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必買在最低、賣在最高,也能賺1億
媒體與專家總是馬後炮,你真的能賺到錢嗎?
現在介紹一下事後諸葛,就是他讓預測股市與抓進出場時機,變得很難得出合理結論。當我們觀察股市歷史線圖、注意高低點時,他是魔鬼的聲音。
事後諸葛問:「如果你賣在高點,然後買在低點,接著又賣在下次高點,買在下次低點,是不是美呆了呢?」
◎我們經常高估自己的能力
事後諸葛逮住我們的所有偏見,知道我們會以後見之明審視高低點,並思考當時我們知道什麼,現在又知道什麼。他知道我們對於犯錯是多麼健忘,對於成功又是記得多麼清楚,他也知道我們經常高估自己的能力。
事後諸葛可能會問:「難道你沒看出跡象,當標普500指數到達高點,會有拉回的隱憂嗎?我很確定你看出來了。通常你對這類事情的感覺都很準。」
你仔細聆聽並不自覺地點著頭,「沒錯,事實上,當股市來到高點,我就會越來越緊張。感覺起來沒有真實感,那時就想賣掉了。」
事後諸葛微笑拍拍你肩膀,大聲說:「你當然會想賣。當時你是對的,下次當然也是對的。」
問題是,當時你搞錯了,下一次也可能會判斷錯誤。你只是腦袋想著要賣,沒有真正動手執行。但事後諸葛知道,你的記憶裡曾閃過這個念頭,就足以說服你把回憶定格在這裡。他敦促你不斷將你的實際投資成果,與無聊的大盤指數做比較,暗示你追求神準的進出場時機。
我們看一下真實的股市歷史線圖,以及事後諸葛如何用歷史線圖耍花招吧。以下是標普500指數從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的線圖。
事後諸葛召喚的記憶是2006年4月底在1320點賣出,他說:「因為每個人都知道,5月要賣股出場。」那一年他的初始投入金額是1萬美元,指數為1250點。賣出後他本金加獲利為10,560美元,4個月獲利5.6%,算是漂亮。
同年7月初,他把10,560美元全數再次投入股市,當時指數為1240點,在指數急跌之後承接,因為「市場跌得太深、太快了」。然後他抱股直到2007年的高點賣出,接著在急殺的跌勢後買進,因為「指數跌得太快,顯然是市場在釋放因超買而價格暴漲的賣壓」。
果不其然,不到兩個月,事後諸葛在2月與3月收回他的帳面虧損。請注意,我們懷疑真實績效如何,但如果事後諸葛或任何人在歷史績效報告中有一些小問題,我們會更傾向於注意進出場的精準程度。
事後諸葛繼續邁進。他在2007年7月初賣在1550點,距離上回買進約1年後。他的10,560美元獲利25%,來到13,200美元,這是多夢幻的年報酬率!更神奇的是,月底他又把這13,200美元全部投入股市,此時指數跌到1,440點,只因為他想到「在這麼短時間內指數下殺過快,我知道一定會跌深反彈」。
的確,指數反彈了,沒過幾個月,事後諸葛認為股市「看起來有點過熱」,於是在10月初的1560點鎖住利潤、賣出持股,此時他的13,200美元在短短兩個月內獲利8.3%,來到14,300美元。
之後,當股市在2008年幾度如瀑布般下挫,事後諸葛和其他所有的「聰明錢」毫無風險地在局外觀望。沒錯,他在11月與1月錯過了幾波上漲,但是「沒有人每次都贏」,事後諸葛選擇在第3個低點買進,結果他是對的。事後諸葛在2008年3月的1,290點,把14,300美元投入股市,馬上獲利9.3%,變成15,630美元,當時股市是1,410點,時間是2008年5月初。
事後諸葛在28個月期間僅僅進出場6次,就坐擁15,630美元。這6次都相當明顯是進出的好時機。你看線圖就明白,誰看不出這些高低點呢?
事後諸葛或許會說,搞不清楚狀況的蠢蛋若是投資平淡無聊的指數,一樣在2006年投入1萬美元本金,最後只會拿到11,280美元,獲利只有12.8%,但他拿到15,630美元,獲利56.3%。他還狡猾地說,如果他再抓到一些小波段,本來可以獲利更高。他說「至少我抓到了大波段」,那倒是真的。
第3章 5步驟教你控制風險,讓獲利更穩健
慢慢搬錢,為理智與情緒提供最佳賺錢方案
事實上,一筆現金餘額是很難管理的。我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在某個高點把錢全投入股市,經過幾個月後蒸發掉三分之一。你知道應該有效運用資金,讓錢賺得比一般利息更多。
從歷史的觀點來看,拿一大筆錢直接投入股市,一直都是比較好的方式,但我們容易受到情緒影響,在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的網路泡沫,還有2008年次貸崩盤,財富虧損的數字不斷更新。這些金融災難都在我們的意識裡留下烙印,於是你決定盡力避開這種痛苦。
即便現在將大筆資金股市投入的錯誤機率非常小,大腦還是會提醒你有這個可能性。於是在場外虛度與觀望,錯失賺大錢的良機。
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態,我建議把現金分成4等份,讓你在3%訊號投資術發出接下來4個買進訊號時使用。這未必會接連發生,因此這些買進訊號可能跨越數個年度。但無論何時發出訊號,你都可以在訊號要求的金額之外,決定要額外投入多少現金。這也能幫助你,把既有投資組合的餘額逐步轉入3%訊號投資術的操作,在這個情況下,你是在每次出現買進訊號時,便賣掉或贖回四分之一,提高你的購買金額。
假設你把10萬美元分成4等份,實施3%訊號投資術,就會為接下來4個買進訊號每次多加上25,000美元。如果訊號根據你近期的投資餘額,要你在下一季買進3千美元,你會再加上25,000美元,總共投資28,000美元。假設你運用的基金在該季收盤價是88美元,你會用28,000美元買進318個單位,而不是用訊號發出的3千美元買進34個單位。
在為3%訊號投資術的操作增加額外資金之後,你就可以用變大的投資餘額,來計算下一季的3%訊號線。
4個季度都這樣買進,你的大筆現金便在3%訊號投資術的操作中運作。當你逐步把現金餘額轉進3%訊號投資術的操作時,若剛好碰到股市不振,你還能以低價買進。即使資金沒有全都轉入3%訊號投資術的操作,市場價格卻越來越高,你因為有部分現金已經先進去,感覺也還不差。這種「慢慢搬錢」的方法,可以讓你在不確定的股海中緩解失落的情緒。
有的人可能會提出統計數據,顯示股市較常上漲、較少下跌,這忽視了人容易受情緒影響,不是每次都能做出合理的選擇。慢慢搬錢正好提供了大腦與心臟最佳的折衷方案,讓你能從容自在有效運用大筆現金。
媒體與專家總是馬後炮,你真的能賺到錢嗎?
現在介紹一下事後諸葛,就是他讓預測股市與抓進出場時機,變得很難得出合理結論。當我們觀察股市歷史線圖、注意高低點時,他是魔鬼的聲音。
事後諸葛問:「如果你賣在高點,然後買在低點,接著又賣在下次高點,買在下次低點,是不是美呆了呢?」
◎我們經常高估自己的能力
事後諸葛逮住我們的所有偏見,知道我們會以後見之明審視高低點,並思考當時我們知道什麼,現在又知道什麼。他知道我們對於犯錯是多麼健忘,對於成功又是記得多麼清楚,他也知道我們經常高估自己的能力。
事後諸葛可能會問:「難道你沒看出跡象,當標普500指數到達高點,會有拉回的隱憂嗎?我很確定你看出來了。通常你對這類事情的感覺都很準。」
你仔細聆聽並不自覺地點著頭,「沒錯,事實上,當股市來到高點,我就會越來越緊張。感覺起來沒有真實感,那時就想賣掉了。」
事後諸葛微笑拍拍你肩膀,大聲說:「你當然會想賣。當時你是對的,下次當然也是對的。」
問題是,當時你搞錯了,下一次也可能會判斷錯誤。你只是腦袋想著要賣,沒有真正動手執行。但事後諸葛知道,你的記憶裡曾閃過這個念頭,就足以說服你把回憶定格在這裡。他敦促你不斷將你的實際投資成果,與無聊的大盤指數做比較,暗示你追求神準的進出場時機。
我們看一下真實的股市歷史線圖,以及事後諸葛如何用歷史線圖耍花招吧。以下是標普500指數從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的線圖。
事後諸葛召喚的記憶是2006年4月底在1320點賣出,他說:「因為每個人都知道,5月要賣股出場。」那一年他的初始投入金額是1萬美元,指數為1250點。賣出後他本金加獲利為10,560美元,4個月獲利5.6%,算是漂亮。
同年7月初,他把10,560美元全數再次投入股市,當時指數為1240點,在指數急跌之後承接,因為「市場跌得太深、太快了」。然後他抱股直到2007年的高點賣出,接著在急殺的跌勢後買進,因為「指數跌得太快,顯然是市場在釋放因超買而價格暴漲的賣壓」。
果不其然,不到兩個月,事後諸葛在2月與3月收回他的帳面虧損。請注意,我們懷疑真實績效如何,但如果事後諸葛或任何人在歷史績效報告中有一些小問題,我們會更傾向於注意進出場的精準程度。
事後諸葛繼續邁進。他在2007年7月初賣在1550點,距離上回買進約1年後。他的10,560美元獲利25%,來到13,200美元,這是多夢幻的年報酬率!更神奇的是,月底他又把這13,200美元全部投入股市,此時指數跌到1,440點,只因為他想到「在這麼短時間內指數下殺過快,我知道一定會跌深反彈」。
的確,指數反彈了,沒過幾個月,事後諸葛認為股市「看起來有點過熱」,於是在10月初的1560點鎖住利潤、賣出持股,此時他的13,200美元在短短兩個月內獲利8.3%,來到14,300美元。
之後,當股市在2008年幾度如瀑布般下挫,事後諸葛和其他所有的「聰明錢」毫無風險地在局外觀望。沒錯,他在11月與1月錯過了幾波上漲,但是「沒有人每次都贏」,事後諸葛選擇在第3個低點買進,結果他是對的。事後諸葛在2008年3月的1,290點,把14,300美元投入股市,馬上獲利9.3%,變成15,630美元,當時股市是1,410點,時間是2008年5月初。
事後諸葛在28個月期間僅僅進出場6次,就坐擁15,630美元。這6次都相當明顯是進出的好時機。你看線圖就明白,誰看不出這些高低點呢?
事後諸葛或許會說,搞不清楚狀況的蠢蛋若是投資平淡無聊的指數,一樣在2006年投入1萬美元本金,最後只會拿到11,280美元,獲利只有12.8%,但他拿到15,630美元,獲利56.3%。他還狡猾地說,如果他再抓到一些小波段,本來可以獲利更高。他說「至少我抓到了大波段」,那倒是真的。
第3章 5步驟教你控制風險,讓獲利更穩健
慢慢搬錢,為理智與情緒提供最佳賺錢方案
事實上,一筆現金餘額是很難管理的。我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在某個高點把錢全投入股市,經過幾個月後蒸發掉三分之一。你知道應該有效運用資金,讓錢賺得比一般利息更多。
從歷史的觀點來看,拿一大筆錢直接投入股市,一直都是比較好的方式,但我們容易受到情緒影響,在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的網路泡沫,還有2008年次貸崩盤,財富虧損的數字不斷更新。這些金融災難都在我們的意識裡留下烙印,於是你決定盡力避開這種痛苦。
即便現在將大筆資金股市投入的錯誤機率非常小,大腦還是會提醒你有這個可能性。於是在場外虛度與觀望,錯失賺大錢的良機。
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態,我建議把現金分成4等份,讓你在3%訊號投資術發出接下來4個買進訊號時使用。這未必會接連發生,因此這些買進訊號可能跨越數個年度。但無論何時發出訊號,你都可以在訊號要求的金額之外,決定要額外投入多少現金。這也能幫助你,把既有投資組合的餘額逐步轉入3%訊號投資術的操作,在這個情況下,你是在每次出現買進訊號時,便賣掉或贖回四分之一,提高你的購買金額。
假設你把10萬美元分成4等份,實施3%訊號投資術,就會為接下來4個買進訊號每次多加上25,000美元。如果訊號根據你近期的投資餘額,要你在下一季買進3千美元,你會再加上25,000美元,總共投資28,000美元。假設你運用的基金在該季收盤價是88美元,你會用28,000美元買進318個單位,而不是用訊號發出的3千美元買進34個單位。
在為3%訊號投資術的操作增加額外資金之後,你就可以用變大的投資餘額,來計算下一季的3%訊號線。
4個季度都這樣買進,你的大筆現金便在3%訊號投資術的操作中運作。當你逐步把現金餘額轉進3%訊號投資術的操作時,若剛好碰到股市不振,你還能以低價買進。即使資金沒有全都轉入3%訊號投資術的操作,市場價格卻越來越高,你因為有部分現金已經先進去,感覺也還不差。這種「慢慢搬錢」的方法,可以讓你在不確定的股海中緩解失落的情緒。
有的人可能會提出統計數據,顯示股市較常上漲、較少下跌,這忽視了人容易受情緒影響,不是每次都能做出合理的選擇。慢慢搬錢正好提供了大腦與心臟最佳的折衷方案,讓你能從容自在有效運用大筆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