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買,比買什麼股票更重要
對於初學者來說,最先浮現的煩惱應該是「要買哪一支」?檢查一家公司的業績、調查它今後的事業計劃,判斷這家公司的未來夠不夠有願景,這稱作基本面分析。
其實,本來就不可能完全無視該公司的內涵,所謂的股票買賣,就是透過投資一家公司、獲取利潤來賺錢。調查對方到底是不是值得投入資金的「有內涵」的企業,可說是獲利的起點。
不過,無論是多麼有未來願景、多麼具有內涵的公司,如果所有人都知道它有優越的前景,股價就會因為大家都搶著要而不斷飆漲,那麼該公司的股票就會一下子被投資人搶購。要是你剛好買在漲完之後的價格,就會是最不幸的一件事。
股價時時刻刻都在變動。若用稍微長遠的眼光來看,股價上漲後,一定就會有一段下跌的時期。股價就是在反覆上揚、下挫中,形成所謂的上漲行情和下跌行情。雖然說這只是暫時性的,但有時甚至會跌破當初買進時的價格。
當然,或許這時只需要暫時等一下就可以了。因為畢竟股價在下跌之後,一定就會接著上漲。只要後面這一波的漲勢能夠再度超越我們先前的買價,就可以拍拍胸口放心了。
但是,要是能一開始就買在股價的低點,投資人根本就不必焦慮擔憂。像這樣子焦慮等待價格回漲,除了會造成心理方面的壓力,也會帶來時間上的損失。
更何況,在低價時買進和在高價時買進,獲利也大為不同。
也就是說,和「買什麼股票」相比,「什麼時候買進」可說是同等重要,甚至可說是更為重要。這個問題關乎到進場買股的時機。
投資股票最基本的就是要「在低價時買進,在價格上漲時賣出」(雖然這是理所當然的⋯⋯)。請盡可能在低點買進、在高點賣出。進一步來說,最理想的時機點,就是先在股價快要上漲時買進,在快要下跌時賣出。只要在投資前記住這一點,最後的成果應該就會大為不同。至少可以避免大家為股票緊張冒汗、陷入恐慌。而能夠幫助各位投資人,確實掌握買進和賣出時機的最便利的方法,就是判讀股價圖表。
總結:
在投資股票時,買賣的時間點非常重要。
透露股價相對位置和未來走向
前一節提到,透過觀察股價過去以來的變化,來預測今後變動的手法,稱為圖表分析。
在各式各樣的圖表中,具有最豐富的表情、同時也最受歡迎的,就是K線圖。想要找出在上下波動中運作的神奇機制,用K線圖可說是再適合不過了。本書接下來主要都以K線圖為基礎,同時也會合併使用其他相關的手法,為讀者分析。
雖然一般大眾都將這種圖稱為「K線圖」,但這裡指的「K線」(罫線)在日文中其實是畫圖用的方格紙。
聽說以前在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附近的街道上,一直到昭和三十多年(1955 年至1965 年)為止,都還有人專門畫這種K線圖(蠟燭圖)賣給投資客做生意。由此可見,股價圖(K線圖)從那個時候開始,就一直被視為珍貴的寶物。
雖然前一節曾提到「K線圖是純日本產的」,但是它現在可是連美國華爾街都以「Candlestick chart」為名而廣泛使用著,堪稱是足以誇耀全世界的圖表分析法。
接著,本書就為各位整理,到底能從K線圖上知道些什麼。
1.股價現在的位置
想知道現在的位置,這在圖表上可說是一目瞭然。
現在是不是已經漲(跌)得差不多?還是才剛開始漲(跌)而已?漲(跌)勢已經持續多久?這些都可以從圖表上一眼得知。
就如同股票市場裡常說的格言「漲得越高,跌得越深」一樣,通常在一波大漲之後,都會有一波大的反彈下跌。即使是初入股海的初學者,至少也該在進場之前先確認一下,現在的股價位置是在高檔還是低檔。同時,也是為了避免嘗到,如同本章一開始提到的那些失敗。
2.顯示股價的走勢
現在的股價正在上漲還是下跌?這也是投資人一眼就可以從圖表中確認的。
透過觀察稍微長期一點的K線圖變化,如果圖形呈現的是往右上攀升的形狀,那就是上漲行情;如果呈現的是往右下下滑的形狀,那就是下跌行情。雖然這些話聽起來理所當然,但如果一支股票一直持續很順利的上漲行情,那麼就可以安心買進;如果股價正處在下跌行情中,最好敬而遠之。
而且,就算正處在長期的上漲(下跌)行情中,有些時候也會出現一些短期、細微的上揚或下挫波動,所以股價的變動真是非常複雜且微妙。
在圖表中拉一條稱為趨勢線的走勢線,或是利用移動平均線這類相關指標,也可明確表示出股價的走勢方向。
總結:
.投資股票前,要先利用圖表確認目前個股的股價位置。
.在圖表中利用趨勢線或移動平均線等指標,也可明確表現股價的走勢方向。
「實體」這樣述說股價行情的方向和走勢
在K線圖中,之所以會將開盤價和收盤價用四方形框起來,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重視「從多少價格開始,以多少價格結束」。在結束一整天的交易後,若想知道最後股價到底是走高還是走低,只要從開盤價和收盤價連起來的四方形就可以得知。投資人可以從這塊四方形知道股價的「方向」(上漲還是下跌),和行情的「走勢」(漲多少或跌多少)兩項資訊。
之所以上漲用白色的四方形、下跌用黑色的四方形表示,是為了讓它的方向更清楚、更醒目。從視覺上區隔,將可以幫助我們更直覺的了解。
實體為白色的線是陽線,黑色的線是陰線。因為白色線是指收盤價高於開盤價(高價收盤),所以看到它就可以知道股價行情是往上的(上漲傾向);因為黑色線是收盤價比開盤價低(低價收盤)的線,所以看到它就可以判斷股價行情是往下掉的(下跌傾向)。
股價的變動有時也會用強弱來表現。當上揚時,一般會說它的行情「走強」。相反的,當下挫時,就會說它的行情「走弱」。換言之,陽線(白色線)是走強線,陰線(黑色線)是走弱線。
稍微整理一下,就是「實體白色的線=陽線=上漲=走強線」、「實體黑色的線=陰線=下跌=走弱線」。
話說回來,這種強弱的表現,也提醒投資人股價是透過供需關係形成的,是一種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平衡關係。雖然聽起來好像很困難,但簡單來說,股價就是透過想賣股票的人和想買股票的人之間的勢力消長決定的。換言之,想買股票的人越多,股票的價格就會越高。相反的,如果大家都想賣股票,股價就會下跌。看股市時,也必須注意這種勢力關係。
一家企業如果今天傳出好消息,就會受到投資人歡迎。如此一來,想要買這家企業的股票的人就會增加。於是,買進的勢力就會增強,股價就會上漲。這個時候,漲幅就會顯現在白色四方形框起來的範圍(實體的長度)。
白色四方形的範圍越大,就代表行情越是走強,也可以說是一波上漲氣勢強大的變動。
相反的,黑色四方形的陰線實體越大,就代表行情越是走弱。就會是一波下跌走勢強大的變動。
實體的長短,代表行情的強弱,也代表上漲、下跌走勢。
那麼,如果只有一條短橫線、開盤價和收盤價都一樣的K線,這時又該如何解讀呢?因為這種K線並沒有實體,所以既無法從中看出股價行情的方向,也無法衡量它的走勢。因此,一般無法對這種線做出任何判斷。
重點:
白色代表上漲,黑色代表下跌。實體的長度越長,走勢越強。
對於初學者來說,最先浮現的煩惱應該是「要買哪一支」?檢查一家公司的業績、調查它今後的事業計劃,判斷這家公司的未來夠不夠有願景,這稱作基本面分析。
其實,本來就不可能完全無視該公司的內涵,所謂的股票買賣,就是透過投資一家公司、獲取利潤來賺錢。調查對方到底是不是值得投入資金的「有內涵」的企業,可說是獲利的起點。
不過,無論是多麼有未來願景、多麼具有內涵的公司,如果所有人都知道它有優越的前景,股價就會因為大家都搶著要而不斷飆漲,那麼該公司的股票就會一下子被投資人搶購。要是你剛好買在漲完之後的價格,就會是最不幸的一件事。
股價時時刻刻都在變動。若用稍微長遠的眼光來看,股價上漲後,一定就會有一段下跌的時期。股價就是在反覆上揚、下挫中,形成所謂的上漲行情和下跌行情。雖然說這只是暫時性的,但有時甚至會跌破當初買進時的價格。
當然,或許這時只需要暫時等一下就可以了。因為畢竟股價在下跌之後,一定就會接著上漲。只要後面這一波的漲勢能夠再度超越我們先前的買價,就可以拍拍胸口放心了。
但是,要是能一開始就買在股價的低點,投資人根本就不必焦慮擔憂。像這樣子焦慮等待價格回漲,除了會造成心理方面的壓力,也會帶來時間上的損失。
更何況,在低價時買進和在高價時買進,獲利也大為不同。
也就是說,和「買什麼股票」相比,「什麼時候買進」可說是同等重要,甚至可說是更為重要。這個問題關乎到進場買股的時機。
投資股票最基本的就是要「在低價時買進,在價格上漲時賣出」(雖然這是理所當然的⋯⋯)。請盡可能在低點買進、在高點賣出。進一步來說,最理想的時機點,就是先在股價快要上漲時買進,在快要下跌時賣出。只要在投資前記住這一點,最後的成果應該就會大為不同。至少可以避免大家為股票緊張冒汗、陷入恐慌。而能夠幫助各位投資人,確實掌握買進和賣出時機的最便利的方法,就是判讀股價圖表。
總結:
在投資股票時,買賣的時間點非常重要。
透露股價相對位置和未來走向
前一節提到,透過觀察股價過去以來的變化,來預測今後變動的手法,稱為圖表分析。
在各式各樣的圖表中,具有最豐富的表情、同時也最受歡迎的,就是K線圖。想要找出在上下波動中運作的神奇機制,用K線圖可說是再適合不過了。本書接下來主要都以K線圖為基礎,同時也會合併使用其他相關的手法,為讀者分析。
雖然一般大眾都將這種圖稱為「K線圖」,但這裡指的「K線」(罫線)在日文中其實是畫圖用的方格紙。
聽說以前在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附近的街道上,一直到昭和三十多年(1955 年至1965 年)為止,都還有人專門畫這種K線圖(蠟燭圖)賣給投資客做生意。由此可見,股價圖(K線圖)從那個時候開始,就一直被視為珍貴的寶物。
雖然前一節曾提到「K線圖是純日本產的」,但是它現在可是連美國華爾街都以「Candlestick chart」為名而廣泛使用著,堪稱是足以誇耀全世界的圖表分析法。
接著,本書就為各位整理,到底能從K線圖上知道些什麼。
1.股價現在的位置
想知道現在的位置,這在圖表上可說是一目瞭然。
現在是不是已經漲(跌)得差不多?還是才剛開始漲(跌)而已?漲(跌)勢已經持續多久?這些都可以從圖表上一眼得知。
就如同股票市場裡常說的格言「漲得越高,跌得越深」一樣,通常在一波大漲之後,都會有一波大的反彈下跌。即使是初入股海的初學者,至少也該在進場之前先確認一下,現在的股價位置是在高檔還是低檔。同時,也是為了避免嘗到,如同本章一開始提到的那些失敗。
2.顯示股價的走勢
現在的股價正在上漲還是下跌?這也是投資人一眼就可以從圖表中確認的。
透過觀察稍微長期一點的K線圖變化,如果圖形呈現的是往右上攀升的形狀,那就是上漲行情;如果呈現的是往右下下滑的形狀,那就是下跌行情。雖然這些話聽起來理所當然,但如果一支股票一直持續很順利的上漲行情,那麼就可以安心買進;如果股價正處在下跌行情中,最好敬而遠之。
而且,就算正處在長期的上漲(下跌)行情中,有些時候也會出現一些短期、細微的上揚或下挫波動,所以股價的變動真是非常複雜且微妙。
在圖表中拉一條稱為趨勢線的走勢線,或是利用移動平均線這類相關指標,也可明確表示出股價的走勢方向。
總結:
.投資股票前,要先利用圖表確認目前個股的股價位置。
.在圖表中利用趨勢線或移動平均線等指標,也可明確表現股價的走勢方向。
「實體」這樣述說股價行情的方向和走勢
在K線圖中,之所以會將開盤價和收盤價用四方形框起來,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重視「從多少價格開始,以多少價格結束」。在結束一整天的交易後,若想知道最後股價到底是走高還是走低,只要從開盤價和收盤價連起來的四方形就可以得知。投資人可以從這塊四方形知道股價的「方向」(上漲還是下跌),和行情的「走勢」(漲多少或跌多少)兩項資訊。
之所以上漲用白色的四方形、下跌用黑色的四方形表示,是為了讓它的方向更清楚、更醒目。從視覺上區隔,將可以幫助我們更直覺的了解。
實體為白色的線是陽線,黑色的線是陰線。因為白色線是指收盤價高於開盤價(高價收盤),所以看到它就可以知道股價行情是往上的(上漲傾向);因為黑色線是收盤價比開盤價低(低價收盤)的線,所以看到它就可以判斷股價行情是往下掉的(下跌傾向)。
股價的變動有時也會用強弱來表現。當上揚時,一般會說它的行情「走強」。相反的,當下挫時,就會說它的行情「走弱」。換言之,陽線(白色線)是走強線,陰線(黑色線)是走弱線。
稍微整理一下,就是「實體白色的線=陽線=上漲=走強線」、「實體黑色的線=陰線=下跌=走弱線」。
話說回來,這種強弱的表現,也提醒投資人股價是透過供需關係形成的,是一種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平衡關係。雖然聽起來好像很困難,但簡單來說,股價就是透過想賣股票的人和想買股票的人之間的勢力消長決定的。換言之,想買股票的人越多,股票的價格就會越高。相反的,如果大家都想賣股票,股價就會下跌。看股市時,也必須注意這種勢力關係。
一家企業如果今天傳出好消息,就會受到投資人歡迎。如此一來,想要買這家企業的股票的人就會增加。於是,買進的勢力就會增強,股價就會上漲。這個時候,漲幅就會顯現在白色四方形框起來的範圍(實體的長度)。
白色四方形的範圍越大,就代表行情越是走強,也可以說是一波上漲氣勢強大的變動。
相反的,黑色四方形的陰線實體越大,就代表行情越是走弱。就會是一波下跌走勢強大的變動。
實體的長短,代表行情的強弱,也代表上漲、下跌走勢。
那麼,如果只有一條短橫線、開盤價和收盤價都一樣的K線,這時又該如何解讀呢?因為這種K線並沒有實體,所以既無法從中看出股價行情的方向,也無法衡量它的走勢。因此,一般無法對這種線做出任何判斷。
重點:
白色代表上漲,黑色代表下跌。實體的長度越長,走勢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