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文1】巴菲特認為配息是好是壞?(節錄)
我想所有作者都一樣吧,寫書稿的時候,因為擔心寫錯,所以會不斷到處翻閱和參考其他資料。我在寫書的過程中,看了一個參考影片,從中得知了巴菲特對配息的想法,我想跟大家分享這段故事。奧馬哈的智者巴菲特,對於配息有什麼看法?真的像世人所說,他討厭投資配息股,而且吝於發放股息嗎?
以2020年為基準,巴菲特持有的資產約為682億美元(大約90兆韓元、2兆新臺幣),套一句MZ世代愛說的話,巴菲特就是「圈內人」裡的「圈內人」。巴菲特的一句話,經常成為大型經濟日報的頭版新聞。巴菲特是波克夏.海瑟威的最大股東,然而波克夏.海瑟威卻是出了名「不配息」的公司。實際上波克夏.海瑟威也真的完全沒有回饋股息給股東,所以人們認為,巴菲特是不是真的非常討厭配息,也不喜歡投資配息股。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總歸來說,巴菲特對於股息的看法和一般人不同。2008年波克夏.海瑟威的股東大會上,發生了一則著名的軼事,經由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巴菲特對於配息的看法。2008年波克夏.海瑟威的股東大會上,一名12歲的孩子向巴菲特提出了問題。
「您的老師班傑明.葛拉漢說他相信配息,為什麼您不相信呢?」
小小股東很好奇,收購了波克夏.海瑟威的巴菲特,為什麼至今只發放過一次股息,而且還只有每股10美分。關於這個問題,巴菲特的回覆是什麼呢?巴菲特說:「配息很重要,我相信配息。」公司如果有獲利,而且沒有自信能夠創造出新的價值,向股東配息就是正確的決定;但如果創造新價值需要資金,不發放配息,把這筆錢拿來投資才是對的選擇。總而言之,他認為決定配息與否在於──公司能否創造出還不存在於這世上的新價值。
這裡還有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波克夏.海瑟威沒有發放股息,而是把這筆錢拿來再投資,創造出更多的獲利機會,股價也從而上漲。特別是它的股價,每年漲幅驚人。股價上漲,為波克夏.海瑟威的投資人,帶來了股息收益完全無法比擬的獲利。巴菲特過去曾以13億美元收購可口可樂股票,領到了豐厚股息;股息是股票投資時的另一種快樂,巴菲特對股息深信不疑。他說:
「不管是哪家公司,如果沒有能力或計畫可以有效運用公司的盈餘,那配息就是正確的選擇。假如某公司賺了1美元,再把這1美元投資進去,可以創造出1.1~1.2美元的獲利,那就不應配息,而是該再投資。反過來說,如果公司再投資時,感覺沒辦法創造出高於1美元的價值,那就應該忍著不投資,從而發放配息。」
人們認為配息是附加的收入,許多投資人都這麼認為。但巴菲特的想法不一樣,他相信,配息與否,取決於公司是否能確實創造出價值。長年不配息的波克夏.海瑟威,它的理論是──
「我們有效的進行資產配置,用1美元創造出高於1美元的價值,股價也因此大幅上漲,回饋給股東更高額的獲利。」
也就是說,假如波克夏.海瑟威的股東需要用錢,就可以賣掉手上的持股,實現獲利。話說回來,1965年被巴菲特收購的波克夏.海瑟威,58年來的累積報酬率(1965~2020年)是多少呢?總共是3,790,000%,結果十分驚人。除下來,年均報酬率是19.8%,是同時期S&P 500指數的153倍左右。順帶一提,2023年9月中旬,波克夏.海瑟威Class A的股價竟然高達56萬美元!
奧馬哈的智者說,我們不應該無腦投資高股息公司,而是要考慮資本重新配置的效率。也就是說,基於判斷,認為「配息比再投資合理,從而發放股息」的公司,才是真正的配息股。反之,企圖創造新價值,選擇再投資的公司,就算沒有發放股息,也不代表它就是貪婪。我們必須靜靜守候結果,相信新的機會與價值會帶來成長,這份成績將以股價上漲的形式被分配給投資人。
沒有盈餘卻發放股息,也是一種問題;可以創造收益卻硬是發放股息,無法決定是否再投資,也是一個大問題。巴菲特對配息的看法,帶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重新檢視了,我過去認為「股息是額外收益」的觀念。
【摘文2】可以創造出行情噴發的股票類型(節錄)
股票市場上沒有定型化和標準化的基準,也沒有上漲幅度要超過多少才算是行情噴發股的標準。短期內上漲100%算是行情噴發;中長期上漲500 ∼ 1,000%也是行情噴發,當然,這些標準都是我個人的看法。
如果你是投資經驗豐富的投資人,但從來沒有買過行情噴發的股票並從中大舉獲利的經驗,那就可以把這章節當成一個自我省思的機會;若是投資經驗不足的投資人,可以把未來買進行情噴發股當作是致富的機會,把現在當作是等待的過程──我是抱持著這種想法,完成了這個章節。
1.新時代的先鋒,時代主力股(新時代產業革命)
第三次工業革命被稱為網際網路革命,這個時代拉開序幕後,人類在現實生活中的各方面,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網際網路和電腦產業的普及,不僅帶動相關產業出現爆發性的成長,還大幅帶動上市公司的股價,實現了高速成長。美股的微軟和Google就是代表案例;在韓國,Naver、Kakao、NCSOFT則是最具代表性的受惠企業。
隨著時代變遷,我們正邁向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次的時代核心是「半導體」。2023年Open AI開發的ChatGPT風靡全球市場,使得半導體的需求呈現幾何倍數式的成長。讓我們一起看看,坐擁國際半導體企業地位的三星電子,股價上漲了多少吧?1997年時,三星電子的平均股價落在35,000韓元左右(當時的股票面額是5,000韓元)。但在2023年的當下,三星電子的面額是100韓元,所以那時的股價換算下來約是現在的600∼700韓元。我們先假設目前三星電子的股價約是7萬韓元,這就表示其股價上漲了100倍。撇除這段時間三星電子發放的股息,這25年來,三星電子的股價馬不停蹄地直線上漲100倍。三星電子是韓國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也是國際上市公司,會出現這種成長不無可能。此外,三星電子還是適合長期投資的代表性企業。
【摘文3】短期投資需要的事前檢查(節錄)
擅長短期投資的證券界人士或全職投資人,要準備的事情遠遠超乎想像。開盤前,他們所做的準備都大同小異。接下來,我要介紹幾個我認為比較重要的準備作業。
1)確認在韓國時間早晨收盤的美國股市
分析美國道瓊指數、那斯達克指數、S&P 500 指數的漲跌原因,以及成為市場上熱門話題的股票,這個步驟絕對不可或缺。不僅如此,我們還要確認這些因素裡,是否會對KOSPI 或KOSDAQ 指數造成影響。
2)開盤前還必須先確認韓國市場的狀況
根據目前是熊市、橫盤(箱型)或牛市,判斷目前市場使否有利於短期交易,或應該小心謹慎。如果市場崩盤或處於熊市,最好不要進行短期交易。反之,若牛市或市場整體氛圍不錯,就積極準備短期交易。
3)了解各檔個股的排程
務必要確認個股當天或一週內可轉換公司債(CB)的流通數量、附認股權公司債(BW)的權力行使數量,以及該公司有無進行現金增資或無償配股。還要檢查並記錄新股解禁的股票。
4)絕不可漏掉手邊持股的重要議題
考慮要不要加碼的時候,也要先確認該股票的相關議題和新聞事先考慮好要買進還是賣出,做足準備。
5)了解當下市場上,哪檔個股是利多消息或新聞的受惠股
如果出現負面新聞,就要試著預測這個新聞會對市場或個股造成什麼影響,影響會持續多久。
上面列出來的幾點,是每天9點開盤以前,我十分熟悉、每天都會做的事前檢查。這些是開始投資之前,事先了解市場的一種例行公事。股票投資的收益絕不會憑空而至,我們得要勤勉不懈。只有努力和學習,獲利的機率才會隨之增加。股票投資是一個「懂得越多,就能看懂越多;學得越多,就能賺到越多」的行為,這段話不管再強調幾次都不嫌多。
我想所有作者都一樣吧,寫書稿的時候,因為擔心寫錯,所以會不斷到處翻閱和參考其他資料。我在寫書的過程中,看了一個參考影片,從中得知了巴菲特對配息的想法,我想跟大家分享這段故事。奧馬哈的智者巴菲特,對於配息有什麼看法?真的像世人所說,他討厭投資配息股,而且吝於發放股息嗎?
以2020年為基準,巴菲特持有的資產約為682億美元(大約90兆韓元、2兆新臺幣),套一句MZ世代愛說的話,巴菲特就是「圈內人」裡的「圈內人」。巴菲特的一句話,經常成為大型經濟日報的頭版新聞。巴菲特是波克夏.海瑟威的最大股東,然而波克夏.海瑟威卻是出了名「不配息」的公司。實際上波克夏.海瑟威也真的完全沒有回饋股息給股東,所以人們認為,巴菲特是不是真的非常討厭配息,也不喜歡投資配息股。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總歸來說,巴菲特對於股息的看法和一般人不同。2008年波克夏.海瑟威的股東大會上,發生了一則著名的軼事,經由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巴菲特對於配息的看法。2008年波克夏.海瑟威的股東大會上,一名12歲的孩子向巴菲特提出了問題。
「您的老師班傑明.葛拉漢說他相信配息,為什麼您不相信呢?」
小小股東很好奇,收購了波克夏.海瑟威的巴菲特,為什麼至今只發放過一次股息,而且還只有每股10美分。關於這個問題,巴菲特的回覆是什麼呢?巴菲特說:「配息很重要,我相信配息。」公司如果有獲利,而且沒有自信能夠創造出新的價值,向股東配息就是正確的決定;但如果創造新價值需要資金,不發放配息,把這筆錢拿來投資才是對的選擇。總而言之,他認為決定配息與否在於──公司能否創造出還不存在於這世上的新價值。
這裡還有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波克夏.海瑟威沒有發放股息,而是把這筆錢拿來再投資,創造出更多的獲利機會,股價也從而上漲。特別是它的股價,每年漲幅驚人。股價上漲,為波克夏.海瑟威的投資人,帶來了股息收益完全無法比擬的獲利。巴菲特過去曾以13億美元收購可口可樂股票,領到了豐厚股息;股息是股票投資時的另一種快樂,巴菲特對股息深信不疑。他說:
「不管是哪家公司,如果沒有能力或計畫可以有效運用公司的盈餘,那配息就是正確的選擇。假如某公司賺了1美元,再把這1美元投資進去,可以創造出1.1~1.2美元的獲利,那就不應配息,而是該再投資。反過來說,如果公司再投資時,感覺沒辦法創造出高於1美元的價值,那就應該忍著不投資,從而發放配息。」
人們認為配息是附加的收入,許多投資人都這麼認為。但巴菲特的想法不一樣,他相信,配息與否,取決於公司是否能確實創造出價值。長年不配息的波克夏.海瑟威,它的理論是──
「我們有效的進行資產配置,用1美元創造出高於1美元的價值,股價也因此大幅上漲,回饋給股東更高額的獲利。」
也就是說,假如波克夏.海瑟威的股東需要用錢,就可以賣掉手上的持股,實現獲利。話說回來,1965年被巴菲特收購的波克夏.海瑟威,58年來的累積報酬率(1965~2020年)是多少呢?總共是3,790,000%,結果十分驚人。除下來,年均報酬率是19.8%,是同時期S&P 500指數的153倍左右。順帶一提,2023年9月中旬,波克夏.海瑟威Class A的股價竟然高達56萬美元!
奧馬哈的智者說,我們不應該無腦投資高股息公司,而是要考慮資本重新配置的效率。也就是說,基於判斷,認為「配息比再投資合理,從而發放股息」的公司,才是真正的配息股。反之,企圖創造新價值,選擇再投資的公司,就算沒有發放股息,也不代表它就是貪婪。我們必須靜靜守候結果,相信新的機會與價值會帶來成長,這份成績將以股價上漲的形式被分配給投資人。
沒有盈餘卻發放股息,也是一種問題;可以創造收益卻硬是發放股息,無法決定是否再投資,也是一個大問題。巴菲特對配息的看法,帶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重新檢視了,我過去認為「股息是額外收益」的觀念。
【摘文2】可以創造出行情噴發的股票類型(節錄)
股票市場上沒有定型化和標準化的基準,也沒有上漲幅度要超過多少才算是行情噴發股的標準。短期內上漲100%算是行情噴發;中長期上漲500 ∼ 1,000%也是行情噴發,當然,這些標準都是我個人的看法。
如果你是投資經驗豐富的投資人,但從來沒有買過行情噴發的股票並從中大舉獲利的經驗,那就可以把這章節當成一個自我省思的機會;若是投資經驗不足的投資人,可以把未來買進行情噴發股當作是致富的機會,把現在當作是等待的過程──我是抱持著這種想法,完成了這個章節。
1.新時代的先鋒,時代主力股(新時代產業革命)
第三次工業革命被稱為網際網路革命,這個時代拉開序幕後,人類在現實生活中的各方面,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網際網路和電腦產業的普及,不僅帶動相關產業出現爆發性的成長,還大幅帶動上市公司的股價,實現了高速成長。美股的微軟和Google就是代表案例;在韓國,Naver、Kakao、NCSOFT則是最具代表性的受惠企業。
隨著時代變遷,我們正邁向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次的時代核心是「半導體」。2023年Open AI開發的ChatGPT風靡全球市場,使得半導體的需求呈現幾何倍數式的成長。讓我們一起看看,坐擁國際半導體企業地位的三星電子,股價上漲了多少吧?1997年時,三星電子的平均股價落在35,000韓元左右(當時的股票面額是5,000韓元)。但在2023年的當下,三星電子的面額是100韓元,所以那時的股價換算下來約是現在的600∼700韓元。我們先假設目前三星電子的股價約是7萬韓元,這就表示其股價上漲了100倍。撇除這段時間三星電子發放的股息,這25年來,三星電子的股價馬不停蹄地直線上漲100倍。三星電子是韓國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也是國際上市公司,會出現這種成長不無可能。此外,三星電子還是適合長期投資的代表性企業。
【摘文3】短期投資需要的事前檢查(節錄)
擅長短期投資的證券界人士或全職投資人,要準備的事情遠遠超乎想像。開盤前,他們所做的準備都大同小異。接下來,我要介紹幾個我認為比較重要的準備作業。
1)確認在韓國時間早晨收盤的美國股市
分析美國道瓊指數、那斯達克指數、S&P 500 指數的漲跌原因,以及成為市場上熱門話題的股票,這個步驟絕對不可或缺。不僅如此,我們還要確認這些因素裡,是否會對KOSPI 或KOSDAQ 指數造成影響。
2)開盤前還必須先確認韓國市場的狀況
根據目前是熊市、橫盤(箱型)或牛市,判斷目前市場使否有利於短期交易,或應該小心謹慎。如果市場崩盤或處於熊市,最好不要進行短期交易。反之,若牛市或市場整體氛圍不錯,就積極準備短期交易。
3)了解各檔個股的排程
務必要確認個股當天或一週內可轉換公司債(CB)的流通數量、附認股權公司債(BW)的權力行使數量,以及該公司有無進行現金增資或無償配股。還要檢查並記錄新股解禁的股票。
4)絕不可漏掉手邊持股的重要議題
考慮要不要加碼的時候,也要先確認該股票的相關議題和新聞事先考慮好要買進還是賣出,做足準備。
5)了解當下市場上,哪檔個股是利多消息或新聞的受惠股
如果出現負面新聞,就要試著預測這個新聞會對市場或個股造成什麼影響,影響會持續多久。
上面列出來的幾點,是每天9點開盤以前,我十分熟悉、每天都會做的事前檢查。這些是開始投資之前,事先了解市場的一種例行公事。股票投資的收益絕不會憑空而至,我們得要勤勉不懈。只有努力和學習,獲利的機率才會隨之增加。股票投資是一個「懂得越多,就能看懂越多;學得越多,就能賺到越多」的行為,這段話不管再強調幾次都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