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怎樣買長照險PLUS

9特價225
加入購物車
下次再買
失能、失智海嘯會造成哪些衝擊

民國101年行政院衛生署(現改制為衛福部)進行了一項照顧者實地調查,結果發現,對有長輩或其他家屬需要被長期照顧的家庭而言,至少具有四項壓力:

一、經濟與體力負荷最大

統計發現,在受訪者中,平均每10個就有4個家庭抱怨經濟壓力和照顧壓力讓人吃不消。其中大約33.23%的家庭表示「無法承受照顧壓力」,27.94%的人認為「體力上的負荷」是最大問題。

二、個人發展受限

對照顧者而言,「被綁住了」是最大困擾,尤其是正在職場、事業力爭上游的青壯者。34.07%的人感到「社交活動受到限制」,26.99%覺得「影響個人計劃」,19.32%「需在工作上有所調整」。而31.24%覺得「造成生活上的不便」,20.13%抱怨「睡眠受到干擾」,這些都會影響到正常作息。

罹患失智症的十大警訊

世界上最權威的失智症機構-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Alzheimer’s Association) 認為干擾日常生活的記憶喪失不是典型的衰老現象,而是阿茲海默氏症的症狀,會導致記憶力、思考和推理技能慢慢下降。每個人都可能經歷其中一個或多個不同程度的症狀。所以這個協會提出十個症狀警訊,建議人們如果發現自己或親人有這些症狀,應該尋求醫師的診斷或幫助。

1.記憶力改變已影響日常生活

剛獲得的資訊馬上就忘記,是失智症早期最常見的徵兆之一。其他徵兆包括忘記重要的日期或是活動,重複詢問同樣的事情,依賴輔助記憶的用品(例如紙條或是電子用品),或是依賴家人從事以前可以自己做的事。

但是正常的老化現象是偶爾忘記名字或者約會,但是稍後會想起來。

2.計劃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

有些人可能在規劃或是執行計劃上,或是處理數字上出現困難。他們可能在依照一個熟悉的食譜做菜或是處理每個月的帳單上出現問題。他們可能無法專心, 或是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處理以前熟悉的事情。

但是正常的老化現象是在帳單的收支平衡上偶爾出現困難而已。

需要長照者可能面臨哪些問題—什麼情況才需要被長期照顧?

癌症末期造成體弱力衰,老化帶來骨頭、關節、肌肉、視力、聽力、神經等衰退,心血管、新陳代謝疾病帶來中風、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腎病變、肝病變、肺病變等等。老年時最易發生的老年癡呆、阿茲海默氏、帕金森式症,因為意外滑倒、摔傷等等,是年長者最常見的健康威脅。也許你會認為被照顧,應該都是老人家,實際上卻不是這樣。(就像俗話所說「醫院住的是病人,而不是年紀大的人」)。主計處的人口調查告訴我們真實的情況,被照顧不是老人家的專利。在25~64歲間正處於負擔家計、賺錢謀生的黃金歲月,因為車禍、職災意外,因為腦中風、癌症、洗腎、肝病等等,不只需要被照顧,甚至失去了收入來源,無疑是雙重打擊!在所有被照顧者中,25到64歲青壯人口占了3成。加入幼年期發生的先天疾病、感染、意外傷害後遺症的人口,加總達3成5。所以絕不是說,青壯的人不用擔心被照顧、收入中斷的問題。

從社會福利、社會保險找資源

大多數人正在工作賺錢時,參加了所屬職業歸屬的社會保險,勞工參加勞保,軍公教人員參加軍公教保險,農漁民參加農保。只有少部分的自營商、企業主,並未參加社會保險。當在退休前發生失能失智時,首當其衝的是原本收入消失或減少,緊接著,長期需要被照顧時,家人自己或是聘僱看護員照顧,住進安養機構、護理之家、日間照護中心等等,不是減損了家人原有的收入,就是每月額外要再支出一筆可觀費用,往往拖垮了一家之計。

對於正在賺錢的青壯族如何解決失能長照難題,後面的篇章會詳加討論。這裡先來認識一下退休後發生傷害疾病,失能失智後需要被長期照顧的問題和解決之道。

完整認識長照險、類長照險和殘扶險

二十年前老化議題開始受到注意時,國內只有幾家壽險公司推出長期看護保險。當時推出後市場反應相當冷清,一方面是國人在壽險、醫療險的投保需求非常高,長看險不在優先選擇之列;二來是當時商品理賠定義嚴格,幾乎需要長期臥床加上日常生活多數需他人扶助情況下才給付,曾被評價為要癱在床上(重度失能失智)才賠得到。

隨著社會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國人壽險、醫療險漸趨完整,保戶的注意力慢慢轉向長看險。近年有更多壽險公司推出長看險,並改良給付定義,差不多中度以上失能失智即能獲得理賠。104年7月1日起,金管會與中華民國壽險公會訂頒了此類保險示範條款,保障範圍與定義更明確,商品名稱變更為長期照顧保險(簡稱長照險),使得商業長照險益發受到保戶重視,詢問度日漸增溫。差不多同時,壽險公司將過去銷售的特定傷病保險,從一筆給付型改良為分期給付(年金化),約定特定的傷病項目(9到12類不等)符合時,開始給付保險金,因而被形容為具長照保險形式的「類長照險」。

壽險公司百家爭鳴,努力求新求變,另一種與勞工保險失能給付、公教人員保險失能給付非常相近的殘廢照護保險(簡稱殘扶險),很快成為市場注目焦點。殘扶險在保戶符合殘廢表定義時,給付一筆殘廢保險金及分期給付生活扶助金,也有了類似長期照顧保險給付的形式,因此有些保險業務人員將它定位為長照險。實則,它是失能保險,或以「長期失能險」稱之。

關於殘扶險的疑義與想像

殘扶險在類長照保險市場中極受歡迎,它被形容為可解決長照險輕症不容易理賠、分期保險金可能因不再需要被照顧時停止給付的缺點。

眼類的失明、耳類的失聰、鼻類的缺損和嗅覺喪失、口類的咀嚼吞嚥言語機能喪失、軀幹類脊柱運動障害、肢體類的缺損、關節機能喪失或運動障礙,當殘扶險可以理賠時,長照險不一定達到符合長期照顧狀態的條件。

殘扶險多數不是以「需要被長期照顧狀態」當作理賠定義,與長照險「需要被長期照顧狀態」為主,本就缺乏比較的相同基礎。

在許多人的認知中,腦中風、帕金森氏症、嚴重糖尿病病人、肝硬化肝癌、慢性阻塞性肺炎、心臟衰竭、失智等等,日常生活需要人幫忙照顧。這些傷病在殘扶險神經類、胸腹部臟器類適用。很有趣的,在神經類、胸腹部臟器類的殘廢定義上,與長照險有雷同之處,甚至額外多了條件。

從電影談阿茲海默症

失智症人口快速增加是全球普遍的嚴重問題,長壽的日本尤最,許多書籍、電影不斷傳達著失智者生活變化、人格心境轉變,與照顧者的衝突、親情間的拔河掙扎。日本賣座最熱烈的電影非渡邊謙主演的「明日的記憶」莫屬,劇情賺人熱淚,後來的「去看小洋蔥媽媽」、「我和媽媽的黃色腳踏車」也引起很多共鳴。新加坡有部電影「錢不夠用2」,有段劇情描述失智媽媽輪流住三個兒子家遇到的衝突、困難,雖然手法詼諧,卻是一針見血點出失智者家庭的照顧矛盾。冰島電影「奧斯卡媽媽」、法國電影「記得我愛你」將人性在面對失智家屬時的脆弱、掙扎,寫實地描繪開來。台灣這幾年有好多部電影以失智為主題,像李烈等演出的「昨日的記憶」、張艾嘉、柯俊雄主演的「我的爺爺」,導演楊力洲紀錄片電影「被遺忘的時光」,蕭芳芳演中年婦女被家計、工作、失智公公擠壓得喘不過氣的「女人四十」,讓我們得以更貼近地認識失智照顧問題。

誰可能受到失智困擾

許多國內外研究顯示,失智症的發生跟基因遺傳、飲食、肥胖、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有關。

當家族有阿茲海默氏症發生史,就很可能遺傳給下一代。像電影「我想念我自己」女主角Alice 48歲得了阿茲海默氏症,她的大女兒做基因檢測後發現帶有遺傳。

腦中風、腦梗塞、腦栓塞、水腦症,因為血管曾經發生病變,留下血管型失智症的機會大。像藝人唐從聖(從從)的雙親因腦血管疾病、腦部大手術後產生了失智症。

即便是看起來很健康的人,年齡反而與失智症的發生出現高度的關聯。衛福部委託台灣失智症協會進行調查,103年底失智症的人口24萬人,在30到64歲間發生早發性失智症近1.3萬人,看來青壯年也有機會發生。但從65歲開始,失智症的盛行率便大幅往上增加。

家有失能失智,中產階級陷入實質貧窮

中產階級是什麼意思呢?美國政府一位已退休的勞工部長Robert Reich(克林頓總統任內),認為在中等家戶總收入上下50%以內,可以算是中產階級。用Robert的見解來看台灣,103年每個家庭平均可支配所得約在96萬,上下50%,即在48~144萬間收入的家庭屬於中產階級,似乎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五等分位組中的第二到第四組間都算中產階級,第五組是富有階級,第一組就是貧窮階級。

仔細分析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會發現收入越少的家庭,人口越少,就業賺錢的人數也少;收入越多的家庭,人口越多,就業賺錢的人數也多。實際的經驗在告訴我們,第三、第四組三至四口之家,靠著夫妻雙薪維持較高家庭收入,第五組四口以上之家,是夫妻加上成年未婚子女都在賺錢。所以不能光看家庭總收入分組的結果,家庭成員數和就業人口數非常關鍵。

全民長保會不會是「五分之一碗陽春麵?」

行政院在通過「長照保險法草案」時公開介紹說,平均起來每位民眾每月保費120元,只要符合失能、失智的人都可以獲得給付,部分負擔則是15%。

乍聽之下似乎挺不賴的。但有人立刻擔心公辦長保會不會看得到吃不到?或雖然吃得到但吃不飽?雖然用五分之一碗陽春麵形容長保有些戲謔,但比較容易讓讀者理解。

有了健保財務虧損的前車之鑑,長保有兩個機制和一個控制,會避免財務崩盤。兩個機制是短期收支連動平衡與三年一次調整費率(簡單話就是保費隨時上調,以應付虧損),一個控制就是精密計算給付點數,不該給的不給,應該給的少給。

現在,來說分明內容倒底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了第一個面向,就是平均每人每月多繳120元。第二個面向,長保的給付認定嚴格還是寬鬆。第三個面向,長保給付多少。

政府長期照顧福利為何?

歐美日已開發國家對於老化問題非常頭痛,有些國家推出保險制度支應長期照顧服務,有些採取政府指定稅收編列財源補貼方式支應。台灣老化問題形成很早,老化速度直追歐美日國家,家庭長照壓力與需求快速增高,已經到非得徹底解決的地步不可。

從民國97年開始,政府著手規劃長期照顧保險制度,105年新任總統蔡英文及行政院決定擱置保險制度,由政府編列公務預算及提高遺產贈與稅(10%→20%)、菸稅(每包菸再加徵20元)補足。

立法院雖已擱置長期照顧保險法立法,但要求行政院必需在兩年內通盤檢討長期照顧的財源問題,提出更好的財源或評估改推行保險制度。似乎光用政府預算和指定稅收,經費不穩定,讓人擔憂,而長期照顧保險制度仍有可能在未來被提出討論。

蔡總統與行政院推動的「長照十年2.0」,脫胎自「長照十年」計畫,照顧服務項目從8項增加為17項,可以受到照顧的對象也增加許多。絕大多數家庭有一天都會有成員因老化、生病、傷害需要被照顧,可能是出院後需要在家的短期醫療照護銜接,可能需要長期的生活照顧。所以長照十年2.0與每個家庭福祉密切相關,非懂不可。

新一代低薪青年們的生活景況

現在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們試著想像一下:

當你接到一通電話時,可能正在國外對客戶簡報;可能正在辦公室與總經理面談升遷;可能代表公司處理極重要的合約……。更早一天,你才跟太太輪流完照顧生病住院的女兒。這通電話,如果是鄰居告訴你:「你媽媽中風了,救護車剛送去醫院。」幾年前有位六旬的失智老翁,獨自外出,急死女兒,六天後被發現凍死在桃園。女兒既傷心又憤怒對著媒體指控,警察失職!有家金融機構2012年曾拍一支短片,引起廣大迴響,還獲得當年度最佳微電影。「我的失智父親,最卑微的願望」,描寫小漁村單親爸爸辛苦拉拔兒子長大,當兒子正在職場努力奮鬥時,58歲的爸爸失智到需要被照顧。兒子要賺錢,要掌握前途發展機會,無奈下將父親送進安養院。有一天,兒子去探望父親,意外聽到照護員嫌棄老父尿失禁,嘲諷說:「你就是這樣,你兒子才不要你!」悲憤羞愧的兒子趕走照護員,坐在床上與老父並肩啜泣。結局雖然不是兒子辭職接爸爸回家自己照顧的Happy Ending,故事卻尖銳地點出每個人心中的一股隱憂。

越來越多資訊告訴我們,那些場景,很可能快要在自己、同事、朋友、同學間出現。

台灣二戰後人口平均壽命約60歲,大多數是多子多孫的大家庭,人多好辦事;現在國人均壽已來到80歲,推估到民國145年,可以活到85歲,但家庭人口越來越少,三代同堂難復見。

很多五、六年級的同學會、老朋友聚會,聊教育經外,只要有人一談及誰的爸爸在護理之家,誰的媽媽痴呆在家,總是不勝唏噓,相互祝福彼此的父母健康就好。

七年級、八年級生,想都無法想,因為他們還在職場中、低階層奮鬥,普遍學歷比五、六年級更好,收入與成就卻差得遠,婚都沒結、子女未生、房子不敢想,縱使父母的事早晚要面對,但想又有何用?

長期照顧保險制度比較好嗎?

長照保險法立法目的就在解決第二件事(資源投入以創造出長照服務產業),和第四件事(由保險支應、被照顧者部分負擔和自費組成)。

行政院在104年6月4日院會通過「長期照顧保險法草案」。媒體多半關注報導民眾繳多少錢,較少篇幅詳細說明草案內容:到底要繳多少錢?誰可以受惠?如何受惠?內容有什麼?

以下整理若干重點:

1.開辦時具有健保被保險人身分的人都要投保,開辦後出生的新生兒都強制納保。

2.每月一般保費為健保投保薪資的0.0119%,領薪水的員工由雇主和政府補助7成,自己負擔3成保費。如以投保薪資20,008元計算,每個人每月保費71元;最高投保薪資182,000,每人每月保費650元。

3.比照健保補充保費,課徵0.48%的補充保費,以目前起徵點20,000元計算,要繳納96元長保補充保費。4.長保一般保費和補充保費一律從開辦第四年起每三年調整保費一次。

5.健保費和長保費一起從薪水裡面扣繳。

6.原則上發生身體、心智失能滿6個月後才開始給付。

7.需要長照時,填具申請書,長保管理中心派專人進行評估,然後定出失能程度等級,核定給付點數,擬定長期照顧計畫,協助連結長期照顧服務提供者,由長照服務提供者進行服務。長照服務提供者向健保署請領現金,向被保險人請款部分負擔15%及超過長保給付的自費部分。

長照2.0未來你我他

105年1月總統與國會選舉結束,主張推動長保的國民黨失掉執政權,主張採行指定稅收補助制的民進黨,取得執政機會。

新任總統蔡英文女士的長照政策,不主張立即推動長保解決政府與民眾的財務負擔。蔡總統認為民國97年起推動的「長照十年」,預算總規模817億,實際執行很少,以致於國內不管是照護人力、社區型照護機構、居家服務的服務能量嚴重不足,城鄉間差距又很大,貿然實施長保,會造成長保給付資源的浪費與不公。所以她提出「長照十年2.0版」,優先建立社區長照服務系統,逐步完成「支持家庭照顧者」、「到宅服務」、「居家醫護」、「日間照顧」、「短期臨託」、「餐食服務」、「交通接送」、「團體家屋(group home)」、「機構式照顧」等基礎建設。

到底新舊政府對長照政策與財源的規劃那裡不同呢?

淺白一點說,如果實施長保,大家平時一點一滴繳保費,需要用到時,以失能失智評估等級決定給付多少,部份負擔多少,大家一視同仁。較窮苦的人,會比照健保補貼保費和部份負擔。如果不實施長保,全由政府編列預算補貼,而預算來源指定三種稅收:房地合一稅、遺贈稅從10%提高至20%、加值型營業稅從5%提高到5.5%。看出問題了嗎?民眾繳保費,需要時不分低收入或是中產,得到長照保險給付的規則大家都一樣。不用繳保費,實際上是政府用加稅的方式提供長照服務,政府沒有給付的義務,只是收多少稅收,做多少社會福利。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