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給「積極投資人」,縮短時間獲利翻倍的捷徑
1-2想更快獲利1倍,關鍵就在「低價位區」買進收租股
若要達成「好存股一把抓,3~5年賺100%」的目標,必須堅持以低價位買進好存股。那麼,好存股的適當買價要如何決定?在收租股買前檢查表中,有2個參考價格。
(A)基準買價=近5年平均現金息×15
欲買入P/E=基準買價÷近4季EPS≦15
(B)複查買價=近5年平均P/E×近4季EPS
若近5年平均P/E≧15,則取15計算,否則可能導致複查買價偏高,而誤買在高價位。
基準買價並非合理買價,而是欲買入價的參考基準。當欲買入P/E>15時,基準買價便不適用,需以複查買價取代基準買價。
好存股的適當買價(即建議買價)是取基準買價與複查買價之間的較低價格,若基準買價或複查買價又能符合「≦近5年最低價」的條件,才算是便宜買價,只是這種機會並不多。
適當買價=Min.(基準買價,複查買價)
便宜買價≦近5年最低價的(A)或(B)
基準買價與複查買價B是互相制衡的雙煞車機制,就像駕訓班的教練車,副駕駛座另有一組煞車板,當駕駛座上的學員即將發生衝撞時,可讓教練緊急煞車。基準買價如同學員依指示開車,複查買價如同教練使用的第2組煞車板,而即將發生衝撞則如同欲買入P/E大於15,也就是說,當欲買入P/E>15或「最近4季EPS<近5年平均EPS」時,複查買價則可能低於基準買價,產生制衡效果。
若是股價連續5年創新低的股票,其最近一年的最低價,並非便宜買價,因為這種股票不可能完全符合收租股買前檢查表的標準(表2-2b、表2-3b、表2-4b)。
Chapter2「收租股操作SOP」再進化,穩賺股息不套牢
2-1堅守「買入價≦現金息×15」,確保先拿到現金股息
台玻是我們目前的40檔持股中,唯一呈現年度EPS負值的股票(連6季虧損)。
我在2011年11月以29.2元買進台玻(股素人則買進中鋼,見前書表7-1、表8-1),當時尚未訂出收租股操作SOP,我買進的理由是:中型100(0051)成分股、產業龍頭、低負債比,以及董監持股高達40%(見前書227頁)。台玻已在2013年12月賣出,「持股2年,獲利9.53%」,勉強小賺了結,幸運地保持存股7年零虧損的記錄。如表2-1所示,收租股買前檢查表中有3個「X」(表示當時不該買進),我買進台玻時,其近5年平均P/E已高達23.64,ROE僅7.31%,且現金殖利率僅3.35%,事後綜合檢討,發現其基準買價僅13.8元,才訂出「買入價≦現金息×15」的條款。此條款相當於「買入價的現金殖利率≧6.67%」,配合前述的「近5年平均ROE≧15%」買進的收租股,即使套牢也不易發生年度EPS負值的狀況。
理由很簡單,一檔好存股不太可能在2、3年內,由「現金殖利率≧6.67%」和「近5年平均ROE≧15%」,ROE突然降為0%,而發不出現金股息的狀況,因此奠定「平均ROE≧15%」和「買入價≦現金息×15」(即基準買價)的重要性。它們與買入價P/E≦15並列為「買股的3個15準則」,是選購收租股的重要指標。
2-2從中鋼得到教訓,得檢查複查買價,以免誤觸「牛皮股」
在2011年以前,如果談收租股,專家們必定會推薦一檔股票,那就是中鋼。主要是因為2004年起,景氣與其業績都開始好轉,此後8年,奠定中鋼的好存股形象。中鋼的資本額高達1500億元,是大到不會倒也不能倒的公司,雖然已開放民營,但官股比例仍佔20%以上,所以仍是散戶族群的最愛。
中鋼的收租股買前檢查表,如表2-2a所示,完全符合「買股的3個15準則」與「3個先決條件」(表2-2a中之打圈處),而且基準買價為34.5元,因為當時尚未建立複查買價的檢查機制,股素人在2011/11/24/很高興地以27.8元,首次買進當時散戶心目中的理想收租股中鋼。不幸的是,中鋼的股價從此一路下滑(表2-2b中的收盤均價)。
2013年6月買進台橡後,又發生同樣的狀況,到了2014年1月才感覺不對勁,因而訂定複查買價條款,由此條款來看,當時的複查買價僅23.61元,確實不該以27.8元買進中鋼。
從表2-2b的收租股買前檢查表,可以看出2016年6月時,中鋼的本益比(P/E)、ROE和現金殖利率,均已不符合「買股的3個15準則」,不能再視為好存股買進,然而,股素人在2016/02/02以18.35元(接近近5年最低價16.75元)加碼買進,藉此攤平成本,才免於繼續套牢。
中鋼此時雖不能視為好存股,但是中鋼自2008年的高價54.4元(表2-2a)起,已連跌7年(景氣循環因素),來到2015年的最低價16.75元(表2-2b),2016年Q2則已站穩20元以上。因此,雖然2016年的現金股利可能仍低於1元,但若以23元以下的價格承接,長抱的風險也不高。已套牢的存股族,仍可考慮進場承接,以攤平成本。只不過,中鋼屬於每年股價變化不大的牛皮股,股價倍漲的機率並不高。首次購入者,還是遵守收租股買前檢查表為宜。
Chapter3想縮短時間且穩賺100%,有3大重點
3-4【重點2】想縮短獲利100%的時間?選股得符合2要件
選對低價位好存股,持股5年獲利100%的機率應可高於9成,若還不滿意,想縮短存股獲利100%的時間,選股時可特別留意下列2點。
股本小、股價淨值比低
表3-2中這5檔股價N倍漲的股票,當年均是16.1元以下的低價股。股價要倍漲,基本上公司要能夠持續成長、獲利。通常高股本的大公司成長動能較低,而且股價1000元要倍漲至2000元,比股價10元倍漲至20元困難太多。此外,股價淨值比(P/B)高的股票,股價多已偏高,追高的風險太高,不適合小資族投資。
股本小(≦30億元)、股價淨值比低(≦1.2)的股票,除了有成長的空間,還有被炒作與董監改選的行情,甚或被併購的題材,而有意外的股價倍漲機會。因此,我從2014年起花了很多時間,在上櫃公司中找尋符合收租股操作SOP的股票(詳見第7章)。
2.買入價≦近5年最低價
好存股是指符合「買股的3個15準則」與「3個先決條件的股票」,若再加上「買入價≦近5年最低價」的良機,即是便宜買價,此時買進股票,即使股價再下跌也有限,因此多有2年內倍漲的機會。相對地,如果「買入價≧近5年最高價」,即使現階段好存股,不出2年也可能被套牢。
所以,我們將股票的年度交易資訊(第7章每檔股票的第2張表),列為買股前的必看表格,藉此了解每年的最高價和最低價(最高價與最低價發生的時間並無規律性)。
即使買在低價區,若是因為本業因素獲利,股價倍漲的時間大多需要一年以上,但若是因為董監改選、人為操作等外部因素,則大多在2個月內就可能股價倍漲,我賣掉的光明和亞翔都是如此。
因此,想縮短存股獲利100%的時間,至少每個月要瀏覽一次手中持股的股價,才能掌握稍縱即逝的賣股時機。但是,限每年買股≦2次的條款不宜破壞,否則將在不知不覺中得意忘形,漸漸忘了存股理財的初衷,而陷入短線操作的危機。
總而言之,「持股3~5年,獲利100%」的可能性相當高,關鍵在於2項充分條件。
符合收租股買前檢查表的適當買價。
買入價≦近5年最低價(即便宜買價)。(股價連續5年創新低的宏達電近5年最低價[表4-6),因為不符合充分條件,不是便宜買價。)
符合充分條件,「持股3~5年,獲利100%」的成功機率約8成,若再加上充分條件,成功機率則可望達到9成以上。那麼,剩下10%的失敗原因為何?
當然,本書的操作準則可能有潛在的盲點(例如燦坤個案),不過,最大的可能因素是重大突發事件,著名案例如2013年的基因(胖達人)案、2014年的榮化(氣爆)案、2015年的浩鼎(解盲)案,還有其他因為錯誤投資突然列入的損失等,都可能使股價持續下跌一年以上。千算萬算不如天算,小資族存股理財應分散持股,不宜單押一檔股票。
1-2想更快獲利1倍,關鍵就在「低價位區」買進收租股
若要達成「好存股一把抓,3~5年賺100%」的目標,必須堅持以低價位買進好存股。那麼,好存股的適當買價要如何決定?在收租股買前檢查表中,有2個參考價格。
(A)基準買價=近5年平均現金息×15
欲買入P/E=基準買價÷近4季EPS≦15
(B)複查買價=近5年平均P/E×近4季EPS
若近5年平均P/E≧15,則取15計算,否則可能導致複查買價偏高,而誤買在高價位。
基準買價並非合理買價,而是欲買入價的參考基準。當欲買入P/E>15時,基準買價便不適用,需以複查買價取代基準買價。
好存股的適當買價(即建議買價)是取基準買價與複查買價之間的較低價格,若基準買價或複查買價又能符合「≦近5年最低價」的條件,才算是便宜買價,只是這種機會並不多。
適當買價=Min.(基準買價,複查買價)
便宜買價≦近5年最低價的(A)或(B)
基準買價與複查買價B是互相制衡的雙煞車機制,就像駕訓班的教練車,副駕駛座另有一組煞車板,當駕駛座上的學員即將發生衝撞時,可讓教練緊急煞車。基準買價如同學員依指示開車,複查買價如同教練使用的第2組煞車板,而即將發生衝撞則如同欲買入P/E大於15,也就是說,當欲買入P/E>15或「最近4季EPS<近5年平均EPS」時,複查買價則可能低於基準買價,產生制衡效果。
若是股價連續5年創新低的股票,其最近一年的最低價,並非便宜買價,因為這種股票不可能完全符合收租股買前檢查表的標準(表2-2b、表2-3b、表2-4b)。
Chapter2「收租股操作SOP」再進化,穩賺股息不套牢
2-1堅守「買入價≦現金息×15」,確保先拿到現金股息
台玻是我們目前的40檔持股中,唯一呈現年度EPS負值的股票(連6季虧損)。
我在2011年11月以29.2元買進台玻(股素人則買進中鋼,見前書表7-1、表8-1),當時尚未訂出收租股操作SOP,我買進的理由是:中型100(0051)成分股、產業龍頭、低負債比,以及董監持股高達40%(見前書227頁)。台玻已在2013年12月賣出,「持股2年,獲利9.53%」,勉強小賺了結,幸運地保持存股7年零虧損的記錄。如表2-1所示,收租股買前檢查表中有3個「X」(表示當時不該買進),我買進台玻時,其近5年平均P/E已高達23.64,ROE僅7.31%,且現金殖利率僅3.35%,事後綜合檢討,發現其基準買價僅13.8元,才訂出「買入價≦現金息×15」的條款。此條款相當於「買入價的現金殖利率≧6.67%」,配合前述的「近5年平均ROE≧15%」買進的收租股,即使套牢也不易發生年度EPS負值的狀況。
理由很簡單,一檔好存股不太可能在2、3年內,由「現金殖利率≧6.67%」和「近5年平均ROE≧15%」,ROE突然降為0%,而發不出現金股息的狀況,因此奠定「平均ROE≧15%」和「買入價≦現金息×15」(即基準買價)的重要性。它們與買入價P/E≦15並列為「買股的3個15準則」,是選購收租股的重要指標。
2-2從中鋼得到教訓,得檢查複查買價,以免誤觸「牛皮股」
在2011年以前,如果談收租股,專家們必定會推薦一檔股票,那就是中鋼。主要是因為2004年起,景氣與其業績都開始好轉,此後8年,奠定中鋼的好存股形象。中鋼的資本額高達1500億元,是大到不會倒也不能倒的公司,雖然已開放民營,但官股比例仍佔20%以上,所以仍是散戶族群的最愛。
中鋼的收租股買前檢查表,如表2-2a所示,完全符合「買股的3個15準則」與「3個先決條件」(表2-2a中之打圈處),而且基準買價為34.5元,因為當時尚未建立複查買價的檢查機制,股素人在2011/11/24/很高興地以27.8元,首次買進當時散戶心目中的理想收租股中鋼。不幸的是,中鋼的股價從此一路下滑(表2-2b中的收盤均價)。
2013年6月買進台橡後,又發生同樣的狀況,到了2014年1月才感覺不對勁,因而訂定複查買價條款,由此條款來看,當時的複查買價僅23.61元,確實不該以27.8元買進中鋼。
從表2-2b的收租股買前檢查表,可以看出2016年6月時,中鋼的本益比(P/E)、ROE和現金殖利率,均已不符合「買股的3個15準則」,不能再視為好存股買進,然而,股素人在2016/02/02以18.35元(接近近5年最低價16.75元)加碼買進,藉此攤平成本,才免於繼續套牢。
中鋼此時雖不能視為好存股,但是中鋼自2008年的高價54.4元(表2-2a)起,已連跌7年(景氣循環因素),來到2015年的最低價16.75元(表2-2b),2016年Q2則已站穩20元以上。因此,雖然2016年的現金股利可能仍低於1元,但若以23元以下的價格承接,長抱的風險也不高。已套牢的存股族,仍可考慮進場承接,以攤平成本。只不過,中鋼屬於每年股價變化不大的牛皮股,股價倍漲的機率並不高。首次購入者,還是遵守收租股買前檢查表為宜。
Chapter3想縮短時間且穩賺100%,有3大重點
3-4【重點2】想縮短獲利100%的時間?選股得符合2要件
選對低價位好存股,持股5年獲利100%的機率應可高於9成,若還不滿意,想縮短存股獲利100%的時間,選股時可特別留意下列2點。
股本小、股價淨值比低
表3-2中這5檔股價N倍漲的股票,當年均是16.1元以下的低價股。股價要倍漲,基本上公司要能夠持續成長、獲利。通常高股本的大公司成長動能較低,而且股價1000元要倍漲至2000元,比股價10元倍漲至20元困難太多。此外,股價淨值比(P/B)高的股票,股價多已偏高,追高的風險太高,不適合小資族投資。
股本小(≦30億元)、股價淨值比低(≦1.2)的股票,除了有成長的空間,還有被炒作與董監改選的行情,甚或被併購的題材,而有意外的股價倍漲機會。因此,我從2014年起花了很多時間,在上櫃公司中找尋符合收租股操作SOP的股票(詳見第7章)。
2.買入價≦近5年最低價
好存股是指符合「買股的3個15準則」與「3個先決條件的股票」,若再加上「買入價≦近5年最低價」的良機,即是便宜買價,此時買進股票,即使股價再下跌也有限,因此多有2年內倍漲的機會。相對地,如果「買入價≧近5年最高價」,即使現階段好存股,不出2年也可能被套牢。
所以,我們將股票的年度交易資訊(第7章每檔股票的第2張表),列為買股前的必看表格,藉此了解每年的最高價和最低價(最高價與最低價發生的時間並無規律性)。
即使買在低價區,若是因為本業因素獲利,股價倍漲的時間大多需要一年以上,但若是因為董監改選、人為操作等外部因素,則大多在2個月內就可能股價倍漲,我賣掉的光明和亞翔都是如此。
因此,想縮短存股獲利100%的時間,至少每個月要瀏覽一次手中持股的股價,才能掌握稍縱即逝的賣股時機。但是,限每年買股≦2次的條款不宜破壞,否則將在不知不覺中得意忘形,漸漸忘了存股理財的初衷,而陷入短線操作的危機。
總而言之,「持股3~5年,獲利100%」的可能性相當高,關鍵在於2項充分條件。
符合收租股買前檢查表的適當買價。
買入價≦近5年最低價(即便宜買價)。(股價連續5年創新低的宏達電近5年最低價[表4-6),因為不符合充分條件,不是便宜買價。)
符合充分條件,「持股3~5年,獲利100%」的成功機率約8成,若再加上充分條件,成功機率則可望達到9成以上。那麼,剩下10%的失敗原因為何?
當然,本書的操作準則可能有潛在的盲點(例如燦坤個案),不過,最大的可能因素是重大突發事件,著名案例如2013年的基因(胖達人)案、2014年的榮化(氣爆)案、2015年的浩鼎(解盲)案,還有其他因為錯誤投資突然列入的損失等,都可能使股價持續下跌一年以上。千算萬算不如天算,小資族存股理財應分散持股,不宜單押一檔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