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保留!公開一整天的交易
接下來,我實際帶大家依時間順序追蹤我某一天的交易過程。表現得太好或太差都不具參考價值,所以我選了「表現中等」相對普通的一天。
我在這天下單27次,其中有17次當天成交,另外還有2次則是前幾天下的單成交。
當天的已實現獲利超過47萬日圓。沒有賠錢,但也沒有賺太多錢,是很平均的一天。有時候光是單日的已實現獲利就高達1,000萬日圓以上。
只不過,這天的預估損益其實賠了247萬日圓。當投入資金來到18億日圓,就算自己什麼都沒做,光是預估損益跳動個1%,就是1,800萬日圓上下。前一天的預估損益是負370萬日圓,再前一天則是賺2,600萬日圓。
我的每日損益和前一天相比,大約在幾百萬日圓至幾千萬日圓之間變化。
那麼,以下我就根據這張表為各位解說我從事當沖交易的重點。
◎ 下限價委託單而非市價委託
我幾乎都用限價委託買股票。觀察委買賣量及價格波動,預測「大概能漲到這裡」、「大概會跌到這個價位」。
除非無論如何都想「馬上持有這檔個股」,我才會以市價委託購買股票。當然,有時候預測也會失準。
請看我在9點7分賣掉的Prime Strategy。我掛出委賣單的時候,該公司的股價為2,897日圓。因此我用「2,960日圓」的價位掛單。這個數字相當大膽,但我認為有一半的機會成交。
我預測這檔個股隔週可能會漲到2,960日圓,所以本週有漲最好,不漲也沒關係。
到了下午2點59分,這筆委託終於成交了。距離收盤只剩下1分鐘。果然如我所料。因為投資人中有不少是必須在下午3點前強制平倉,因此掛出「當日沖銷單」(參照65頁)的當沖客。
再加上這天是星期五,我認為「不想抱股過週末」的投資客比平日多,會在收盤前的最後一秒平倉。
光是這樣就賺了6萬日圓以上,比一般上班族忙了一整天的薪水還多吧。像這樣預測命中的時候最開心了。
◎ 看過ADR和新聞再挑選個股
觀察這天的交易,可以發現我從早上5點左右就開始下單。雖然上午9點才開盤,但24小時都能下單。
起床後,我先檢查新聞和ADR,再透過股價線圖觀察我認為有賺頭的個股。如果我看過線圖判斷應該可以「買進」還是「賣出」,就會直接下單。
日經225期貨的價格在前場與後場間仍會波動,因此中午休息時間也要確認其趨勢。我很重視藉由不斷確認所有能成為判斷材料的消息,再自己動腦思考。這或許是最好的「頭腦訓練」,還能避免失智症也說不定。
我會在Part 4仔細說明,就算新聞出現利多消息,我也不會在股價高於我心目中合理價格的區間買入。因為這樣可能會「現買現套」,之後股價大幅回落的可能性很高。
股票的損益完全來自於買進時價格如何波動。關鍵在於要自己判斷那檔個股的合理價位。
◎ 上午9點左右是決勝負的關鍵
請各位一定要注意我下單的時刻。我下單、成交都集中在上午9點多。上午10點過後,等於一天已經過完一半了。這天交易第二集中的時段卻是10點多呢。
再下一個交易集中的時段則是後場剛開盤與收盤前。中午休息時間不會出現太多消息,但也有不少人會利用中午休息時間下單,例如上班族等散戶投資人,因此對股價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到了收盤前30分鐘,想把股票抱到第二天的買盤與不想把股票抱到第二天的賣盤又開始交鋒。尤其是當沖客,大部分的想法都傾向於就算價格沒有漲到他預期的價位,或是沒有跌到他希望的價位,為了不要留倉,就會開始瘋狂地下單。這種傾向在接近週末尤其明顯。
相反地,下午1點左右則是交易相對冷清的時候。這天我也沒有在這個時段下單。當沖客雖然需要時時刻刻盯著交易畫面,但了解交易比較熱絡的時段與比較不熱絡的時段有助於知道在整段開盤的過程中,什麼時候應該更全神貫注和什麼時候可以稍微喘口氣。
◎ 期待財報表現亮眼時買進
這天買的個股中「信越化學工業」和「G-Tekt」是我算準隔週、再隔週公布的財報應該會有亮眼的表現才買入的個股。當近期就要公布財報時,能否看準「股價可能會隨財報數字上揚的個股」變便宜的時機買入也很重要。
這是以週為單位的買賣,因此嚴格來說並不是當沖,但是如果想在財報上取勝,事先的布局是不可或缺的。
信越化學工業是大型的化學製造廠,市值約9兆1,600億日圓,屬於大型股,並不是我擅長操作的小型股,但其所生產的聚氯乙烯和矽晶圓等產品在全球市場占有相當高的市占率,是深受投資人青睞的個股。
該公司的股價自2023年6月創下上市以來的新高。預估第1季的營收將會減少,但2023年3月的合併營收顯示稅後淨利史上最高,中長期可望業續持續擴大,因此就算第二季表現低於去年同期,市場也已經提前反應完畢,所以我認為財報公布後,股價應該會上漲。
財報本身果然如市場預料季減。但同時宣布要買回1,000億日圓的庫藏股。買回庫藏股是推升股價的利多消息。
只可惜財報公布的第二天不巧碰上日銀宣布殖利率曲線調控(Yield Curve Control,YCC)修正(註:放寬長期利率上限),當天大盤整體呈現下跌趨勢,沒有出現我期待的漲幅。
G-Tekt也一樣,是我看準股價會隨財報上漲而買進的個股。G-Tekt是本田旗下的大型車體壓鑄製造廠,在2023年6月發表了今後的事業戰略及新的經營目標值、股東權益方針等等。
G-Tekt明確指出將導入新的股本報酬率(DOE,總配息金額占自有資本比率)指標,2023年3月的DOE目標為1.6%、2026年3月為2.0%、2031年3月為3.0%,提出明確的方針。
受此激勵,該公司的股價刷新年初以來的最高點。要是持有這檔股票,應該可以漲到2030年。我打算一直抱著這檔股票到2030年,屆時我已經94歲了,應該還在買賣股票。
就算沒有隨著下次公布的財報上張,這兩檔股票也是「遲早一定會漲的股票」,這點至關重要,所以我才有信心買進。我認為不應該買入「可能會隨財報公布上漲,但今後的展望不怎麼樣」的股票。
▋買賣股票要遵循「1:2:6」法則
倘若企業分配給股東的現金殖利率約3%,我認為已經很不錯。我每年收到的現金股利為3,000萬日圓左右,以18億日圓的總資產來說,連2%都不到。
有些公司配發的股利水準非常高,像是世紀東急工業就宣布2024年3月要增加配息,預估現金殖利率將高達8.21%,但我重視「成長性」更勝於「高股息」。
另一方面,「高股息」聽起來很不賴,但只要股價下跌,配息率就會上升了。因此不能斷定「高股息=績優股」。
買進高股息的個股不是壞事,但股價應聲下跌的情況屢見不鮮。另外,如果是因為業績惡化才導致配息率變高的個股,倘若業績繼續惡化,企業可能會「修正預估配息」,進而減少配息。
如果你有「配息愈多,股東不是賺愈多嗎?」的心態,請務必仔細地思考一下。公司會從扣稅後的利益,也就是「稅後淨利」中支付的股利比率稱為「股利分配率」,大企業的股利分配率通常落在30~40%之間。
股利分配率愈高意味著「把公司的利潤回饋到股東身上」。
尤其是剛上市的企業更容易有上述的傾向,但是也有很多企業表示不配息,而是把利潤用於「為促進今後的成長所從事的先行投資」。我喜歡會成長的企業,所以不是很重視配息。
了解公司對配息的想法固然重要,但如果只看現金殖利率高低,鎖定高股利的個股,遲早會吃到苦頭。
比起選股時只看重高股息的個股,選擇業績穩定,能穩定配發相同水準股息的企業,不是更好嗎?
以貿易公司為例,住友商事或雙日等個股的現金殖利率將近4%。這種規模的大企業很少突然發生業績不振的狀況,推薦給不太想冒險的人。
此外,我意識到自己買賣股票時會遵循「1:2:6」的法則。
這個作法是如果覺得「這檔股票似乎有賺頭」,我會先試水溫地買進1,000股左右,如果覺得「果然有賺頭」再買2,000股,如果覺得「確實有賺頭」再買6,000股。賣的時候也一樣。
尤其是在很難判斷股價會往上還是往下走時,或買賣不常交易的股票時,我都會用這種法則買進。
當然也會發生不如預期的情況,比如買進2,000股時,股價漲得比買1,000股時還高,賣的時候剛好相反的狀況,但這麼做的風險遠低於一口氣大量買賣,就結果而言比較容易賺到錢。
▋抓住買賣時機
接著,以下便為各位說明如何具體地運用股價線圖來買賣股票。
首先,我買賣股票的時機非常簡單。
大原則就是賣掉大家都在買的股票,買進大家都在賣的股票。
基本上,我買股票的時機都是我認為「便宜」的時候,而賣出股票的時機則是我認為「貴」的時候,如此而已。
即使覺得今天的股價已經很低,但如果認為明天的股價可能會比今天更低,那就必須賣掉,反之亦然。如果抱著天真的期待「說不定還會再漲上去?」只會吃到苦頭。就算只漲了三塊或五塊錢也要賣出。這點極為重要。
我通常利用股價線圖來判斷買賣的時機,如果我在看完股票報價後,發現某支股票交易十分熱絡,就會再去查看那檔個股的資訊。首先確認該個股的買賣盤,觀察有多少委託單。
然後再看股價線圖。一開始我會優先看K線(5分K)和分價量表、RSI、MACD。
其次再將5分K改為日線或週線。尤其是觀察RSI指標的時候,日線或週線、月線比5分線更能正確地反映出行情是否過熱。
但是,用週線或月線來看線圖的時候,週線反映的是週一的股價、月線反映的是月初的股價,所以必須在腦海中微調。
倘若交易夠活躍,RSI達到70%時,我就會掛出賣單。反之,如果RSI在30%以下就買進。假如股價線圖呈現三山、三川的型態就更理想了。
即使股價乍看之下一路墊高,顯然是未來可期的線圖,但只要RSI接近70%,可能就是賣出的時機了。
RSI往往會在持續一段時間內維持相似的數值,因此遵循「1:2:6」的法則,超過70%的時候先賣掉一部分看看情況也不錯。
想當然耳,RSI也可能會漲到80%、90%,這時不要懊悔「糟了!早知道就抱久一點」。因為這只是「運氣好」。投資時若期待運氣好,就跟賭博沒兩樣。
RSI在我心中是相當有力的指標,我每天都會寫進交易記錄的筆記本,但股市沒有「絕對」。要是有的話,大家只要採用那些絕對能賺錢的手法,就沒有人會賠錢了不是嗎?
RSI同樣都是50%的時候,有時要買進,有時則要賣出。為了更準確地判斷,重點在於要掌握住那檔個股的習性,對照其他指標來看。
下一頁帶大家看我認為應該持有到2030年的股票G-Tekt這半年來的線圖。
請先看日線,最佳買點在6月1日。當天的RSI為「29%」,無疑是顯示「超賣」的數值。
當天股價的最高點為1,329日圓、最低點為1,313日圓。G-Tekt的RSI在6月19日創下78%的紀錄。股價最高點來到1,662日圓、最低點為1,571日圓。不到3週的時間,RSI就有如此劇烈的變動。
當RSI跌到29%,鼓起勇氣大膽買入的人通常都不會賠錢。
假設買了5,000股,股價稍微往上漲就賣一點、變便宜的時候再買一點……如此反覆操作,一直維持在5000股,然後在6月19日當天全部賣出,就算買在6月1日的最高點、賣在6月19日的最低點,光是這天就有121萬日圓的獲利。
6月19日的成交量也很大,可見是絕佳的賣點。
要是股價線圖都這麼單純就好了,倘若RSI不「好」也不「壞」,不確定要怎麼買賣的時候,或是想觀察其他指標再決定要怎麼做的時候,我會看新價三線或一目均衡表。
股價線圖濃縮了前人的智慧精華,極為有效,但是並非所有的指標都能指出「買進時機」與「賣出時機」。即使是相同的風景,由上往下看、由下往上看、從旁邊看過來都不一樣呢。股票也是同樣的道理。
用一目均衡表來看的時候,6月19日的「轉換線高於基準線」「K棒站在雲的上方」「延遲線高於K棒之上」,可以視為「未來大概會上漲」。
因此即使確定當天要賣股票,也要考慮到「RSI雖然高,但是從一目均衡表來看應該還會再漲上去。不要全部賣掉,保留一部分吧」,或是判斷「78%的RSI太高了,先全部賣出吧」。
此外,RSI頂多只能表示「一定期間的漲幅加總÷同樣期間的漲跌幅加總×100」,因此RSI墊高不見得是因為股價上漲。
例如7月26日,股價創下1,856日圓的高點時,RSI為71%,比6月19日的高點為1,662日圓時還低。
另外,特別對初學者而言,股價暴跌時因為RSI下降就認為「現在是底部」而貿然買進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大部分認為是「底」的時候通常都還不是底部。暴跌時耐心等股價打完底再買進也很重要。
基本上先利用RSI和K線判斷買賣時機。再嘗試運用好的技術分析,建立自己的交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