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2 每天的開銷該是多少?用EXCEL管帳不失控
第3招 一天的開銷項目是哪些?列表釐清就知道
Q:當家才知柴米貴,每當看到一堆帳單要繳,就覺得一個頭兩個大。究竟生活中需要支出哪些費用?
A:生活中的費用分為對內與對外兩大類,並且各自包含一次性、短期與長期的開銷。只要清楚有哪些項目,就能掌握收支狀況,以及該如何開源節流。
我們還在母親肚子裡時,就已經開始花錢。例如補給營養的食品、醫療健檢、出生費用等等,一直到出生後,每一天都持續產生許多費用。
網路上曾經熱烈討論,養育一個孩子究竟需要多少錢。在此我們只做個基本的估算,根據統計資料顯示,一個人從胎兒時期到大學畢業,平均需要圖2-1所列的費用(參見圖2-1「一個人從出生到大學畢業為止的支出預算表」)。
這是瞭解現金流量的第一步,在進一步瞭解負債與資產前,你必須先學會控管自己的現金流量。
你是否曾經算過,人的一天會有多少開銷?表2-1列出一個成年人一天基本的費用,以及可能衍生的費用。在列表之後,你會發現每天要支出的費用比想像中來得多。這些費用都是每天一睜開眼就要面對的,但是你可曾認真計算過?無論你的答案為何,都不會改變每天要面對的事實。
目前台灣的薪資成長幅度陷入結凍的窘境,假如想為自己創造財富,過著舒服開心的生活,除了學習掌握財務狀況外,更要學習打造多元的收入來源,才能真正增加錢的厚度,不再受金錢貶值所苦。
第4招 設定「金錢管家」打理收支,還要獎勵自己
Q: 每次記帳都是三分鐘熱度,到底怎麼做才能讓自己持續下去呢?
A: 記帳最怕不切實際、好高騖遠,其實只要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整理金流,設定一個享受的目標,就能刺激自己好好管理財富。
成功的背後累積了無數次的失敗經驗。我剛進社會時,曾經是個月光族,除了把每個月三萬元的薪水全部花光,還用信用卡預先消費,因此累積不少卡債,這都是因為不瞭解收入與支出之間有何關連(請參照圖2-2所示)。
後來我痛定思痛,決心要對自己的財務負責,因此嘗試過許多理財方法,但是都很難持久。每次發起雄心壯志想著一定要改變,卻打從心底認為,自己很難做好財務控管,無法控制對於新鮮玩意的購買慾望。
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直到有次上一堂理財講座,課程中提到,國外許多有錢人都擁有自己的管家,像是清掃有清掃的管家、財務的管家、工作的管家(在台灣一般稱為秘書或是助理)等。我突然靈機一動,如果今天有位管家專門控制我的預算與記錄所有收支,我每天只需看一下這位管家提出的報表,就可以馬上知道自己當下的財務狀況,這樣不是非常方便嗎!
我當然沒錢僱用個這樣的人,來貼身管理自己的金流狀況。但是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管家,老闆請我為他做財務管理,我會怎麼做呢?
答案是,將每一筆收入與消費都記錄下來並做成表格,然後依照預算分配來檢視是否有超支的情形,再進一步預先規劃、分配一整個月的預算。所以從那一刻起,我決定化身為自己的金錢管家。
人們有時會試圖振作,以為自己能輕易改掉壞習慣,但這是不切實際的想像。一個習慣的養成,基本上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而要讓這個習慣成為下意識的行為,少說得經過幾年的時間,甚至和每個人成長的生活背景有關。
想要快速改變習慣,除非有強大的意志力與執行力,或是發生重大變故,否則很難在極短時間內做到。只不過,若是這樣就放棄,那就更不可能擁有富裕人生了。請給自己一點時間調整,從一天五分鐘開始培養習慣,每一個修正與挫折都是為了讓下一步更好,因此千萬不要感到氣餒。
當你遭遇挫折時,可以用一些小方法轉換心情,像是讓自己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來看待事情:「如果我是一個長輩(爸爸、媽媽或是敬佩的人),會怎麼解決?」
這個假想的人物可以是你敬佩的人,但不建議用名人,因為你不一定瞭解這些人遇到難題時,會怎麼思考、怎麼面對,所以可能會產生這樣的想法:「這些名人有錢、有人脈、有資源,當然有能力解決問題,而自己什麼都沒有,所以解決不了問題也是無可奈何。」這樣做無法幫助自己改變。
在開始存錢之前,重點是要為自己設定不同階段的享樂目標。該怎麼做呢?很簡單,先設定一年的存錢目標,在達成這個目標後,從中提撥出一○%至二○%的費用犒賞自己(如圖2-3所示)。舉例來說,一個月存五千元,一年就可以存下六萬元,當達成六萬元的目標時,就提撥六千至一萬二千元的費用獎勵自己。
請將這筆獎勵金使用在會讓你開心的事物上,或是從未體驗過的高價值事物,例如:去無菜單的餐廳享受美食,完全不去想費用的事,用心犒賞自己;或是將錢捐獻給你覺得別具意義的公益團體,甚至去做志工服務,加深成就感。
這種開心的感覺能幫助你,在設定及執行下一階段的存錢目標時更有動力。如此一來,你不會覺得存錢是一件苦差事,反而會覺得存到設定目標後,就有一筆錢能慰勞自己,同時還有一筆已存下的母金,可以滾出更多的錢。
藉著提升成就感與愉悅感,讓存錢變快樂。唯有開心大於壓力,才能長久持續下去。
第5招 吃掉你錢財的消費怪獸,用記帳抓出來
Q:錢包裡的錢總是不知不覺就消失,而且還想不起來花到哪去,該怎麼辦才好?
A:錢自己不會長腳,若是要對花錢這件事保持敏銳度,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記帳方法,才能有效掌控金流狀況。
許多人在剛開始學習做財務控管時,都會被告知要記帳,我也不例外。但老實說,以前我沒有記帳習慣,更不懂為什麼要記帳,根本就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因此,演變成下定決心要做,打從起床睜開眼,就不斷在心底告誡自己要好好記帳,然後下床開始忙就忘記,等到想起來時,距離消費已有段時間,只能記錄還記得的部份,不記得的只好作罷。幾天之後,因為無法在記帳方面產生成就感,甚至還可能產生厭惡感、罪惡感,於是乾脆放任不管,等下一次再從頭開始。
我反覆掙扎將近兩個月,才真正開始持續記帳。後來回顧檢視,發現自己只要忙碌便會忘記,都是等到晚上整理收據才記帳,有時還因為處理其他事情而忘記。雖然曾經中斷好幾次,但我從不曾放棄。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應該先瞭解為什麼需要記帳,因此請教公司的會計,他告訴我,就如同公司內的流水帳,要記錄每一筆交易進出,才能統計所有的金流數字是否符合預算、有無超標,以及該如何控管。於是我才瞭解,要調整自己的財務狀況,第一步就是要知道錢都花去哪了!
記帳的目的是為了檢視金流現況。一般人大多認為自己的消費習慣跟計畫預算相差不遠,等到發生狀況才感到疑惑。例如「我就只花飲食、交通等必要開支,但怎麼轉眼間錢就不夠用了?」「星期一才放了一千元進皮夾,怎麼才星期三就已經花完了?」
生活中常常一不小心就花費許多小錢,只要沒有特別注意,小錢就會累積成大錢。一千元看似很大,其實也不過是十張一百元,以現在的消費水平,一頓午餐可能就會花掉兩張一百元,早上買杯星巴克也需要一張半的一百元,再買點零食,又出去一張一百元,零零總總加起來,可能一天就付出四張半的一百元。
以一位月入三萬的上班族來說,假如一個月的伙食費預算是三分之一,也就是一萬元左右,平均一天的預算是三百三十元,四百五十元便明顯超出許多。如果你沒有記帳習慣,可能會對這個狀況渾然不覺,很快就入不敷出,或是挪用其他預算的錢。
記帳能加強對金錢的敏感度,每天都記帳的人在花時間整理收支記錄時,會注意到錢花在什麼地方,並且警惕自己不能再亂花錢,便能更快調整金流狀態。人們形形色色,記帳方式也五花八門。圖2-4列舉四種較為常見的記帳方式。
只不過,每個人心中的尺都不同,以換句話說,一次付出的錢超過一千元,我才會覺得貴,這便是我經常手滑亂買的主因。於是我重新修正價值觀,將標準降到只要花超過一百元,就要思考是否需要、是否值得?這麼做不但有效遏止亂花錢的壞習慣,連生活開支的費用都大幅縮減了!所以建議你從現在起,好好審視自己的標準。
【專欄】挑選手機APP記帳軟體,參考8個基準
身處科技進步快速的時代,現在幾乎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既然有如此便利的工具,當然要善加利用。
在手機的APP下載區(Apple Store、Google Play Store),你可以用「記帳」、「MONEY」等關鍵字搜尋到不少記帳軟體。依照自己的需求,參考評論上的留言,挑選最適合的記帳APP,因為每天都要使用,建議在挑選時可參考幾個重點:
‧版型設計在使用上順不順手。
‧能否自行增加項目。
‧有無備份功能。
‧能否匯出資料到電腦。
‧匯出格式是否為常用軟體,如EXCEL。
‧更換手機系統時,資料是否相容(有些軟體在Android與IOS系統上不能共用)。
‧檢視分析時有無圓餅圖顯示。
‧是否能計算收支平衡。
以我來說,手機使用的是IOS系統,參考上述重點,加上自己喜歡簡單的介面設計,因此選擇使用「Ahorro」這個軟體(圖2-5「圖解Ahorro使用步驟」)。
它的缺點是無法在不同手機系統上同步資料,不過我短期內沒有更換手機的打算,所以算是符合我的需求。如果有讀者想要使用,要注意這一點。此外,Ahorro可以使用中文詢問客服人員問題,對我來說非常方便。
第3招 一天的開銷項目是哪些?列表釐清就知道
Q:當家才知柴米貴,每當看到一堆帳單要繳,就覺得一個頭兩個大。究竟生活中需要支出哪些費用?
A:生活中的費用分為對內與對外兩大類,並且各自包含一次性、短期與長期的開銷。只要清楚有哪些項目,就能掌握收支狀況,以及該如何開源節流。
我們還在母親肚子裡時,就已經開始花錢。例如補給營養的食品、醫療健檢、出生費用等等,一直到出生後,每一天都持續產生許多費用。
網路上曾經熱烈討論,養育一個孩子究竟需要多少錢。在此我們只做個基本的估算,根據統計資料顯示,一個人從胎兒時期到大學畢業,平均需要圖2-1所列的費用(參見圖2-1「一個人從出生到大學畢業為止的支出預算表」)。
這是瞭解現金流量的第一步,在進一步瞭解負債與資產前,你必須先學會控管自己的現金流量。
你是否曾經算過,人的一天會有多少開銷?表2-1列出一個成年人一天基本的費用,以及可能衍生的費用。在列表之後,你會發現每天要支出的費用比想像中來得多。這些費用都是每天一睜開眼就要面對的,但是你可曾認真計算過?無論你的答案為何,都不會改變每天要面對的事實。
目前台灣的薪資成長幅度陷入結凍的窘境,假如想為自己創造財富,過著舒服開心的生活,除了學習掌握財務狀況外,更要學習打造多元的收入來源,才能真正增加錢的厚度,不再受金錢貶值所苦。
第4招 設定「金錢管家」打理收支,還要獎勵自己
Q: 每次記帳都是三分鐘熱度,到底怎麼做才能讓自己持續下去呢?
A: 記帳最怕不切實際、好高騖遠,其實只要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整理金流,設定一個享受的目標,就能刺激自己好好管理財富。
成功的背後累積了無數次的失敗經驗。我剛進社會時,曾經是個月光族,除了把每個月三萬元的薪水全部花光,還用信用卡預先消費,因此累積不少卡債,這都是因為不瞭解收入與支出之間有何關連(請參照圖2-2所示)。
後來我痛定思痛,決心要對自己的財務負責,因此嘗試過許多理財方法,但是都很難持久。每次發起雄心壯志想著一定要改變,卻打從心底認為,自己很難做好財務控管,無法控制對於新鮮玩意的購買慾望。
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直到有次上一堂理財講座,課程中提到,國外許多有錢人都擁有自己的管家,像是清掃有清掃的管家、財務的管家、工作的管家(在台灣一般稱為秘書或是助理)等。我突然靈機一動,如果今天有位管家專門控制我的預算與記錄所有收支,我每天只需看一下這位管家提出的報表,就可以馬上知道自己當下的財務狀況,這樣不是非常方便嗎!
我當然沒錢僱用個這樣的人,來貼身管理自己的金流狀況。但是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管家,老闆請我為他做財務管理,我會怎麼做呢?
答案是,將每一筆收入與消費都記錄下來並做成表格,然後依照預算分配來檢視是否有超支的情形,再進一步預先規劃、分配一整個月的預算。所以從那一刻起,我決定化身為自己的金錢管家。
人們有時會試圖振作,以為自己能輕易改掉壞習慣,但這是不切實際的想像。一個習慣的養成,基本上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而要讓這個習慣成為下意識的行為,少說得經過幾年的時間,甚至和每個人成長的生活背景有關。
想要快速改變習慣,除非有強大的意志力與執行力,或是發生重大變故,否則很難在極短時間內做到。只不過,若是這樣就放棄,那就更不可能擁有富裕人生了。請給自己一點時間調整,從一天五分鐘開始培養習慣,每一個修正與挫折都是為了讓下一步更好,因此千萬不要感到氣餒。
當你遭遇挫折時,可以用一些小方法轉換心情,像是讓自己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來看待事情:「如果我是一個長輩(爸爸、媽媽或是敬佩的人),會怎麼解決?」
這個假想的人物可以是你敬佩的人,但不建議用名人,因為你不一定瞭解這些人遇到難題時,會怎麼思考、怎麼面對,所以可能會產生這樣的想法:「這些名人有錢、有人脈、有資源,當然有能力解決問題,而自己什麼都沒有,所以解決不了問題也是無可奈何。」這樣做無法幫助自己改變。
在開始存錢之前,重點是要為自己設定不同階段的享樂目標。該怎麼做呢?很簡單,先設定一年的存錢目標,在達成這個目標後,從中提撥出一○%至二○%的費用犒賞自己(如圖2-3所示)。舉例來說,一個月存五千元,一年就可以存下六萬元,當達成六萬元的目標時,就提撥六千至一萬二千元的費用獎勵自己。
請將這筆獎勵金使用在會讓你開心的事物上,或是從未體驗過的高價值事物,例如:去無菜單的餐廳享受美食,完全不去想費用的事,用心犒賞自己;或是將錢捐獻給你覺得別具意義的公益團體,甚至去做志工服務,加深成就感。
這種開心的感覺能幫助你,在設定及執行下一階段的存錢目標時更有動力。如此一來,你不會覺得存錢是一件苦差事,反而會覺得存到設定目標後,就有一筆錢能慰勞自己,同時還有一筆已存下的母金,可以滾出更多的錢。
藉著提升成就感與愉悅感,讓存錢變快樂。唯有開心大於壓力,才能長久持續下去。
第5招 吃掉你錢財的消費怪獸,用記帳抓出來
Q:錢包裡的錢總是不知不覺就消失,而且還想不起來花到哪去,該怎麼辦才好?
A:錢自己不會長腳,若是要對花錢這件事保持敏銳度,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記帳方法,才能有效掌控金流狀況。
許多人在剛開始學習做財務控管時,都會被告知要記帳,我也不例外。但老實說,以前我沒有記帳習慣,更不懂為什麼要記帳,根本就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
因此,演變成下定決心要做,打從起床睜開眼,就不斷在心底告誡自己要好好記帳,然後下床開始忙就忘記,等到想起來時,距離消費已有段時間,只能記錄還記得的部份,不記得的只好作罷。幾天之後,因為無法在記帳方面產生成就感,甚至還可能產生厭惡感、罪惡感,於是乾脆放任不管,等下一次再從頭開始。
我反覆掙扎將近兩個月,才真正開始持續記帳。後來回顧檢視,發現自己只要忙碌便會忘記,都是等到晚上整理收據才記帳,有時還因為處理其他事情而忘記。雖然曾經中斷好幾次,但我從不曾放棄。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應該先瞭解為什麼需要記帳,因此請教公司的會計,他告訴我,就如同公司內的流水帳,要記錄每一筆交易進出,才能統計所有的金流數字是否符合預算、有無超標,以及該如何控管。於是我才瞭解,要調整自己的財務狀況,第一步就是要知道錢都花去哪了!
記帳的目的是為了檢視金流現況。一般人大多認為自己的消費習慣跟計畫預算相差不遠,等到發生狀況才感到疑惑。例如「我就只花飲食、交通等必要開支,但怎麼轉眼間錢就不夠用了?」「星期一才放了一千元進皮夾,怎麼才星期三就已經花完了?」
生活中常常一不小心就花費許多小錢,只要沒有特別注意,小錢就會累積成大錢。一千元看似很大,其實也不過是十張一百元,以現在的消費水平,一頓午餐可能就會花掉兩張一百元,早上買杯星巴克也需要一張半的一百元,再買點零食,又出去一張一百元,零零總總加起來,可能一天就付出四張半的一百元。
以一位月入三萬的上班族來說,假如一個月的伙食費預算是三分之一,也就是一萬元左右,平均一天的預算是三百三十元,四百五十元便明顯超出許多。如果你沒有記帳習慣,可能會對這個狀況渾然不覺,很快就入不敷出,或是挪用其他預算的錢。
記帳能加強對金錢的敏感度,每天都記帳的人在花時間整理收支記錄時,會注意到錢花在什麼地方,並且警惕自己不能再亂花錢,便能更快調整金流狀態。人們形形色色,記帳方式也五花八門。圖2-4列舉四種較為常見的記帳方式。
只不過,每個人心中的尺都不同,以換句話說,一次付出的錢超過一千元,我才會覺得貴,這便是我經常手滑亂買的主因。於是我重新修正價值觀,將標準降到只要花超過一百元,就要思考是否需要、是否值得?這麼做不但有效遏止亂花錢的壞習慣,連生活開支的費用都大幅縮減了!所以建議你從現在起,好好審視自己的標準。
【專欄】挑選手機APP記帳軟體,參考8個基準
身處科技進步快速的時代,現在幾乎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既然有如此便利的工具,當然要善加利用。
在手機的APP下載區(Apple Store、Google Play Store),你可以用「記帳」、「MONEY」等關鍵字搜尋到不少記帳軟體。依照自己的需求,參考評論上的留言,挑選最適合的記帳APP,因為每天都要使用,建議在挑選時可參考幾個重點:
‧版型設計在使用上順不順手。
‧能否自行增加項目。
‧有無備份功能。
‧能否匯出資料到電腦。
‧匯出格式是否為常用軟體,如EXCEL。
‧更換手機系統時,資料是否相容(有些軟體在Android與IOS系統上不能共用)。
‧檢視分析時有無圓餅圖顯示。
‧是否能計算收支平衡。
以我來說,手機使用的是IOS系統,參考上述重點,加上自己喜歡簡單的介面設計,因此選擇使用「Ahorro」這個軟體(圖2-5「圖解Ahorro使用步驟」)。
它的缺點是無法在不同手機系統上同步資料,不過我短期內沒有更換手機的打算,所以算是符合我的需求。如果有讀者想要使用,要注意這一點。此外,Ahorro可以使用中文詢問客服人員問題,對我來說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