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刀神的均線三刀流,能準確判斷多空趨勢
■1-3、為何有些人做海期賺不到錢?因為3大致命錯誤
在介紹「均線三刀流」之前,先談談我認為海期投資人最常犯的錯誤,其中有三點是致命的。
◎一、交易口數不固定
交易口數不固定,會導致什麼後果?很可能一筆單就把前面所有贏的獲利賠光!一般人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平常只用一口的單贏錢,當贏到可以打10口單的時候,馬上改下10口的單,演變成用10口單的速度在輸錢。
我自己在做交易策略回測時,絕對是設定固定口數去回測績效,那些能有效征服市場的交易方法,都是以固定金額與口數為前提的。即使勝率只有40%,每次停損的金額對整體部位而言微乎其微,但只要賺到一隻龍膽或一次波段大行情,就有極高機率把所有虧損補回來。
假設你總是只打一口單,順風順水連續獲利九次,在最後一次決定賭一把,一次下10口單,結果卻輸掉,那麼即使整體來看是贏九次只輸一次,勝率高達90%,其實最後是賠錢。
「勝不驕、敗不餒」是投資交易最重要的原則,為什麼要隨便放大交易口數呢?追根究柢就是過於貪心,無法嚴守紀律,一旦心態飄忽不定,交易就容易出現致命的錯誤。
◎二、沒行情硬要交易
大多數的投資人都沒有耐心去等待,尤其是市場沒行情的時候,更容易頻繁地進行交易,因為心想空間不大,自認為只要使出高超的交易技巧,便能在狹小的空間裡輕鬆取得獲利,但結局往往是弄巧成拙、不盡人意。
如果一個盤從開盤到收盤都是同一個價位,漲跌幅約在0.1%左右,你不主動交易通通沒事,但自以為更頻繁的交易可以獲取利益時,最後收盤往往是多空雙巴,平白增加更多的虧損。
其實,耐心等待也是交易很重要的一環。我經常說:「不交易也是一種交易」,很多時候不動反而是最好的交易,這樣才有實力和底氣,在行情降臨的那天火力全開!
◎三、不願意分散風險
第三個致命錯誤,就是常常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做投資有股票、期貨、海外期貨、加密貨幣等各式各樣的商品,很多人會認為自己最能掌握某個商品,所以只交易這種商品,然而在一年整整12個月的日子裡,無論你關注的商品是什麼,絕對會遇到好幾個月沒行情的盤整時期。
也就是說,當你全心全力只交易一種商品,換來的不僅僅是事倍功半,反而還會錯失良機。
這世上沒有人能完全掌握一種金融商品,這就是為什麼要分散風險、分散交易標的。在海期市場上,有黃金、石油、指數、農產、匯率等各種商品可以選擇,若能把資金分散在不同商品上,當任何單一商品賠錢時,對整體部位的傷害將大幅縮小。相反地,如果你ALL IN(全部投入)單一商品,就很常發生「一筆單就畢業」這種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結局。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果不想很快就從市場上畢業,那麼一定要避免以上三個致命的錯誤。
■1-4、用均線三刀流做海期,以60分K為波段交易準則
很多學員經常會問,做期貨交易時,均線應該設在5分K、15分K,還是60分K?其實答案很簡單,如果是剛入門的投資新手,可以先參考《海期刀神的60分K獲利術》,其中有豐富的均線基礎概念和實戰操作用法。
◎均線三刀流的重要指標
打好基礎之後,就要學習進階的「均線三刀流」。接下來,我為各位說明操盤時必須觀察的幾個重要指標。
【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
簡稱「均線」,代表過去某一段時間市場上的「平均成交價格」,也就是把過去一段時間內所有K棒的收盤價加總起來再進行平均。在實際運用上,最常見的5種參數設定,分別是5MA、10MA、20MA、60MA,以及240MA。均線常被用來判斷價格的支撐或壓力,而均線的斜率也是判斷支撐強弱的重要依據。
均線依照設定的參數不同,基本上區分為「長均線」和「短均線」兩種類型,分別代表長短期的「平均成本」。所謂平均成本是指,某一段期間內所有進場交易者的支撐或壓力區,只要目前價格位於這條線之上,從技術面來看就屬於多頭走勢,比如說,股價站上20日均線,代表近20天內進場者的成本都在均線之下(賺錢),這時候適合偏多操作,跟著趨勢走。
均線的周期越長,對價格的敏感度越差。所以,短均線特別活潑,對於價格波動的反應很大,幾乎每天都跟著盤勢上上下下,而長均線的價格變化則比較緩慢,這導致短均線經常來回穿梭在長均線上下,產生俗稱的「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現象。
【20MA、60MA、240MA三條均線】
依照不同均線的位階和排列組合,從技術面來看,可以知道現在是處於「多頭排列」,還是「空頭排列」。我操盤的時候,是以「60分K」作為波段交易準則,不會參考其他的週期。「60分K」可以延伸出20MA、60MA、240MA這三條均線,我將其稱為「均線三刀流」,為了讓各位讀者方便好記,我把這三條均線特別命名為小藍(20MA)、小綠(60MA)、小橘(240MA)。
在進行投資交易的時候,均線是判斷多空狀態的絕佳工具,在「刀神的均線三刀流」裡,辨別市場「多空環境」是首要任務,但假設今天空方環境成立,也不代表你一定要全力放空,因為辨別多空環境的意義主要在於,知道現在偏向哪一方做比較有利。
◎刀神抄底進場的2原則
在實戰交易中,基本的判斷技巧是先以60分K的小藍(20T)、小綠(60T)為主,從兩條線是否呈現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來進行初步辨識,再進一步加入小橘(240T)。秘訣是多利用藍綠黃金交叉、死亡交叉,以及均線多空排列來輔助判斷,將有助於提升出手的準確度。
進行順勢交易時,只要在多頭排列(小藍>小綠>小橘)的狀態下,就應該早點做多,即便價格短期跌破小藍、小綠,只要小橘還沒跌破,整體的多方結構就不會被破壞掉。
要注意的是,在價格還沒站上小藍、小綠,尤其是小橘之前,千萬不要試著挑戰均線,自以為價格會站回均線而進場做多,通常會受很重的傷。
在實戰交易中,該怎麼判斷均線抄底呢?當小藍、小綠、小橘三條線呈現空頭排列,且小藍位於最低點時,只要價格沒有站上小藍,就不要貿然進場抄底,否則這可說是冒著生命危險在做交易。以下,簡單歸納我的「刀神抄底進場」2原則:
1. 把小藍、小綠、小橘視為三個壓力。
2. 價格站上小藍,展開抄底第一波。
提醒大家,除非短時間價格又往上站回小橘,否則抄底單不會續抱太久,需要特別小心。
◎看均線,如何避免迷失方向?
看均線時最大的盲點是什麼?當價格落在三條均線中間,很容易讓不少人迷失方向,不知道該怎麼判斷才好。其實,你只要把三條線的輩分區分清楚,判斷起來就會很簡單。
以刀神均線三刀流為例,小藍是小弟、小綠是二哥、小橘則是老大。這也是為什麼我經常說小橘是「大魔王」的原因,只要大魔王這條均線仍在向上走且斜率為正,就可以將目前視為處於多方環境,再做後續的評估與判斷。反過來說也一樣,如果小橘往下走且斜率為負,則要將目前視為處於空方環境,切記不可積極做多。
我認為均線是非常適合用來判斷趨勢的指標,而均線的週期則是另一個關鍵。如果有人問你:「現在的趨勢是什麼?」你可以先反問他:「你問的週期是什麼?」
若我們今天要操作的週期是60分K,就要去觀察60分K裡總共三條均線的趨勢,但假如三條均線的趨勢不一樣,該怎麼辦?
第二章 掌握4大策略和7種形態,鎖定買賣點拉高勝率
■2-1、善用4種順勢與逆勢的交易策略,不論漲跌都能賺
很多人都會好奇,我到底是如何制定自己的交易計畫?投入市場的最終目標無非是獲利,為了在不同的價格走勢、形態變化之下擴大勝率,我們必須制定相對應的「交易策略」來因應。
在實戰操作上,我最常用的交易策略總共有四種,分別是:交易順勢對稱策略、交易順勢支撐策略、交易逆勢乖離策略,以及交易逆勢背離策略。
這四種策略既可以順勢又能逆勢,面對不同的盤面都有一定勝率基礎,關鍵在於使用者對大方向(趨勢)的判斷是否足夠準確。接下來,分別說明這四種交易策略。
◎策略一:順勢對稱
一般來說,「順勢而為」做交易通常比較容易獲利,因此我首先介紹「順勢對稱策略」。在此分享一個投資觀念:所有的順勢交易都是以站上重要均線為前提。
以我個人常用的小綠(60MA)這條線為例,當價格上漲突破且站上小綠,呈現漲勢的「初升段」時,價格會進入一段時間的橫盤整理,我們可以開始尋找交易機會(見圖表2-1)。
大多數投資人不可能在價格的初升段開始發動前,就先進場佈局,除非他能看透主力動向,或是提早拿到內線消息,那就另當別論。
一般投資人通常是先看到初升段之後,才去找「第二段」的機會。為什麼確定會有第一段?以順勢對稱策略來說,當初升段走完,在橫盤過程中,如果沒有跌破重要均線,就會抓1比1的比例作為目標漲幅,而且每一次價格碰觸到重要均線都是買點(見圖表2-2)。
其實,順勢對稱策略不僅適用於漲勢,同樣的邏輯也可以反過來應用在跌勢上,以圖表2-3為例,這是某一段時間小那斯達克指數在下跌過程中出現的反彈,這時候千萬不可擅自認定跌勢已經結束,只要價格沒有站回重要均線,經過盤整之後,都有可能產生1比1的等比跌幅,因此每一次的反彈都適合找空點,而非做多。
很多投資朋友經常會問:「如何空在最高點、買在最低點?」老實說,如果你無法事先知道主力的動作,這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我自己習慣的做法是:當下跌一段,先確認下跌,再做第二段下跌的放空操作。相對地,當上漲一段,先確認上漲,再做第二段上漲的多方操作,這才是順勢對稱策略的正確做法。
◎策略二:順勢支撐
「支撐有撐,繼續上漲機率高。」既然是順勢而為,我們就要相信它會不斷重複一樣的走勢。
在一整段漲勢裡,價格並非不會下跌,而是在突破前高之後,價格通常會先回測前高,然後在前高附近進入橫盤整理,我把這段過程稱為「支撐有守、壓力必過」。
基於這樣的概念,每一次突破前高的回測,無論出現幾次,在前高被突破後都一定要買進,因為你已經擬好「順勢支撐」的策略。接下來,就是一路回測買、回測買,只要前高守住沒有破,就不要任意改變策略。不要每一次突破高點後,才稍微出現幾次下跌,就以為要崩盤而亂賣,像這種一下看多、一下看空的心態,其實很難在市場上賺到錢。
如同圖表2-4呈現的階梯式上漲形態,多頭行情就是不斷重複突破前高、回測前高,然後再創新高的走勢。因此,每一次回測前波高點或盤整區間低點,都是你應該進場的點位。
見圖表2-5小那斯達克指數的走勢,它在上漲過程裡的每一次回測,都會守住前波高點並形成支撐,多次下來自然演變成大多頭的格局。只要擬好順勢支撐的策略,就不用每天關注小行情,每次回測前高有守住就繼續抱,基本上不必擔心過度交易的問題。
接下來,為各位說明「逆勢乖離」、「逆勢背離」這兩個交易策略。
■1-3、為何有些人做海期賺不到錢?因為3大致命錯誤
在介紹「均線三刀流」之前,先談談我認為海期投資人最常犯的錯誤,其中有三點是致命的。
◎一、交易口數不固定
交易口數不固定,會導致什麼後果?很可能一筆單就把前面所有贏的獲利賠光!一般人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平常只用一口的單贏錢,當贏到可以打10口單的時候,馬上改下10口的單,演變成用10口單的速度在輸錢。
我自己在做交易策略回測時,絕對是設定固定口數去回測績效,那些能有效征服市場的交易方法,都是以固定金額與口數為前提的。即使勝率只有40%,每次停損的金額對整體部位而言微乎其微,但只要賺到一隻龍膽或一次波段大行情,就有極高機率把所有虧損補回來。
假設你總是只打一口單,順風順水連續獲利九次,在最後一次決定賭一把,一次下10口單,結果卻輸掉,那麼即使整體來看是贏九次只輸一次,勝率高達90%,其實最後是賠錢。
「勝不驕、敗不餒」是投資交易最重要的原則,為什麼要隨便放大交易口數呢?追根究柢就是過於貪心,無法嚴守紀律,一旦心態飄忽不定,交易就容易出現致命的錯誤。
◎二、沒行情硬要交易
大多數的投資人都沒有耐心去等待,尤其是市場沒行情的時候,更容易頻繁地進行交易,因為心想空間不大,自認為只要使出高超的交易技巧,便能在狹小的空間裡輕鬆取得獲利,但結局往往是弄巧成拙、不盡人意。
如果一個盤從開盤到收盤都是同一個價位,漲跌幅約在0.1%左右,你不主動交易通通沒事,但自以為更頻繁的交易可以獲取利益時,最後收盤往往是多空雙巴,平白增加更多的虧損。
其實,耐心等待也是交易很重要的一環。我經常說:「不交易也是一種交易」,很多時候不動反而是最好的交易,這樣才有實力和底氣,在行情降臨的那天火力全開!
◎三、不願意分散風險
第三個致命錯誤,就是常常將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做投資有股票、期貨、海外期貨、加密貨幣等各式各樣的商品,很多人會認為自己最能掌握某個商品,所以只交易這種商品,然而在一年整整12個月的日子裡,無論你關注的商品是什麼,絕對會遇到好幾個月沒行情的盤整時期。
也就是說,當你全心全力只交易一種商品,換來的不僅僅是事倍功半,反而還會錯失良機。
這世上沒有人能完全掌握一種金融商品,這就是為什麼要分散風險、分散交易標的。在海期市場上,有黃金、石油、指數、農產、匯率等各種商品可以選擇,若能把資金分散在不同商品上,當任何單一商品賠錢時,對整體部位的傷害將大幅縮小。相反地,如果你ALL IN(全部投入)單一商品,就很常發生「一筆單就畢業」這種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結局。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如果不想很快就從市場上畢業,那麼一定要避免以上三個致命的錯誤。
■1-4、用均線三刀流做海期,以60分K為波段交易準則
很多學員經常會問,做期貨交易時,均線應該設在5分K、15分K,還是60分K?其實答案很簡單,如果是剛入門的投資新手,可以先參考《海期刀神的60分K獲利術》,其中有豐富的均線基礎概念和實戰操作用法。
◎均線三刀流的重要指標
打好基礎之後,就要學習進階的「均線三刀流」。接下來,我為各位說明操盤時必須觀察的幾個重要指標。
【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
簡稱「均線」,代表過去某一段時間市場上的「平均成交價格」,也就是把過去一段時間內所有K棒的收盤價加總起來再進行平均。在實際運用上,最常見的5種參數設定,分別是5MA、10MA、20MA、60MA,以及240MA。均線常被用來判斷價格的支撐或壓力,而均線的斜率也是判斷支撐強弱的重要依據。
均線依照設定的參數不同,基本上區分為「長均線」和「短均線」兩種類型,分別代表長短期的「平均成本」。所謂平均成本是指,某一段期間內所有進場交易者的支撐或壓力區,只要目前價格位於這條線之上,從技術面來看就屬於多頭走勢,比如說,股價站上20日均線,代表近20天內進場者的成本都在均線之下(賺錢),這時候適合偏多操作,跟著趨勢走。
均線的周期越長,對價格的敏感度越差。所以,短均線特別活潑,對於價格波動的反應很大,幾乎每天都跟著盤勢上上下下,而長均線的價格變化則比較緩慢,這導致短均線經常來回穿梭在長均線上下,產生俗稱的「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現象。
【20MA、60MA、240MA三條均線】
依照不同均線的位階和排列組合,從技術面來看,可以知道現在是處於「多頭排列」,還是「空頭排列」。我操盤的時候,是以「60分K」作為波段交易準則,不會參考其他的週期。「60分K」可以延伸出20MA、60MA、240MA這三條均線,我將其稱為「均線三刀流」,為了讓各位讀者方便好記,我把這三條均線特別命名為小藍(20MA)、小綠(60MA)、小橘(240MA)。
在進行投資交易的時候,均線是判斷多空狀態的絕佳工具,在「刀神的均線三刀流」裡,辨別市場「多空環境」是首要任務,但假設今天空方環境成立,也不代表你一定要全力放空,因為辨別多空環境的意義主要在於,知道現在偏向哪一方做比較有利。
◎刀神抄底進場的2原則
在實戰交易中,基本的判斷技巧是先以60分K的小藍(20T)、小綠(60T)為主,從兩條線是否呈現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來進行初步辨識,再進一步加入小橘(240T)。秘訣是多利用藍綠黃金交叉、死亡交叉,以及均線多空排列來輔助判斷,將有助於提升出手的準確度。
進行順勢交易時,只要在多頭排列(小藍>小綠>小橘)的狀態下,就應該早點做多,即便價格短期跌破小藍、小綠,只要小橘還沒跌破,整體的多方結構就不會被破壞掉。
要注意的是,在價格還沒站上小藍、小綠,尤其是小橘之前,千萬不要試著挑戰均線,自以為價格會站回均線而進場做多,通常會受很重的傷。
在實戰交易中,該怎麼判斷均線抄底呢?當小藍、小綠、小橘三條線呈現空頭排列,且小藍位於最低點時,只要價格沒有站上小藍,就不要貿然進場抄底,否則這可說是冒著生命危險在做交易。以下,簡單歸納我的「刀神抄底進場」2原則:
1. 把小藍、小綠、小橘視為三個壓力。
2. 價格站上小藍,展開抄底第一波。
提醒大家,除非短時間價格又往上站回小橘,否則抄底單不會續抱太久,需要特別小心。
◎看均線,如何避免迷失方向?
看均線時最大的盲點是什麼?當價格落在三條均線中間,很容易讓不少人迷失方向,不知道該怎麼判斷才好。其實,你只要把三條線的輩分區分清楚,判斷起來就會很簡單。
以刀神均線三刀流為例,小藍是小弟、小綠是二哥、小橘則是老大。這也是為什麼我經常說小橘是「大魔王」的原因,只要大魔王這條均線仍在向上走且斜率為正,就可以將目前視為處於多方環境,再做後續的評估與判斷。反過來說也一樣,如果小橘往下走且斜率為負,則要將目前視為處於空方環境,切記不可積極做多。
我認為均線是非常適合用來判斷趨勢的指標,而均線的週期則是另一個關鍵。如果有人問你:「現在的趨勢是什麼?」你可以先反問他:「你問的週期是什麼?」
若我們今天要操作的週期是60分K,就要去觀察60分K裡總共三條均線的趨勢,但假如三條均線的趨勢不一樣,該怎麼辦?
第二章 掌握4大策略和7種形態,鎖定買賣點拉高勝率
■2-1、善用4種順勢與逆勢的交易策略,不論漲跌都能賺
很多人都會好奇,我到底是如何制定自己的交易計畫?投入市場的最終目標無非是獲利,為了在不同的價格走勢、形態變化之下擴大勝率,我們必須制定相對應的「交易策略」來因應。
在實戰操作上,我最常用的交易策略總共有四種,分別是:交易順勢對稱策略、交易順勢支撐策略、交易逆勢乖離策略,以及交易逆勢背離策略。
這四種策略既可以順勢又能逆勢,面對不同的盤面都有一定勝率基礎,關鍵在於使用者對大方向(趨勢)的判斷是否足夠準確。接下來,分別說明這四種交易策略。
◎策略一:順勢對稱
一般來說,「順勢而為」做交易通常比較容易獲利,因此我首先介紹「順勢對稱策略」。在此分享一個投資觀念:所有的順勢交易都是以站上重要均線為前提。
以我個人常用的小綠(60MA)這條線為例,當價格上漲突破且站上小綠,呈現漲勢的「初升段」時,價格會進入一段時間的橫盤整理,我們可以開始尋找交易機會(見圖表2-1)。
大多數投資人不可能在價格的初升段開始發動前,就先進場佈局,除非他能看透主力動向,或是提早拿到內線消息,那就另當別論。
一般投資人通常是先看到初升段之後,才去找「第二段」的機會。為什麼確定會有第一段?以順勢對稱策略來說,當初升段走完,在橫盤過程中,如果沒有跌破重要均線,就會抓1比1的比例作為目標漲幅,而且每一次價格碰觸到重要均線都是買點(見圖表2-2)。
其實,順勢對稱策略不僅適用於漲勢,同樣的邏輯也可以反過來應用在跌勢上,以圖表2-3為例,這是某一段時間小那斯達克指數在下跌過程中出現的反彈,這時候千萬不可擅自認定跌勢已經結束,只要價格沒有站回重要均線,經過盤整之後,都有可能產生1比1的等比跌幅,因此每一次的反彈都適合找空點,而非做多。
很多投資朋友經常會問:「如何空在最高點、買在最低點?」老實說,如果你無法事先知道主力的動作,這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我自己習慣的做法是:當下跌一段,先確認下跌,再做第二段下跌的放空操作。相對地,當上漲一段,先確認上漲,再做第二段上漲的多方操作,這才是順勢對稱策略的正確做法。
◎策略二:順勢支撐
「支撐有撐,繼續上漲機率高。」既然是順勢而為,我們就要相信它會不斷重複一樣的走勢。
在一整段漲勢裡,價格並非不會下跌,而是在突破前高之後,價格通常會先回測前高,然後在前高附近進入橫盤整理,我把這段過程稱為「支撐有守、壓力必過」。
基於這樣的概念,每一次突破前高的回測,無論出現幾次,在前高被突破後都一定要買進,因為你已經擬好「順勢支撐」的策略。接下來,就是一路回測買、回測買,只要前高守住沒有破,就不要任意改變策略。不要每一次突破高點後,才稍微出現幾次下跌,就以為要崩盤而亂賣,像這種一下看多、一下看空的心態,其實很難在市場上賺到錢。
如同圖表2-4呈現的階梯式上漲形態,多頭行情就是不斷重複突破前高、回測前高,然後再創新高的走勢。因此,每一次回測前波高點或盤整區間低點,都是你應該進場的點位。
見圖表2-5小那斯達克指數的走勢,它在上漲過程裡的每一次回測,都會守住前波高點並形成支撐,多次下來自然演變成大多頭的格局。只要擬好順勢支撐的策略,就不用每天關注小行情,每次回測前高有守住就繼續抱,基本上不必擔心過度交易的問題。
接下來,為各位說明「逆勢乖離」、「逆勢背離」這兩個交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