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試閱

投資跟潛水一樣,需要不斷練習
2024 年9 月底我去帛琉浮潛。雖然當時穿著救生衣,但因為是第一次浮潛,又不太會游泳,腳下空空的,對海水怕怕的。我跟著教練、抓著浮板,把頭伸入水面下,看著海裡美麗的珊瑚與魚群。教練還把海裡的海參拿上來,放在浮板上給我們看,海參會噴水。這裡的水母沒有毒,軟軟的像果凍般,從我手上滑過。粉粉透明的水母,如花朵般呼吸,畫面仿如Discovery 頻道,窒息的美麗。
第二天浮潛時,感覺自己熟悉水性了,開始敢放開浮板到處游,結果一不注意,離開教練與浮板好遠,我開始緊張、慌了。這時咬嘴與蛙鏡也掉了,不由得大叫、手亂揮,就算穿了救身衣,身體還是一直往下沉,不斷的喊救命。還好教練即時發現,趕快來救我。
投資就跟我的浮潛經驗一樣,若不熟悉買進的個股,只是幸運賺到錢,誤以為自己很厲害,就開槓桿融資、跟風大買股票,以為也會賺錢。但因為不熟悉股性,看到大盤下跌就慌了,趕快賣掉,萬一過幾天看到賣掉的股票開始大漲,又好後悔,情緒陷入無限廻圈⋯⋯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投資更是如此,必須一步一腳印,扎扎實實學習金錢的知識,才能把不懂的搞懂,賺到你懂的財富。

了解總經,你就贏了一半
我曾經踩到地雷股順大裕,負債了45 萬元。當時我不斷告誡自己,那是因為外文系畢業的我,對金錢知識的了解不夠,才會賠這麼多錢,所以就讀商學院碩士時,我在經濟學、會計學等跟錢相關的科系上,更加花心思努力用功,回國後更大量閱讀財經新聞、雜誌、房產、商學等跟賺錢相關的知識,強化投資的判斷分析能力。
我將這些知識和經驗,歸納成8 步金律,其中包含3 個主軸,一步一步把大家的總體經濟概念,及適用於台股投資的技術線型技巧建構起來。當建構起底層邏輯後,這些知識便能化為實用且可行的步驟。
8 步金律如下:

第一步:觀察全球總體經濟。
第二步:分析產業基本面,選出熱門產業龍頭。
第三步:從損益表、月營收,挑出理想另一半。
第四步:看近5 年股價變化,找出最高點與最低點。
第五步:注意三大法人是否悄悄買進。
第六步:看KD 值,30 ∼ 40 之間是買區,> 80 就賣出。
第七步:分析MACD 找出股票起漲點。
第八步:跌買、漲賣,切記勿貪。

8 步金律從全球總體經濟出發,因為它占整體投資一半的影響因素。2025 年4 月連假過後,川普的關稅政策讓全世界股市如坐雲霄飛車一般,就是最好的證明。
川普在2025年4 月2 日推出「對等關稅措施」(Reciprocal Tariffs),4 月7 日週一,台股一開盤即收盤,所有股票幾乎全面跌停,大盤慘跌了2,000 點;4 月8 日週二,持續大跌772 點;4 月9 日週三,國安基金進場護盤,但還是跌了1,068 點,大家心更慌;4 月10 日週四,同樣是開盤即收盤,但這天是所有股票幾乎全面漲停,漲了1,608 點。
很多人在這次關稅風暴中被市場洗掉,融資從超過3,200 億元,一週便減少了一千多億元,維持率降到120%以下。那些因融資被斷頭離開市場的人,無法迎接從週四開始的台股上升趨勢,只有還在市場的人,才有機會把損失漸漸收回來。
了解總經,你就贏了一半。
接下來的第2 至第5 步,是找出在總體經濟中受惠的企業,想了解現在的熱門產業是什麼,其實一點都不難,從臺灣每個月出口值中,看哪些產業占比最高就知道。接下來便是檢視公司的基本面,從月營收、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淨利率是否持續增加,以及近5 年的股價變化、三大法人持股比率等,選出理想標的。
第6 至第8 步便是尋找買賣點,我採用的技術線型分析是KD 值及MACD,由於我通常選擇績優股,比如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等,做中長期的波段操作,這兩個指標互相輔佐,多年下來,每個波段累積的獲利都很可觀。
這20 年來,我經歷過很多次股市高低起伏,股市很容易因為一句話、一個事件就坐起雲霄飛車,打落我們的生活品質,一定要有穩健的心態和紀律才能安穩下車。
投資8 步金律是一個有邏輯性、經過十年磨一劍淬煉的投資系統,只要反覆練習,累積經驗與次數的磨練,便能讓這把劍越來越鋒利,打造出創造10 倍的獲利模式。


總經出現2 大訊號,台股必漲
新臺幣升值就是台股要漲的跡象。因為外資不斷匯錢到臺灣,既不能炒匯,又不能放定存,當然就是來買台股。因此,看到外資匯錢來臺灣,就知道是台股上漲的訊號,可以準備布局。
新冠疫情在2020 年過年後開始爆發,引發全球經濟與資本市場變化,對新臺幣的走勢也產生了影響,其中有幾個關聯點,包括:

˙ 遠距工作、線上學習使得電子產品需求暴增,帶動晶片、大宗電子零組件的需求,出口增強、外匯流入,自然對新臺幣產生升值壓力。
˙ 疫情初期全球避險情緒上升,之後隨著美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Board,簡稱聯準會)快速降息、實施大規模寬鬆政策,導致美元整體走弱,加上不少熱錢尋求報酬率較高的市場,而防疫得當、經濟穩健、股市表現好的臺灣市場具吸引力,且造成新臺幣需求上升。
˙ 疫情導致出國人數大幅減少,使得原本會外流的旅遊支出被留在國內,促使臺灣的經常帳順差擴大,進一步支持新臺幣升值。

2020 年3 月23 日時台股大盤8,523 點,新臺幣兌美元匯率為1:30.2;到2022 年1 月10 日時台股大盤18,403 點,新臺幣兌美元匯率為1:27.54,不到兩年時間,新臺幣兌美元匯率升值超過2.5元,台股大盤也上漲逼近萬點。
我在撰稿的前一個月去泰國旅遊,換匯時發現泰銖強力升值。一個國家的經濟是否越來越強勁,從換匯就可以知道。以前新臺幣兌泰銖的匯率是1: 0.89,現在已經是1:1.11,就知道泰國的經濟力強勁,是一個可以投資的市場。事實上,整個東南亞的經濟都在變強,這個世界正在改變,從旅遊看到各國經濟變化,是很好的觀察學習。

出口貿易是否增加,代表景氣指標
每個月10 日左右,財政部會公布前一個月的出口值,這是一個很好的景氣指標,出口值持續向上,代表景氣持續看好。
從圖1-2 可以看出,臺灣2025 年3 月出口495.66 億美元,創出口史上最高,年增18.59%,連17 紅。
臺灣出口值連莊上揚,代表臺灣景氣好,因此台股大盤指數不斷創新高,這一年半以來,從12,629 點漲到24,416 點,漲幅達2 倍之多。若出口值可以繼續連紅,股市持續向上可能性很高。反之,出口下降,代表景氣衰退,股市也會跌。

臺灣景氣信號指標
另一個則是臺灣景氣信號指標,這是由國家發展委員會(簡稱國發會)每月發布的綜合指標,用來判斷臺灣整體經濟景氣的循環狀況,透過藍、黃藍、綠、黃紅、紅5 種顏色的燈號,反映當前經濟的熱絡程度,藍燈為景氣低迷、黃藍燈為景氣轉弱、綠燈景氣穩定、黃紅燈為景氣趨熱、紅燈就是景氣過熱。像是從2024 年4 月到2025 年2 月,都維持在黃紅燈與紅燈之間,便代表景氣熱絡。
當景氣燈號為藍燈時買進,因為股市位在低點;紅燈時代表景氣非常好,股市創新高可以賣出股票。因為景氣是3 ∼ 5 年一個循環,跟著景氣燈號投資也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找與臺灣高度連動的產業
還記得投資第 2 步金律嗎?既然要從美股產業動向觀察台股市場選股,何不連同美股一起買?而且,投資美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利多,即是依照臺灣法規,投資美股、美股ETF、海外債券等賺得的收入(包括資本利得、股票股利、債券利息)都屬於海外所得,只要海外所得在100 萬元以下就無須申報,不計入基本所得額,因此除非美股的投資額很大、獲利很多,通常不會被課所得稅。
我一開始投入美股,選擇了蘋果(AAPL)、微軟(MSFT)、波音(Boeing,美股代號BA)、AMD(AMD),2022 年AI 概念股興起,又換股成輝達(NVDA)、AMD(AMD)、字母控股(GOOGL)及特斯拉(Tesla,美股代號TSLA)。到現在4 年來,隨著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來到四萬多點,獲利已超越預期。
投資美股比台股容易,且獲利成數較高,因為美國是全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臺灣股市、出口、產業發展都跟著美國走。根據經濟部國際貿易署統計,2024 年臺灣對美國出口1,113.6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並且較2023 年成長46.1%。以下頁圖2-1 出口份額來看,臺灣對美國的出口占比自 2016 年的 12%,到 2024 年前 10個月已上升至 23.8%。由此可知,臺灣對美國的出口比重逐月快速上升,兩國市場的熱門題材自然連動性也高。
然後觀察出口值裡,看哪個產業成長最多,跟著財政部產業分析走就對了879.8 億美元(占整體出口之 79%),較 2023 年成長67.8%,其中出口成長力道最大者為電子零組件(+62.4%),其次為資通與視聽產品(+81.5%)。
由上可知,對美出口最多的是資通與視聽產品與電子零組件,也就是 AI 相關概念股,因此對美股的投資,可以專注在這兩個產業。
我們從第 48 頁的圖 1-14「2024 年 1 ∼ 5 月出口產業一覽」可以知道,資通與視聽產品也就是 AI 概念股持續增加,2024 的出口值比 2023 年成長近 2 倍,而 2024 年 10 月出口的資通與視聽產品,比去年同期持續大幅增長 28%,可預期未來 3 年將持續是AI 年。
因此我不僅台股選擇 AI 概念龍頭股,美股選股也一致,兩個市場的上、中、下游財報一起比對,一起確認新聞消息的正確性,例如我會觀察輝達(NVDA)、AMD(AMD)的財報,若它們的財報表現不佳,會連動至臺灣的台積電(2330)、緯創(3231)、廣達(2382)、鴻海(2317)也都會不好。這個做法可以省時、有效率,把時間和心思專注在觀察更多的細微之處,發掘更多可以提高獲利的地方。


錢一定要存在績效最好的地方
想要更快累積資產,ETF 是比股票更有效率的地方,怎麼說?我們先來試算看看。100 萬元存在銀行裡,以2021 ∼ 2024年銀行1 年定存利率在1.1%∼ 2%之間,取平均值約1.6%計算,10 年後會多出約173,000 元;但把100 萬元存在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00878 在2021 ∼ 2024 年的平均現金殖利率為6%,資本增長約2%,以年化報酬率8%計算,10 年後資產增加約1,159,000 元。若00878 能維持8%的年化報酬率,10 年後大約是定存的6.6 倍收益。可見把錢存在哪裡,一定要計較。
每次幫大家上財經課,學員們最愛問:「老師,買哪檔 ETF的獲利最好?」我幫大家統整出高股息 ETF 三原則:

1. 殖利率高,代表複利效應,錢會如雪球般滾得快。
2. 每週受益人數持續增加,代表績效好,所以大家都看好。
3. 不要溢價太多,代表買得太貴。

目前臺灣 ETF 受益人數來到千萬,資金達到 6 兆元左右。
2023 年是ETF 最輝煌的一年,經營績效加上配息,投資報酬率來到30%∼ 50%的好成績,令人驚豔。於是投信開始推出更多ETF產品,吸引更多人解定存、買 ETF,我也幫孩子們開戶存ETF,累積到大學畢業時,將會有一筆錢給他們運用。

受益人數排行週週更新,找出ETF 長勝軍

我每週都會觀察的「台股 ETF 受益人數排行」,根據2025年4 月25 日的數字,可以看出下列重點:
• 前10 大 ETF 都是績優股,且也都是長期位居前10 名 ,代表這些 ETF 路遙知馬力。
• 排名第一的00878 受益人數有172.8 萬人, 第2 ∼ 4 名的元大高股息(0056)、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及元大台灣50(0050)的受益人數也都破百萬人,前 4 名 ETF 合計達到550.8萬人,占總ETF 受益人數的一半。
• 雖然4 月有美國關稅風暴,但前 4 檔 ETF 的受益人數都在持續增加,代表散戶趁股市大跌撿便宜,每月都有更多資金流入,股價隨之漲更多。

高股息 ETF 好,還是指數型 ETF 好?

常聽到有人問,到底是高股息的 ETF 好,還是指數型的 ETF好?我的回答總是:兩個都好,必須根據個人需求來配置,而且不同時期與大環境之下,這兩者的表現也非常的不同。
高股息型 ETF 的特質為配息多半在6%∼ 10%,甚至高達12%,但也因配息高,漲幅相對比較小,因為大部分的績效獲利都拿出來配息給大家了。因此,高股息型 ETF 可提供穩定股息收入,另一方面恐怕會失去價格上漲空間。
但對剛進入股市的新手來說,配息高、波動低反而能安心投資,且每季或每月都能看到配息入帳,對投資會更有信心。此外,對於每個月有固定支出,比如要繳房貸、車貸,或孩子們補習費的人,透過高配息獲得現金流,也非常實用,像我就會用00878來繳房貸、幫孩子們存教育基金。
而指數型 ETF,如0050 及006208,其特質則是成分股大多為成長型股票,且多半包含台積電(2330),當台積電(2330)大幅拉高價格時,ETF 的績效也會變得特別好,因此配息相對少,但能有比較多的漲幅。對於每個月有固定薪資收入可以支付日常開銷的人,就可用成長性及漲幅大的 ETF 來累積資產。
綜合上述特質,我的建議是指數型與高股息型 ETF 都需要入手,靠高股息型 ETF 每個月有穩定現金流,為我們支付固定支出,而指數型 ETF 成分股可以增加資產。每一檔 ETF 都有其特色,不妨抓緊這些特色,根據自己的需求來搭配。

金石堂門市 全家便利商店 ok便利商店 萊爾富便利商店 7-11便利商店
World wide
活動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