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內文試閱一】
本文摘自第1章〈緣起〉


  2008年6月,那是我做全職交易第一年的第一個月,也是進入股市的第十二年。當時還住在新加坡的我,在股票帳戶裡只有結婚將近八年以來,我們夫妻兩人的工作存款以及交易所得,合計約為台幣三百萬元。
  一個月前,我還在新加坡從事穩定的教職工作,原本每個月將近三千新幣(約合新台幣六萬元)的收入在這個月瞬間歸零,殘留下來的是每年大約四萬新幣(約合新台幣八十萬元)的固定家庭開銷。
  大膽轉換跑道,成為一個全職交易人,當然是認為與其待在學校裡,跟學生奮戰下去,一直教到退休的那一刻,或許有相當投資經驗的自己能夠在股市裡取得更高的收入。
  實際上,在成為全職交易人的這一天之前,我已經有好幾次轉換行業,甚至是轉換工作所在國家的大動作了。然而每次轉換下來,似乎都很難跳脫職場裡的各種拘束,特別是不管在任何行業、任何國家,收入的天花板總是讓我覺得很礙眼。
  你想想,那些擁有很威風的組織頭銜的長官,往往領著與其能力不相稱的薪水。而你加倍付出的辛勞工作,換得的是每年微幅且等距的調薪,如果前輩不空出位置來,飛躍式的調薪都只能是一種空想。
  當時在新加坡的長輩之間流傳著一種說法,不要小看在熟食中心賣魚圓麵的「安科」、「安梯」(新加坡人所說的叔叔、阿姨),他們比上班族賺得要多。雖然安科、安梯的收入令人充滿想像空間,不過每日摸黑起床開始進貨、備料的生活,可不是我這種稍稍勞動一會兒就四肢癱軟的無用讀書人承受得了的。再者,上班族在每年的辛勤工作之後,雖然有所謂的年終獎金,但是到了隔年,政府卻總是將這筆獎金當成個人所得稅又給收了回去。
  我們都知道納稅是國民的義務,不過當時在台灣,政府免徵證券交易所得稅卻是明擺著的事實。它像是童話中的「金銀島」一般,彷彿在呼喚著我——有本事的話,歡迎來找找看那傳說中的寶藏啊。於是,只要在電腦螢幕前移動手指即可完成的股票交易,似乎成為我這個「前上班族」唯一的選擇。
  當然,那個時候我並不知道,比起全職交易人,當一個全職上班族要容易得多。
  經過多年摸爬滾打,終於在2015年,我在股票帳戶內的資產淨值跨越了一千萬元新台幣,而且連續數年的年度績效大於20%,而這樣的數字也已經超過了我和太太當全職上班族的薪水總和。就在這一年,太太隨著我的腳步,永遠離開了全職工作。接著我們帶著兩個小孩,舉家搬遷回到了台灣。感謝上蒼庇佑,我們一家人在台灣站穩了腳跟,順利的把年年無所得稅,還足以應付四口之家一年約百萬元開銷的生活維持到了今天。
  雖然我的全職交易職涯還算安全度過,必然帶有一定運氣的成分,但我相信將我所運用的交易方法跟大眾們分享還是具有相當的價值。因為讀者們並不需要我的運氣,只要將我所傳達的方式運作下去,在任何人身上都有機會成功。
  我個人已經充分驗證它的有效性以及享受到它帶來的好處,而且讓大家共享這個方法也不會減損它的績效,我想,該是時候讓有緣人一睹它的真面目了,這個方法我們姑且就叫它「一線投資法」。
  眾所周知,「存股法」是目前台灣絕對的主流投資型態。簡單來說,存股法標榜的就是利用閒錢,不斷買進您心目中的績優股或者是指數型基金。只要逐月進行下去,逢低攤平成本,遇高賺到價差,任何人都能在數十年後成為千萬富翁。
 如果接下來我所提出來的方法,跟前述的「存股法」相較,不能呈現出對比上的明顯優勢的話,那您就算是白看了這1,300個字了。在此,我嘗試用一張簡表(表1)為各位說明「一線投資法」與典型「存股法」的差異。
  表1中的「心理負擔」,和上一列的「部位持有期間」直接相關。試想,股市波動在所難免,持有的時間越長,感受到的心理負擔自然越重。好比最近我帶著小朋友們到花蓮外海賞鯨,花了兩個小時在外海兜了一圈,鯨魚沒見到一條,嘔吐袋倒是吐了個飽。假如船程可以縮短到只有半小時,就算是一樣的波動程度,想必不適感也會大幅減輕。
  假設表1已經讓您產生興趣的話,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一線投資法」的基本架構吧。首先,我們先要了解一個基本事實,台灣股市看似毫無章法,但是有兩種模式其實是年年重複上演。
  圖1正是第一種固定模式。每年台股在進入10月份之後,常常陷入橫向的盤整,為期約有三個月。當時序推進到12月底或隔年元月初,盤整型態就會被打破,通常是以一段向上急漲的方式呈現,這種模式我們姑且稱之為台股的「沖天式」。對應台股「沖天式」的辦法是:
從10月到12月使用10 MA平均線,逢破則買,逐月分批進貨。到隔年元月之後,拉高後第一次跌回10 MA時賣出。
  另外還有第二種固定模式(圖2)。它出現的機率少於第一種模式,但是仍然是一種常見型態。
  當台股在進入每年10月份之後,不進入橫向整理,而是發展成一階高於一階的向上波動,這樣的波動會持續進行到12月底或元月初為止。也就是說,第二種固定模式的上漲段是發生在10月到12月之間,分段逐月上漲,這跟第一種沖天式元月份急漲段有著節奏上的差異,這種模式我們姑且稱之為台股的「階梯式」,對應的辦法是:
從10月到12月使用10 MA平均線,逢破則買,逐月分批進貨。到了隔年元月的第一個交易日,逢高一次全部賣出。
  注意到了嗎?這兩種對應辦法幾乎一模一樣,不同的只在於賣出的時機點。而這個賣出的時機點,將決定了你的年度投資效益有多少。
  我們先了解這個超簡單方法,可以期待的投資效益有多少,後續各章節將會細數我二十多年的投資經驗談,協助各位來排除投資路上可能產生的種種雜念,最終當您有了足夠的專注力,我再將完整的全套工具,包含應該選擇什麼樣的投資標的,一件一件的交到您的手上。
  我相信,只要在每一年的年尾辨識出台股屬於何種架構,執行這套超簡單的「一線投資法」,您也應當能實現與我相當的20%年度投資績效。
  這就是本書對讀者的承諾。
 現在,就請您放下各種成見,準備接受一套全新的交易方法吧!

【內文試閱二】
本文摘自第2章〈存股大哉問〉


  在深入介紹「一線投資法」之前,先來檢視一下存股老師們的基本核心價值好了。
  不論這位老師姓啥名誰,萬流歸宗就是一句話——台股長期向上。有了這條無敵的終極心法,投資瞬間降到幾乎零門檻的程度,只要是忠實奉行各派存股老師們的終極教條——跌越多就買越多,可說是眾人都能入得堂奧之門,投資達人與投資小白之間也沒有界線可言了。
  但要在股市上投資獲利,真的這麼簡單嗎?
  我們回顧2022年的年尾,在一系列對於數位資產現貨與衍生品交易平台FTX不利的消息傳出後,加密貨幣投資人蜂擁出逃,這個曾經是全球第二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在短短數日內轟然倒下,無預警宣告破產。
  或許讀者們會慶幸你不是所述的加密貨幣投資人,只是在2022年單純的投資股票市場。那就讓我們回頭來檢視這一年的股市成績單,2022年台股大盤整年下跌4081點、跌幅22.4%為史上第七大。
  在這一年,不管是投資在美股或是台股,只要是忠實奉行各派存股老師們的終極教條——跌越多就買越多,最終得到的投資績效都會是一張不及格的滿江紅。
  這時,存股派要大聲喊冤了:「不要緊,明年我們還有股利可以領!」沒錯,可是大家都賠了30% 的價差了耶。存股派又說了:「再領幾年股利,我們就會扳回來了!」說得好,那麼要領幾年股利才扳得回來呢?
  英文當中有這樣一句諺語,「沿路踢罐子」(kick the can down the road)。字面意思是一個人在路上不斷踢空的鐵鋁罐,一直把它踢到無限的遠方。由此引伸人們不願意面對現實,只能做一些迴避或者拖延的動作。既然存股老師們這麼喜歡踢罐子,我們就讓他們自己永遠踢下去吧。
台股真的長期向上?
  跌越多就買越多,這是基於存股派信奉的「台股長期向上」,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先來看一張台股季線圖(圖3)。可以看到從最左側橫跨到最右側,足足有30年的時間,指數沒有越過左側最高點(12682)。
  也就是說,一位在1990年套在最高點的台股投資人,必須要花上三十年才能解套。在這三十年間的任何一個時間點,只要他往左邊一看,都不可能看到「台股長期向上」的美好圖像。
  如果我們找到1990年的股票人氣王——三商銀之一的彰銀(股票代號2801),您會發現一個更悲慘的事實,它的股價從最左側1150元的高峰下來之後,直到今天,經過了三十四年,它還是淹沒在套牢的水面下,而且深不見底(圖4)。
  所謂的股票「人氣王」代表它擁有全市場最高等級的成交量,長期享受媒體鎂光燈的照耀。正因為那致命的吸引力,才讓數十萬名的投資大眾買到它,並且長長久久地抱住它,跟著它一塊兒沉入海底。
  值得注意的是,彰銀的基本面有變差嗎?其實它數十年來都很一致,一直是資產大戶,永遠有開發不完的土地,而台灣人最愛的又是土地資產。目前台灣的房價已經至少漲到1990年的三倍以上了,但為什麼一支老牌的銀行加資產股的股價還會躺在地上呢?這時候,我們實在很難用「台股長期向上」這六個字去解釋彰銀從1987年至今的股價表現。
  我們再從當時的經濟環境來看,1990年的台股高點,反映的是1986年到1989年的台灣經濟表現,當時無論內需或是外銷,經濟情勢都是「強強滾」,從當時的景氣對策信號來看便可一目了然(圖5)。
  台股從1986年開始,只花了四年時間,就從一千點爬上一萬兩千多點。於是當時出現了「台灣錢淹腳目」的說法,人們從炒股到炒六合彩(一種地下賭博彩券),還被國外媒體戲稱為「賭場共和國」(ROC,Republic of Casino),而無殼蝸牛運動也在彼時興起,「無住屋者團結組織」在1989年號召群眾們集體夜宿忠孝東路,向政府抗議不斷高漲的房價。
  親愛的讀者們,您是否覺得那樣的場景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便是1990年高點的由來。因此,從1986年到1990年,您要說「台股長期向上」,當然沒有錯,可是後面足足有二十年完全不是這樣。時間再拉近一點,我們來看第二張台股指數圖(圖6)。
在圖6裡,從最左側2000年橫跨到最右側2017年,足足有十七年的時間,指數沒有越過左側的最高點(10393)。換句話講,一位在2000年套在最高點的台股投資人,他得花上十七年才能解套。在這期間的任何一個時間點,只要他往左邊一看,他也不可能看到「台股長期向上」的美好圖像。

【內文試閱三】
本文摘自第3章〈和萬點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回到我自己的「出格」人生,或許起源要拉回到1980年代初期,那是一個人們口中經濟起飛、「台灣錢淹脚目」的黃金年代。在那段時間,我從一個幼稚園兒童成長爲中學生,而我的童年除了校園生活以外,就是窩在「號子」(券商營業廳)」裡。
 當時我家剛從楊梅搬來台北,梁媽除了操持家務以外,由於在台北沒有什麽親朋好友或休閑活動,很自然地接觸了當時的全民運動——做股票。是的,她就是股市滾滾人潮中菜籃族的一員。
在號子裡等收盤的童年
菜籃族其實沒什麽特別的,特別的是,她每天帶著兩個小孩在號子裡進進出出,因為那裡就是身為異鄉人的她交易與交際的空間。從幼稚園到國小,只要我不在學校,就是坐在「號子」後排椅子上等中午12點股市收盤,收盤後梁媽才會帶我和弟弟去吃飯。只要當天股票賺錢,我們就有機會帶上博愛路十字軒的包子回家吃,這正是兒時的極品美食啊。
 就這樣過了許多年,直到梁媽在股市討不到任何便宜爲止,她才真正離開了號子。人們都說台北是個不夜城,但在兒時的我看來,白天的號子比起晚上的歌廳、夜總會,可是要精彩熱鬧得多。
升上國中後,我在聯考地獄中煎熬著,對於股市只依稀留下像是「萬點關卡」和「開香檳慶祝」這類字眼,反覆出現在當時新聞標題中的印象。後來我們也都知道,台股就在1990年2月創下12682點的歷史紀錄,然而就在經過這場最後狂歡之後,從此揮別了萬點非常多年。
 那時我就在想,一旦大家都歡欣鼓舞地慶祝萬點達陣,大約行情也該到激情的末端了。當然,這種觸霉頭的論調(當時有人認為台股上看一萬五千點)絕不可能向他人提起,因為要跟國中同學切磋股市心得嗎?很怪。還是要跟長輩討論大盤觀察?恐怕只會得到一句「小孩子懂什麼」,所以我只好把話一直吞在肚子裡。
喜愛文史卻選擇理工組
 熬過了聯考,我順利考上建國中學。在建中二年級時,某日讀到作家江南的《蔣經國傳》,深受感動,尤其是蔣經國在莫斯科跟老爸決裂與在上海打老虎的這兩段,充分顯示了他的愛國情操,原來蔣經國是一個鐵錚錚的熱血漢子啊!
 我對這本書的喜愛甚至擴散到了追求女孩上,由於不知道如何表達愛慕之意,於是我花了幾個月,寫了三萬多字的《蔣經國傳》讀後心得給她。這樣的「情書」效果如何?各位應該可以想像,但這或許就是我開啟寫作生涯的起點吧。
 雖然最後我無法用《蔣經國傳》讀後心得打動女孩子的芳心,但我努力過了,沒有留下遺憾。只是,我驟然興起的寫作慾望似乎並沒有完全得到紓解,直到1994年我大一,當時正是黃大洲、陳水扁、趙少康三人相爭台北市長的關鍵時機。
在黃、陳、趙「三腳督」的熱頭上,我家信箱收到了一疊有獎徵文比賽參加表格,寄件者是國民黨台北市黨部,徵文題目是「為什麼陳水扁不能當台北市長」。參賽獎品非常豐富,二十篇入選佳作者可得現金一千元,得獎作品有機會刊載在《黨部通訊》上,另外還有幸運大抽獎,從第一大獎到六獎是各種家用電器,就算什麼都沒抽到,也還有安慰獎——國民黨建黨一百週年紀念休閒衫。
 我問了問學校同學,似乎沒有什麼人收到這份徵文比賽的表格,估計參賽者應該不多。同時間,我也對國民黨的表現相當灰心,如果各位有機會去看看當年黃大洲與對手陳水扁、趙少康辯論的慘況,相信您也會跟我一樣的心灰意冷。
 就在對國民黨幾乎萬念俱灰之下,我決定化悲憤為力量,當即放下手邊課業參加徵文比賽,短短幾天內寫下了一篇又一篇批判陳水扁的短文寄往國民黨部,總計超過六十篇。我也順便邀約了兩位高中同學一同參加,過了大約一個月,比賽結果揭曉,我這裡的戰果是現金一千元(可惜沒被刊載),加上抽到了三獎——三洋牌手提收音機乙台。
 廖姓同學寄了二十多篇,抽到了二獎——普騰牌彩色電視機乙台;另一位王姓同學比較隨性,只寄了三、四篇而已,全數槓龜。不過我們三人全都得到了塞滿信箱的建黨一百週年紀念休閒衫。直到很久、很久以後,我家裡還有六十幾件安慰獎依然沒有拆封。
 從高中時期莫名興起的寫作慾應該不難看出,很快地我就必須面臨選自然組或社會組的抉擇。其實從小到大,我都對文史類的課外書籍興致盎然,走社會組、考歷史系應該是最符合我本性的規劃。然而,當時社會潮流是絕對地偏向理工醫,以我就讀的建中來看,全年級三十三個班裡,竟然只有六班是社會組,可見選文組是多麼不主流。
 家裡長輩也常把一位擔任國中歷史老師的親戚當成「負面教材」,暗示我念應該選擇念自然組。其實那位親戚的人品和學識都很不錯,所以我始終不太明白他「負面」在哪裡。總之,我的大學科系就在懵懂無知的狀態中,依照長輩們的期望,走上了主流的理工組道路,並且日後將長期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如果以股市投資比喻,這正是所謂的「短多長空」。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