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避險專家是有趣的動物
1990年代的大多頭泡沫破滅,投資人血流成河,造成揮之不去的後遺症,就是大家都鄙視專業投資人,抨擊專業投資人待遇過高,有如小丑般,承諾華而不實。避險基金更是籠罩在神祕和不信任中,金融市場稍有風吹草動,大家就怪罪避險基金興風作浪,認定避險基金蓄意勾結,行動一致意圖顛覆世界。有些人認為避險基金好比金融海盜專門殘害無辜,經營避險基金的人如同貪心又惡毒的刺蝟。最近避險基金的投資績效平淡無奇。
每個人都知道,避險基金成長驚人,管理的資產從1991年的五百八十億美元,成長到2004年年底的九千七百二十億美元。大家不完全了解的是,避險基金的業務波動是多麼劇烈,對市場是多麼敏感。摩根士丹利公司計算過,避險基金業經過八年成長後,到1999年,靠著四千五百六十億美元的資產,賺到四百三十億美元(分紅獎勵與費用),資產報酬率為9.4%。隨後股價下跌,雖然避險基金表現優異,其後三年的盈餘卻不斷萎縮,降到2002年的低點,大約是八十億美元,減少了81%。接著股價上漲,獲利也跟著水漲船高,在2003年創下四百五十億美元的空前新高,到2004年才又下降。
我希望大家從本書印象式的描述中,一窺投資業與投資專家的天地,了解代為管理別人錢財的專家,感受到的那種緊張、壓力、怪癖和不安全的感覺。我也設法抓住他們創造良好投資績效時歡欣鼓舞的心情,描述他們犯錯時的痛苦與絕望。然而,雖然有這麼多挫折,身為投資專家仍然是世界上最有趣、最富挑戰性、待遇也超高的行業。
巧的是,專業投資人或避險基金專家雖然極度渴望賺錢和索取報酬,卻也極為慷慨捐輸、推動各種慈善事業和政治目標。此外,很多人不只奉獻錢財,還投下大量極為寶貴的時間。從很多方面來說,他們已經變成樂善好施的新階級。
為了避免殃及無辜、觸怒或困擾第三者,也為了讓大家無法從文中推斷是誰算計誰,書中很多名字、地點和日期都經過改動。在這種過程中,公司和個人的性格經過打散和揉合,以致於有些人物幾乎變成了綜合體。一方面,我希望這樣的改頭換面有效,另一方面,我寫的很多事件確實都發生過。古人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真的是很有道理。
我為什麼寫這本書?因為我熱愛這一行,對圈內人士深感興趣。多年來我發現定期寫作、寫日記,不但有助於我釐清自己的投資思維,也可以記錄正確與錯誤的估算,作為未來評估時的絕佳指引。日記可以幫助你了解你對人、對事的想法對在哪裡、錯在哪裡。有些投資人用談話形塑和釐清估算,我用寫作達成相同的目的,對我來說,寫作是重要的投資和個人紀律。
本書彙集了很多想法和軼事。有些跟我在摩根士丹利公司任職時發生的事件和傳奇有關,有些是最近發生的事情,跟我創設和以管理合夥人身分主持的避險基金有關,也跟這檔基金後來的投資失誤有關。有些文字是投資圈友人和熟人的素描,也有一些回憶文字,一些跟投資殊死戰有關的玄想。本書不是投資入門初階,書中沒有投資成功之道的答案,因為我自己也沒有答案。
投資業有一個吸引人的特點,就是迷人的角色眾多,避險基金似乎特別容易吸引堅強、執著、通常又很怪異的人。避險專家是有趣的動物,避險操作經常在無休無止追求投資果實的過程中,展露最好和最壞的動物特性。不論讀者有多少投資經驗,本書有關避險操作的內幕都能讓讀者增長見識、心神愉快。
避險專家是有趣的動物
1990年代的大多頭泡沫破滅,投資人血流成河,造成揮之不去的後遺症,就是大家都鄙視專業投資人,抨擊專業投資人待遇過高,有如小丑般,承諾華而不實。避險基金更是籠罩在神祕和不信任中,金融市場稍有風吹草動,大家就怪罪避險基金興風作浪,認定避險基金蓄意勾結,行動一致意圖顛覆世界。有些人認為避險基金好比金融海盜專門殘害無辜,經營避險基金的人如同貪心又惡毒的刺蝟。最近避險基金的投資績效平淡無奇。
每個人都知道,避險基金成長驚人,管理的資產從1991年的五百八十億美元,成長到2004年年底的九千七百二十億美元。大家不完全了解的是,避險基金的業務波動是多麼劇烈,對市場是多麼敏感。摩根士丹利公司計算過,避險基金業經過八年成長後,到1999年,靠著四千五百六十億美元的資產,賺到四百三十億美元(分紅獎勵與費用),資產報酬率為9.4%。隨後股價下跌,雖然避險基金表現優異,其後三年的盈餘卻不斷萎縮,降到2002年的低點,大約是八十億美元,減少了81%。接著股價上漲,獲利也跟著水漲船高,在2003年創下四百五十億美元的空前新高,到2004年才又下降。
我希望大家從本書印象式的描述中,一窺投資業與投資專家的天地,了解代為管理別人錢財的專家,感受到的那種緊張、壓力、怪癖和不安全的感覺。我也設法抓住他們創造良好投資績效時歡欣鼓舞的心情,描述他們犯錯時的痛苦與絕望。然而,雖然有這麼多挫折,身為投資專家仍然是世界上最有趣、最富挑戰性、待遇也超高的行業。
巧的是,專業投資人或避險基金專家雖然極度渴望賺錢和索取報酬,卻也極為慷慨捐輸、推動各種慈善事業和政治目標。此外,很多人不只奉獻錢財,還投下大量極為寶貴的時間。從很多方面來說,他們已經變成樂善好施的新階級。
為了避免殃及無辜、觸怒或困擾第三者,也為了讓大家無法從文中推斷是誰算計誰,書中很多名字、地點和日期都經過改動。在這種過程中,公司和個人的性格經過打散和揉合,以致於有些人物幾乎變成了綜合體。一方面,我希望這樣的改頭換面有效,另一方面,我寫的很多事件確實都發生過。古人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真的是很有道理。
我為什麼寫這本書?因為我熱愛這一行,對圈內人士深感興趣。多年來我發現定期寫作、寫日記,不但有助於我釐清自己的投資思維,也可以記錄正確與錯誤的估算,作為未來評估時的絕佳指引。日記可以幫助你了解你對人、對事的想法對在哪裡、錯在哪裡。有些投資人用談話形塑和釐清估算,我用寫作達成相同的目的,對我來說,寫作是重要的投資和個人紀律。
本書彙集了很多想法和軼事。有些跟我在摩根士丹利公司任職時發生的事件和傳奇有關,有些是最近發生的事情,跟我創設和以管理合夥人身分主持的避險基金有關,也跟這檔基金後來的投資失誤有關。有些文字是投資圈友人和熟人的素描,也有一些回憶文字,一些跟投資殊死戰有關的玄想。本書不是投資入門初階,書中沒有投資成功之道的答案,因為我自己也沒有答案。
投資業有一個吸引人的特點,就是迷人的角色眾多,避險基金似乎特別容易吸引堅強、執著、通常又很怪異的人。避險專家是有趣的動物,避險操作經常在無休無止追求投資果實的過程中,展露最好和最壞的動物特性。不論讀者有多少投資經驗,本書有關避險操作的內幕都能讓讀者增長見識、心神愉快。