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市場作對的先見之明
「葛洛斯大致上都是順勢而為,但是他擁有獨一無二的能力,知道什麼時候應該逆勢而行,反向操作。」品浩前合夥人班恩.托洛斯基(Ben Trosky)溫和地回憶道:「有很多次大家都驚嚇至極,葛洛斯卻繫好安全帶。」
葛洛斯以善於做出重大的反向預測聞名,而且他的預測經常都很正確。一九九○年代初,美國爆發儲蓄貸款銀行危機後,銀行業步履蹣跚,聯準會為了造福銀行業,進行利率調整,維持短期低利率,同時容許長期利率上升。葛洛斯因此決定出售長期國庫券(Treasury);他做對了,交易很成功。
現在同行繼續大買風險性產品和衍生性金融商品,以及資產負債表外載具(off–balance sheet vehicles)時,品浩的交易員逐漸減少很多先前買進的高風險債券,而且葛洛斯準備好要對全世界發表宣言。他在二○○六年七月七日,在彭博電視(Bloomberg TV)和路透社上,宣布利率已經升到最高峰。他知道在金融業裡,有時候必須把自己的看法,灌輸到每個人的意識中,讓大家加入,強迫市場轉向。這是品浩的專長,一再發表報告、專訪、電視專題,麥考利發表「全球中央銀行焦點」(Global Central Bank Focus);而葛洛斯總是會發表他的,也是公司的《投資展望》(Investment Outlook),原因就在這裡。
葛洛斯從一九七八年開始,就發送這份已經成為傳奇的投資通訊,給客戶和想要閱讀的其他人。當時他從前任手上承接這份工作,不過他很快明白,如果想要擴大讀者群,吸引一群債券怪胎之外的讀者,就必須提供不同又有趣的事物,因此他把這份投資通訊變成一千四百字的古怪個人軼事與告解,文字質樸而口語化,提到他童年時期在俄亥俄州故鄉潺潺流動的小溪、五歲兒子在棒球場上的屈辱、自己大學時在籃球上的失敗嘗試,還把這些東西當成市場的比喻。有一篇通訊開頭是他自己所寫,與投資有關的詩,風格師法著名的美國詩人羅伯.福洛斯特(Robert Frost);另一篇談到聖誕節派對折磨帶來的恐怖;還有一篇則提及,他的白日夢是和穿著饒舌歌手風味弗拉福(Flavor Flav)戲服的精靈聊天。他把自己最喜歡的事物加以調整,塞進一九九七年的著作《道聽途說的投資術》(Everything You’ve Heard About Investing Is Wrong!)。葛洛斯的寫作風格雖然有點古怪,但那種古雅、深思的角色卻很討人喜歡,他還配合文字風格,以溫和的形象出現在財經節目上,尖細的聲音在全美交易廳裡還引發諸多嘲笑。
與眾不同的交易廳氛圍
熟知他的人都知道一切與事實不符,葛洛斯在實際生活上要求嚴格,毫不妥協、毫不退讓,而且他根據自己的形象建立品浩。銀行業或其他基金管理公司的交易廳裡,通常都會亂成一團,電視機的聲音很吵雜,大家大吼大叫、摔電話、說著粗俗的笑話或辯論。但是品浩的交易廳並非如此,大廳像圖書館一樣寂靜無聲,敲擊鍵盤的聲音是唯一例外。如果交易員必須說話、打電話給銀行,下單買賣債券,會悄無聲息地進行,對著話筒輕聲細語。偶爾有人會小小做秀,向電話另一端的華爾街人士強調,願意多給他們十六分之一美元,因為我們是品浩。不過這只有危急時才會採用。傳送電子郵件始終是較好的做法,即使收件人坐的地方離你只有九十公分遠。
葛洛斯坐在辦公桌後,把鬆開的領帶繞在脖子上,西裝外套掛在附近的衣架,從早上六點到十點半前結束的瑜伽時間,然後再到下午很晚時,都會待在那裡。技術員每天早上會先來辦公室,替他登入個人電腦、Unix作業系統、路透社和彭博終端機,也會進行印表機測試,好讓眾多的彭博終端機螢幕閃閃發光,歡迎他的到來。其他人大多必須用指紋登入,葛洛斯的終端機沒有生物辨識的登入方式,如果他或技術員忘記密碼,密碼已經寫在便條上,用膠帶貼在鍵盤。
葛洛斯一週要開四次投資委員會會議,從中午開到下午兩點左右,有時還要加開其他緊急會議,沒有這樣的會議最好,他希望一直坐在那張椅子上。
他不喜歡閒聊,走在走廊上會避免眼神交流或打招呼,但比較高壓式互動的風險總是存在。對公司交易員來說,從螢幕上意外抬頭,和葛洛斯短暫的眼神交會,可能會輕易讓這一天脫軌,變成慘劇!幾秒後,你可能收到這樣的電子郵件:「你的投資組合中的五大部位是什麼?原因何在?」「交給我三個可行的交易概念。」那你的這一天就完了。這種恐慌會一路蔓延,從投資組合經理人到手下的分析師,再到負責執行公司市場概念的交易員,恐懼會瀰漫在面對客戶的投資組合專家、負責發明新產品讓客戶購買的產品經理,以及全力讓事情合乎法律規範的法遵人員之間。不管你做得多好都不夠,你要更努力、做得更好,你總是處於危機中。
葛洛斯不斷測試大家,過去經常在交易廳走動,詢問屬下和他們的工作只有些微相關的某種冷門證券,現在的價格是多少,還要說到小數點以下的價格;或是要求五、六位資深投資組合經理人,手算只要輸入彭博終端機,即可輕鬆找到的數字。或者,他會在你買賣債券的委託單上草草書寫,然後留一張便條在你的桌上,有時是稱讚你的交易概念,較常見的情況是要你說明:你為什麼會持有這麼多那種債券?不管你持有的部位多小,或是從已經內爆或辭職的上一位仁兄繼承而來,而你不知道他在兩年前為什麼會購買,重要的是公司「擁有」這種風險,而現在這種風險屬於你,你要為它辯護,在新資料和價格下,你有什麼想法和理由?
創造報酬率是唯一指標
地點強化了這種緊張,他們被困在美國另一端的西岸,與東岸的紐約華爾街遙遙相對,如果你在華爾街,又認為自己選錯工作,競爭對手會樂意聘用你。但是在品浩,你無處可去,最近的大型競爭對手位於洛杉磯,開車要兩小時才能抵達,而且兩地之間的交通總是非常繁忙。
因此這家公司的資金經理人、分析師、交易員、法遵人員等,全都困在這裡,困在峭壁盡頭非常漂亮的沙漠裡,他們的豪宅顫巍巍地蓋在懸崖上,面對狂暴的海洋。會選中這個地點其實是一個意外:一九七二年,品浩的母公司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Pacific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mpany),因為這裡比洛杉磯市區便宜而搬遷到此。
數十年後的現在,品浩設立在新港中央大道(Newport Center Drive)上,公司是一棟低矮建築,白色外觀閃閃發亮,四線道的新港中央大道像套索一樣,圍繞著時尚島(Fashion Island)購物中心。如今這個陽光明媚的地點,是公司招攬潛在員工的賣點之一,但是公司設在偏遠的這裡,員工可以避免金融方面自我強化的思想泡沫;在遙遠的美西,員工可以免於「每天和老同事,吃一成不變的午餐,談論同樣的舊事」,也像葛洛斯所說的,免於「所有喧囂忙亂的氣氛」。他表示,刻意地與世隔絕,這裡是「一片寧靜的綠洲」。對葛洛斯來說可能很寧靜,但是他的個性卻破壞其他人原本可以享受的平靜,這裡處處可見他明顯不安全感的痕跡,深怕別人可能會迎頭趕上,威脅品浩的主導地位。
一秒都不能浪費,一毛錢都不能不壓榨,這是從交易廳流傳出來,主導一切的企業文化:葛洛斯的「拚搏人」(Pimbot)連夢中都會咬牙切齒,尖叫著醒來;他們的婚姻和肝臟都會分崩離析。他們必須說服自己,正是如此積極才能臻至卓越,做到競爭對手做不到的事。他們在新港灘這裡,毫不關心其他事情,只關心賺錢和賺更多錢,他們要看出缺陷,然後好好利用,這正是葛洛斯與這家公司最擅長的事。他們不能容忍無法創造報酬率,他們會會嗅出任何人的弱點。
市場並不認同葛洛斯在二○○六年七月七日的宣告,他的宣告或許早了一些。幾週後,他撰寫一篇《投資展望》,名為歷史的終結和最後的債券多頭市場,文中寫道:他的發言「輕率,而且可能有點莽撞」,不過「碰到新聞界時,我偶爾真的會情不自禁。」從那時候開始:「有著太多的緊張、太多的失眠夜。市場的轉捩點通常造成這種事,而這一次也不例外。」
這些話對葛洛斯以外的每位品浩員工都有實際影響,該公司的旗艦基金總回報債券基金(Total Return Bond Fund)績效不佳,這表示大家要避開葛洛斯,甚至要比平常更注意。總回報債券基金是葛洛斯管理的基金,是他的小孩,自一九八七年這檔基金成立以來,他一直親自監督。總回報債券基金是他畢生的事業:他在一九七○年代,協助開創主動債券交易方式,當時債券都存放在保險櫃裡,很少易手,他和同業徹底改變一切,彼此交易公司債的所有權,購買看來前途無量企業的公司債,賣出相反的公司債。總回報債券基金就是這麼做的成果,是葛洛斯精心安排、排斥傳統、低風險債券管理方法的巔峰傑作,是他得來不易、橫掃市場的創造發明;代表他令人毛骨悚然又有先見之明的市場預測;代表他的直覺和技巧;代表他多年的戒慎努力,在市場上搜尋售價過低的債券,或是精明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操作—代表所有的一切。這檔基金數十年屹立不搖,造就葛洛斯的傳奇地位,這項紀錄是大家叫他「債券天王」的原因。這是他衡量自尊的標竿,二十年來始終如此。這檔基金是品浩最大的基金,經常占據該公司管理資金的一半以上。當這檔基金績效落後同業時,葛洛斯就會變成怪獸。
葛洛斯必須避開所有人,因為他們可能只會提醒他刻骨銘心的失敗之苦,提醒他績效落後的恥辱。據說他的第二任妻子蘇.葛洛斯(Sue Gross)會在總回報債券基金績效不佳時,在他們廣闊的拉古納海灘(Laguna Beach)豪宅裡,替自己準備另一間臥房(這個謠言並不是真的)。
「暗號是保持匿名,不是搞得惡名昭彰。」葛洛斯在二○○一年的一段文字中,談到他因應市場評論時,典型非正統、過度揭露自己的方法:「悶悶不樂,低垂著頭,毫無來由地痛罵妻子,半夜三點醒來,然後爬樓梯,而不是坐電梯上班,這就像經前症候群,只是這種症狀叫做『績效不足症候群』(Performance (is) Missing Syndrome)。在這種時候,你不要和我說話,別想對我好,別管我就好!」
對品浩的交易員來說,平常這裡就是地雷區,現在更是到處都布滿地雷。保持沉默,避開葛洛斯的眼睛,盡量少互動,祈禱績效好轉。主啊!請讓市場轉變,引導我們到安全的避風港,賜給我們抵押房貸拖欠,大家繳不出錢。
這次的差勁績效幾乎是刻意造成的,但似乎一點也不重要。品浩在打安全牌,等待市場惡化,而不像所有人一樣,「追求殖利率」,這應該會讓大家有些寬慰,市場遲早會轉變,當市場轉變時,會證明他們正確無誤,公司每個人在理性上都知道。
金融界有一句諺語:「市場維持不理性的時間,比你保有良好償債能力的時間還久。」大家經常認為這句話是經濟學家約翰.凱因斯(John Keynes)說的。麥考利坐在公司辦公室時,凱因斯的肖像就俯視著他。如果你的錢先花光,事後證明你判斷正確並沒有多大的好處。
品浩沒有償債能力的問題,擁有能夠創造管理費的資產高達六千多億美元,都是來自退休基金和散戶投資人的投資,公司不必擔心資金不足。如果真的需要資金,還有一條生命線可以依賴,就是看來有點遙遠的母公司德國保險業者安聯(Allianz),安聯在二○○○年買下品浩的控制性股權,而到目前為止,績效不佳並非很嚴重,每個人偶爾都會碰到績效不佳,但是公司績效不佳的時間愈久,客戶就會愈擔心,而客戶愈擔心,資金留下來的黏著度也會愈低,一旦客戶開始撤資,情勢可能變得如同滾雪球一般。
對於房市泡沫化的預測
品浩從未碰過這種事,但是他們所押注的美國甚至全球經濟極其脆弱,且無法利用。品浩不能讓市場屈從自己的意願,也不能威逼市場,只能等待。市場繼續維持樂觀情緒,每個人都認為,不管是銷售量趨緩,還是偶發的拖欠,任何問題都已經受到控制。聯準會很著急,已經動用調整利率的基本工具,一再提高利率,打壓房市榮景。就像麥考利說的:「反應遲鈍的驢子並非真的沒有反應,只是需要用木條在腦袋多打幾下而已。」
品浩知道,房市泡沫破滅時,聯準會一定會降息,所以買了聯準會最後降息時會獲益的債券。該公司也囤積現金,減少持有資產擔保證券,只保留最安全的證券,也避開最具風險公司發行的新債券,放棄這類債券(相當)報酬豐厚的息票(Coupon),避開其中的風險,因為確信經濟即將崩潰。不過原本應該遭遇財務困難的公司卻在市場上大受歡迎,不但沒有破產,反而能輕鬆再融資,破產企業極少,以致於企業違約率創下二十五年來最低紀錄。品浩看著報酬豐厚卻沒有購買的高風險債券一路飆升,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一再創新高,十分痛苦。
二○○六年會變成十多年來總回報債券基金第一次輸給同業的年度,葛洛斯在二○○六年十二月的《投資展望》中,一開始就寫道:「現實是微妙的結構,即使面對確鑿的事實,大家也會為了保護珍貴的幻想而自欺欺人。」
他後來寫道:「時機就是一切,我們有很多的內部質疑和辯論,或許應該隨波逐流。每位投資人都有一個鬧鐘,我希望自己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把事情的時機安排得恰到好處,我很可能四點半就起床,早起這麼一小時半要付出代價,你會坐在餐桌旁,承認競爭對手正在吃你的午餐,不過這樣還是勝過太晚起床。」
金融界有一句老生常談,說太早等於犯錯。還有一個明白的道理,嘗試波段操作的人是傻瓜。葛洛斯在這個不可能領域裡的紀錄比大多數人來得好,因此這次他們太早了一點,整家公司都已準備好,交易員已經各就各位。他們可以熬過這段艱難的日子,看著魯莽的冒險獲得豐厚利潤,知道情勢會證明他們是正確的,混亂可能不會這麼快到來。
「葛洛斯大致上都是順勢而為,但是他擁有獨一無二的能力,知道什麼時候應該逆勢而行,反向操作。」品浩前合夥人班恩.托洛斯基(Ben Trosky)溫和地回憶道:「有很多次大家都驚嚇至極,葛洛斯卻繫好安全帶。」
葛洛斯以善於做出重大的反向預測聞名,而且他的預測經常都很正確。一九九○年代初,美國爆發儲蓄貸款銀行危機後,銀行業步履蹣跚,聯準會為了造福銀行業,進行利率調整,維持短期低利率,同時容許長期利率上升。葛洛斯因此決定出售長期國庫券(Treasury);他做對了,交易很成功。
現在同行繼續大買風險性產品和衍生性金融商品,以及資產負債表外載具(off–balance sheet vehicles)時,品浩的交易員逐漸減少很多先前買進的高風險債券,而且葛洛斯準備好要對全世界發表宣言。他在二○○六年七月七日,在彭博電視(Bloomberg TV)和路透社上,宣布利率已經升到最高峰。他知道在金融業裡,有時候必須把自己的看法,灌輸到每個人的意識中,讓大家加入,強迫市場轉向。這是品浩的專長,一再發表報告、專訪、電視專題,麥考利發表「全球中央銀行焦點」(Global Central Bank Focus);而葛洛斯總是會發表他的,也是公司的《投資展望》(Investment Outlook),原因就在這裡。
葛洛斯從一九七八年開始,就發送這份已經成為傳奇的投資通訊,給客戶和想要閱讀的其他人。當時他從前任手上承接這份工作,不過他很快明白,如果想要擴大讀者群,吸引一群債券怪胎之外的讀者,就必須提供不同又有趣的事物,因此他把這份投資通訊變成一千四百字的古怪個人軼事與告解,文字質樸而口語化,提到他童年時期在俄亥俄州故鄉潺潺流動的小溪、五歲兒子在棒球場上的屈辱、自己大學時在籃球上的失敗嘗試,還把這些東西當成市場的比喻。有一篇通訊開頭是他自己所寫,與投資有關的詩,風格師法著名的美國詩人羅伯.福洛斯特(Robert Frost);另一篇談到聖誕節派對折磨帶來的恐怖;還有一篇則提及,他的白日夢是和穿著饒舌歌手風味弗拉福(Flavor Flav)戲服的精靈聊天。他把自己最喜歡的事物加以調整,塞進一九九七年的著作《道聽途說的投資術》(Everything You’ve Heard About Investing Is Wrong!)。葛洛斯的寫作風格雖然有點古怪,但那種古雅、深思的角色卻很討人喜歡,他還配合文字風格,以溫和的形象出現在財經節目上,尖細的聲音在全美交易廳裡還引發諸多嘲笑。
與眾不同的交易廳氛圍
熟知他的人都知道一切與事實不符,葛洛斯在實際生活上要求嚴格,毫不妥協、毫不退讓,而且他根據自己的形象建立品浩。銀行業或其他基金管理公司的交易廳裡,通常都會亂成一團,電視機的聲音很吵雜,大家大吼大叫、摔電話、說著粗俗的笑話或辯論。但是品浩的交易廳並非如此,大廳像圖書館一樣寂靜無聲,敲擊鍵盤的聲音是唯一例外。如果交易員必須說話、打電話給銀行,下單買賣債券,會悄無聲息地進行,對著話筒輕聲細語。偶爾有人會小小做秀,向電話另一端的華爾街人士強調,願意多給他們十六分之一美元,因為我們是品浩。不過這只有危急時才會採用。傳送電子郵件始終是較好的做法,即使收件人坐的地方離你只有九十公分遠。
葛洛斯坐在辦公桌後,把鬆開的領帶繞在脖子上,西裝外套掛在附近的衣架,從早上六點到十點半前結束的瑜伽時間,然後再到下午很晚時,都會待在那裡。技術員每天早上會先來辦公室,替他登入個人電腦、Unix作業系統、路透社和彭博終端機,也會進行印表機測試,好讓眾多的彭博終端機螢幕閃閃發光,歡迎他的到來。其他人大多必須用指紋登入,葛洛斯的終端機沒有生物辨識的登入方式,如果他或技術員忘記密碼,密碼已經寫在便條上,用膠帶貼在鍵盤。
葛洛斯一週要開四次投資委員會會議,從中午開到下午兩點左右,有時還要加開其他緊急會議,沒有這樣的會議最好,他希望一直坐在那張椅子上。
他不喜歡閒聊,走在走廊上會避免眼神交流或打招呼,但比較高壓式互動的風險總是存在。對公司交易員來說,從螢幕上意外抬頭,和葛洛斯短暫的眼神交會,可能會輕易讓這一天脫軌,變成慘劇!幾秒後,你可能收到這樣的電子郵件:「你的投資組合中的五大部位是什麼?原因何在?」「交給我三個可行的交易概念。」那你的這一天就完了。這種恐慌會一路蔓延,從投資組合經理人到手下的分析師,再到負責執行公司市場概念的交易員,恐懼會瀰漫在面對客戶的投資組合專家、負責發明新產品讓客戶購買的產品經理,以及全力讓事情合乎法律規範的法遵人員之間。不管你做得多好都不夠,你要更努力、做得更好,你總是處於危機中。
葛洛斯不斷測試大家,過去經常在交易廳走動,詢問屬下和他們的工作只有些微相關的某種冷門證券,現在的價格是多少,還要說到小數點以下的價格;或是要求五、六位資深投資組合經理人,手算只要輸入彭博終端機,即可輕鬆找到的數字。或者,他會在你買賣債券的委託單上草草書寫,然後留一張便條在你的桌上,有時是稱讚你的交易概念,較常見的情況是要你說明:你為什麼會持有這麼多那種債券?不管你持有的部位多小,或是從已經內爆或辭職的上一位仁兄繼承而來,而你不知道他在兩年前為什麼會購買,重要的是公司「擁有」這種風險,而現在這種風險屬於你,你要為它辯護,在新資料和價格下,你有什麼想法和理由?
創造報酬率是唯一指標
地點強化了這種緊張,他們被困在美國另一端的西岸,與東岸的紐約華爾街遙遙相對,如果你在華爾街,又認為自己選錯工作,競爭對手會樂意聘用你。但是在品浩,你無處可去,最近的大型競爭對手位於洛杉磯,開車要兩小時才能抵達,而且兩地之間的交通總是非常繁忙。
因此這家公司的資金經理人、分析師、交易員、法遵人員等,全都困在這裡,困在峭壁盡頭非常漂亮的沙漠裡,他們的豪宅顫巍巍地蓋在懸崖上,面對狂暴的海洋。會選中這個地點其實是一個意外:一九七二年,品浩的母公司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Pacific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mpany),因為這裡比洛杉磯市區便宜而搬遷到此。
數十年後的現在,品浩設立在新港中央大道(Newport Center Drive)上,公司是一棟低矮建築,白色外觀閃閃發亮,四線道的新港中央大道像套索一樣,圍繞著時尚島(Fashion Island)購物中心。如今這個陽光明媚的地點,是公司招攬潛在員工的賣點之一,但是公司設在偏遠的這裡,員工可以避免金融方面自我強化的思想泡沫;在遙遠的美西,員工可以免於「每天和老同事,吃一成不變的午餐,談論同樣的舊事」,也像葛洛斯所說的,免於「所有喧囂忙亂的氣氛」。他表示,刻意地與世隔絕,這裡是「一片寧靜的綠洲」。對葛洛斯來說可能很寧靜,但是他的個性卻破壞其他人原本可以享受的平靜,這裡處處可見他明顯不安全感的痕跡,深怕別人可能會迎頭趕上,威脅品浩的主導地位。
一秒都不能浪費,一毛錢都不能不壓榨,這是從交易廳流傳出來,主導一切的企業文化:葛洛斯的「拚搏人」(Pimbot)連夢中都會咬牙切齒,尖叫著醒來;他們的婚姻和肝臟都會分崩離析。他們必須說服自己,正是如此積極才能臻至卓越,做到競爭對手做不到的事。他們在新港灘這裡,毫不關心其他事情,只關心賺錢和賺更多錢,他們要看出缺陷,然後好好利用,這正是葛洛斯與這家公司最擅長的事。他們不能容忍無法創造報酬率,他們會會嗅出任何人的弱點。
市場並不認同葛洛斯在二○○六年七月七日的宣告,他的宣告或許早了一些。幾週後,他撰寫一篇《投資展望》,名為歷史的終結和最後的債券多頭市場,文中寫道:他的發言「輕率,而且可能有點莽撞」,不過「碰到新聞界時,我偶爾真的會情不自禁。」從那時候開始:「有著太多的緊張、太多的失眠夜。市場的轉捩點通常造成這種事,而這一次也不例外。」
這些話對葛洛斯以外的每位品浩員工都有實際影響,該公司的旗艦基金總回報債券基金(Total Return Bond Fund)績效不佳,這表示大家要避開葛洛斯,甚至要比平常更注意。總回報債券基金是葛洛斯管理的基金,是他的小孩,自一九八七年這檔基金成立以來,他一直親自監督。總回報債券基金是他畢生的事業:他在一九七○年代,協助開創主動債券交易方式,當時債券都存放在保險櫃裡,很少易手,他和同業徹底改變一切,彼此交易公司債的所有權,購買看來前途無量企業的公司債,賣出相反的公司債。總回報債券基金就是這麼做的成果,是葛洛斯精心安排、排斥傳統、低風險債券管理方法的巔峰傑作,是他得來不易、橫掃市場的創造發明;代表他令人毛骨悚然又有先見之明的市場預測;代表他的直覺和技巧;代表他多年的戒慎努力,在市場上搜尋售價過低的債券,或是精明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操作—代表所有的一切。這檔基金數十年屹立不搖,造就葛洛斯的傳奇地位,這項紀錄是大家叫他「債券天王」的原因。這是他衡量自尊的標竿,二十年來始終如此。這檔基金是品浩最大的基金,經常占據該公司管理資金的一半以上。當這檔基金績效落後同業時,葛洛斯就會變成怪獸。
葛洛斯必須避開所有人,因為他們可能只會提醒他刻骨銘心的失敗之苦,提醒他績效落後的恥辱。據說他的第二任妻子蘇.葛洛斯(Sue Gross)會在總回報債券基金績效不佳時,在他們廣闊的拉古納海灘(Laguna Beach)豪宅裡,替自己準備另一間臥房(這個謠言並不是真的)。
「暗號是保持匿名,不是搞得惡名昭彰。」葛洛斯在二○○一年的一段文字中,談到他因應市場評論時,典型非正統、過度揭露自己的方法:「悶悶不樂,低垂著頭,毫無來由地痛罵妻子,半夜三點醒來,然後爬樓梯,而不是坐電梯上班,這就像經前症候群,只是這種症狀叫做『績效不足症候群』(Performance (is) Missing Syndrome)。在這種時候,你不要和我說話,別想對我好,別管我就好!」
對品浩的交易員來說,平常這裡就是地雷區,現在更是到處都布滿地雷。保持沉默,避開葛洛斯的眼睛,盡量少互動,祈禱績效好轉。主啊!請讓市場轉變,引導我們到安全的避風港,賜給我們抵押房貸拖欠,大家繳不出錢。
這次的差勁績效幾乎是刻意造成的,但似乎一點也不重要。品浩在打安全牌,等待市場惡化,而不像所有人一樣,「追求殖利率」,這應該會讓大家有些寬慰,市場遲早會轉變,當市場轉變時,會證明他們正確無誤,公司每個人在理性上都知道。
金融界有一句諺語:「市場維持不理性的時間,比你保有良好償債能力的時間還久。」大家經常認為這句話是經濟學家約翰.凱因斯(John Keynes)說的。麥考利坐在公司辦公室時,凱因斯的肖像就俯視著他。如果你的錢先花光,事後證明你判斷正確並沒有多大的好處。
品浩沒有償債能力的問題,擁有能夠創造管理費的資產高達六千多億美元,都是來自退休基金和散戶投資人的投資,公司不必擔心資金不足。如果真的需要資金,還有一條生命線可以依賴,就是看來有點遙遠的母公司德國保險業者安聯(Allianz),安聯在二○○○年買下品浩的控制性股權,而到目前為止,績效不佳並非很嚴重,每個人偶爾都會碰到績效不佳,但是公司績效不佳的時間愈久,客戶就會愈擔心,而客戶愈擔心,資金留下來的黏著度也會愈低,一旦客戶開始撤資,情勢可能變得如同滾雪球一般。
對於房市泡沫化的預測
品浩從未碰過這種事,但是他們所押注的美國甚至全球經濟極其脆弱,且無法利用。品浩不能讓市場屈從自己的意願,也不能威逼市場,只能等待。市場繼續維持樂觀情緒,每個人都認為,不管是銷售量趨緩,還是偶發的拖欠,任何問題都已經受到控制。聯準會很著急,已經動用調整利率的基本工具,一再提高利率,打壓房市榮景。就像麥考利說的:「反應遲鈍的驢子並非真的沒有反應,只是需要用木條在腦袋多打幾下而已。」
品浩知道,房市泡沫破滅時,聯準會一定會降息,所以買了聯準會最後降息時會獲益的債券。該公司也囤積現金,減少持有資產擔保證券,只保留最安全的證券,也避開最具風險公司發行的新債券,放棄這類債券(相當)報酬豐厚的息票(Coupon),避開其中的風險,因為確信經濟即將崩潰。不過原本應該遭遇財務困難的公司卻在市場上大受歡迎,不但沒有破產,反而能輕鬆再融資,破產企業極少,以致於企業違約率創下二十五年來最低紀錄。品浩看著報酬豐厚卻沒有購買的高風險債券一路飆升,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一再創新高,十分痛苦。
二○○六年會變成十多年來總回報債券基金第一次輸給同業的年度,葛洛斯在二○○六年十二月的《投資展望》中,一開始就寫道:「現實是微妙的結構,即使面對確鑿的事實,大家也會為了保護珍貴的幻想而自欺欺人。」
他後來寫道:「時機就是一切,我們有很多的內部質疑和辯論,或許應該隨波逐流。每位投資人都有一個鬧鐘,我希望自己每天早上六點起床,把事情的時機安排得恰到好處,我很可能四點半就起床,早起這麼一小時半要付出代價,你會坐在餐桌旁,承認競爭對手正在吃你的午餐,不過這樣還是勝過太晚起床。」
金融界有一句老生常談,說太早等於犯錯。還有一個明白的道理,嘗試波段操作的人是傻瓜。葛洛斯在這個不可能領域裡的紀錄比大多數人來得好,因此這次他們太早了一點,整家公司都已準備好,交易員已經各就各位。他們可以熬過這段艱難的日子,看著魯莽的冒險獲得豐厚利潤,知道情勢會證明他們是正確的,混亂可能不會這麼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