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框架
這是已故蘋果創辦人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在任何場合都非常愛用的技巧之一。請大家回憶一下賈伯斯在2007年蘋果新品發表大會上介紹第一代
iPhone的銷售技巧,當時賈伯斯用了索引框架,說明了這支手機的三大功能,第一個是手機的通話功能,第二個是上網的功能,第三個是 iPod聽音樂的功能。
發表會結束後,iPhone席捲了全世界,將長期的手機龍頭 Nokia給顛覆掉。因為索引框架能夠有助於客戶看見亮點,更有助於記憶,同時也在無形中與客戶建立了親和感,讓溝通沒有距離。
相較之下,陳述一大堆重點、細節,卻沒有歸納,這是許多保險業務在介紹商品時最大的迷失,以為在銷售時對客戶講得越多越好。你必須要站在客戶的立場想想,客戶並不是保險業務,沒有這麼多的保險專業,他們無法記得你所有介紹的內容,甚至回到家煮個菜、睡個覺,隔天醒來可能就忘掉八成以上的內容了!
賈伯斯也曾經在 2005年對史丹佛大學畢業生的演講上,運用了索引框架:「今天我想告訴你們,我生命中的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關於很多點滴的串連,第二個故事是關於愛及失去,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死亡……」
最後再用「求知若飢,虛心若愚」做為結尾,帶給現場所有畢業生廣大的迴響。這就是框架索引這麼吸引人的原因,坊間才會有這麼多研究賈伯斯銷售技巧的分析書籍以及YouTube影片,供大家來學習。
這同時也是我之前曾從事保險業務期間,在職域銷講上最愛用的技巧之一,因為一開始透過索引框架,除了有助於現場客戶跟我快速拉近溝通距離之外,也能快速聚焦、記憶在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上,讓他們結束這場銷講後,也不會因為工作到下班,甚至到了隔天,記憶少了一大半而失去興趣。
目標框架
我在擔任講師期間,很常遇到有一些學生私訊我,好奇想上我的課,來詢問我課程的相關細節,此時我通常會問他們:「你想透過這樣的課程學到什麼?」
我希望我的學生並不是盲目的為了上課而上課,而是要先找到來上課的正向意圖,找到他要透過上課來換取什麼樣的成績,或是擴張成什麼樣規模的組織,接著他來上課時,就很容易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有效的吸收知識和方法,有效率的去實踐。
這也是為什麼我曾經培育出許多學生可以從業績掛蛋到年薪百萬,甚至從 MDRT進步到 COT、TOT的超業等級,靠的就是目標框架,就連詢問課程都可以幫助學生釐清找到他真正要的目標,讓學習上事半功倍。
既然如此,如果你想成為Top Sales,在保險銷售上,「目標框架」絕對是不可或缺的框架,因為有很多保險業務在講解建議書時,是不帶有具體的目標和結果的,像是:
「這份建議書,依照你的年紀來試算,年繳保費只要3萬元,你看你可以擁有實支實付 25萬的額度、住院日額一天 3000元、住院手術一次 15萬元、門診手術 5萬元……,你看這份建議書還有哪裡有需要為你做說明嗎?」
以上的範例如果是你經常對客戶說的,也沒有歸納客戶期待的目標和結果,客戶往往保費繳到一半時,就會開始標框架。抱怨保險不會用到,感覺很浪費錢,接著可能找一些藉口來停任何的疑慮或問題,都必須建立在這個成交的結果上去止繳費,之後發生風險時又悔不當初,甚至還反過來責怪你,排除萬難,客戶也會產生對結果勢必達成的信念,對任何過程為什麼當初不好好堅持,這不是很冤枉嗎?所以在銷售上,一定要搭配目標框架來做引導,例如:
「你一定希望這份建議書,年繳保費只要3萬元,是帶給你工作期間最沒有負擔卻是最好的風險規劃。你看你可以擁有實支實付25萬元的額度,這可以幫助在未來有任何疾病需要自費時,減輕全家人的經濟負擔,你希望有這樣的保險為家人減輕負擔嗎?」
2013年有一部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華爾街之狼》,其中男主角本尊喬丹‧貝爾福(JordanBelfort)現在在世界各地教授「直線成交法」,就非常聚焦在結果導向,也就是目標框架。
任何的疑慮或問題,都必須建立在這個成交的結果上去排除萬難,客戶也會產生對結果勢必達成的信念,對任何過程中的意外和困難,都會自主性克服。
也因此,喬丹 ‧貝爾福即便因為過去在華爾街洗錢及證券詐欺等罪刑入獄,出獄後仍靠這套有效的銷售技巧,在世界各地舉辦教育訓練,引起各行各業的銷售業務大量迴響,如今帶給他的收入,遠比以前在華爾街的收入還要可觀!
透過明確的目標框架,客戶才會清楚自己買的是什麼保單,未來也不會在遇到經濟困難時,因為不清楚保險規劃的初衷,導致解約、停效等不愉快的結果。
同時也不會遇到同業來惡性洗單的問題,因為客戶非常清楚自己具體要的是什麼,而你透過目標框架,讓客戶的目標和結果歸納更清楚。
假設框架
我還記得我在研究所時期,曾經在一堂管理理論與實務的課程,老師安排整個學期透過正反方辯論,來刺激大家在管理學知識應用上的碰撞。
當時我是學校管理學的學霸,我非常精通管理學的理論和實務,曾經在第一節課就將老師辯倒了,也因此,老師對我讚許有加,而同學則是非常害怕跟我的小組進行辯論。
當時的我就是對管理學的知識準備充足,所以無往不利。可是現在回想起來,有一位同學其實才是最厲害的辯論高手,雖然整個學期我們沒有對到辯論,可是我對他的印象非常深刻,因為他是一個管理學知識沒有研究很透徹的同學,可是他非常善於辯論。
他並不是拿出理論來辯倒對方,而是透過提問的方式,他慣用的技巧先是提問 A問題,請對方回答後,再提問 B問題,再請對方回答,接著他再從這兩個回答中找到矛盾之處,請對方解釋,而對方就因為這樣敗下陣來。原來他就是非常善用假設框架的技巧,製造各種情境來提問。
不過在銷售上並不是辯論,你辯論贏了也不會讓對方心甘情願的簽約。
那麼我們該如何利用假設框架做有效引導呢?這個假設框架就是創造出各種情境的模擬,來獲得客戶在情境下的回應。
而這情境的引導,就必須符合客戶的慣用表象系統,善用視覺、聽覺、感覺的描述,讓假設情境的框架越完整,客戶就越能投入。例如:
「有一天你的父親會老,現在老人越來越多,你也看過公園的老人越來越多是推輪椅的,而不是自己走的。而那時候你的家人告訴你,推輪椅的人必須是
看護,因為大家都要上班賺錢,沒有時間留下來照顧父親,這時候你也正在努力存自己的退休金,同時你又有小孩要養,難道要把自己辛苦存下的退休
金拿來養看護,而不是拿來養未來的自己嗎?這時候你問問你自己,會不會感覺到壓力很沉重呢?又該如何將風險的傷害降到最輕呢?」
如果沒有學過 NLP的表象系統,有些業務在創造假設框架時,可能會這樣說:
「如果有一天你的父親老了,萬一需要請看護,這時候該怎麼辦?」
一樣都是假設框架,可是情境的假設細節,若無法讓客戶投入在情境之中,客戶的感受也會天差地別!問話真的是一門學問,也許過去你總是不得其門而入,靠很多的經驗來彌補你的業績,現在你可以透過學習,來減少不必要的失敗經驗,加快成功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