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章 從比特幣說起
比特幣的問世引發了數位貨幣的勃興。然而,數位貨幣不僅經歷了幾番雲霄飛車般的市場行情,還不時爆出盜竊、駭客攻擊等醜聞。各類負面事件引起了全世界貨幣當局與監管部門的關注,數位貨幣作為「冰山一角」,其背後的原理更值得探究。
第一節 瘋狂的比特幣
自2009年首枚比特幣被「挖掘」出以後,收穫了大批數位貨幣愛好者、投機者、擁護者。他們形成了「幣圈」,搭建了交易平臺。比特幣儼然已成為「幣圈」人士的「數位黃金」,也引領了各類數位貨幣的發展。數位貨幣的興衰反映了貨幣數位化的發展趨勢,使得理論與實務界人士深刻反思貨幣的本質與屬性,在貨幣上探索嘗試運用新興技術。
比特幣之旅:從概念到現實
比特幣從理論構想、嶄露頭角,到炙手可熱、備受追捧,再到醜聞頻發、風光不再,經歷了多次大規模的漲跌行情。它已從令人瘋狂的「神幣」演變為「幣圈」的投機品。「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其漲跌走勢、演變歷程值得回味。
2008年至2010年:構想變現,技術極具吸引力
在國際金融危機中,貨幣超發、通貨膨脹引發了廣泛擔憂,市場普遍希望改善貨幣發行機制。2008年11月1日,中本聰率先發文提出比特幣機制,認為可以用區塊鏈建構的新型貨幣解決貨幣超發等問題。2009年1月3日,比特幣的創世區塊鏈誕生。當時比特幣的市場價值僅為0.003美元,只得到了部分投資者關注。
2011年至2015年:迅速流行,引起監管注意
由於數量恆定、機制與技術新穎,國外一些人將比特幣當作貨幣使用,更多的人將其作為投資品。比特幣投資一時風靡全球,一躍成為「數位黃金」。2013年12月,比特幣價格首超1盎司黃金價格,月均漲幅為521%。但到2014年2月,比特幣價格迅速暴跌至110美元左右。
這一時期,比特幣也贏得了中國投資者的青睞,中國一度出現了「比特幣中國」交易平臺,中國「幣圈」規模甚大。2014年1月,中國比特幣的市值曾高達5,032元,卻在同年2月下旬就下跌了36.7%,降至 3,185元。此時,中國市場上初現比特幣的投機交易跡象。中國人民銀行等機構高度重視,發布了相關風險提示,明確否定了比特幣具有貨幣屬性。
2016 年至今:漲跌並存,投機屬性強勁
業界意識到比特幣的缺陷,一直在改善比特幣的機制。2017年7月,比特幣原鏈創設比特幣現金,但它未取代比特幣。2017年12月17日,比特幣價格接近2萬美元水準 ,卻在次年11月跌破4,000美元。這是新一波漲跌行情。2019年4月,比特幣價格再次突破5,000美元,5月突破8,000美元,6月22日突破1萬美元,5天後一度接近1.4萬美元。期間經歷了幾番漲跌互現的波動。2020年2月,比特幣價格再度突破1萬美元,當年12月27日報價為28,273.06美元。2021年1月初,比特幣價格漲至4萬美元,2月中旬首度突破5萬美元大關。但在2021年5月,比特幣價格跌破3.5萬美元。縱觀這6年的市場行情,比特幣因具有較高的價值、經常處於大漲大跌狀態,容易讓市場進行投機交易的特性,已成為一種投資標的。
高「燒」不退:風險與收益並存
比特幣運用了區塊鏈等新興技術,極大地提升了支付、匯兌等效率,能夠為企業、居民的業務或日常生活帶來便利,薩爾瓦多政府甚至將其確立為本國的法定貨幣。
比特幣的收發成本相當低,數秒內就能傳輸到任意網路連通之處,目前最低手續費約合0.4分人民幣。但傳統跨國匯款需數日才能到帳,手續費一般為匯款金額的3%-10%。比特幣的這一優勢吸引了Windows、戴爾(Dell)等企業接受比特幣支付。比特幣的勃興也激發了市場主體的熱情,五花八門的數位貨幣層出不窮。據不完全統計,有影響力的私人數位貨幣的市值已經超過1.3兆美元。
自2009年以來,比特幣價格持續高「燒」不退,成為非常誘人的金融投資品。一方面,其所運用的新興技術——分散式帳本、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s)、密碼加密等使其更隱祕、更高效、更安全,各種技術迭代更新,不斷彌補原有的缺陷。另一方面,比特幣總量恆定為2,100萬個,部分國家政府也支持比特幣交易,使其具備了投資品的特性,反過來推動了其交易價格的高漲。但與此同時,比特幣是高風險高預期收益的虛擬資產,短期價格容易震蕩波動,極易受到監管政策、網路設備、能源消耗等的影響。比特幣等數位貨幣又具有隱蔽性等特點,極易被洗錢、恐怖分子籌資活動(Terrorist Financing)、暗網交易等違法犯罪活動利用。全球先後發生過多起比特幣被盜竊等醜聞。2014年,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所Mt. Gox失竊,85萬個比特幣丟失,損失高達4.6億美元。
承認還是禁止?審慎監管
比特幣等數位貨幣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國際組織注意到比特幣、穩定幣的潛在風險,先後發布了一些風險提示及政策指引。各國中央銀行、監管部門對比特幣的態度有所不同。
美國官方不承認比特幣是貨幣。美國財政部FinCEN於2013年3月制定了關於虛擬貨幣交易的政策指引;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等機構制定了相關監管政策;紐約州則制定了虛擬貨幣監管條例。2013年,泰國中央銀行認定比特幣交易為非法交易,泰國比特幣交易公司在官網宣布停止比特幣交易。
2013年初,法國比特幣交易平臺「比特幣中央」被法國政府批准,成為取得國際銀行帳號的準銀行。德國財政部正式認可比特幣為一種可被徵稅的「貨幣單位」和「私有財產」,德國成為世界上首個認可比特幣合法地位的國家。然而,歐洲銀行業監管局已敦促成員國監管當局阻止金融機構展開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相關交易。
在中國,比特幣等數位貨幣經歷了由允許交易、限定交易到取締交易的過程。根據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信部、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聯合發布的《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比特幣只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從事比特幣相關交易和服務,比特幣網際網路站也應依法備案,依法實施用戶註冊管理等。可見,中國對比特幣等數位貨幣的態度與對 QQ幣等的一致,僅限於虛擬交易。2018年至2020年,中國人民銀行等機構陸續推出相關監管措施,完全取締了中國境內的比特幣等數位貨幣交易。盛極一時的中國數位貨幣交易平臺消亡,火幣、幣安、OKEx等數位貨幣交易平臺陸續退出中國境內市場,「幣圈」人士要麽轉戰境外,要麽徹底退出。
值得注意的是,薩爾瓦多政府宣布,比特幣與美元同為該國法定貨幣。薩爾瓦多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比特幣視為法定貨幣的國家。2022年1月,該國所持的比特幣資產遭受巨額虧損a,以至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出警告。
目前,比特幣等數位貨幣風光不再,受到了金融監管部門的審慎監管。但受其啟發,一些國家的中央銀行、金融機構正在探索區塊鏈技術的金融運用,試圖改善貨幣屬性。
第二節  由淺入深說數位貨幣
比特幣等數位貨幣緣何受到人們追捧?原因在於其屬性、功能神似貨幣。但數位貨幣「表裡不一」:僅具備貨幣之表象,不具備貨幣的本質。
數位貨幣的代表:比特幣與Libra
提起數位貨幣,業界、社會大眾首先會想到比特幣,因此便會下意識認為數位貨幣源於比特幣。其實,業界很早就開始探索數位貨幣,其中只有比特幣最成功,很快便風靡全球、舉世矚目,成為數位貨幣發展史中的一座里程碑。
比特幣的勃興引起了「幣圈」的興趣,技術人士創建了各類數位貨幣。有數據顯示,全球數位貨幣市場已有1.4萬多種數位貨幣,總市值超過2.4兆美元。各類數位貨幣魚龍混雜,有的曇花一現,有的經久不衰,也有的尙處於初創階段。
數位貨幣大致可分為比特幣、競爭幣(Altcoins)與數位資產幣三類,或者可分為比特幣與類比特幣、穩定幣兩類。
比特幣在數位貨幣市場占據主導地位,是迄今為止最成功、最為市場廣泛接受的數位貨幣,其貨幣符號被嵌入數位貨幣的通用標識。
「幣圈」很多人仿照比特幣技術,創造了大量競爭幣。這類數位貨幣與比特幣有類似的運作機制與功能,卻局限於各區塊鏈項目,價值與穩定性、實用性等均不如比特幣,如泰達幣(USDT)、瑞波幣(XRP)等。
泰達幣。與法定貨幣美元掛鉤,1單位泰達幣與1美元等值,波動性很小。它存在外匯儲備帳戶,獲得法定貨幣支持,其算法與營運均符合國際合規標準,可以避免比特幣的諸多風險,卻無法根除固有的安全風險。
瑞波幣。世界上首個開放的去中心化平臺幣,透過向社區用戶贈送、挖礦、批發或員工薪水等方式營運,在P2P支付網路Ripple系統內通用,發行總量為1,000億枚。
萊特幣(LTC)。發行8,400萬枚,目前已「挖礦」6,370萬枚,依靠專門的開源軟體營運。
幣安幣(BNB)。由世界第三大數位貨幣場內交易所——幣安交易所發行的平臺代幣,發行量為2億枚,目前對外發售1億枚。其價值基礎為以太坊(Ethereum)的去中心化數位資產,由幣安平臺收入、回購、銷毀幣安幣,穩定性較比特幣高。
柚子幣。以商用分散式設計區塊鏈操作系統(enterprise operation system,EOS)為框架搭建了區塊鏈3.0平臺,引入了代理權益證明(delegated proof of stake,DPoS)的共識機制,以超級節點保證營運穩定。社區用戶享有投票權,但其中心化程度較高。
以上數位貨幣實現了技術迭代,彌補了比特幣的缺陷,成為頗受「幣圈」及相關社群歡迎的數位貨幣。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