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新手入門10個基礎知識,教你股海生存第一步
◎Point 1:你是在「二手市場」跟別的投資人買股票
就市場來說,股票有一手市場與二手市場,大部分小投資者參與的,都是股票的二手市場,即股東與股東之間的股票交易。也就是說,你是跟別的股東買股票,你購買股票的錢是進入別的股東口袋,不是進入企業的戶頭。
一手市場是所謂的IPO(InitialPublicOffering),指企業為了籌資,首次向公眾投資者發售新股,就投資人這一端而言,只會看到券商通知有某某股票可以參與新股抽籤。現在不管一手或二手都是透過網路交易,唯一的差別是二手市場在還沒買到之前,不用先拿出款價,但參加新股抽籤時,投資人必須先匯入買價與手續費,等待抽籤結果出爐後,如果沒抽到的人,會將買價退回。
◎Point 2:每張1,000股,股價是指1股的價格
在台灣就價格而言,股票的「面額」都是一股10元,每張1,000股,所以一張10元的股票為10,000元。不過「面額」現在都是計算股票股利時,才會派得上用場。
股票進入二手市場後,價格隨著市場波動,有的會剩下一股不到10元,像是我在寫書的時候新光金(2888)才6.9元,而大立光(3008)卻要3,500元。前者買一張7,000元有找,後者高達350萬,可以抵一間房子的頭期款了。另外,股價低於10元時,常被戲稱為「雞蛋水餃股」,股價破千則常被稱為「股王」或是「股后」。
◎Point 3:電子化的現在,股票不能當壁紙了
就「股票」本身而言,現在買股票,已經拿不到實體「股票」了。現在去券商開戶,只會拿到一本證券存摺。不過我從2012年開始投資至今還沒有刷過,因為券商開戶後都會協助客戶安裝交易軟體,對帳單也會以電子郵件寄給客戶。
◎Point 4:買賣後兩個交易日,才是收付錢的日子
就付費方式而言,台股的交割制度是「T+2日」。當你成功買進股票後,股票會先出現在你的證券帳戶裡,但費用則是在「交易日之後隔兩個交易日」才會扣款。例如,週一買週三扣款。相對地,當你成功賣掉股票時,也是「T+2日」後,交割款項才會進入你的戶頭。
「交割」是證券術語,指股票成交(或是期貨到期)後,買賣雙方依約相互交付貨物(憑證)及貨款。至此,方完成所有交易行為。實務上而言,當你買進一張股票成功後,券商會先在你的看盤App裡顯示你已經買進○○股票1,000股,並詳列買進價格、交易成本與市價,還會幫你算好投資報酬率。然而實際上必須在「交易日之後隔兩個交易日」,你戶頭裡的錢才會轉出去。
反之,如果你是賣掉一張股票,券商會在你的看盤App裡顯示你已經賣出○○股票1,000股,但是在「交易日之後隔兩個交易日」,你的戶頭裡才會收到賣掉股票的錢。
聽起來「交割」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只是不同天),不過如果聽到「全額交割股」可不要太開心。「全額交割股」是台灣獨有的制度,是上市上櫃公司經營一段時間後,因財務發生危機以致產生退票情形,或是未在規定時間內公告每一季的財務報表等因素,就會依規定被列為「全額交割股」,用意是保護投資人。
◎Point 5 買股要付手續費,賣股得再多付證所稅
接著該來說說交易成本。台股交易的成本要分成買跟賣。買股時只需要付給券商手續費,原始算法是「股價×股數×0.1425%」。假設要買進一張股價100元的中華電(2412),手續費就是「100×1000×0.1425%」,等於142.5元。如果是大立光,一張就要4,987.5元。6.9元的新光金則只要9.8元。不過多數券商會有最低手續費20元的規定,所以便宜的股票記得一次多買幾張,比較不會被多收手續費。
不過,142.5元就算了,買一張大立光,還沒有賺錢就要花快5,000元的交易成本,程序上不都是買一張股票嗎?手續費差這麼多,這算法合理嗎?
其實這是因為網路普及化以前,買賣股票是打電話給交易員撮合,所以手續費較高。而現在多了網路下單的方式,券商都會給予網路下單打折優惠。下表是電子下單有給予折扣的券商,以新光證券的2.8折計算,4,987.5元的手續費實際上只要支付1,396.5元,新光金可能還是20元,中華電則是39.9元。
等你的股票要賣出時,須支付「手續費+證券交易稅」。證券交易稅率是0.3%,算法為股價×股數×0.3%。則新光金一張為「6.9×1000×0.3%」,20.7元;以此類推,中華電一張300元,大立光一張則要10,500元。這部分用來繳稅用,沒有折扣可言。
由上述得知,一張股票的交易(買+賣)成本,是手續費×2+證所稅。以中華電來說,打完折是「40×2+300」,共380元,而新光金一張的交易成本只需50元,但大立光光交易稅就破萬了。
這數字看起來很虧,就拿中華電來說,380元的交易成本,一般人可以吃好幾頓了。不過我覺得跟以前定期定額買基金相比,已經便宜非常多。以前的基金扣款3,000元就要繳交150元手續費,費率是5%。所以如果是用基金手續費買中華電,那就要被扣5,000元而不是380元了。
◎Point 1:你是在「二手市場」跟別的投資人買股票
就市場來說,股票有一手市場與二手市場,大部分小投資者參與的,都是股票的二手市場,即股東與股東之間的股票交易。也就是說,你是跟別的股東買股票,你購買股票的錢是進入別的股東口袋,不是進入企業的戶頭。
一手市場是所謂的IPO(InitialPublicOffering),指企業為了籌資,首次向公眾投資者發售新股,就投資人這一端而言,只會看到券商通知有某某股票可以參與新股抽籤。現在不管一手或二手都是透過網路交易,唯一的差別是二手市場在還沒買到之前,不用先拿出款價,但參加新股抽籤時,投資人必須先匯入買價與手續費,等待抽籤結果出爐後,如果沒抽到的人,會將買價退回。
◎Point 2:每張1,000股,股價是指1股的價格
在台灣就價格而言,股票的「面額」都是一股10元,每張1,000股,所以一張10元的股票為10,000元。不過「面額」現在都是計算股票股利時,才會派得上用場。
股票進入二手市場後,價格隨著市場波動,有的會剩下一股不到10元,像是我在寫書的時候新光金(2888)才6.9元,而大立光(3008)卻要3,500元。前者買一張7,000元有找,後者高達350萬,可以抵一間房子的頭期款了。另外,股價低於10元時,常被戲稱為「雞蛋水餃股」,股價破千則常被稱為「股王」或是「股后」。
◎Point 3:電子化的現在,股票不能當壁紙了
就「股票」本身而言,現在買股票,已經拿不到實體「股票」了。現在去券商開戶,只會拿到一本證券存摺。不過我從2012年開始投資至今還沒有刷過,因為券商開戶後都會協助客戶安裝交易軟體,對帳單也會以電子郵件寄給客戶。
◎Point 4:買賣後兩個交易日,才是收付錢的日子
就付費方式而言,台股的交割制度是「T+2日」。當你成功買進股票後,股票會先出現在你的證券帳戶裡,但費用則是在「交易日之後隔兩個交易日」才會扣款。例如,週一買週三扣款。相對地,當你成功賣掉股票時,也是「T+2日」後,交割款項才會進入你的戶頭。
「交割」是證券術語,指股票成交(或是期貨到期)後,買賣雙方依約相互交付貨物(憑證)及貨款。至此,方完成所有交易行為。實務上而言,當你買進一張股票成功後,券商會先在你的看盤App裡顯示你已經買進○○股票1,000股,並詳列買進價格、交易成本與市價,還會幫你算好投資報酬率。然而實際上必須在「交易日之後隔兩個交易日」,你戶頭裡的錢才會轉出去。
反之,如果你是賣掉一張股票,券商會在你的看盤App裡顯示你已經賣出○○股票1,000股,但是在「交易日之後隔兩個交易日」,你的戶頭裡才會收到賣掉股票的錢。
聽起來「交割」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只是不同天),不過如果聽到「全額交割股」可不要太開心。「全額交割股」是台灣獨有的制度,是上市上櫃公司經營一段時間後,因財務發生危機以致產生退票情形,或是未在規定時間內公告每一季的財務報表等因素,就會依規定被列為「全額交割股」,用意是保護投資人。
◎Point 5 買股要付手續費,賣股得再多付證所稅
接著該來說說交易成本。台股交易的成本要分成買跟賣。買股時只需要付給券商手續費,原始算法是「股價×股數×0.1425%」。假設要買進一張股價100元的中華電(2412),手續費就是「100×1000×0.1425%」,等於142.5元。如果是大立光,一張就要4,987.5元。6.9元的新光金則只要9.8元。不過多數券商會有最低手續費20元的規定,所以便宜的股票記得一次多買幾張,比較不會被多收手續費。
不過,142.5元就算了,買一張大立光,還沒有賺錢就要花快5,000元的交易成本,程序上不都是買一張股票嗎?手續費差這麼多,這算法合理嗎?
其實這是因為網路普及化以前,買賣股票是打電話給交易員撮合,所以手續費較高。而現在多了網路下單的方式,券商都會給予網路下單打折優惠。下表是電子下單有給予折扣的券商,以新光證券的2.8折計算,4,987.5元的手續費實際上只要支付1,396.5元,新光金可能還是20元,中華電則是39.9元。
等你的股票要賣出時,須支付「手續費+證券交易稅」。證券交易稅率是0.3%,算法為股價×股數×0.3%。則新光金一張為「6.9×1000×0.3%」,20.7元;以此類推,中華電一張300元,大立光一張則要10,500元。這部分用來繳稅用,沒有折扣可言。
由上述得知,一張股票的交易(買+賣)成本,是手續費×2+證所稅。以中華電來說,打完折是「40×2+300」,共380元,而新光金一張的交易成本只需50元,但大立光光交易稅就破萬了。
這數字看起來很虧,就拿中華電來說,380元的交易成本,一般人可以吃好幾頓了。不過我覺得跟以前定期定額買基金相比,已經便宜非常多。以前的基金扣款3,000元就要繳交150元手續費,費率是5%。所以如果是用基金手續費買中華電,那就要被扣5,000元而不是380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