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財富的金科玉律#1:財富不是用來囤積的】
有些人的爸爸「就是不信任銀行」,有些人的媽媽深信無論如何「現金才是王道」——很多人的家庭教育中,錢基本上只能放在家裡,永不離開視線範圍。
這種囤積財富的心態,也許是真心想要守護家人溫飽、為孩子遮風擋雨。如果手頭的錢很緊,爸爸媽媽可能不敢投資、怕把手裡存了很久的一小筆現金緩衝給賠掉。如果他們真的連投資一萬美金都得擔心被斷水斷電,那不管他們懂不懂投資、知不知道投資是個好點子都不重要。

然而,更常見的狀況是,父母一代有著嚴重的知識落差。有錢人很清楚,一屁股坐在整疊的紙鈔上並不會讓你變得更有錢,因為錢被壓著,就沒辦法出去幫你賺錢了。但是,一般人又怎麼會知道錢滾錢的道理呢?你的家人可能懼於偽造或者詐騙,對投資或者使用銀行的心態非常謹慎。他們可能不曉得,投資不一定要買股票,還有風險較低的投資標的。他們可能根本不知道投資該從何開始,也因此覺得,比起冒著被騙風險找證券商蓋章開戶,把財富囤積在家還更安心一點。
如果你是在這樣的環境長大,那第一次接觸到投資的概念,你一定充滿懷疑。有人提供了財務升級的建議,你卻很快就啟動防禦模式。我希望你能記得:
好的理財習慣與技能是後天學來的,並不是與生俱來、有些人有、有些人沒有的特質。
你可以針對自己的情況,將知識與事實納入考量,打造對你來說獨一無二的理財策略,你也可以隨著情況改變時時去修正策略。
【財富的金科玉律#2:花錢並不可恥】
朋友們,什麼東西都很花錢,要吃、要住、要穿——只要活著,我們就得不斷花錢滿足生活所需。在基本生活所需滿足後,我們還得繼續花錢,讓人生勉強好過一些、甚至有點樂趣,這很OK,你知道嗎?也許其他人並不同意你花錢的方式和價值觀,但如果你花的是自己的錢,那你為自己負責就行,沒錯吧?

你的爸爸媽媽也許出於教育你的善意,自己節儉度日,想做你的好榜樣,卻不小心傳達了錯誤的概念:「花錢就是不對,沒有妥協空間」。你知道嗎?當你的父母為了其中一個人從超市買了知名品牌而不是自有品牌的清潔劑而大吵一架、或者對於鄰居買的新車表達不以為然:「不知道車子落地瞬間就開始貶值嗎?」等等,小小的你都看在眼裡。
有些爸爸媽媽也會積極地教孩子們如何省錢、當個精明的購物達人,知道怎麼找到划算的折扣……但是他們過火了,用了太多負面跟批評的語言。你用零用錢或者課後打工賺的小錢買了糖果或凱蒂貓筆記本,而沒有買更務實的東西,他們就出聲斥責:「你花錢怎麼這麼浪費?糖果吃掉就沒了!」或者「你應該把錢存下來而不是隨便亂花,懂不懂?」這樣的語言,很容易讓孩子們覺得花錢的行為充滿罪惡感和恥辱。

更不幸的是,這種非黑即白的論點,到你成年以後還會如影隨形,甚至跟「不要再買星巴克,不然你會買不起房子」等論述合流,更加惡化。「花錢就是可恥」的觀念比比皆是,你掏卡買拿鐵咖啡時心裡是否覺得有點罪惡難堪?別怕,你不孤單。
如果這講的就是你,請仔細想想,什麼樣的東西,能讓你真心感到快樂、舒服、安全、健康。提醒自己,你賺錢就是為了讓這些感受成為現實。當然你得花錢才能獲取這些感受,但你可以花得有效率,根據自己的優先序、在有限的預算內滿足最豐盛的喜悅。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