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閱1.】
不是成功才會快樂,而是快樂才能成功
先問你幾個問題:你覺得快樂與成功究竟是怎樣的關係?是兩者不能兼顧,只能選其一,還是兩者是因果關係?
我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個觀點:人必須有錢才能快樂。只有成功,才會擁有快樂,也才能真正快樂起來,似乎這已經成了這個社會多數人的信念。很多人會默認快樂是一種獎勵,我必須取得了怎樣的成就我才有資格感受到快樂,我必須得到了什麼,我才能感覺到快樂,但事實並不是如此。
在哈佛一項幸福學的研究中,研究者通過調查 1600 名哈佛大學生得出結論:當一個人把自己調整成快樂的狀態之後, 他的財富指數就會發生很大變化。還有一項針對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 2000 多名管理人員的研究也表明,如果一個人一整天的快樂指數都很高,那他這一天的工作效率也會很高,這個人的薪資也相對較高。同時,哈佛大學在一項涉及全球275000 人、200 多項子課題的研究中發現,在工作、健康、友誼、社交、創造力和活力等幾乎所有方面,快樂都可以帶來成功。
以上研究成果無一例外都證明了,不是我們成功了就會快樂,而是快樂了才更有機會成功。從本質上來說,快樂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情緒, 更是一種競爭力, 讓我們獲得財富的競爭力。
對於這一點,我是堅定的支持者和踐行者。
我們的社群平台在創業第一年公司的營收超過 2000 萬元,你一定以為我們是一個氛圍很緊張、節奏快得像打仗的大公司,
其實不然。我們創業第一年只有 7 個人,至今團隊的人數也不到百人。能夠真正做到“小團隊,大業績”的秘訣,我想就是快樂!在我們的社群平台,快樂的因數無處不在。我們工作的時候,常常因為一個笑話,笑聲響徹整個辦公樓層。學員來找我們玩的時候,不用打聽,一出電梯笑聲最多的那一家肯定就是我們公司。我們公司有一個小夥伴叫季米粒,她的笑聲、打電話聲一度被我們辦公區的鄰居們多次投訴。 HR接到電話:“今天,你們公司有一個穿紅色條紋的女生打電話聲音太大了,被鄰居投訴了。”HR 轉告大家,這時候, 她會突然晃過神來:“呀,說的又是我呀,哈哈哈哈哈……” 緊接著又是一群人大笑。“噓、噓、噓 ”—HR通常此時急 得不行。
當重大節日或者有重要專案的時候,我會帶著他們一邊辦公一邊旅行。我們到大理、到某一處海邊,租下一個院子、包下一個民宿, 一邊高效工作, 一邊開始我們的旅行計畫。後來,我們終於忍不住長期租下了大理的一個民宿,團隊有了自己每年旅行辦公的院子,那個院子裡還有一棵石榴樹,我們總說,那棵石榴樹一定是世界上最快樂的樹,因為我們時常在樹下吃吃喝喝、唱歌歡笑,它是被我們的笑聲餵大的。
在工作中,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做讓自己感到快樂的工作內容,領導可以隨時靈活地協調大家的分工。因為我深知,快樂地工作是高效和創新的前提,快樂是最大的生產力。我們公司內部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請克制你對工作的愛—今天的覺今天睡,今天的錢今天賺,今天的快樂今天享受!
因此,在真正踏上創富之路前,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調整好快樂與成功的順序。不是成功了才會快樂,而是快樂__了才可能成功。一個人越快樂,就越容易成功,倘若犧牲快樂去換取成功,只會大大降低成功的概率。
當你明白這個道理時,你就會有意識地去調整你的狀態,你會知道每天快樂多一點,距離財富就會近一點。不僅如此,你還會有意識地去調整下屬、同事、家人、朋友的狀態,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你對工作的積極性、對生活的熱情都在不知
不覺間迸發出來了。快樂就是一個決定,當你決定快樂,一切自然會跟上你的這個偉大的決定。
【試閱2.】
最適合普通媽媽的 5 種賺錢模式
(1)興趣電商模式
興趣電商,是一種基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滿足用戶潛在購物興趣,提升消費者生活品質的電商。傳統的商超模式和電商模式以消費者明確的購物需求為起點,是“需求—搜索—購買”的模式,與此不同,興趣電商圍繞的是內容,通 過內容激發人們的購物興趣, 是“興趣—需求—購買”的模式。 也就是你也沒想好要不要買東西,但是刷著刷著你就下單了。
想像一下,晚上,你上床準備睡覺了,睡前刷刷手機,突然發現一個主播正在吃麵,那真是香呀,特別好吃的樣子, 然後他說:“今天這個麵呀,是最正宗的老北京炸醬麵……今天,通通 5 折,想吃的趕緊下單哦, 一共就 200 包。”這時候,正好有點餓的你,是不是馬上就下單了?這就是興趣電商。之前你沒有需求,你刷著刷著,看到好的東西,你的興趣就被激發
了,從而引發了你的下單。
這是一種全新的購物場景,如果普通媽媽能使用好這種購物場景,你會發現賺錢變得簡單很多。
比如說,社群裡有位很熱愛生活的職場媽媽,她特別喜歡分享自己各種生活小技能,還善於發現各種各樣有意思的小工具。比如:
“哇!我竟然發現了一種神奇的雙面膠,用它粘東西從來都不會掉!”
“這種削皮器很好用, 既可以削馬鈴薯、黃瓜等蔬菜。扭一下,還可以削水果,不同水果還有不同的模式,這也太方便了!”
“這種水壺好漂亮啊,既可以煮咖啡,也可以煮桂圓紅棗
等各種茶,煮一壺,就可以美美地喝一下午……”
於是她拍了很多短影音,吸引了一批同樣熱愛生活的媽媽粉後, 她還開了直播跟大家聊生活中那些美好的小物件等等。很多人就因為她的推薦買了各種產品,她因此一年副業的收入
就有 30 多萬元,而她上班一年薪資還不到 12 萬元。興趣電商就是基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滿足用戶潛在購物興趣,提升其生活品質的電商。這個模式特別適合媽媽,媽媽是天生的生活專家,她們自帶識別好物的能力。而且,這個模式的優點是你不需要太多投入,不需要囤貨,不需要開店,對學歷也沒有任何要求,你只要堅持分享就好了;在分享的過程中,引入各種平台自帶的產品連結,大家因為信任你而下單,下單之後你都不用發貨,平台自動發貨,粉絲每下一筆單你就會有一筆利潤,是不是特別棒?
(2)知識付費模式
知識付費這個模式特別適合專業的人,比如律師、醫生、老師, 或者你有一技之長(製作美食、運動、收納等都可以)。我前面講到,商業的本質就是價值創造和價值交換,那麼知識付費模式的本質就是創造知識這份獨有的價值。在你的大腦中的很多東西,雖然有價值,但如果你不分享,它們就是閒置的資產。當你把它們變成課程,變成內容教給別人,那你的閒置資產就值錢了。
在社群中有個學員, 這裡簡稱她為小 A 吧, 她特別喜歡做飯,每天給自家小朋友做的早餐都特別精緻,一 個月都不重複。學習了商業思維後,她把每天做早餐的過程拍成了短影音,發到了社群平台上。於是就吸引了很多人,他們有些看到之後就會說:“哇!我來跟你學做早餐好不好?”她說: “好呀! ”然後就有一些學員跟她一起做早餐。學員的收費都不高,每個人 500 元,而且是終身制的。後來,她的學員越來越多,每個月的收入也超過萬元。
你看,是不是沒有想過教別人做飯還可以賺錢?這就是知識付費的商業模式。總之,只要教別人學東西,大家覺得你好棒,願意付費給你,這就叫知識付費。
現在,我身邊的女性做知識付費模式的人已經越來越多了,有的教別人做飯、教別人畫畫,有的教別人寫字、教別人穿搭,有的教別人拍照、教別人聲音變得更好聽……這些都可以變現金。輸出能力,就是一種能讓你實現變現金的能力,知識付費這個賺錢模式非常適合有一技之長的媽媽。
【試閱3.】
做好個人品牌,10 倍放大你的潛在收益
儘早做個人品牌,讓你的才華和財富相當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很喜歡跑到大理去待著。有一次,我在大理遇到一位民宿女老闆,她簡直就是位才女,會彈古琴、會畫畫,書法造詣也很高,可以說琴棋書畫無一不通,藝術水準了得。住在她的民宿裡,我常常驚喜於充滿藝術之美的每個小角落。我滿眼崇拜地對她說: “像你這麼‘寶藏’的女老闆,真可以把個人品牌做起來,如此有才華的女子應該會有很多人喜歡,繼而提高你民宿的曝光率,生意肯定比現在好!”
我還沒說完,她慌忙擺手:“不行不行,我這就是自己玩玩,離做個人品牌太遙遠了……”
於是,她的民宿一直做得不溫不火。後來,因為疫情,民宿很快就轉讓出去了。
每每路過那家民宿門口,我都忍不住嘆息。
據我觀察, 很多女性都有這個問題, 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夠完美、不夠大咖,因此總是沒有開始。這讓我想到,被稱為全球最成功的女性之一的臉書(Facebook)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在她所著的《向前一步》一書中提到了“冒牌者症候群”的觀點,她認為女性往往有能力卻自我懷疑,會覺得自己並不配得到現在的地位和角色。
作為一名資深的HRVP(人力資源副總裁),在職場中我深刻地洞察到這一點:很多女性習慣於低估自己,沒有做到 100 分就不敢申請升職加薪,而男性往往不同,他們做到了 60 分就覺得自己可以當總經理。但在這個自媒體時代,名字與金錢可以畫等號的時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執念早已落伍。你若盛開,蝴蝶來是會來,但是隔壁家聚會太熱鬧,它就會湊熱鬧去了。
不是你一定要有多專業才會值錢,不是你工作做得好就能賺得多。專業是你的基礎,個人品牌則是你的放大鏡。做好個人品牌,是 21 世紀工作生存法則。
在我所帶過的員工裡,杉杉是一個特別勵志的小女生。
她是個2000 年後出身的年輕人,在接觸我的網路課程的時候還是一個大三的學生。因為學會了個人品牌的打造方法,大四那一年,她全憑著自己的能力賺到了近 50 萬元。
怎麼做呢?她說:“我誤打誤撞地做對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每天記錄,把網路生態用到極致。”
她堅持每天發 5 ~ 8 條朋友圈, 一邊記錄日常生活, 一邊記錄她對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思考。比如每天、每週、每個月的檢討,如果有很重要的事情,或者一些里程碑事件,她還會運用“預熱—進行—總結”模式發朋友圈:
“明天就要去參加 ××× 啦,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麼重要的活動,興奮到睡不著……”
“終於到會場了,見到了很優秀的 ××× 老師……”
“3 小時的活動終於結束了,今天我收穫了……”
每一天結束後,她還把今天的總結和思考寫進自己的粉絲__專業裡。至今,她已經堅持日更粉絲專業 500 多天。就這樣,她通過朋友圈呈現了一個有思想、有目標,每天都很積極的大學生的形象。漸漸地,她吸引了很多同齡人,甚至很多比她年長的人都在關心這個小女生的成長。於是,她開始把這些人引導進她的陪伴群,開啟了社群分享模式。
她每天都會在群裡分享自己的感悟,分享有價值的內容,給粉絲們有溫度、有品質的陪伴。
她還做起了自己的短影音,比如 “一年前的我和一年後的我”、“一個普通女孩的 10 年”、“我在‘媽媽不煩’的里程碑”等等。她用短影音的方式記錄和展現自己變厲害的過程,講述自己身上那些不懈努力的故事。
還有, 她堅持每天早上 6 點直播, 把她學習到的商業知識、她所看的書、她的感悟都分享出來。每天雷打不動地播,播完之後,又把直播內容的文字稿發到網路上。日復一日, 她的網路好友數不斷增加, 陪伴群數量在增長,知道杉杉的人也越來越多。她就靠用心服務這些喜歡她的人、陪著這些人讀書、學習,靠帶貨、做諮詢……最後,這個從農村出來的 21 歲的小女生,幫家裡建了房子、還了貸款,總計賺了 40 多萬元。
就在今天,她高興地跟我說,她生日那天直播間的商品交易總額(GMV) 突破了 2 萬元,並且還把自己的檢討過程發 到了網路、社群和朋友圈。
你看,杉杉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堅持記錄“一個普通人如何奮鬥”,個人品牌所帶來的能量卻遠遠超乎她的想像。在這個過程中,她一邊累積自己的才華,一邊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最後,她的才華、財富終於相當了。
很多人總是想等自己厲害了才開始,但其實,你開始了就會變厲害。如果你要做個人品牌,不是等待最佳時機,而是明天,不,今天,今天就開始。此時此刻就是最好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