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第一部分 渴望透過投資交易達到財務自由的英雄旅程
Autobiography in Five Short Chapters (自我探索成長五部曲) by Portia Nelson

Chapter 1(第一部曲)
I walk down the street. (我走在街道上)
There is a deep hole in the sidewalk. (有一個很深的坑洞在人行道上)
I fall in. (我掉進去了)
I am lost... I am helpless. (我迷失感到無助)
It isn't my fault. (這不是我的錯)
It takes forever to find a way out. (它花了很長的時間才走出來)

Chapter 2(第二部曲)
I walk down the same street. (我走在相同街道上)
There is a deep hole in the sidewalk. (有一個很深的坑洞在人行道上)
I pretend I don't see it. (我假裝我沒有看到)
I fall in again. (我掉進去了)
I can't believe I am in the same place. (我不敢相信又陷入同樣困境)
But, it isn't my fault. (但這不是我的錯)
It still takes me a long time to get out. (仍然花很長時間才走出來)

Chapter 3(第三部曲)
I walk down the same street. (我走在相同街道上)
There is a deep hole in the sidewalk. (有一個很深的坑洞在人行道上)
I see it is there. (我看見它就在那裡)
I still fall in. It's a habit. (我仍然掉進去了,因為這已經是一個習慣)
My eyes are open. (我的眼睛是張開的)
I know where I am. (我知道我身處何處)
It is my fault. I get out immediately. (這是我的過錯,我立即脫離)

Chapter 4 (第四部曲)
I walk down the same street. (走在相同街道上)
There is a deep hole in the sidewalk. (有一個很深的坑洞在人行道上)
I walk around it. (我繞過坑洞)

Chapter 5 (第五部曲)
I walk down another street. (我走在另一條街道上)

There's a Hole in My Sidewalk:The Romance of Self-Discovery,Autobiography in Five Short Chapters (自我探索人生成長五部曲) by Portia Nelson


以Portia Nelson的五部曲對照尋求財務自由藍圖的五個階段

我們以美國作家詩人Portia Nelson的自我探索人生五部曲作為本書的開端,並且用來隱喻對照我們透過投資交易尋求財務自由藍圖中的每一個階段。這一首簡單卻寓意深遠的短詩,很適切的描述阻礙我們生活或者達到個人目標的旅程中,一些我們沒有意識到的隱形自我破壞行為。如果能夠覺察到這些隱形自我破壞的行為習慣,我們與生俱來的創造力就有可能會帶領我們達到設定的任何目標。接下來的每一個章節將會以這首短詩的五部曲,作為邁向財務自由目標的主軸,讓我們看淸楚有那些障礙在阻擾著而我們卻不自知。

達到個人的財務自由,這是幾乎所有參與投資交易者的夢想,也是一段完全屬於個人的英雄之旅,是否能夠達到彼岸,只有持續嘗試的人才會有答案。如果以登山來做比喻,我個人認為它的難度可能不會輸給登上一座國際公認艱難的山峰。但即使是登山難度相當高的聖母峰,事實上每年也有越來越多人已經成功登峰。我們並不是在比較達到個人財務自由比登上高峰來得更容易或更不容易。而是透過登山強調成功的這些人除了有很好的登山技巧與經驗,能夠選擇在天氣相對穩定的狀況下登山,不去與大自然的氣象對抗。重要的是在事前已經做好周全的準備與規劃,並且在心理層面以及實際的行動層面確實做好風險管理與例外管理。

除了這些應該注意的項目之外,我個人認為更重要的是這些登峰的成功者通常會有一份藍圖讓他們參考。在登峰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事情狀況,以及比較好的解決之道。所以登峰的成功者能夠臨危不亂,做好各項可能的應變措施,讓成功的機率增加許多。在我們進入實際的投資交易之前或者甚至已經進入在這個過程之中,如果可以先來探討了解一些現象與觀念,有助於在這一段追尋財務自由的旅程之中,不會因為犯下一些不必要的錯誤而造成較大的金錢損失或者提前出局,同時也可以用更開放的心態來看一些挫折與失敗,以及減少自我摸索的時間。

股市投資交易者之中可能有80%以上都是輸家

相對於要登上世界的一些高峰必須有一個完整的計畫與事前訓練,大部分的投資交易者則是把交易股市看成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比較從事其他職業要有一些進入的門檻,從事投資交易唯一的門檻是只要年滿20歲、在券商銀行開好帳戶有存款、就可以準備買賣股票或其他金融商品。所以簡單而言,只要是成年人有存款都可以來嘗試投資交易的活動,甚至把它當成職業,但能不能賺錢則是各憑實力。

美國一家投資顧問服務公司(Research & Ranking)在2019年11月所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提到90%的投資交易者都是虧損。這個數字讓我有點驚訝,但類似的調查都顯示多數股民是輸家。雖然從2009年金融海嘯危機以來,大部分國家的貨幣寬鬆政策造就了這10多年來的大多頭行情,也成就了不少股民的資產大增。但從這份多年前的調查結果而言,多數股民還是輸家。這並不是說所有投資交易者一開始都是虧損,大部分參與股市的人都曾經或多或少賺過錢,而是經歷過一段時間的參與股市之後,有可能因為原先的順境變成逆境,從贏家變成輸家。

我們都知道任何一種競賽或者任何一項領域,做得好的人也就是所謂的贏家,贏家都會有贏家的模式。而做的比較不好的人也就是所謂的輸家,輸家也都會有一定的模式導致無法做好。所以讀者可以從本書中了解自己、自我檢視自己是否有投資交易上的優勢、而且可以持續的創造獲利,而不是一時運氣好而產生的獲利。依靠運氣的模式沒辦法持久,遲早會因為幸運之神不再眷顧而回到輸家的行列之中。

投資交易與金錢象徵的意義深刻連結

我們知道金錢代表能量代表力量。之前提過「有錢不是萬能,沒錢卻萬萬不能」,就是因為金錢對人類而言就是求生存,就是最基本的安全感。沒有錢的人生很容易充滿恐懼,每天為了求生存而感到焦慮。所以沒錢的人希望變有錢,而有錢的人希望更有錢。追求更多的金錢已經是地球上多數人的生活目標。金錢也象徵著慾望的達成、權力的擴張、自我的成就、與他人的尊重,金錢與人類各項的情緒深刻的連結在一起。這種情緒的連結,有時候強大到人們會因為失去金錢而願意結束自己的生命,也會冒著生命危險只是為了得到金錢。

所以從投資者開戶交易股票的那一刻開始,股票漲跌與金錢象徵的意義深刻連結,創造了許多的壓力與情緒,如影隨形的一直伴隨著(除非交易的目的不是賺錢而是其他原因)。既然投資交易與金錢生存有如此強烈的連結,不僅影響股民的財產,其中產生的情緒波動也與生活品質息息相關。例如我們提過股票套牢虧損,不僅會造成壓力,甚至影響身心健康。但有多少股民是已經有所準備才開始執行交易?而且準備的方向是否有幫助又是另外一件事。

誤解的觀念認為投資交易賺到的錢是不勞而獲

由於操作股票只是單純的買進賣出,可以在電腦網站上或者是打電話給營業員買進賣出,這不需要任何體力,也不需要任何技巧,每個人都可以執行。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許多人就會把投資交易股市所獲利的金錢看成是一種不勞而獲。在行為財務學(Behavior Finance)理論當中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稱之為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其主要的論點就是人們會把金錢分為各種不同的觀念帳戶,錢賺到的方法不同,花的速度也不一樣。例如是把工作賺來的錢與投資賺來的錢分開來看。但事實上錢就是錢,所帶來的價値意義是一樣的。但是因為這樣的分類,對於投資交易的獲利就容易把它看成是隨機性的獲利而不會珍惜。

在這樣的認知下,我們會對於投資交易抱持著一個賭運氣的態度,而不是實際上的去準備好應該要做的事。投資交易容易執行並不代表簡單,並不代表就可以成功。我們都知道越是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事,越不容易成功。就如同投籃一樣,每個人都可以投籃,但是命中率高低又是另外一回事。運氣好的時候,也會有連續投進籃框的狀況。但是眞正要維持高命中率就必須不斷的練習、修正自己的投籃技巧、還有體能或其他各方面的配合。

就好像剛剛講的投籃一樣,我們偶爾也會投進。如果在毫無準備之下取得了某件事的成功,這並不一定是件好事,因為不知道怎麼樣成功的時候,就會不知道之後為何失敗。所以當決定要從事投資交易的時候,我們必須保持一個正確的心態,就像經營一個企業一樣做好規劃與執行,並且時時修正自己的決策模式與行為模式。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會覺得運氣好像開始站在自己這邊,邁向財務自由就會更有機會。


以上內容節錄自《當投資交易超越財務自由:進入富足自由喜悅的心境界》元睿◎著.白象文化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
http://www.pressstore.com.tw/freereading/9786263643895.pdf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