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脫單,你更需要脫貧
錢能解決大部分問題
現代經濟學有一個核心概念——稀缺,無論是有形資源,還是機會、注意力等無形資源,稀缺的總是昂貴的。
這背後的原因很簡單,好的東西誰都想要。供求關係影響價格,大家都想要的東西,價格自然高。
這個時候,什麼能解決問題?沒錯,錢。
人的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也在不斷升級。以前吃飽穿暖就好,現在則想吃出健康,穿出品位。不能說這些是不必要的需求,只能說社會進步,帶來的是個人的進步、需求的升級。
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老師舉過一個例子:有兩種治療高血壓的藥,一種國產,一種進口,兩種藥在藥效上基本一致,都能有效控制血壓升高,讓血壓保持穩定,但問題是,前者服用以後病人的手會發抖,後者則不會。病人要治療的是高血壓,手抖重要嗎?如果你是病人或者病人的家屬,你會毫不猶豫地說,重要!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多花錢,買進口藥就解決了。
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問題,唯一能解決的方法,是錢。甚至有人說,生活中90%的問題都能用錢解決,剩下的10%,則需要很多錢。或許這個說法有些絕對,但錢的重要性卻是無法否認的。
女性朋友面臨更為嚴苛的世俗標準,既要承擔家庭的經濟壓力,又要擔負絕大部分養育子女和照顧家人的責任。
網上的哏是怎麼說的?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殺得了木馬,翻得了圍牆;開得起汽車,買得起洋房;鬥得過小三,打得過流氓!經濟是社會生活的基礎,我認為,人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大部分是可以用錢來解決的。
安全感,從這裡來
安全感,從哪裡來呢?
答案是,自己給自己!
我們家的老人特別喜歡看家庭調解類節目,我耳濡目染,也見識了很多家庭悲劇。
最常見的戲碼,比如丈夫在外賺錢,妻子在家做全職太太,妻子指責丈夫出軌,丈夫埋怨妻子又不賺錢養家還管這麼寬。有些人看到這裡,會氣憤地說,碰到這樣的丈夫為什麼不離婚?要知道,離開職場的女性想重回職場是多麼艱難,如果離婚會失去經濟保障,那麼忍受當下的狀態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說到底,還是因為沒有錢,所以沒有底氣。
每個女性朋友,都應該給自己存下一筆「去你的」資金。
「去你的」 這個詞聽上去有點粗鄙,但含義卻很有吸引力。意思是可以讓你有底氣說「不」,當你面對誘惑或者苛求的時候,可以遵從內心的選擇,不被金錢脅迫去做違背自我意願的事情。
這個詞源於一位「彪悍」的女性——劉玉玲。
她的臉棱角分明,小眼睛高顴骨,臉頰上還有雀斑,算不上傳統意義上的美女,但卻定義了外國人對東方美的認識,她曾被美國《時代》(Time)雜誌評選為全球最美的50人之一,也因此成為迪士尼的動畫片《花木蘭》(Mulan)中花木蘭形象的原型。在一項名為「美國人心中最有名的中國人」的調查中,她和成龍一起上榜,是榜上唯一的華人女性!她是好萊塢歷史上第二位在星光大道上留名的華人女性,上一位要追溯到60年前了。
劉玉玲出生在紐約皇后區的貧民窟,父母是赴美的第一代,雖然他們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但她的家庭經濟拮据,劉玉玲可以說是從小窮到大的「窮二代」。
19歲的時候,她被星探發掘,拍了人生中第一支廣告,這喚醒了她內心對表演的熱愛。大學畢業後,她不顧家人的反對,搬到了洛杉磯,開始了自己艱難的演藝之路。
在好萊塢,華裔面孔很難生存,想要出名就更難了。何況劉玉玲身材平平,身高不到160公分,外在條件並不突出。
從跑龍套開始,到演電視劇配角,劉玉玲慢慢為自己贏得了一席之地,直到電影《霹靂嬌娃》(Charlie’s Angels)上映,她才真正在好萊塢有了自己的名字。
當演員不過癮,她還做導演,指導過包括《福爾摩斯與華生》(Elementary)在內的美劇和電影。此外,她學畫畫、做雕塑、開個人攝影作品展,涉足的領域十分豐富。
在事業上高調,在生活中又異常低調的她,每次出現都讓人驚嘆。她提出的「去你的」資金,點燃無數女性爭取獨立的激情。她開畫展,在沒有說出自己就是畫家的情況下,一幅畫能賣出十幾萬美元,她將這些錢全部捐給了慈善機構。
她用自己彪悍的人生,向世人重新定義華人女性。對女人來說,最重要的從來不是外表,而是強大的內心和獨立的能力!
她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從爸爸那裡學到:什麼事都可以算作一門生意。所以我努力工作賺錢,我把這筆錢叫作「去你的」資金。這樣,當你老闆要解僱你,或是讓你去做你不願意做的事情時,你就可以很有底氣地回他一句:「去你的!」
「去你的」資金的含義應該更豐富。
在我的心裡,「去你的」資金的含義其實不侷限於一筆錢。畢竟,錢多少才夠呢?想要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需要2萬元;想要一年不工作仍能維持生計,需要5萬元;想要被動收入大於個人消費支出,需要100萬元;想要提前退休逍遙自在,需要1000萬元……
更能讓人有底氣、有安全感的,不是一筆錢,而是個人能力。
比如我的作家朋友藍田,她自知自己的性格不適合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白領工作,因為自己擅長寫作,才有底氣離開職場,去做一名自由職業者。
再比如我在論壇認識的網友傻傻,她在工作中很受上司器重,但她始終沒有放棄自我價值提升,開民宿、開裝修公司,樣樣做得風生水起。她現在可以胸有成竹地跟大家說:「我有隨時炒掉老闆的底氣。」
最值錢的,是你自己
在任何領域,人的價值都是最大的
在金融領域,企業經營的三要素是「人、物、錢」。
人之所以是企業經營的第一要素,原因在於:人最能夠創造現金流。而在現代企業的經營中,現金流決定企業的興衰存亡。
日本的金融學家野口真人說,從資產負債表上看,資產按照現金、應收帳款、存貨、固定資產的順序排列,反映的是資產變現的難易程度,但是,現金不等於現金流,企業的價值是資產產生現金流的價值。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
1. 現金不等於現金流
2. 應收帳款也只能變成現金,但無法創造現金流
3. 工廠、設備自身可以創造現金流
4. 人可以讓設備和工廠創造更多的現金流
不會背叛的財產只有你自己
很多人憧憬財富自由,認為如果有一天,僅靠被動收入就讓自己過得很好,「就可以不流汗工作,把時間花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了」。各種投資理財的書籍,擺在書店內非常顯眼的位置上,各種價位的投資理財課程,放在網路平台的推廣位置上。並且購買者大多是年輕人,少有中年人、老年人。
妄圖跳過年輕時的積累,只依靠投資理財實現財富自由幾乎是癡心妄想。
根據2017年胡潤研究院提出的報告,中國的財富自由門檻比上一年上升50%,其中一線城市達到2.9億元,二線城市達到1.7億元。胡潤表示:「財富自由門檻上升50%,主要原因可能是房價快速上漲和人民幣貶值。比較有趣的是,當你還沒實現財富自由時,很容易低估了門檻,會認為兩個字『有錢』就夠了。」
貧窮不只會限制人們的想象力,更會限制你的視野和見識。
實現財富自由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難的地方可能在於剛剛說的數字距離普通人有些遙遠;而簡單的地方在於,要實現財富自由無非在兩個方向上努力:一是努力增長本領,憑本事掙本金;二是學習投資理財,讓本金去錢生錢。
第一點永遠是根本,是雪中送炭;第二點是保障,是錦上添花。
理性的婚姻經濟學
婚姻,除了有「你愛我,我愛你」的浪漫一面,還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契約現象。
早在1887年,一位美國法官就說過:婚姻當然有它浪漫的一面,但法官只看重它商業的一面,我們把婚姻看作一個商業合同,我們關心的是,雙方怎樣才能締結一個比較公平的合同,這合同怎樣才能更好地履行下去,從而促進婚姻的幸福。
經濟學家薛兆豐更為直白,他認為婚姻很奇特,因為男女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太複雜,要寫條款的話,根本寫不完,於是乾脆就簽一份簡單的婚約,只有一張紙,裡面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條款。但這並不意味著婚姻雙方不在乎權利和義務,他們只是採用了另外的辦法——依照社會習俗、社會輿論、雙方的生活習慣等等,來確定婚姻的條款和各項權利義務。
之所以談到婚姻不那麼浪漫的一面,是為了給即將進入婚姻及身處婚姻中的女性提個醒。當然,你也可以像劉玉玲一樣選擇不結婚。無論結婚與否,你都應該明白婚姻意味著什麼。
想要提醒你的是什麼呢?很簡單,婚姻需要務實。
女性的獨立並不是指女性要無所不能,而是指女性要珍視自己的付出,計算可能的得失。婚姻是什麼?婚姻是一個經濟利益共同體,默認的是合夥人制度。兩個人最大的不同,是分工不同。
如果妻子選擇去做全職太太,放棄工作,照顧家庭,那麼丈夫的收入不能只歸屬於丈夫,而應該作為家庭收入。
兩個人分工不同,妻子照顧家庭也在創造價值,只不過很多丈夫都把這作為「理所應當」的事情。聰明的妻子不會糊裡糊塗地放棄工作,而會和丈夫達成共識——在外工作賺錢,在家照顧家庭,分工不同,但都對家庭有價值和貢獻。
事實上,婚姻中,女性承擔更高的風險,包括生育的責任、養育的任務。權利和義務應該是對等的,婚姻理應為女性提供更多的保障。
如果制度本身不能提供足夠的保障,請女性自己為自己謀劃。在剝離了浪漫外衣的婚姻中,女性無須把自己架到道德的制高點上。
生活中,妻子應該對家庭的財務狀況有知情權,並且積極參與家庭的經濟活動。
育兒時,該讓丈夫參與就讓他參與,養育孩子既是父親的義務,也是男人的修行,不要剝奪他的權利和成長機會。
受社會刻板印象的影響,女性往往在婚姻中比較弱勢,努力做更好的自己,捍衛自身的尊嚴和權利,婚姻這艘小船,才會行駛得更加平穩。
女人,請建立富人思維
財富分配不均,在任何社會中都非常普遍。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在《二十一世紀資本論》(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中寫道:「貧富差距只會愈演愈烈。」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差距呢?
不得不承認,其中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思維方法。財富的分野,很多時候是從這裡開始的。
窮人用時間換取金錢,富人則會花錢買時間
對大部分人來說:時間和錢都是稀缺資源。一個人如何使用時間,往往決定了他的未來。是把時間花在刀刃上,在專業領域深耕細作,成為行業裡的佼佼者,還是無謂地浪費閒暇時光,成為平庸的人,淹沒在人群中?
有人會說,我也希望把更多時間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可有很多事情不得不做,而這些事勢必會用掉一部分時間。面對這個問題,有一個解決方法,是花錢買時間。
什麼是花錢買時間呢?舉個例子來說明。
當你想學習一項新技能時,是自己去紛亂如麻的資訊中梳理學習,還是直接花錢找領域內的「大咖」,跟著他學習呢?自己悶頭思考,肯定要花掉大量時間,走很多彎路,跟著「大咖」則不一樣,他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去試錯,可以幫助你節約大量時間,少走很多彎路。
再看個數據。
有人算了這樣一筆帳:若每天三餐都清洗餐具,每天洗餐具用時15分鐘,按一生要洗碗40年算,則40年洗碗用掉的總時長為3650小時。
3650小時是什麼概念呢?
簡單地說,假如洗碗是一項職業,以每天工作8小時計,則我們的一生,光是清洗餐具的用時就在450天左右,即15個月的全職工作。
家務勞動中的大部分工作是由女性來承擔的,看來我們的確有大量的時間被無謂的瑣碎事情消耗掉了。
對時間的有效管理可以讓時間產生更高的單位價值。
這裡說的單位價值不一定指產生了多少經濟效益,即使只是讓我們的身心得到放鬆,心情變得愉快,也很有意義。
一位把大部分閒暇時間放在家務上的女性,恐怕很難騰出精力來自我提升。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教授穆來納森(Sendhil Mullainathan)提出了一個「頻寬」概念。所謂「頻寬」,就是指一個人心智的容量。如果這個「頻寬」老是被塞滿,就會影響一個人的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窮人或者過於忙碌的人,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滿足當下的需求,就會沒有「頻寬」去為將來打算,替自己安排更長遠的發展。
我的一位女性作者朋友本職工作很忙,家裡還有年幼的雙胞胎要照顧,因此她請了兩位保姆,一位做飯和打掃衛生,一位專門照顧寶寶,這讓她得以騰出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堅持每晚8:00休息,早晨4:00起來寫文章。有人質疑她請保姆浪費錢,也有人說不親自照顧寶寶就不是好媽媽。她不以為意,比起做一位幽怨的媽媽,她開拓副業,獲得了本職工作和家庭之外的認可,順便還把錢賺了,收入是請保姆費用的幾倍。
當然,每個人的經濟條件不同,並非所有人都能請得起兩個保姆,我想傳達的理念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不被瑣碎事情包圍,給自己自我提升的機會,在可承擔的範圍內付出一點金錢是值得的。不要被「能省一分是一分」、「好女人必須樣樣家務親力親為」等觀念束縛,讓自己更自在、更專注,是自我提升的第一步。
錢能解決大部分問題
現代經濟學有一個核心概念——稀缺,無論是有形資源,還是機會、注意力等無形資源,稀缺的總是昂貴的。
這背後的原因很簡單,好的東西誰都想要。供求關係影響價格,大家都想要的東西,價格自然高。
這個時候,什麼能解決問題?沒錯,錢。
人的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也在不斷升級。以前吃飽穿暖就好,現在則想吃出健康,穿出品位。不能說這些是不必要的需求,只能說社會進步,帶來的是個人的進步、需求的升級。
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老師舉過一個例子:有兩種治療高血壓的藥,一種國產,一種進口,兩種藥在藥效上基本一致,都能有效控制血壓升高,讓血壓保持穩定,但問題是,前者服用以後病人的手會發抖,後者則不會。病人要治療的是高血壓,手抖重要嗎?如果你是病人或者病人的家屬,你會毫不猶豫地說,重要!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多花錢,買進口藥就解決了。
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的問題,唯一能解決的方法,是錢。甚至有人說,生活中90%的問題都能用錢解決,剩下的10%,則需要很多錢。或許這個說法有些絕對,但錢的重要性卻是無法否認的。
女性朋友面臨更為嚴苛的世俗標準,既要承擔家庭的經濟壓力,又要擔負絕大部分養育子女和照顧家人的責任。
網上的哏是怎麼說的?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殺得了木馬,翻得了圍牆;開得起汽車,買得起洋房;鬥得過小三,打得過流氓!經濟是社會生活的基礎,我認為,人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大部分是可以用錢來解決的。
安全感,從這裡來
安全感,從哪裡來呢?
答案是,自己給自己!
我們家的老人特別喜歡看家庭調解類節目,我耳濡目染,也見識了很多家庭悲劇。
最常見的戲碼,比如丈夫在外賺錢,妻子在家做全職太太,妻子指責丈夫出軌,丈夫埋怨妻子又不賺錢養家還管這麼寬。有些人看到這裡,會氣憤地說,碰到這樣的丈夫為什麼不離婚?要知道,離開職場的女性想重回職場是多麼艱難,如果離婚會失去經濟保障,那麼忍受當下的狀態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說到底,還是因為沒有錢,所以沒有底氣。
每個女性朋友,都應該給自己存下一筆「去你的」資金。
「去你的」 這個詞聽上去有點粗鄙,但含義卻很有吸引力。意思是可以讓你有底氣說「不」,當你面對誘惑或者苛求的時候,可以遵從內心的選擇,不被金錢脅迫去做違背自我意願的事情。
這個詞源於一位「彪悍」的女性——劉玉玲。
她的臉棱角分明,小眼睛高顴骨,臉頰上還有雀斑,算不上傳統意義上的美女,但卻定義了外國人對東方美的認識,她曾被美國《時代》(Time)雜誌評選為全球最美的50人之一,也因此成為迪士尼的動畫片《花木蘭》(Mulan)中花木蘭形象的原型。在一項名為「美國人心中最有名的中國人」的調查中,她和成龍一起上榜,是榜上唯一的華人女性!她是好萊塢歷史上第二位在星光大道上留名的華人女性,上一位要追溯到60年前了。
劉玉玲出生在紐約皇后區的貧民窟,父母是赴美的第一代,雖然他們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但她的家庭經濟拮据,劉玉玲可以說是從小窮到大的「窮二代」。
19歲的時候,她被星探發掘,拍了人生中第一支廣告,這喚醒了她內心對表演的熱愛。大學畢業後,她不顧家人的反對,搬到了洛杉磯,開始了自己艱難的演藝之路。
在好萊塢,華裔面孔很難生存,想要出名就更難了。何況劉玉玲身材平平,身高不到160公分,外在條件並不突出。
從跑龍套開始,到演電視劇配角,劉玉玲慢慢為自己贏得了一席之地,直到電影《霹靂嬌娃》(Charlie’s Angels)上映,她才真正在好萊塢有了自己的名字。
當演員不過癮,她還做導演,指導過包括《福爾摩斯與華生》(Elementary)在內的美劇和電影。此外,她學畫畫、做雕塑、開個人攝影作品展,涉足的領域十分豐富。
在事業上高調,在生活中又異常低調的她,每次出現都讓人驚嘆。她提出的「去你的」資金,點燃無數女性爭取獨立的激情。她開畫展,在沒有說出自己就是畫家的情況下,一幅畫能賣出十幾萬美元,她將這些錢全部捐給了慈善機構。
她用自己彪悍的人生,向世人重新定義華人女性。對女人來說,最重要的從來不是外表,而是強大的內心和獨立的能力!
她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從爸爸那裡學到:什麼事都可以算作一門生意。所以我努力工作賺錢,我把這筆錢叫作「去你的」資金。這樣,當你老闆要解僱你,或是讓你去做你不願意做的事情時,你就可以很有底氣地回他一句:「去你的!」
「去你的」資金的含義應該更豐富。
在我的心裡,「去你的」資金的含義其實不侷限於一筆錢。畢竟,錢多少才夠呢?想要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需要2萬元;想要一年不工作仍能維持生計,需要5萬元;想要被動收入大於個人消費支出,需要100萬元;想要提前退休逍遙自在,需要1000萬元……
更能讓人有底氣、有安全感的,不是一筆錢,而是個人能力。
比如我的作家朋友藍田,她自知自己的性格不適合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白領工作,因為自己擅長寫作,才有底氣離開職場,去做一名自由職業者。
再比如我在論壇認識的網友傻傻,她在工作中很受上司器重,但她始終沒有放棄自我價值提升,開民宿、開裝修公司,樣樣做得風生水起。她現在可以胸有成竹地跟大家說:「我有隨時炒掉老闆的底氣。」
最值錢的,是你自己
在任何領域,人的價值都是最大的
在金融領域,企業經營的三要素是「人、物、錢」。
人之所以是企業經營的第一要素,原因在於:人最能夠創造現金流。而在現代企業的經營中,現金流決定企業的興衰存亡。
日本的金融學家野口真人說,從資產負債表上看,資產按照現金、應收帳款、存貨、固定資產的順序排列,反映的是資產變現的難易程度,但是,現金不等於現金流,企業的價值是資產產生現金流的價值。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
1. 現金不等於現金流
2. 應收帳款也只能變成現金,但無法創造現金流
3. 工廠、設備自身可以創造現金流
4. 人可以讓設備和工廠創造更多的現金流
不會背叛的財產只有你自己
很多人憧憬財富自由,認為如果有一天,僅靠被動收入就讓自己過得很好,「就可以不流汗工作,把時間花在自己的興趣愛好上了」。各種投資理財的書籍,擺在書店內非常顯眼的位置上,各種價位的投資理財課程,放在網路平台的推廣位置上。並且購買者大多是年輕人,少有中年人、老年人。
妄圖跳過年輕時的積累,只依靠投資理財實現財富自由幾乎是癡心妄想。
根據2017年胡潤研究院提出的報告,中國的財富自由門檻比上一年上升50%,其中一線城市達到2.9億元,二線城市達到1.7億元。胡潤表示:「財富自由門檻上升50%,主要原因可能是房價快速上漲和人民幣貶值。比較有趣的是,當你還沒實現財富自由時,很容易低估了門檻,會認為兩個字『有錢』就夠了。」
貧窮不只會限制人們的想象力,更會限制你的視野和見識。
實現財富自由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難的地方可能在於剛剛說的數字距離普通人有些遙遠;而簡單的地方在於,要實現財富自由無非在兩個方向上努力:一是努力增長本領,憑本事掙本金;二是學習投資理財,讓本金去錢生錢。
第一點永遠是根本,是雪中送炭;第二點是保障,是錦上添花。
理性的婚姻經濟學
婚姻,除了有「你愛我,我愛你」的浪漫一面,還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契約現象。
早在1887年,一位美國法官就說過:婚姻當然有它浪漫的一面,但法官只看重它商業的一面,我們把婚姻看作一個商業合同,我們關心的是,雙方怎樣才能締結一個比較公平的合同,這合同怎樣才能更好地履行下去,從而促進婚姻的幸福。
經濟學家薛兆豐更為直白,他認為婚姻很奇特,因為男女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太複雜,要寫條款的話,根本寫不完,於是乾脆就簽一份簡單的婚約,只有一張紙,裡面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條款。但這並不意味著婚姻雙方不在乎權利和義務,他們只是採用了另外的辦法——依照社會習俗、社會輿論、雙方的生活習慣等等,來確定婚姻的條款和各項權利義務。
之所以談到婚姻不那麼浪漫的一面,是為了給即將進入婚姻及身處婚姻中的女性提個醒。當然,你也可以像劉玉玲一樣選擇不結婚。無論結婚與否,你都應該明白婚姻意味著什麼。
想要提醒你的是什麼呢?很簡單,婚姻需要務實。
女性的獨立並不是指女性要無所不能,而是指女性要珍視自己的付出,計算可能的得失。婚姻是什麼?婚姻是一個經濟利益共同體,默認的是合夥人制度。兩個人最大的不同,是分工不同。
如果妻子選擇去做全職太太,放棄工作,照顧家庭,那麼丈夫的收入不能只歸屬於丈夫,而應該作為家庭收入。
兩個人分工不同,妻子照顧家庭也在創造價值,只不過很多丈夫都把這作為「理所應當」的事情。聰明的妻子不會糊裡糊塗地放棄工作,而會和丈夫達成共識——在外工作賺錢,在家照顧家庭,分工不同,但都對家庭有價值和貢獻。
事實上,婚姻中,女性承擔更高的風險,包括生育的責任、養育的任務。權利和義務應該是對等的,婚姻理應為女性提供更多的保障。
如果制度本身不能提供足夠的保障,請女性自己為自己謀劃。在剝離了浪漫外衣的婚姻中,女性無須把自己架到道德的制高點上。
生活中,妻子應該對家庭的財務狀況有知情權,並且積極參與家庭的經濟活動。
育兒時,該讓丈夫參與就讓他參與,養育孩子既是父親的義務,也是男人的修行,不要剝奪他的權利和成長機會。
受社會刻板印象的影響,女性往往在婚姻中比較弱勢,努力做更好的自己,捍衛自身的尊嚴和權利,婚姻這艘小船,才會行駛得更加平穩。
女人,請建立富人思維
財富分配不均,在任何社會中都非常普遍。托瑪.皮凱提(Thomas Piketty)在《二十一世紀資本論》(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中寫道:「貧富差距只會愈演愈烈。」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樣的差距呢?
不得不承認,其中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在於思維方法。財富的分野,很多時候是從這裡開始的。
窮人用時間換取金錢,富人則會花錢買時間
對大部分人來說:時間和錢都是稀缺資源。一個人如何使用時間,往往決定了他的未來。是把時間花在刀刃上,在專業領域深耕細作,成為行業裡的佼佼者,還是無謂地浪費閒暇時光,成為平庸的人,淹沒在人群中?
有人會說,我也希望把更多時間用在有價值的事情上,可有很多事情不得不做,而這些事勢必會用掉一部分時間。面對這個問題,有一個解決方法,是花錢買時間。
什麼是花錢買時間呢?舉個例子來說明。
當你想學習一項新技能時,是自己去紛亂如麻的資訊中梳理學習,還是直接花錢找領域內的「大咖」,跟著他學習呢?自己悶頭思考,肯定要花掉大量時間,走很多彎路,跟著「大咖」則不一樣,他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去試錯,可以幫助你節約大量時間,少走很多彎路。
再看個數據。
有人算了這樣一筆帳:若每天三餐都清洗餐具,每天洗餐具用時15分鐘,按一生要洗碗40年算,則40年洗碗用掉的總時長為3650小時。
3650小時是什麼概念呢?
簡單地說,假如洗碗是一項職業,以每天工作8小時計,則我們的一生,光是清洗餐具的用時就在450天左右,即15個月的全職工作。
家務勞動中的大部分工作是由女性來承擔的,看來我們的確有大量的時間被無謂的瑣碎事情消耗掉了。
對時間的有效管理可以讓時間產生更高的單位價值。
這裡說的單位價值不一定指產生了多少經濟效益,即使只是讓我們的身心得到放鬆,心情變得愉快,也很有意義。
一位把大部分閒暇時間放在家務上的女性,恐怕很難騰出精力來自我提升。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教授穆來納森(Sendhil Mullainathan)提出了一個「頻寬」概念。所謂「頻寬」,就是指一個人心智的容量。如果這個「頻寬」老是被塞滿,就會影響一個人的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窮人或者過於忙碌的人,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滿足當下的需求,就會沒有「頻寬」去為將來打算,替自己安排更長遠的發展。
我的一位女性作者朋友本職工作很忙,家裡還有年幼的雙胞胎要照顧,因此她請了兩位保姆,一位做飯和打掃衛生,一位專門照顧寶寶,這讓她得以騰出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堅持每晚8:00休息,早晨4:00起來寫文章。有人質疑她請保姆浪費錢,也有人說不親自照顧寶寶就不是好媽媽。她不以為意,比起做一位幽怨的媽媽,她開拓副業,獲得了本職工作和家庭之外的認可,順便還把錢賺了,收入是請保姆費用的幾倍。
當然,每個人的經濟條件不同,並非所有人都能請得起兩個保姆,我想傳達的理念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不被瑣碎事情包圍,給自己自我提升的機會,在可承擔的範圍內付出一點金錢是值得的。不要被「能省一分是一分」、「好女人必須樣樣家務親力親為」等觀念束縛,讓自己更自在、更專注,是自我提升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