所。而當你看到自己總也攢不起來的銀行卡時,你只能藏起這個看來不太現實的渴望。
也許你是一位媽媽,還在為自己正在上高中的孩子的大學學費而發愁,看到孩子周圍同學燦爛的笑容,你很想給他富裕無憂的生活。而當你去買菜看到雞蛋又漲了三塊白菜又漲了五塊時,你只能按住乾癟的口袋停止這個不現實的念想。
也許……
※※※※※※※※※
每個人都有夢想,你的夢想或許很簡單,只是想可以買得起自己喜歡的衣服,買得起車,買得起房子,給孩子一個未來的希望……你的夢想總是光亮燦爛而且美好,卻總是被錢攔住通往夢想的方向。
這個社會有太多的差距,有貧有富,有低三下四者,也有富貴如皇命者;我不要做一個平庸者,我要做回夢想中的自己,千萬別認為夢想是虛幻的、是遙不可及的、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然而,追求夢想的過程必將是崎嶇的,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絕不能放棄,怕在成功的征途上吃苦頭的人,夢想只是他們對於成功的一項空白的承諾。
生活好比旅行,夢想是旅行的路綫,生活中的快樂本身就是實現夢想的幸福感,付出的一定會有收穫。其實,美國帕金森管理研究基金組織曾就「完成夢想」應具備的條件問題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查。
商業界、政府、科學家和宗教界領導人接受了採訪。回答方式多種多樣,但調查結果只有一個,即「完成夢想」的最重要條件是:「完全向前的慾望。」那些沒有夢想的人,馬上想想你的未來?馬上想想你的夢想?想你的未來應該是怎樣?你的夢想應該是如何?是願意安於現狀一生默默無聞,還是願意哪怕碰得遍體鱗傷也要闖一闖?如果你想發家致富,那你就得思考自己的未來。因為你要永遠記住心想才能事成!
2.你曾想過退休生活不幸的一面嗎?
有句俗話是這樣說的:「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間是人生的雕刻刀,改變我們的一切,抓住了時間也許我們就能飛黃騰達,浪費時間你將一事無成。很多人之所以羡慕年輕,是因為年輕的時候可以隨時後悔、隨時改進,而一旦步入老年,許多事情就無法改變了。所以,趁著年輕,就應該努力地學習、加倍地快樂,經常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不怕犯錯,就怕不改過,不要讓自己到年老體衰的時候再去嘆息萬事成蹉跎……。
有一家雜誌曾對全國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進行了這樣一次問卷調查:你最後悔什麼?列出了十項人們生活中容易後悔的事情,供被調查者進行選擇。在相關人員對收回的有效問卷進行統計之後,得出了這樣的統計結果:
第一名: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後悔年輕時努力不夠,導致一事無成。
一個四十歲的人被醫師告知患了絕症,最多再活三年時間。因此他為了使自己最後的生命更有意義,擬出一個三年要做十件事的工作計劃。其中包括寫一本書、學一門外語、做一項發明、開一家工廠、遊三十座名山、看五十個城市等等,而且計劃出來後便立即付諸行動。
在過了二年零八個月的時候,十項目標全都完成。可當他再到醫院復診時,卻發現是醫師當時拿錯了病歷,自己根本沒有患病。
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青春的大好時光總是流逝得那麼快。而在青春歲月裏,又常常碰到那麼多的誘惑甚至陷阱,當你猛然醒悟時,也許華髮早生,才發現自己竟然一事無成。多數人都遵循著一種從眾的生活態度,別人學習他也學習,別人工作他也工作,別人娛樂他也娛樂,自然的,別人得到什麼,他也不可能得到更多。要想得到別人得不到的東西,就需要付出別人不願意付出的代價,尤其是在你年輕的時候。
所以,趁著你還有時間、有精力、有體力去努力的時候,趕快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吧,然後開始百折不撓地按照這個計劃去一步步推進,你終究會獲得成功。第二名:百分之七十的人後悔在年輕的時候選錯了職業。
三個大學生被同時分配到某機關工作,一年後,其中一個由於不甘心整天看主管的臉色過日子而跳槽到另一家企業去了,另外兩位沒有動心,依舊安穩地過著朝九晚五的日子。又一年後,另外一個學生決定辭職創業,剩下那個依然沒有動心,看著自己的兩個同學在工廠和商海裏拼搏,他甚至得意於自己的安穩生活。
若干年後,三人相聚,到企業去的那位同學早巳經成為一家工廠的廠長,下海創業的那位成了千萬富翁,而留在機關的那位卻依舊在主管的呵斥聲中消磨著自己所剩無幾的「大好時光」。
許多人在選擇職業時考慮的第一因素就是穩定的收入和安穩舒適的生活,而不太願意去面對那些具有挑戰性的機會。沒有了壓力,自然就缺乏了動力,沒有了動力,也就埋沒了潛力。
※※※※※※※※※
第三名:百分之六十二的人後悔對子女教育不當。
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希望的延續,許多人為了孩子可以傾盡所有,並忍受一切傷痛和委屈。但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可能只是父母單方面的良好願望,對於兒女而言,他們也許只是想做一個簡單快樂的凡夫俗子。於是,許多父母採取了強制、監督甚至棍棒等方式來逼迫孩子按照自己設計的線路發展。
可到最後,多數父母卻不得不在面對現實時感到失望,只有極少數所謂的「成功者」例外。
一個正在管教子女的父母,一面打一面說:「我這樣是為你好。」而這種有暴力傾向的父母,也容易造就孩子的暴力學習。不良的家庭環境(家庭成員的不和諧)、不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虎爸狼媽棍棒式強制教育),對孩子健康發展確實會產生極大影響。
孩子是家庭教育的鏡子,家庭教育得好,孩子可以成為天使;教育得不好,孩子可能成為魔鬼。因此,對孩子的品質教育不僅關係到孩子個人的成長,甚至還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命運。
※※※※※※※※※
第四名:百分之五十七的人後悔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
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方知情重。感情方面的事情,永遠是擁有時不懂得珍惜,失去後才知道珍貴。人類永遠發明不出的兩種藥品:一是忘情水,二是後悔藥。年輕的時候不去珍惜、體諒和理解,待到年老時,後悔已經來不及。對任何事,每一個人心中可以有一個完美無缺的理想模式,但世間的事情不可能完美無缺;對於婚姻來說,世界上沒有也完美的男人或女人,誰都會有缺點,完美的愛情和婚姻是很難得到。那些完美主義者,他們總在追求完美無缺的東西,不允許婚姻中的對方有任何的缺點,一旦不順心就提出離婚。
這樣就會給雙方的生活無端地增添許多成本,最終受苦的是自己,毀掉的是自己的幸福婚姻生活。俗話說:無仇不成冤家。
所以每對夫妻生活打打鬧鬧都是在所難免,但也唯有夫妻才能同甘共苦的撐起一個家,也唯有夫妻才能互相陪伴,共同走完人生的旅途。
※※※※※※※※※
第五名:百分之四十九的人後悔沒有善待自己的身體。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永遠都不會過時,許多人在六十歲前用身體去換取一切,在六十歲以後又用一切去換取身體的健康。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比自己的健康更加重要,沒有一個好的身體,縱有千萬家產又如何?總之,在我們有時間的時候要懂得感恩惜福。只要你理解了這句話的意義,我想人生也就不會留下遺憾!
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地尋找自我,尋找真我。是因為生命造就了我,還是我體現的生命。有生命才有我,有我生命才有意義。生命總是在適當的時候,給我們以最深刻的警醒,當我們不以生命為意的時候,生命會以它玩世不恭的方式,提示我們它的意義。每當此時,我們才會真的戰戰兢兢,才會真正體會生命的意義。生命與我永遠是同一體,永遠無法分離和割捨。
你夢想中的退休生活是什麼?不管你如何的想像,也絕對不可能會去想到自己一個人病奄奄的躺在病床上,也不會夢想到有了大把大把的鈔票過上富裕的退休生活時,身邊卻沒有半個人,你更不會想像到你的兒女在你退休時的不孝、不長進。但這些不幸確實常常發生在我們的周圍,不知道你是否有所警惕呢?
3.退休的富足生活在於年輕的積累
生命是一條單行線,人生的時間和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在這條單行線上徘徊、迷茫、迂迴的時間越長,生命消耗的就越快,為自己最想要的奮鬥時間、精力就越少,因此年輕時就要明確的瞭解自己未來想要的生活,如果連自己一生想要的是什麼都不知道,那麼還奢望能夠得到什麼呢?@
每個人的一生就像穿越一片玉米地。秋高氣爽的田野間,一片碩果的玉米地鋪展在每個人的面前。當然這只是表像,這裏面暗藏了無數的陷阱和機關。
人生就是要成功穿越這片玉米地。這是有很多對手共同進行的一場有趣的競賽:看誰最早穿越玉米地,到達神秘的終點,同時,誰手中的玉米又最多。也就是說,既要穿越玉米地,又要比別人更快,手裏的玉米又要最多,而且要時刻保證自己的安全——概括而言就是:速度、效益和安全。
每個人都可以進行一萬種以上的選擇,再高明的數學大師都無法計算出這三者之間的最佳比例——或許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這樣的公式。不同的狀態,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而每一個最佳的方式,又因為客觀環境和條件的變化而變化。穿越玉米地的過程,就是人生抉擇的過程,無數次地選擇產生了無數種結果,無論結果是豐碩還是一無所有,也唯有穿越玉米地後的你自行承受。
※※※※※※※※※
對大多數人來說,晚年的生活費用主要來自年輕時的積累。如果年輕時揮霍無度,那麼待你晚年不能工作之後,將會窮困潦倒。
對於所有人來說,晚年的妻慈子孝也是來自年輕時的經營。如果年輕時不懂得為家庭付出的人,那們即使晚年生活經濟無虞,卻也會落的孤單可憐。
四十六歲霍利菲爾德,收到了其前妻律師的警告:如果他依然不按照協議支付其孩子的撫養費,將會被送進監獄。
律師說,霍利菲爾德本應該支付孩子四千五百美元生活費,他不但沒有如期支付,至今還拖欠著孩子上私立學校的學費,迫使她的母親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公立學校讀書。實際上,此前霍利菲爾德已有多次拖欠撫養費的記錄,法官也數次警告過這位昔日的拳王,如果不能及時補上撫養費,將以霍利菲爾德的財產來彌補,並將霍利菲爾德送入大牢。
身為世界拳壇唯一一名四屆重量級冠軍獲得者,霍利菲爾德曾是名利雙收的典型。據不完全統計,老霍單是獎金總數就達到了驚人的二億美元,這還不算他廣告代言收入和投資收入。那麼,他是如何窮困潦倒至如此慘淡的地步呢?由於兩次失敗的婚姻,霍利菲爾德因為離婚而造成財產大幅縮水。每年,他都需要為自己的七個孩子和三個私生子支付超過五十萬美元的撫養費。撫養費之外,每個孩子十八歲之前讀書的學費,都需要老霍承擔。
像霍利菲爾德這樣窮困潦倒的拳手可謂是舉不勝舉,最著名的當屬泰森。在泰森的拳擊黃金時代,他總共獲得獎金超過四億美元!然而,無度的揮霍和贍養費問題,讓泰森成為從大富到大窮的標誌。
像霍利菲爾德、泰森一樣,很多人的職業生涯還沒有三十年,四十多歲就失去了薪資收入,更失去了家庭的溫暖,所以,想過上富裕的退休生活,我們不僅要在年輕時,用心經營家庭,更要趁早規劃晚年生活的目標。
※※※※※※※※※
許多年前,在美國哈佛大學的校園裏,一群出類拔萃的畢業生,跟現在的你們一樣,圓滿地完成了自己的學業,即將踏入社會,開始「穿越自己的玉米地」。他們的智力、學歷、環境條件都相差無幾。在臨出校門時,學校對他們進行了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結果是這樣的:
毫無目標的人佔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七。
有目標但很模糊的人佔總數的百分之六十。
雖有清晰的目標但比較短期的人佔總數的百分之十。
有清晰而長遠目標的人僅佔總數的百分之三。
二十五年後,他們已然各自穿越了「自己的玉米地」。此時的學校又對二十五年前的「出類拔萃」「天之驕子」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這樣顯示:
在二十五年間,始終朝著自己最初的目標孜孜不倦、努力前進的畢業生,大多數都已位居社會上各行業的成功人士,他們中間的很多人已然成為業界的精英和領袖,這樣的畢業生佔總數的百分之三。
在二十五年間,有些人不斷地實現自己原來設定的短期目標,逐漸成為有一技之長的專業人士,他們大多屬於中產階級,這樣的畢業生佔總數的百分之十。
在二十五年間,平靜穩定地生活與工作,沒有特別的成績和成就,位居社會中下層的畢業生佔總數的百分之六十。
在二十五年間,生活沒有目標,人生不盡如人意,只會一味地抱怨社會、指責他人的畢業生佔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七。
其實,這些人的差距早在二十五年前就已經埋下了伏筆。很簡單呀,就是在穿越玉米地之前,其中的一些人知道為何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則一頭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