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自序】我的投資答案:被動型ETF +長期投資

2023 年農曆過年前,在太座的首肯之下,終於決定將開了16 年的車子換掉,我自己屬意的新車是某德系休旅車。
週末帶全家去看車,念國中的兒子比我對車子更有興趣,在他「強力」期盼下,第一站到了義大利跑車瑪莎拉蒂的展場,他整個眼睛都在發亮,每部車都要看一下、摸一下、坐一下。
第二站到了某德系跑車展場,兒子還算有興趣,願意摸摸看、坐坐看,但是無奈這個品牌的車子太受歡迎,要先繳訂金排隊,但車子什麼時候會抵達台灣不確定,而且到港時的價格也不確定。
第三站來到我屬意的德系品牌,他的眼神立刻從閃閃發亮轉為淡漠,俗稱眼神死,試駕時叫他上車也完全沒有興趣。

1部跑車和特殊車牌的社會實驗
於是我們又轉回瑪莎拉蒂的展場,在銷售小哥舌燦蓮花和兒子殷殷期盼的眼神之下,想想自己剩下的人生頂多再開2台車吧?換1台不同的小眾車款,也不會每次停個紅綠燈就像在辦車友聚會。在馬上有車子可以交付,且有延長保固和延長免費保養的優惠前提之下,於是就這麼(有限理性)決定購入人生第一台義大利跑旅。
業務員問我車牌有沒有特殊選號需求,我靈機一動想到,既然我長期投資元太台灣卓越50(0050)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從中獲得不錯的報酬,那何不用0050 當車牌號碼呢?
台灣車牌號碼標售的起標價格是3,000 元,我用這個價格開始競標,到結標都沒有人跟我競標。我猜是根本沒人知道這個號碼代表什麼意義,否則我有個國中同學光標購尾號1688 的車牌就花了將近20 萬。
某一天在台北車站地下停車場剛好停到056 號車位,於是隨手拍了一張照片傳給在元大金控擔任高層主管的大學同學,大家都知道0056 是元大高股息ETF 的代碼,我的車牌0050 也是起源於元大投信發行的ETF 代碼,因此我想用這張照片告訴他我多麼支持他們公司的ETF。
同學跟我說這照片太經典了,他一轉給同事就馬上有人和他聯絡,想要採訪我。我想後面的故事應該很多讀者在媒體上看過,台灣媒體一窩蜂報導了許久。
我講了20 幾年的被動投資觀念,從來沒有受到這麼高度的重視,但是在買了新車掛上0050 的車牌後,卻引起全台媒體大量關注。經過一輪媒體轟炸後,我不確定有多少人真正理解我想傳達的長期投資想法。仔細一想這不正好印證行為財務學說的:「數字及統計不吸引人,敘事性的故事才動聽。」
看來自己誤打誤撞做了一個社會實驗,再次證明敘事性故事確實比冷冰冰的數字更有用。

這不是一夜致富的故事
多數人或許會把故事簡化為,認為我能買瑪莎拉蒂是因為把長期投資的0050 獨利了結,把錢拿去買車。但我並不是賣掉ETF 拿現金去買車,而是辦了車貸分期付款買的。
然而這個買ETF「賺大錢」再獲利了結買車的故事,非常簡單易懂,某種程度上又帶有「一夜致富」的想法,自然非常容易引起大眾興趣。
但故事永遠不是這麼簡單,我持續買進台灣與美國的大盤指數型ETF 超過20 年,絕對不是一夜致富。我從來不猜測市場走勢而短線進出交易,而是堅定的持續定期買進市場指數型ETF,持續買不要賣。
只有出現流動性需求要使用現金時,例如繳交購屋頭期款,才會選擇賣出,我從來都是該賣就賣,不會考慮當下是相對高點或低點,然而這麼簡單的投資法一般人卻很難做到。
經過多年授課時與學生及一般投資人討論相關議題和觀念後,我很驚訝的發現多數人都認為投資要成功,必須努力蒐集並分析資訊,要「認真做功課」。
當我說其實投資只要盡量分散,做好資產配置,然後長期投入、長期持有即可,完全不用分析資訊,不要更換投資標的,坐著等資產長大就好,多數人一開始通常都很難接受這種想法,甚至完全不相信。因此我慢慢了解到,愈簡單的道理竟然愈難懂,知難行難。

放棄吧!短線交易是一門專業
我大學畢業後便到美國留學,取得MBA 會計碩士及財務金融學博士,也通過美國會計師考試。從1999 年回國教書算起,已在學界服務20 幾年,我一路在8 年內從助理教授升等為副教授、正教授,並已獲聘為政治大學特聘教授9 年。
論會計與財務金融專業背景,我自信應該具有相當分析能力。市場上許多分析師與交易員常用的股價基本分析、技術分析、債券評價、期貨選擇權訂價、期貨現貨套利策略、公司現金流預測和財務報表分析等,其實都是我在課堂教給學生的主要內容。
但常有親朋好友問我為何投資時都不應用這些分析工具與能力,我的想法是主動極短線投資交易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我有相關知識,但沒有時間做這些分析。
我的專業是學術研究與教學,不是交易,而這些分析工作與交易策略正是學生進入金融業界後主要的工作,他們的本業就是要在市場上比你賺更多錢。

資本與知識是累積財富的基礎
每個人的金錢觀多少都受到原生家庭影響。
我祖父有10 幾個小孩,無法負擔龐大的教養費用,父親小學畢業後,13 歲就開始批發冰棒在平溪街上賣,大約在我出生時搬到木柵開雜貨店,開始逐漸擴充規模。
父親非常認真執著,後來也成為中盤商,客戶遍及平溪、菁桐、深坑、烏來、石碇和新店,極盛時期有3、4 台貨車送貨到各個雜貨店,而且經營2 間平價中心。
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是農曆過年前後店裡來客川流不息,父母便通宵開店,在店裡鋪紙板輪流睡覺,這算是第一代的24小時便利商店吧!
我當時覺得這樣太辛苦了,連放假也沒得休息,以後一定不要做這行,而且我記得聯考前一晚都還在幫忙顧店。父親覺得讀書沒什麼用,從「社會大學」學到經驗能賺錢才重要,但是母親覺得教育很重要,從小送我們到私立學校勤管嚴教。
於是我們家3 個小孩一直擺盪在兩種極端思維中,常常要幫忙顧店,也要念課業壓力大的私立學校。小時候最討厭放長假和過年,別人放假就放假,我們放假卻要顧店。
藉由成長經驗,我從父親身上學到靠資本周轉才是快速累積財富的方式,勞力的回報有限;我從母親身上理解到知識的力量,單靠勞力無法擺脫勞碌宿命。
雖然因為個人興趣最終沒有承接家業,但我知道資本和知識的力量,獲得公共行政學士、企管碩士(主修會計)與財務金融博士等學位都和管理及商學相關。
既然沒有從商,那麼金融市場便是讓我長期累積資本,成為資本家的最佳路徑。知識讓我知道市場上誰在胡扯,以及如何控制自身的行為偏誤。

主動投資的獲勝者永遠不是散戶
我在博士班受到的訓練是理性經濟學及財務學,理性學派得出的最佳投資決策是分散投資、長期持有,沒有人可以藉由分析現有訊息獲得超額報酬。
一開始我並不相信這種說法,市場上明明就有「好多人」因為短線投資賺到錢,而且投資不是和工作一樣,要認真、要努力分析訊息、要觀察總體指標,然後低買高賣嗎?
我在剛念博士班時開始投資,熱中分析個股價值及股價趨勢,投資個股的經驗有賺有賠,市場中地雷股非常多,我曾經買過幾檔最終破產下市的股票,但絕對不會告訴你是哪幾檔,而投資迄今最成功的股票持有超過25 年,報酬率超過30 倍。
經過幾年股海浮沉,2000 年我開始接觸行為財務學的理論與實證研究,該研究發現確實有些短線交易者會一直賺錢,但這也代表有另一群短期交易者賠錢。大家短線都賺錢的話,錢從哪裡來?
這群賠錢者就是沒分析能力、沒即時訊息,也沒有專業交易工具的人,就是一般散戶,俗稱菜籃族。賺錢者恰好是散戶的交易對手,也就是專業投資人。
這時候我領悟到雖然自己有分析能力,但沒時間、沒即時資訊系統和交易工具,因此無法贏過交易對手。那何不回歸到讀博士班時就知道的理論:最好的策略就是分散投資和長期持有呢?

短線投資賺不了錢
從此以後我轉向長期分散投資。2000 年台灣市場還沒有ETF,我除了買進標準普爾500 指數的 ETF(SPY),在台灣市場就是買進各種類型的股票,把投資標的盡量分散在不同產業與市值大小不同的股票。
隨著台灣第一檔追蹤市場指數的ETF「0050」在2003 年掛牌,我終於可以不用買進太多股票,只靠1 檔ETF 就得到市場的平均報酬,從我2003 年開始買進到2023 年,20 年來的總報酬率550%,年平均報酬率9.8%。
有的人會說這樣的報酬率還好吧?買到飆股的話一天漲停板就賺10% 了。真的是這樣嗎?可能天天過年嗎?而且每天開盤後搶短線進出的時刻都是上班時間,你有專心工作嗎?你短線抱股晚上睡得著嗎?
鎖定市場報酬率是你什麼事都不用做,只要一直買不要賣就可以獲得相當好的收益,唯一要承擔的是長期投資期間,股市起伏造成的心理壓力。
所以如果你有卓越的分析能力和先進的交易工具,那麼大可以不用讀這本書,但要是你曾在股市短線投資中受過傷,只是個散戶,沒有太多心力分析股市,而且希望投資不會讓你晚上無法入睡,那麼長期投資市場大盤指數型ETF 就是你應該採取的策略,這本書很適合你。
物質不滅,金錢也不滅,短期交易是一個零和賽局,有人短線賺錢就一定有人短線賠錢。請問你憑什麼從專業投資人身上賺錢?請問你的本業是投資嗎?
一般投資人總以為看了幾本投資分析或策略的書,學會技術線圖,了解基本面和籌碼面,就能夠靠短期交易賺大錢,這是非常不切實際的想法。
我的本業是教書和研究,雖然具有專業分析能力,但是在本業占用大部分時間的狀況下,根本不敢貿然進入短線交易市場。因為我知道空有一身功夫,但在時間和資訊沒有優勢的狀況下,也無用武之地。
然而台灣散戶在專業分析能力、時間及資訊面都不如專業交易者的狀況之下,仍勇往直前,然後被專業法人像拿著大砲打小鳥一樣打擊,卻仍然抵死不退。

投資的最大風險是對自己一無所知
台灣投資人承擔的最大風險,便是不了解自己的實際財務操作能力、財務狀況、財務目標及需求,然後為了短期從金融市場中賺大錢,除了習慣在股市短線進出,通常也買了一堆不完全了解的金融商品。
投資理財常常是困擾許多人,卻又難以迴避的重要問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先清楚回答以下問題:

1 你的收入有多少?
2 你的支出有多少?
3 你的資產和負債狀況如何?
4 你的短期、中期和長期財務目標有哪些?
5 你預計幾歲退休?
6 你希望退休後每個月有多少錢可以使用?
7 你短線操作績效真的比其他人好嗎?
8 你的主觀與客觀(亦即根據上述問題所決定的財務狀況下)風險承擔能力有多高?
9 你完全了解買進的金融商品有哪些潛在風險及報酬嗎?
10 你買進的金融商品符合自身財務狀況並能讓你達成財務目標嗎?

相信多數人都無法明確回答前述問題,加上各種行為偏誤的影響,常常在理財行為上毫無章法,或做出前後矛盾的決策。
要做出較好的投資理財規劃,得全盤了解自身財務狀況、收入與目標,這樣才能做出合適的資產配置,進而選取適合的金融商品。再者要充分了解一般人面對投資商品時常常陷入的錯誤及迷思,這樣才能避免投資不適合的金融商品。

投資應基於事實
本書將先說明傳統的理性經濟學理論,探討每個人都需要投資的原因,並說明為何想獲得高報酬就一定要願意承擔短期的價格波動風險,即「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接下來會指出傳統理性經濟理論的限制,進一步解釋投資心理學指出的各種行為偏誤與非理性的投資決策樣態。
本書說明在行為觀點下的個人投資建議,分析市面上常見的各種金融投資商品,最後提出「長期幾乎不敗」的投資策略。
如果你想從金融市場短期快速致富,那麼本書不適合你。要是大家都炒短線賺錢,是否都不要工作從股市賺錢就好?這樣工作誰來做?公司誰來經營?
市場上很多人天天分析未來走勢,並給出斬釘截鐵的短期投資建議,但如果這些人的分析這麼準確,自己操作就發大財了,為什麼還要跟你說?
這些矛盾都是顯而易見的,但很多人卻一直都搞不懂,或根本不願意相信,許多文獻研究都證實難以預測市場短期波動。
金融市場應該是讓你成為資本家,獲取長期穩定被動式收入的便捷場域。短線靠運氣、長線靠讀書,專注本業,提高本業職能與收入,行有餘力將多餘資金長期投資於金融市場獲取被動式收入,讓自己退休生活甚至後代生活無虞,這才是面對金融市場應該有的正確態度。
美國詩人穆瑞爾.洛基瑟(Muriel Rukeyser)說:「組成世界的並非原子,而是故事。」從理性面來說,這顯然是錯誤說法。然而詩人總是浪漫的,她想表達的是從情感面而言,一般人比較願意相信故事,而非事實。
我把這句話改一下,就能接近台灣投資市場的實際狀況的確很無奈的,所以我在這本書想達成的目標,是明確指出投資應該基於事實,而非故事。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