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1】自序∣給人一條魚,不如教他怎麼釣魚
「給人一條魚,不如教他怎麼釣魚」,每當有人讓我給他們建議的時候,我就用這句格言回答。我的「建議」就是「魚」你必須自己去釣。把建議當禮物送人,說白了,就是某群人、某個集團或某個金融機構為了賣股票而向大眾所做的口頭宣傳而已。接受這些建議的大眾買入這些股票,就把行情推到高點。不斷攀升的股票價格又吸引了新買家,那些個樂善好施給建議的群體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大多數情況下,這就是那些所謂的建議所起的作用。
人要想成功,就不能聽從那些建議,而是必須有自己的觀點、主意、想法,這意謂著能獨立思考、自己去找訣竅,就好像是一位稱職熟練的漁夫自己釣魚一樣。
為了判斷什麼時候該買、賣出或按兵不動,我們就必須學會股票市場上變幻莫測的上漲和下跌的機制,這是最重要的。
我的建議不是基於經濟學,而是出自於個人的經驗。
我對經濟和金融方面所知不多,我的知識不是從大學課堂或者教科書上學來的,而是在股市叢林實踐中得來的,我為此付出的學費,肯定比在美國哈佛商學院就學高得多。
在我六十五年的股票投機生涯中,我先後在七十八個不同的交易所(證券交易所和原物料市場),接觸七十三個各種類型的經紀公司。
今天我自己都算不出,在過去的這麼多年裡我到底出手過多少筆交易,當然,有時得手,有時失手。
我有時做當沖,有時做長線,甚至放到五年。自從一九二四年以來,就像現在這樣,我沒有一天是不去股市上轉轉、或不琢磨琢磨股市行情便徑直上床睡覺的。
我做現貨、也做期貨,也做槓桿,買債券、買股票,還有所謂的「藍籌股」,但我也投機沒有黃金的金礦期貨、沒有原油的石油股,還有瀕臨破產的公司股票。我思維活躍,交易方式不拘一格,在華爾街上的人還不知道什麼是選擇權、也不懂所有可投機的商品時,我就做了各種方向的選擇權交易。
過去我常常被人們稱為股市大師、炒股專家。儘管如此,我也破產過。頃刻間一切化為烏有,負債累累,甚至有過自殺的念頭。為了能使自己從戲劇性的冒險中存活下來,我需要更很大的勇氣、智慧、精力、耐力,當然還有運氣。我你可以說:一個真正的投機者就是一個「不倒翁」。
我的一生經歷過世界大戰、大大小小的革命、內戰、經濟上的通貨膨脹、通貨緊縮、貨幣的升值、貶值、股票的癲狂漲幅和殘酷的狂瀉暴跌,但是我都能化險為夷,幸運地活了下來。確實,當一個投機者是很困難的。
因為股市行總是超乎人們所能想像情。為了把水攪混,混淆人們的是非感,魔鬼時常出沒,要想絲毫不為之所動,談何容易。股市詭詐,風雲不定,難以預測,光靠理性判斷還不夠,你還必須預測人的反應。這也並非易事。
我的目的是以一種簡單、不複雜的方式(就是非股市大師的方式)解剖股市的結構,以及說明我的觀點和方法:因為,什麼也比不上簡明扼要的回答簡明扼要的問題來得更明智、更有用的了。
我從親身經驗中總結出了答案,我需要的只是你們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在大約一百期的股市訓練班裡(一萬五千名學員),在無數的在大學、銀行、企業(從美國銀行、德意志聯邦銀行到地區儲蓄銀行,從IBM到杜邦公司、迪堡多富、施普林格媒體到狗食工廠)的講座裡,人們向我提出了上千個問題。在這本書裡,我總結了這些問題,讀者您肯定也正想問我類似的問題。
我很小心地說股市裡的軼事和歷史,讓讀者不只聽故事,還能得到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在遇到類似問題時候真的能派上用場。儘管我總是很樂意講這方面的事,而且,在我前四本書裡我也確實寫了很多。
股市風雲、變幻莫測,真的要把所有可能發生、能夠想到的案例都分析研究出來,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獻上的不是一道色香味皆備的菜肴,而是一本食諧,您盡可依自己的口味烹調。
我相信您會成功的。祝您用餐愉快!
【摘錄2】第3篇∣投機的解答
問:請您給我們舉個例子,說說一個在股市上看似不合邏輯的論據,怎麼又確實是有邏輯的?
人們可能會認為,經濟大幅成長肯定也對股市行情有利。然而,錯了!經濟繁榮的階段恰恰需要大量資本的直接投資,同時也吸收大量的儲蓄。而此時便沒有那麼多的資金用來買股票了。銀行難以滿足貸款需求,特別是中央銀行提高了利率,為的是抑制經濟繁榮可能會產生的通貨膨脹。經濟成長的正面影響只會在以後才出現。如果在高利率的巨大壓力下,許多已計畫好的投資被延期,經濟繁榮的腳步又放慢。一下子,銀行裡有了許多多餘的錢,央行銀行鬆開手中控制貨幣供給量的閘門,利率下調,這時候股票就能攀升。更重要的是,原來注入的投資因高利率而收穫頗豐。於是,就出現了剛才提到的現象,經濟特別繁榮,營收不斷成長,但股市在能夠如實反映經濟現狀的狀態之前,卻有可能是下跌的。
【摘錄3】第4篇∣股市週期的祕密
問:您如何看待流動性的重要性?
像已經說過的: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流動性,因為股民的投資心理是善變的。他們可以在一秒鐘之內做出完全相反的決定,從一個極端竄向另一個極端。然而,流動性的發展是可以追蹤的——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是這樣,長遠來看就沒辦法了。人們可以依照銀中央銀行的利率和各大銀行規定來做出自己的決策。不具流動性,股市就不可能上漲。就像是舊時代匈牙利的吉卜賽人唱的那樣:「沒有錢,就沒有音樂!」錢就是音樂!錢就是點燃股市之火的燃料。
我可以用下面這個例子來說清楚股票市場和資金市場的關係:想像一下,一個大浴缸和一個小浴缸並排擺著,我們把大浴缸看做是整個經濟體裡的資金,那個小浴缸就是股市。資金從各個管道如流水般注入大浴缸:有信貸政策帶來的、有存款的;外匯注入的;有貿易順差帶來的;有從境外流入的資本等。而從大浴缸裡往外流的卻很緩慢,較低的產業資本、國有或私人貿易需求,以及很低的稅收,致使大浴缸的水位上升。水愈積愈多,當水溢出大浴缸的時候才會流進小浴缸,也就是股票市場,股市行情便被推高。德國近三年的情況就是這樣的。
但與之相反的是:當大浴缸裡的水迅速流出,出的比進的快的話,大浴缸自身喝不飽,沒有多餘的水流向小浴缸,即股市,那麼,股市行情就會下跌。所以,人們必須密切關注大浴缸裡的水位的高低。
【摘錄4】第5篇∣推動股市的力量
問:利率政策與股價的命運密切相關嗎?
當然了。而且關係甚密。老維也納的投機者說:「每個股票經紀人都喜歡美女和低利率。」這並非沒有道理。股票最大的競爭對手是長期債券。如果利率特別有吸引力的話,那些大型投資者——退休基金、保險公司、基金會、退休金公司等等——就會買債券而不是股票,特別是在貨幣相對穩定期,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相反的,如果債券的利率較低,這些機構就會寧願去買股票,因為可以期待領到比較多股利。更重要的是,低利率刺激了經濟、提高了公司利潤。當然,股票和債券之間的這種機制只有在沒有通貨膨脹的時期才是如此。那麼央行就可以降息。
在通貨膨脹的時期,會出現兩種可能性;央行出面干預,為了抑制通貨膨脹而升息,導致債券價格下跌、殖利率上升,與股票競爭。利率提高也使市場上的貨幣回籠銀行,用以投資股票的貨幣也就隨之減少,與之相反,假設央行不干預、不升息,那麼由通貨膨脹所造成的不斷增加的貨幣將流向股市。一句話:在通貨膨脹的時候,股市常常下跌,其原因不在於通貨膨脹,而是因為對抗通貨膨脹的措施,亦即更高的利率,更嚴格的信貸限制。
【摘錄5】第6篇∣股市心理學和消息面
問:問:一個公司的內部人士透露出來的關於公司股票的資訊,又該如何看待呢?他提供的資訊肯定特別有價值吧。
一文不值。雖然公司內部人士非常熟悉自家公司的業務、公司產品、發展及潛力之所在(還不一定就那麼肯定),但是和整個資本市場以及其進一步的發展態勢的關係並不是那麼大。而且,這些資訊也未必就總是那麼誠實。按照我的親身經驗,得到某個公司的內部人士的推薦資訊後,恰恰應該反其道而行。通常這些資訊是虛假的,為的是誘導大眾:這些內部人士、群體可能想要增持公司的股份,因此大力散佈壞消息,從而達到股價下降的目的;或者,正好相反,他們口耳相傳公司的好消息,為的是讓股價上升。而且,他們不願意讓大眾知道他們也有持股的事實。
「給人一條魚,不如教他怎麼釣魚」,每當有人讓我給他們建議的時候,我就用這句格言回答。我的「建議」就是「魚」你必須自己去釣。把建議當禮物送人,說白了,就是某群人、某個集團或某個金融機構為了賣股票而向大眾所做的口頭宣傳而已。接受這些建議的大眾買入這些股票,就把行情推到高點。不斷攀升的股票價格又吸引了新買家,那些個樂善好施給建議的群體的目的也就達到了。大多數情況下,這就是那些所謂的建議所起的作用。
人要想成功,就不能聽從那些建議,而是必須有自己的觀點、主意、想法,這意謂著能獨立思考、自己去找訣竅,就好像是一位稱職熟練的漁夫自己釣魚一樣。
為了判斷什麼時候該買、賣出或按兵不動,我們就必須學會股票市場上變幻莫測的上漲和下跌的機制,這是最重要的。
我的建議不是基於經濟學,而是出自於個人的經驗。
我對經濟和金融方面所知不多,我的知識不是從大學課堂或者教科書上學來的,而是在股市叢林實踐中得來的,我為此付出的學費,肯定比在美國哈佛商學院就學高得多。
在我六十五年的股票投機生涯中,我先後在七十八個不同的交易所(證券交易所和原物料市場),接觸七十三個各種類型的經紀公司。
今天我自己都算不出,在過去的這麼多年裡我到底出手過多少筆交易,當然,有時得手,有時失手。
我有時做當沖,有時做長線,甚至放到五年。自從一九二四年以來,就像現在這樣,我沒有一天是不去股市上轉轉、或不琢磨琢磨股市行情便徑直上床睡覺的。
我做現貨、也做期貨,也做槓桿,買債券、買股票,還有所謂的「藍籌股」,但我也投機沒有黃金的金礦期貨、沒有原油的石油股,還有瀕臨破產的公司股票。我思維活躍,交易方式不拘一格,在華爾街上的人還不知道什麼是選擇權、也不懂所有可投機的商品時,我就做了各種方向的選擇權交易。
過去我常常被人們稱為股市大師、炒股專家。儘管如此,我也破產過。頃刻間一切化為烏有,負債累累,甚至有過自殺的念頭。為了能使自己從戲劇性的冒險中存活下來,我需要更很大的勇氣、智慧、精力、耐力,當然還有運氣。我你可以說:一個真正的投機者就是一個「不倒翁」。
我的一生經歷過世界大戰、大大小小的革命、內戰、經濟上的通貨膨脹、通貨緊縮、貨幣的升值、貶值、股票的癲狂漲幅和殘酷的狂瀉暴跌,但是我都能化險為夷,幸運地活了下來。確實,當一個投機者是很困難的。
因為股市行總是超乎人們所能想像情。為了把水攪混,混淆人們的是非感,魔鬼時常出沒,要想絲毫不為之所動,談何容易。股市詭詐,風雲不定,難以預測,光靠理性判斷還不夠,你還必須預測人的反應。這也並非易事。
我的目的是以一種簡單、不複雜的方式(就是非股市大師的方式)解剖股市的結構,以及說明我的觀點和方法:因為,什麼也比不上簡明扼要的回答簡明扼要的問題來得更明智、更有用的了。
我從親身經驗中總結出了答案,我需要的只是你們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在大約一百期的股市訓練班裡(一萬五千名學員),在無數的在大學、銀行、企業(從美國銀行、德意志聯邦銀行到地區儲蓄銀行,從IBM到杜邦公司、迪堡多富、施普林格媒體到狗食工廠)的講座裡,人們向我提出了上千個問題。在這本書裡,我總結了這些問題,讀者您肯定也正想問我類似的問題。
我很小心地說股市裡的軼事和歷史,讓讀者不只聽故事,還能得到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在遇到類似問題時候真的能派上用場。儘管我總是很樂意講這方面的事,而且,在我前四本書裡我也確實寫了很多。
股市風雲、變幻莫測,真的要把所有可能發生、能夠想到的案例都分析研究出來,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獻上的不是一道色香味皆備的菜肴,而是一本食諧,您盡可依自己的口味烹調。
我相信您會成功的。祝您用餐愉快!
【摘錄2】第3篇∣投機的解答
問:請您給我們舉個例子,說說一個在股市上看似不合邏輯的論據,怎麼又確實是有邏輯的?
人們可能會認為,經濟大幅成長肯定也對股市行情有利。然而,錯了!經濟繁榮的階段恰恰需要大量資本的直接投資,同時也吸收大量的儲蓄。而此時便沒有那麼多的資金用來買股票了。銀行難以滿足貸款需求,特別是中央銀行提高了利率,為的是抑制經濟繁榮可能會產生的通貨膨脹。經濟成長的正面影響只會在以後才出現。如果在高利率的巨大壓力下,許多已計畫好的投資被延期,經濟繁榮的腳步又放慢。一下子,銀行裡有了許多多餘的錢,央行銀行鬆開手中控制貨幣供給量的閘門,利率下調,這時候股票就能攀升。更重要的是,原來注入的投資因高利率而收穫頗豐。於是,就出現了剛才提到的現象,經濟特別繁榮,營收不斷成長,但股市在能夠如實反映經濟現狀的狀態之前,卻有可能是下跌的。
【摘錄3】第4篇∣股市週期的祕密
問:您如何看待流動性的重要性?
像已經說過的: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流動性,因為股民的投資心理是善變的。他們可以在一秒鐘之內做出完全相反的決定,從一個極端竄向另一個極端。然而,流動性的發展是可以追蹤的——至少在一段時間內是這樣,長遠來看就沒辦法了。人們可以依照銀中央銀行的利率和各大銀行規定來做出自己的決策。不具流動性,股市就不可能上漲。就像是舊時代匈牙利的吉卜賽人唱的那樣:「沒有錢,就沒有音樂!」錢就是音樂!錢就是點燃股市之火的燃料。
我可以用下面這個例子來說清楚股票市場和資金市場的關係:想像一下,一個大浴缸和一個小浴缸並排擺著,我們把大浴缸看做是整個經濟體裡的資金,那個小浴缸就是股市。資金從各個管道如流水般注入大浴缸:有信貸政策帶來的、有存款的;外匯注入的;有貿易順差帶來的;有從境外流入的資本等。而從大浴缸裡往外流的卻很緩慢,較低的產業資本、國有或私人貿易需求,以及很低的稅收,致使大浴缸的水位上升。水愈積愈多,當水溢出大浴缸的時候才會流進小浴缸,也就是股票市場,股市行情便被推高。德國近三年的情況就是這樣的。
但與之相反的是:當大浴缸裡的水迅速流出,出的比進的快的話,大浴缸自身喝不飽,沒有多餘的水流向小浴缸,即股市,那麼,股市行情就會下跌。所以,人們必須密切關注大浴缸裡的水位的高低。
【摘錄4】第5篇∣推動股市的力量
問:利率政策與股價的命運密切相關嗎?
當然了。而且關係甚密。老維也納的投機者說:「每個股票經紀人都喜歡美女和低利率。」這並非沒有道理。股票最大的競爭對手是長期債券。如果利率特別有吸引力的話,那些大型投資者——退休基金、保險公司、基金會、退休金公司等等——就會買債券而不是股票,特別是在貨幣相對穩定期,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相反的,如果債券的利率較低,這些機構就會寧願去買股票,因為可以期待領到比較多股利。更重要的是,低利率刺激了經濟、提高了公司利潤。當然,股票和債券之間的這種機制只有在沒有通貨膨脹的時期才是如此。那麼央行就可以降息。
在通貨膨脹的時期,會出現兩種可能性;央行出面干預,為了抑制通貨膨脹而升息,導致債券價格下跌、殖利率上升,與股票競爭。利率提高也使市場上的貨幣回籠銀行,用以投資股票的貨幣也就隨之減少,與之相反,假設央行不干預、不升息,那麼由通貨膨脹所造成的不斷增加的貨幣將流向股市。一句話:在通貨膨脹的時候,股市常常下跌,其原因不在於通貨膨脹,而是因為對抗通貨膨脹的措施,亦即更高的利率,更嚴格的信貸限制。
【摘錄5】第6篇∣股市心理學和消息面
問:問:一個公司的內部人士透露出來的關於公司股票的資訊,又該如何看待呢?他提供的資訊肯定特別有價值吧。
一文不值。雖然公司內部人士非常熟悉自家公司的業務、公司產品、發展及潛力之所在(還不一定就那麼肯定),但是和整個資本市場以及其進一步的發展態勢的關係並不是那麼大。而且,這些資訊也未必就總是那麼誠實。按照我的親身經驗,得到某個公司的內部人士的推薦資訊後,恰恰應該反其道而行。通常這些資訊是虛假的,為的是誘導大眾:這些內部人士、群體可能想要增持公司的股份,因此大力散佈壞消息,從而達到股價下降的目的;或者,正好相反,他們口耳相傳公司的好消息,為的是讓股價上升。而且,他們不願意讓大眾知道他們也有持股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