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4 台股箱子戰法
箱子戰法,散戶最簡單好用的交易法
市場上開股票交易課程的老師很多,課程內容也都對散戶有所助益,他們教的指標、方法也各有其功能所在。但是這些指標或是方法,對散戶而言,常常上過課了,只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無法融會貫通、進一步活用這些繳了大筆學費換來的寶貴知識。
以形態學來說好了,很多散戶可能都曾經陷於「M頭可能是W底,W底也很可能又變成是M頭」的困惑之中,這是因為一個形態要發展成散戶看得懂的樣貌,往往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就算型態已經夠完整了,散戶也可能還是不知如何判斷;波浪理論,12345波,波中還有小波,散戶根本判斷不出來哪一個是主波段,哪一個又僅是可以忽略不去參與的小波段;MACD指標,有用也很好用,但背離、背離再背離,散戶總是分不清到底哪個背離才是真的;KD指標,鈍化、鈍化再鈍化,看到最後散戶腦袋也跟著鈍化了。
為什麼我要教市場的散戶「箱子戰法」,這是因為箱子戰法是最簡單的,只要你會看K線,會畫出四方型的箱子,就一定學得會!
◎什麼是箱子
「箱子戰法」來自於華爾街,是由芭蕾舞者尼古拉斯‧達韋斯(Nicolas Darvas)所創造的一種理論。
達韋斯認為,股價常在一定價格範圍內波動。在這價格區間內,把相對高低點連線,就可以形成一個股價運行其中的箱體(股票箱)。
當股價下跌到箱體的底部時,會受到買盤的支撐;當股價上漲到箱體的頂部時,會受到賣盤的壓力。當股價能有效突破箱體頂部或跌破箱體底部,就可能會是一股新趨勢的產生,能將價格推進到一個新的箱子裡運行。(有關達韋斯版本箱子理論的回顧,可以參閱本書Part 0介紹。)
◎箱子的形成
市場上的參與者眾多,包含大戶、中實戶,還有你我這些小散戶。每個人都有其買進賣出的價格,但是當到了某些價位附近就會出現「上不去或是下不來」的現象,形成一個上有壓力、下有支撐的區間,如同一個箱子形狀。
.箱子的畫法
沒有永遠上漲的走勢,也沒有永遠下跌的走勢,價格漲多就會回檔,跌深也會反彈。股價長期趨勢有此現象,短期趨勢也是如此。主要走勢的發展,其實是許許多多同方向的N字型走勢在重複出現,並衍生出一連串擴張與合併;反之,若主要走勢轉向,例如從漲轉跌,那麼走勢就會從「正向N字型」轉而呈現「反向N字型」。
每一段N字型走勢都可以畫出一個箱子。下圖我用大部分看盤軟體都有的ZIG-ZAG轉折指標繪製的折線圖,幫助大家理解N字型走勢概念。(純示範,真正畫箱子方法後續會說明)
畫箱子的方式因人而異,我的方法與達韋斯的方式不同,我不看上下影線,只看K線的實體,也就是說,我是以波段走勢中最上方的K線實體上緣與最下方的K線實體下緣,去定義出箱子的頂部與底部,進而形成一個箱子。
決定箱子頂部的K線實體上緣,可能是一根長紅K收盤價,也可能是一根跳空開高的黑K開盤價;反之,決定箱子底部的K線實體下緣,可能是一根長黑K的收盤價,也可以能是一個開低走高的紅K開盤價。
這個章節的內容十分繁瑣,但請務必跟上每一個步驟,才能畫出正確的箱子。再次提醒,畫箱子最重要的訣竅「不要被K線的顏色與影線干擾,單單就靠著K線實體的高低起伏,去找出箱子的邊界」。
圖4-2中,價格一路往上走,走勢在一根紡錘黑K線 (A)之後,止漲回跌,3天內沒能再創新高,箱子的頂部確立 = 黑K(A)實體上緣,緊接著下一個步驟就是找出箱子的底部。價格自黑K(A)之後下行,一路跌至黑K(B)的出現,同樣的觀察3日,後續的K線實體未再創低,底部確認,BOX-1A成形。
黑K(B)之後股價反彈,可以預期又是下一個正N走勢,股價一路上漲到黑K(C)才止漲,回檔走勢在黑K(D)止跌,這一去一回再加上3日不創新高或新低的原則,形成了另一個箱子BOX-1B。
如果對先前Part 1 K線解析單元記憶猶新的讀者,可以清楚的識別出,在BOX-1A時期,「量能激增的長紅K實體底部,也就是開盤價」在BOX-1A階段對走勢有支撐效果;但BOX-1B的走勢卻在「量能激增紅K的跳空缺口」得到支撐,成功反轉向上並界定出BOX-1B的底部。
學習解讀單一K線、看出組合K線線索,目的就在於輔助我們能夠更精準有效的去畫製箱子,甚至「預判」箱子的可能範圍,這也正是為什麼在正式進入箱子戰法前,不能免俗的還是得先聊聊K線。
◎箱子的合併
很多講述箱子理論的書籍或是網路教學文章,會有很多箱子的畫圖範例,而你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會覺得怎麼這麼神,案例是如此完美,躍躍欲試想要趕緊跟著照做賺錢。
但只要你再細部的深入研究,你會發現,其實箱裡面還有箱子,但這些教學怎麼都沒講?都選擇性地忽略這些過程中也該被視為箱子的盤整區?
其實,這是因為大部分的教學都是事後諸葛,看著已經走出來的走勢畫圖,絕對可以看出最有效的支撐與壓力,當然也可以展示最完美的箱子。但是,散戶面對每一天的K線,並無法預知目前的箱子發展到哪裡,怎麼會有能力去作出交易的判斷?
答案是否定的,散戶沒有這樣的能力。
在實務的交易操作中,在關鍵箱子的頂部與底部被定義之前,根據股價波動範圍可以畫出來的小箱子,可能不只一個,且這些小箱子的邊界也會不斷的被破壞或是被測試。
如同在前面介紹箱子的畫法中,若眼前就只有BOX-1A的存在,那BOX-1A的區間範圍就是「當下操作」的依據,按照「突破BOX-1A上邊界買進」的原則,就是要進場。雖然買進後按著策略被停損,這其實沒什麼,沒人可以知道買了以後會漲還是會跌,被停損就是乖乖出場、再觀察就是了。
停損出場後,等到BOX-1B被確立,就可以看出原來BOX-1A僅是過程的小箱子,是可以被納入BOX-1B合併成一個更大的箱子去思考,且這兩個箱子所共同「認可」的支撐與壓力,會更具有效果,也更具有進出場策略參考的意義。
◎堆箱與疊箱
價格的移動不是點跟線的移動,而是一個「面」的移動,一個「區間」的移動。這一個概念正是箱子戰法的核心,在我的操作中,不管是買進、賣出、停損,乃至於加減碼,都是圍繞著「價格是面的移動」思考。
以一支可能飆漲的股票為例,當箱子的頂部被突破,若突破前的盤整時間夠久,積累的能量夠多,竄升出去的走勢就不該再回到原本的箱子之內;若股價每次的突破盤整都能拉出顯著的價差,讓每一次回檔所形成的箱子都不互相交疊,這樣的箱子排列起來是一個一個往上堆,稱之為「堆箱」。(圖4-7右)
但走勢如果不是這麼猛烈,突破之後馬上就回頭又跌回原本的箱子,但這波回跌又沒有跌的那麼深,在碰觸到原本箱子的底部前就拉回,還創了新高。當出現如此「箱子逐漸墊高,但箱子交疊」的現象,稱之為「疊箱」。(圖4-7左)
「堆箱」型態是箱子戰法最想參與操作的走勢,而疊箱將會被合併並重新以一個新的大箱子去持續觀察。
圖4-8,(1A)是第一個成型的箱子,其後的走勢原本貌似要形成下一個堆箱,但卻反而跌回(1A)並產生重疊,這是走勢偏弱的現象;隨著(1B)的成型,(1A)與(1B)呈現疊箱關係,可以將(1A)與(1B)合併成一個大箱子BOX1做為後續走勢的評估參考。
(1B)被跌破,又接連出現了(1C)、(1D)、(1E),且1C與1D有交疊關係 → (1C+1D)合併成箱子,(1E)的底部在量能激增的紅K實體底部得到支撐,3日不破原則後,(1A+1B+1C+1D+1E)共同的頂部是由(1B)頂部定義,共同底部則是由(1E)底部定義。
我故意將之後的走勢淡化處理,就是要讓各位明白,箱子戰法絕對是個有效的好策略,但在箱子戰法「真正要逮到的那個突破」來臨之前,會經歷許多吸引人進場的突破訊號(1A被突破),或是讓人誤以為準備反彈向上,但還是再次跌破的現象(1D被跌破)。
再次強調,沒有人可以預知股價的走勢,上述這些狀況都是無法避免的!走勢不如預期,我們就是嚴守停損的原則,務必根據策略停損點去避免可能的趨勢轉向,先退場觀望等待,再找尋下一個合適的進場時機。
◎賽馬選股法
如何選股?可以參考達韋斯的方式。
達韋斯對於如何鑑別「有上漲力道」的股票,他有個「賽馬」比喻,相當耐人尋味。試著想像,如果你走進一個賽馬場,看著諸多賽馬在賽道上奔馳,你會去看中那些落後的賽馬嗎?你可是來贏錢的啊,把這些賽馬從你的「奪冠候選清單」移除,是最正確的決定,對吧?
那如果有一個曾經的冠軍大熱門,有著優良的血統以及光榮的歷史,但此刻的牠卻正身處於落後的大群之中,牠該獲得你的青睞嗎?你的眼中此刻根本看不到牠,也不應該注意到牠,對吧?
但是,如此一匹「有機會衝擊冠軍」的賽馬,在什麼情況下才能再次進到你的目光之中?答案很簡單,牠必須先把牠落後的差距給追上,進到領先群中!
一檔會上漲的股票,不也是如此嗎?一支曾經是100元的股票,如果現在跌到30元,聽完上面的譬喻,請問你還會覺得它依舊很強?而且好便宜,不買好可惜?別忘了,相較於市場上更多的好選擇(良駒),這樣一支「不復當年勇」的股票,是在賽道上苦苦追趕的落後者,你何來覺得它值得你買入?
它曾經讓許多在較高價格買進它的交易者,都蒙受了極大的損失,所以在它上漲的過程中,勢必會有更多來自市場的心理阻力要克服,更多的價格關卡要一一的收復,它才會再次進到市場參與者的注意,只因為他「這才開始表現得像個贏家」!
所以,溫習一下達韋斯的3個選股原則,唯有符合這三個條件,他才會對這支股票產生興趣:
‧打破先前歷史高點的股票(太久以前的歷史高點不考慮,最好是1-3年內)
‧落在目前最高的箱子內的股票
‧股價在最高的箱子內充滿活力的波動著
箱子戰法,散戶最簡單好用的交易法
市場上開股票交易課程的老師很多,課程內容也都對散戶有所助益,他們教的指標、方法也各有其功能所在。但是這些指標或是方法,對散戶而言,常常上過課了,只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無法融會貫通、進一步活用這些繳了大筆學費換來的寶貴知識。
以形態學來說好了,很多散戶可能都曾經陷於「M頭可能是W底,W底也很可能又變成是M頭」的困惑之中,這是因為一個形態要發展成散戶看得懂的樣貌,往往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就算型態已經夠完整了,散戶也可能還是不知如何判斷;波浪理論,12345波,波中還有小波,散戶根本判斷不出來哪一個是主波段,哪一個又僅是可以忽略不去參與的小波段;MACD指標,有用也很好用,但背離、背離再背離,散戶總是分不清到底哪個背離才是真的;KD指標,鈍化、鈍化再鈍化,看到最後散戶腦袋也跟著鈍化了。
為什麼我要教市場的散戶「箱子戰法」,這是因為箱子戰法是最簡單的,只要你會看K線,會畫出四方型的箱子,就一定學得會!
◎什麼是箱子
「箱子戰法」來自於華爾街,是由芭蕾舞者尼古拉斯‧達韋斯(Nicolas Darvas)所創造的一種理論。
達韋斯認為,股價常在一定價格範圍內波動。在這價格區間內,把相對高低點連線,就可以形成一個股價運行其中的箱體(股票箱)。
當股價下跌到箱體的底部時,會受到買盤的支撐;當股價上漲到箱體的頂部時,會受到賣盤的壓力。當股價能有效突破箱體頂部或跌破箱體底部,就可能會是一股新趨勢的產生,能將價格推進到一個新的箱子裡運行。(有關達韋斯版本箱子理論的回顧,可以參閱本書Part 0介紹。)
◎箱子的形成
市場上的參與者眾多,包含大戶、中實戶,還有你我這些小散戶。每個人都有其買進賣出的價格,但是當到了某些價位附近就會出現「上不去或是下不來」的現象,形成一個上有壓力、下有支撐的區間,如同一個箱子形狀。
.箱子的畫法
沒有永遠上漲的走勢,也沒有永遠下跌的走勢,價格漲多就會回檔,跌深也會反彈。股價長期趨勢有此現象,短期趨勢也是如此。主要走勢的發展,其實是許許多多同方向的N字型走勢在重複出現,並衍生出一連串擴張與合併;反之,若主要走勢轉向,例如從漲轉跌,那麼走勢就會從「正向N字型」轉而呈現「反向N字型」。
每一段N字型走勢都可以畫出一個箱子。下圖我用大部分看盤軟體都有的ZIG-ZAG轉折指標繪製的折線圖,幫助大家理解N字型走勢概念。(純示範,真正畫箱子方法後續會說明)
畫箱子的方式因人而異,我的方法與達韋斯的方式不同,我不看上下影線,只看K線的實體,也就是說,我是以波段走勢中最上方的K線實體上緣與最下方的K線實體下緣,去定義出箱子的頂部與底部,進而形成一個箱子。
決定箱子頂部的K線實體上緣,可能是一根長紅K收盤價,也可能是一根跳空開高的黑K開盤價;反之,決定箱子底部的K線實體下緣,可能是一根長黑K的收盤價,也可以能是一個開低走高的紅K開盤價。
這個章節的內容十分繁瑣,但請務必跟上每一個步驟,才能畫出正確的箱子。再次提醒,畫箱子最重要的訣竅「不要被K線的顏色與影線干擾,單單就靠著K線實體的高低起伏,去找出箱子的邊界」。
圖4-2中,價格一路往上走,走勢在一根紡錘黑K線 (A)之後,止漲回跌,3天內沒能再創新高,箱子的頂部確立 = 黑K(A)實體上緣,緊接著下一個步驟就是找出箱子的底部。價格自黑K(A)之後下行,一路跌至黑K(B)的出現,同樣的觀察3日,後續的K線實體未再創低,底部確認,BOX-1A成形。
黑K(B)之後股價反彈,可以預期又是下一個正N走勢,股價一路上漲到黑K(C)才止漲,回檔走勢在黑K(D)止跌,這一去一回再加上3日不創新高或新低的原則,形成了另一個箱子BOX-1B。
如果對先前Part 1 K線解析單元記憶猶新的讀者,可以清楚的識別出,在BOX-1A時期,「量能激增的長紅K實體底部,也就是開盤價」在BOX-1A階段對走勢有支撐效果;但BOX-1B的走勢卻在「量能激增紅K的跳空缺口」得到支撐,成功反轉向上並界定出BOX-1B的底部。
學習解讀單一K線、看出組合K線線索,目的就在於輔助我們能夠更精準有效的去畫製箱子,甚至「預判」箱子的可能範圍,這也正是為什麼在正式進入箱子戰法前,不能免俗的還是得先聊聊K線。
◎箱子的合併
很多講述箱子理論的書籍或是網路教學文章,會有很多箱子的畫圖範例,而你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會覺得怎麼這麼神,案例是如此完美,躍躍欲試想要趕緊跟著照做賺錢。
但只要你再細部的深入研究,你會發現,其實箱裡面還有箱子,但這些教學怎麼都沒講?都選擇性地忽略這些過程中也該被視為箱子的盤整區?
其實,這是因為大部分的教學都是事後諸葛,看著已經走出來的走勢畫圖,絕對可以看出最有效的支撐與壓力,當然也可以展示最完美的箱子。但是,散戶面對每一天的K線,並無法預知目前的箱子發展到哪裡,怎麼會有能力去作出交易的判斷?
答案是否定的,散戶沒有這樣的能力。
在實務的交易操作中,在關鍵箱子的頂部與底部被定義之前,根據股價波動範圍可以畫出來的小箱子,可能不只一個,且這些小箱子的邊界也會不斷的被破壞或是被測試。
如同在前面介紹箱子的畫法中,若眼前就只有BOX-1A的存在,那BOX-1A的區間範圍就是「當下操作」的依據,按照「突破BOX-1A上邊界買進」的原則,就是要進場。雖然買進後按著策略被停損,這其實沒什麼,沒人可以知道買了以後會漲還是會跌,被停損就是乖乖出場、再觀察就是了。
停損出場後,等到BOX-1B被確立,就可以看出原來BOX-1A僅是過程的小箱子,是可以被納入BOX-1B合併成一個更大的箱子去思考,且這兩個箱子所共同「認可」的支撐與壓力,會更具有效果,也更具有進出場策略參考的意義。
◎堆箱與疊箱
價格的移動不是點跟線的移動,而是一個「面」的移動,一個「區間」的移動。這一個概念正是箱子戰法的核心,在我的操作中,不管是買進、賣出、停損,乃至於加減碼,都是圍繞著「價格是面的移動」思考。
以一支可能飆漲的股票為例,當箱子的頂部被突破,若突破前的盤整時間夠久,積累的能量夠多,竄升出去的走勢就不該再回到原本的箱子之內;若股價每次的突破盤整都能拉出顯著的價差,讓每一次回檔所形成的箱子都不互相交疊,這樣的箱子排列起來是一個一個往上堆,稱之為「堆箱」。(圖4-7右)
但走勢如果不是這麼猛烈,突破之後馬上就回頭又跌回原本的箱子,但這波回跌又沒有跌的那麼深,在碰觸到原本箱子的底部前就拉回,還創了新高。當出現如此「箱子逐漸墊高,但箱子交疊」的現象,稱之為「疊箱」。(圖4-7左)
「堆箱」型態是箱子戰法最想參與操作的走勢,而疊箱將會被合併並重新以一個新的大箱子去持續觀察。
圖4-8,(1A)是第一個成型的箱子,其後的走勢原本貌似要形成下一個堆箱,但卻反而跌回(1A)並產生重疊,這是走勢偏弱的現象;隨著(1B)的成型,(1A)與(1B)呈現疊箱關係,可以將(1A)與(1B)合併成一個大箱子BOX1做為後續走勢的評估參考。
(1B)被跌破,又接連出現了(1C)、(1D)、(1E),且1C與1D有交疊關係 → (1C+1D)合併成箱子,(1E)的底部在量能激增的紅K實體底部得到支撐,3日不破原則後,(1A+1B+1C+1D+1E)共同的頂部是由(1B)頂部定義,共同底部則是由(1E)底部定義。
我故意將之後的走勢淡化處理,就是要讓各位明白,箱子戰法絕對是個有效的好策略,但在箱子戰法「真正要逮到的那個突破」來臨之前,會經歷許多吸引人進場的突破訊號(1A被突破),或是讓人誤以為準備反彈向上,但還是再次跌破的現象(1D被跌破)。
再次強調,沒有人可以預知股價的走勢,上述這些狀況都是無法避免的!走勢不如預期,我們就是嚴守停損的原則,務必根據策略停損點去避免可能的趨勢轉向,先退場觀望等待,再找尋下一個合適的進場時機。
◎賽馬選股法
如何選股?可以參考達韋斯的方式。
達韋斯對於如何鑑別「有上漲力道」的股票,他有個「賽馬」比喻,相當耐人尋味。試著想像,如果你走進一個賽馬場,看著諸多賽馬在賽道上奔馳,你會去看中那些落後的賽馬嗎?你可是來贏錢的啊,把這些賽馬從你的「奪冠候選清單」移除,是最正確的決定,對吧?
那如果有一個曾經的冠軍大熱門,有著優良的血統以及光榮的歷史,但此刻的牠卻正身處於落後的大群之中,牠該獲得你的青睞嗎?你的眼中此刻根本看不到牠,也不應該注意到牠,對吧?
但是,如此一匹「有機會衝擊冠軍」的賽馬,在什麼情況下才能再次進到你的目光之中?答案很簡單,牠必須先把牠落後的差距給追上,進到領先群中!
一檔會上漲的股票,不也是如此嗎?一支曾經是100元的股票,如果現在跌到30元,聽完上面的譬喻,請問你還會覺得它依舊很強?而且好便宜,不買好可惜?別忘了,相較於市場上更多的好選擇(良駒),這樣一支「不復當年勇」的股票,是在賽道上苦苦追趕的落後者,你何來覺得它值得你買入?
它曾經讓許多在較高價格買進它的交易者,都蒙受了極大的損失,所以在它上漲的過程中,勢必會有更多來自市場的心理阻力要克服,更多的價格關卡要一一的收復,它才會再次進到市場參與者的注意,只因為他「這才開始表現得像個贏家」!
所以,溫習一下達韋斯的3個選股原則,唯有符合這三個條件,他才會對這支股票產生興趣:
‧打破先前歷史高點的股票(太久以前的歷史高點不考慮,最好是1-3年內)
‧落在目前最高的箱子內的股票
‧股價在最高的箱子內充滿活力的波動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